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将修例处理无本港全面执业资格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9日)到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会。 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会尽快就《法律执业者条例》提出修订,处理无本港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件的问题,并尽早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工作。

汤家骅认同尽早为基本法23条立法

基本法23条本地立法备受关注,行政长官李家超接受访问时表示,已要求保安局草拟23条的第二稿,尤其针对间谍活动、伪装组织,以及新媒体新科技等手段,希望在今年、最迟明年完成整个工作。 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今日(17日)表示,认同尽早为基本法23条立法,处理有关危害国安等方面仍未涵盖的罪行。他说,禁止外国政治性组织和团体在香港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性组织和团体与外国政治性组织和团体建立联系都未做,其他国家对于叛国、颠覆国家罪都是终身监禁甚至死刑。参考香港国安法,若违基本法23条最严重都是终身监禁。

李家超:要求保安局草拟第二稿冀最迟明年完成23条立法

基本法23条本地立法备受关注,行政长官李家超接受香港商报访问时表示,已要求保安局草拟23条的第二稿,尤其针对间谍活动、伪装组织,以及新媒体新科技等手段,希望在今年、最迟明年完成整个工作。 李家超指出,香港国安法有三个目标,包括防范、制止和惩治,现在的手段主要在于制止和惩治。李家超表示,他更重视的是防范,有好的防范措施,能对想危害香港的外国势力起阻吓作用。他指出,有很多外国代理人的组织在香港用其他名称伪装,包括用某个机构,所谓研讨会,但其实就是伪装组织,部分在被控告后自行关闭,他期望建立有更好的防火墙,阻止这些组织来香港。 李家超表示,条例在较早期已有一个方案,惟经历「黑暴」外国势力不断尝试插手、干预香港事务后,他认为要稳妥防范,真真正正想到最极端的情况,所以要求保安局草拟第二稿。他指出,第二稿重要的是,针对间谍活动虚无缥缈手段产生的风险,要有足够的防御措施。 针对假新闻问题,李家超指出,对于不良信息、假信息的假新闻,目前正在做法律研究,他个人希望行业以自律形式规管。至于危害国安的假新闻,李家超指出,要特别留意有些人借新闻来发放一些有政治目的的信息。他指出,自从香港国安法落实后,媒体的专业化有进步,但良莠不齐,仍有人利用媒体工作做其他事,「包括一些政治目的,甚至是私人利益的目的,例如有些众筹但『走佬』,有洗黑钱的。」

香港第三轮教师基本法测试明起接受报名2月11日开考

教育局今日(29日)公布,第三轮《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将于2023年2月11日(星期六)举行,明日(30日)上午9时至2023年1月11日下午5时接受报名。 第三轮测试对象为已持有学士学位或会在2022/23学年获取学士学位,并有意入职或转职担任中小学或幼稚园学位教师职位的人士。他们可透过教育局网上申请系统报名。测试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如申请人曾于教育局为学位程度人士举办的《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取得及格成绩,将不获接受再次参加测试。 由2023/24学年起,所有公营学校、直接资助计划学校及参加幼稚园教育计划的幼稚园的新聘教师(包括新入职教师及转校教师)均须在测试取得及格成绩,方可获考虑聘用。有关要求适用于教师职系的所有职级,包括校长。 教育局于本学年举办五轮测试,第四轮测试供学位程度人士参加,将于2023年4月16日(星期日)举行;第五轮测试供非学位程度人士参加,将于2023年6月举行,详细安排稍后公布。

香港次轮教师基本法测试今起接受报名

教育局公布,第二轮《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明年1月7日举行,对象为有意入职或转职担任中小学或幼稚园非学位教师职位的人士,今日(25日)至12月5日接受报名。 2023至24学年起,所有公营学校、直接资助计划学校和参加幼稚园教育计划的幼稚园新聘任的教师必须在《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取得及格成绩,方可获考虑聘用。有关要求适用于教师职系的所有职级,包括校长。 教育局于本学年举办五轮测试,分别供学位程度和非学位程度人士参加。有意参加第二轮测试者可在11月25日上午9时至12月5日下午5时通过教育局网上申请系统报名。测试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香港第二轮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明年1月7日开考明起报名

