红十字会:血库存量处于极低水平吁市民捐血
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今日(24日)表示,现时正值公立医院冬季服务高峰期,血液需求持续高企,而血库存量现处于极低水平,其中以O型血最低,呼吁市民捐血,补充血库存量。
根据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资料显示,每日收集目标为650包血液。首次捐血者,捐血年龄须界乎16至65岁;66岁或以上之捐血者,如于过去2年内曾成功捐血,并通过中心医生的年度健康评估,便可继续捐血至75岁。
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今日(24日)表示,现时正值公立医院冬季服务高峰期,血液需求持续高企,而血库存量现处于极低水平,其中以O型血最低,呼吁市民捐血,补充血库存量。
根据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资料显示,每日收集目标为650包血液。首次捐血者,捐血年龄须界乎16至65岁;66岁或以上之捐血者,如于过去2年内曾成功捐血,并通过中心医生的年度健康评估,便可继续捐血至75岁。
广东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周三(18日)发布通知,即日起,由香港入境深圳的普通旅客,若在当地有居家隔离条件,入境后可向所在的健康驿站申请「7+7+7」隔离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即是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各7日。 原本的防疫措施为,从香港入境深圳的旅客均需要进行14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当局此次更改,将原本的集中隔离时间减至7日,所涉日数同样为21天。 深圳周三调整自香港入境人员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旅客入境时需持有粤港两地政府认可检测机构出具的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无感染报告,入境后需接受14天隔离医学观察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 read more
今日(1日)是国庆日,特区政府早上举行升旗仪式及国庆酒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因身体不适并无出席。他透过发言人祝愿国家和香港继续繁荣稳定。 董建华透过发言人表示,由于身体不适,未有出席国庆庆祝活动,现正在家休养。董建华祝愿国家和香港继续繁荣稳定,「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市民万事顺利。 read more
有八十六年歷史的孔聖堂,上周末(六月五日)重現當年文化交流的盛況。首場國學講座以「香港銅鑼灣掃桿埔孔聖講堂的前世今生及往後的發展路向」為講題,主講嘉賓包括簡永楨先生、丁新豹教授和徐麗葉女士,由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教授主持,吸引近二百名嘉賓及各界文化、學術、保育、傳媒和儒學愛好者等的精英參加,現場坐無虛席,討論氣氛熱烈。 講座目的 孔聖堂佔地十二萬多平方英呎,乃1928年省港富商簡孔昭先生慷概捐出的一幅土地,其後更捐錢及集資興建孔聖講堂,旨在宏揚儒家思想,秉承清末民初盛行的尊崇孔孟教誨精神,喚醒當時香港市民的尊師重道意識,與及抵消上世紀初葉經濟蕭條帶來的不安而導致的絕望。 講堂終於1935年落成,開幕當日,城中名人雅士,紳商巨賈,雲集而至,熱鬧場面,一時無兩。其後,曾到此發表的劃時代碩學名儒不計其數,上世紀香港淪陷日軍前者計有朱汝珍太史、許地山教授、蕭紅女士等等;光復後則有著名學者如郭沫若、錢穆及矛盾等等。自此講堂雖然尚有學者不時蒞臨講學,唯久而久之,此處漸被遺忘,誠屬可惜。 年前捐贈人孔昭公之嫡曾孫簡永楨先生有感於講座剛被特區政府定位為第一級受保護歷史建築物,理應向社會人士重燃八十五年前之初衷,更應將此珍貴文化遺產活化起來,借古喻今,一則市民可欣賞一棟融合山東曲阜孔廟的設計,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益流行的裝飾主義(Art Deco)及包浩斯(Bauhaus)的簡約理念,而達致有中國古建築物特色、配合鋼筋混凝土實際功能的高效率講堂;二則特意闡述清末民初儒學在香港生根發芽的過程,時至今天,儒學應不再被視爲封建及拘泥的一股手段,而應被視爲學以致用的做人道理,一旦悟其道理,做人處事自可掌握到中庸之道,不卑亦不亢,心安理得。 涵蓋範圍 第一位講者爲簡永楨先生,他從二十世紀初講述其曾祖父孔昭公偕其堂兄弟玉階公及照南公于1909年創辦「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始末,其時孔昭公父親朗山公斥資八萬元,方能促成其事,新公司成立後以孔昭公為單一最大股東,佔47%股份。 1928年孔昭公目睹香港民生艱苦,閒談間與另一殷商曾富先生商議,遂捐地十二餘萬平方英呎地建設孔聖堂,1929年成立籌建委員會,有十四位成員,除簡公外,尚有多年後結為姻親的梁弼予先生、葉蘭泉先生、周俊年先生、鄧肇堅先生等等。 講者特顯為善既要有心,亦要有能力。簡氏家族自辛亥革命後業務蒸蒸日上,及至1920年,先後斥資建成武漢南洋大樓, 1995年被定位為愛國主義基地,1996年被列爲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現與黃鶴樓、紅樓合稱為武漢三大名樓。同期亦有建成位於上海外灘的高陽大樓, 1994年被列為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此期尚有廣州的「簡園」,毛澤東主席曾造訪十多次,探訪其友人譚延闓 ,此處亦是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所在地,它屬全國重點保護單位,現為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座落地。 孔昭公既然有心亦有能力,遂有條件捐地建立孔聖堂。 時至今天,講者認爲講堂所涵蓋的範圍理應不只局限於儒學及有關類別,當可擴大至諸子百家,甚至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人工智能及慈善學等等。香港有不同級次的受政府保護建築物,但能夠受保護之餘又可將之活化而對市民有永久裨益者則為數不多也。 