教育局今日(24日)公布,第二轮《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明日(25日)上午9时至12月5日下午5时接受报名,并于2023年1月7日举行。 第二轮测试对象为有意入职或转职担任中小学或幼稚园非学位教师职位的人士,他们可透过教育局网上申请系统报名。测试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由2023/24学年起,所有公营学校、直接资助计划学校及参加幼稚园教育计划的幼稚园的新聘教师(包括新入职教师及转校教师)均须在测试取得及格成绩,方可获考虑聘用。有关要求适用于教师职系的所有职级,包括校长。 教育局于本学年举办五轮测试,分别供学位程度和非学位程度人士参加。首轮测试已安排于12月3日举行,而第三至五轮测试将于2023年2月、4月及6月举行,日期稍后公布。

林定国:国际调解院总部拟设在香港属中央送港大礼

律政司的年度旗舰项目──「香港法律周」临近尾声,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今日(11日)在法治大会致开幕辞时表示,虽然法治看起来很抽象,但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维护、巩固香港法治,不仅是每个市民应有之义,也符合香港、乃至整个国家的最大利益。 林定国指,中国与多国共同起草并签署《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联合声明》,指定筹备办公室设立在香港,筹备办公室预计明年开展和组织相关工作,待调解院成立后,期望本港的筹备办公室成为国际调解院的秘书处和总部。他说,国际性组织秘书处和总部设在香港,是国家史无前例的创举,显示中央对香港的信心及支持,更是中央送出的大礼。香港一定要不负所托,尽最大努力完成使命。 林定国表示,「十四五」规划确立香港为八个重点领域的发展中心,设立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是八大中心定位之一,要巩固和建设其他发展中心,就要明白其中密不可分、甚至是环环相扣的关系。他强调,各方面的发展都必须构建于一个稳固、可以信赖、与时并进的法律制度。 林定国提到,为了发挥香港普通法制度优势,将会巩固建设香港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就争议解决服务而言,他认为有两个重点,首先是争议解决服务的多元化。香港现在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仲裁地之一,为了吸引更多人选择香港作为仲裁地,政府不断推行多个改革,律政司将会继续完善和积极推广香港能够提供的仲裁服务和相关配套;第二个重点是普及法律,法治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寻求司法公义,提供便利、有效率、合理的解决争议途径,不单需要照顾跨境国际企业、商业或金融机构,还有不同背景的市民。他希望把香港打造成法律服务的「美食广场」,提供不同的争议解决服务。律政司未来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推广法治,包括推广法律服务,让大家更有信心使用香港的服务。 林定国指,法治是香港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巩固和维护香港法治,不应该、也不可能由法庭、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单独完成,这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法治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他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为香港法治建设出一分力,让香港更加美好,也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李家超: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将在港成立反映外界对香港充满信心

香港法律周2022今日(7日)起一连五日举行,约27位国际组织领袖及东南亚国家高级官员将来港参与。行政长官李家超透过视频在开幕礼致辞表示,本港的法律制度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石,基本法不仅确保香港维持普通法制度,同时亦确保本港独立的司法权,以及保障市民各种基本权利及自由。 李家超指出,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将会在香港成立,明年将开展相关筹备工作,这个办公室将为国际上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争议,提供具经济及有效的调解服务。他指出,这个办公室在香港成立,反映外界对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充满信心。 李家超表示,法律周会向世界展示香港的法治优势,联同上周举办的国际金融峰会,向世界说明香港已经重返舞台。他指出,本港的法律人才能向国际提供商业、仲裁、金融、船务及科技等专业的法律服务。