第二位講者乃丁新豹教授,他獨步史壇,譽滿香江,細談清室遜位遺老抵港後,繼續鼓吹中國傳統禮教,設立孔教學院,先後成立學海書樓,港大中文學院等,以賴際熙牽頭,繼續傳揚孔孟學說。當時港大中文系教席,尚有清朝遺老溫肅及區大典等人物。 康有為主張把儒學轉化成宗教,直與西方宗教勢力抗衡,其忠實支持者有陳煥章,此君乃前清進士,後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丁教授細道金文泰港督(1925-30)洞悉儒家倫理有助於穩定香港民心,平衡蘇俄布爾什維克主義不利英廷統治香港的作用,是故港英政府也接受之。 第三位講者乃代表利安建築師事務所(Leigh & Orange)的首席董事徐麗葉女士。利安創于1874年,孔聖堂可謂他們戰前的一項驕人之作。1930年,彼等夥拍當時極負盛名的獨立建築師譚肇康先生,撮合中西建築設計的優點,完成香港鮮有的一項新嘗試。譚則師亦有其它抱負,他曾參加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亦曾挺身不顧一切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撿拾屍骸,其後傳為佳話。徐女士最噲炙人口之談乃孔聖講堂既有中式建築之風格,内則蘊藏西方裝飾主義(Art Deco)及包浩斯(Bauhaus)的元素,效果恰到好處,不會令人產生不倫不類之感。 堂董會主席的願景 孔聖堂堂董會主席兼中學校監溫偉麟先生表示,這個講座系列一方面可以傳承儒學,另一方面多做集思廣益的工作,因為香港這個時間十分需要這方面的配合,特別是向年青人講解「唯善」的重要,帶起多方面的討論。 為傳承儒學和貫徹社會責任,孔聖堂未來計劃的講座內容,包括由馬逢國議員主講的「十四五規劃中的香港定位」,丁新豹教授主講的「銅鑼灣的歷史足跡」和前天文台長岑智明先生主講的「氣候變化的三世書」。 出席嘉賓 當日列席嘉賓近200人,近年來鮮見矣。其中有立法局代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先生,特區政府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先生,康文署副署長楊芷蘭女士,古物咨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先生,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女士,保良局總監王倩儀女士,儒學權威危丁明教授及道教專才游子安教授等等。 後話 本年6月5號於孔聖講堂舉行的孔聖講堂簡孔昭先生紀念啓動講座,料可促進廣大香港市民對孔聖講堂及其象徵價值發生興趣,亦可體會到簡孔昭先生的後人及孔聖堂仝人致力將此甚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物活化的意願及決心,就正如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女士所云:「共享文化,共享遺產,共享責任」。 為了達此目標,必須官民理念一致,方能事半功倍。 read more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发言人12月21日发表谈话指出,香港第七届立法会昨日依法顺利产生全部议员,社会各界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可。香港告别了多年以来选举周期与政治争拗交织的社会震荡,塑造了理性建设的新选举文化,形成了迈向优质民主、实质民主的成功范本,这是香港“一国两制”实践重回正轨的生动体现,是香港民主发展重回正轨的最好证明,是全体港人的一大幸事。有香港同胞感慨,“从历史往回看,这是很重要的里程碑”。少数西方国家亟不可待地发表所谓声明,重复着一贯的陈词滥调,抹黑攻击香港事务,无端质疑第七届立法会选举认受性,我们对这种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的拙劣政治把戏表示强烈愤慨,予以严正谴责。事实不容抹黑,大势不可逆转。他们才是损害香港繁荣稳定、破坏香港民主进程的最大黑手。在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制度的护航下,我们对发展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充满自信,对香港发展的美好未来充满自信。 read more
政府将于下个月派发新一轮电子消费券,财政司司长办公室财政预算案及税务政策组主任王学玲今日(8日)透露说,八达通消费券计划热线电话开通后已收到约1200宗查询,当中约400宗是查询参考编号以重新提交八达通资料。 王学玲提醒说,若市民的八达通卡曾被盗用消费券金额,建议报警处理,才能补领金额。至于因领取「乐悠咭」而退回原本八达通卡的市民,可致电八达通热线2969 5500,办理更新资料手续。 以八达通领取消费券的市民,会分两期发放,首期4月先领取4000元,5月底达到合资格消费后,则可在6月16日领取余下的1000元消费券;如在10月底才用完首4000元,余下的1000元无使用时限。 read more
卫生防护中心辖下联合科学委员会今日(8月1日)将开会,讨论是否降低新冠疫苗接种年龄至3岁以下幼童。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曾祈殷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如果科学数据证实幼童接种安全有效,医学会会呼吁家长安排小朋友接种,以及促请政府向家长加强解说。 曾祈殷提及,美国及加拿大上月通过两款幼童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但当地家长反映不太踊跃,估计他们是持观望态度,或者政府解说不足。他认为,本港都可能会出现类似情况,建议政府要向家长清楚解说。 曾祈殷续指,如果本港决定降低疫苗接种年龄,幼童接种剂量为成人十分之一,针头比较幼细,特区政府需同药厂洽购儿童配方疫苗。 read more
时代精神耀香江。9月2日,香港中学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走上课堂,令人眼前一亮。开设“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是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今年4月推出的优化举措,是对原通识教育科的替代,目的就是推动香港教育去疴除弊、与时俱进,培养香港学生成为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如今,这一课程在学校落地,香港教育呈现新风,正是香港由乱及治的生动表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关系民族未来、国家发展、香港前途。香港教育乱象存在已久,社会各界对推动香港教育革故鼎新早有共识。尤其是备受诟病的原通识教育科,教材混乱、主题凌乱、施教散乱,多次曝出授课教师将课程政治化的事件,甚至出现了歪曲鸦片战争事实、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的现象。2019年修例风波以来,数千名学生因参与违法活动被捕,原通识教育科正是使这些学生走向激进化、步入歧途的一个重要致因。改革通识教育科,设立“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端正香港教育内容,让香港学生客观认识国家、正确认识香港、理性认识世界,关系孩子们健康成长,关系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必要且紧要。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初心就是为了奠基香港学生更美好的前程。该课程包含“‘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和“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三个主题,涵盖国情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有利于推动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成就、关心“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稳固国民身份认同,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准确的认知体系、科学理性的思维模式、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有利于使他们学会慎思明辨、懂得国安家好,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民族为香港奋斗奉献的坚定理想。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刚刚开设,要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久久为功。为了这一新课程顺利开展,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广泛开展咨询,提供全方位支援,举办教师培训班,制定课程及评估指引,建立学科网上资源平台,并将安排师生到内地考察,为每所公营中学和直资学校发放特别津贴,这一系列有力、及时、到位的工作举措将确保“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落地见效。下一步,协同教育局行动,学校积极跟进完善,教师主动调整准备,学生热情参与学习,社会各方同心建设,“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就一定能办好,成为香港教育改革的又一亮点和品牌,带动香港教育其他课程内容更新迭代,形成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一年多来,中依法履行对港全面管治权,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一举扭转香港乱局,实现了重大转折,来之不易。维护香港特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教育担负重要责任,发挥重要作用,必将大有作为。从“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出发,着眼香港学生美好明天,在坚定孩子们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必能让他们相信国家、相信香港、相信自己,把握住国家和香港的发展机遇,成为爱国爱港的社会栋梁。 read more
本港与内地已恢复免检疫通关,过关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农历新年将至,两地春节假期不同,不少内地核酸检测机构年假放至正月初八,港人回港或旅客来港或因无法完成核酸检测而存变数(详细报道见此)。有议员表示,现两地疫情趋稳定,政府有必要考虑用快测代替核酸。 有消息指,政府正考虑取消来港核酸检测要求。亦有消息指,很有可能两地往返都不再需要核酸,且政府很大机会在农历年前向港人「送礼」。 政府发言人回覆查询表示,会继续全力推进本港与内地逐步、有序、全面实施通关的工作;同时与内地相关单位保持密切沟通,监察并检视通关第一阶段的整体实施情况,总结经验,以决定往后安排,适时公布详情。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5日)主持新一届行政会议首次例行会议。李家超于会议前率领行政会议全体非官守议员,在香港添马添美道二号政府总部地下演讲厅会见传媒。新一届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首先感谢特首李家超的任命,她表示,今次16位非官守议员拥有丰富经验,是在立法、法律、医疗、金融等领域非常资深的专家。今次以个人身份被委任,有责任向政府提出最佳意见。 叶刘淑仪最后承诺,未来五年,全体非官守议员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提出最佳意见,配合行政长官工作。她相信,大家通力合作,在特首李家超领导下,香港一定有更好发挥。 read more
立法会选举今日(19日)举行,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早上前往中西区德瑞国际学校山顶校舍票站投票。她呼吁选民在晚上10时半前投票,为香港选出德才兼备之士。 郑若骅说,这次立法会选举的候选人非常多元化,来自不同背景、政治光谱,体现了政治包容性、广泛代表性和均衡参与性。郑若骅强调,选举最重要是选出为香港做事的爱国爱港人士。 郑若骅又说,今次这么多候选人都值得留意。她说,今次选举,每一个界别都有竞争,甚至功能组别都有竞争,这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