叶刘淑仪:香港吸引人才政策须更进取

本港近年人口流出现象受到关注。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今日(28日)接受访问时对此回应指,港人移居其他地方是素有的现象,今次亦「不足为奇」。 叶刘淑仪表示,港人的移居自由受《基本法》保障,不论任何理由,港人可自行决定。叶刘淑仪指,移居涉及很多原因,包括生育率持续下跌、疫下通关困难,经单程证来港的人口大减。同时,亦与很多国家如澳洲、英国、加拿大等推出方便移居当地的入境政策有关。她称,本港陆续开关后,将吸引不少人回流。 对于人才吸引,叶刘淑仪称,建议特区政府在人才缺乏的行业列出相关清单,简化入境程序,考虑在不影响现有本地劳工薪酬下输入人才,特别是安老服务业、建筑业。她认为,如香港要吸引全球优才,便要采取进取的政策。她以新加坡的「一条龙」服务举例,指当地为专才便利签证、给其子女寻找国际学校学位。比较而言,本港入境政策相对保守,且输入劳工少。她称,相信新一份《施政报告》会作交代。

邓炳强:23条立法属宪制责任亦有实际需要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今日(16日)表示,为基本法23条立法是宪制责任,亦有实际需要,会吸取2019年的教训,预早解说。 邓炳强在一电台节目中表示,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社会由乱到治,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国安法只涵盖23条内7个罪类中的2个,仍有5个罪类要立法,例如今时今日的特务行为可能较以往复杂,需要有效的法例去处理。 邓炳强指出,2019年修例事件被很多人歪曲、抹黑及妖魔化,导致社会出现混乱。他预计,为23条立法的工作一定会被抹黑,当局要汲取教训,预早向市民解说清楚。他续指,当时有人刻意发放假消息,亦有报章刻意夸大报道,令社会分化。邓炳强表示,需要对假新闻及假消息作出规管,具体交由民青局进行研究。 邓炳强重申,基本法23条立法属宪制责任,亦有实际需要,惟疫情影响到推进工作,当局会汲取2019年的教训,预早做好解说工作。

就拒认海外同性婚姻提上诉遭驳回岑子杰须支付讼费

已解散的「民阵」前召集人、社民连副主席岑子杰2013年与同性伴侣在美国纽约结婚,但其婚姻不获特区政府承认。他于2018年提出司法覆核申请,要求裁定政府拒绝认可其海外缔结的同性婚姻属违反基本法保障人人平等的权利,构成歧视,被高等法院裁定败诉。岑子杰不服判决上诉,上诉庭今(24日)颁判辞驳回上诉,岑子杰须支付讼费。 上诉庭指,岑子杰说法只着重同性与异性之别,却忽略了平衡公众利益,且婚姻所涉及的问题复杂而繁多,不能够简单解决,认为现行的法律条文上无列明政府必须向同性缔结者提供同等待遇。 岑子杰在2013年和丈夫在美国结婚,但同性婚姻不被香港承认,未能享有异性婚姻权利,认为特区政府不承认海外注册同性婚姻属差别待遇,违反人人平等权利。上诉庭指基本法第37条保障异性婚姻,必须相应地限制平等和私隐权利,并不能间接确立同性伴侣的婚姻权利,即使过往案例为同性伴侣争取配偶权利,若希望特区政府承认海外注册同性婚姻,便需面临基本法第37条「只保障异性伴侣在香港及海外结婚的自由及权利」这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上诉庭认为《香港人权法案》第14条没有规定政府有责任保障同性伴侣可享结婚的权利,假若特区政府承认海外注册同性婚姻,亦会对希望无法在香港合法结婚的同性伴侣不公平。

港大将设国安课程学生须观看十小时影片并通过网上测验

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发布消息称,香港大学教务长曾咏诗今日(19日)凌晨向学生发电邮表示,来年的「宪法、基本法及国安法介绍」(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itution, the Basic Law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课程将要求学生自行观看十小时的网上影片,后需通过约一小时的网上多重选择题(multiple-choice) 测验。学生须获得「及格」(pass) 方完成课程。2022至2023的学年起,所有学生均须完成「宪法、基本法及国安法介绍」方可毕业。其为非学分课程(non-credit bearing course),同学毋需注册(enrol)该课程。曾咏诗在电邮内指出,更多相关课程资讯将于开学(9月1日)后宣布。 多间大专院校早前宣布将于新学年推出国安课程,包括中文大学、浸会大学、理工大学、岭南大学,及香港教育大学。教育局早前在文件中谈及已订立2022至2025年三年期策略方针,提到毕业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通过大学层面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建立牢固的公民责任感至关重要。而宪法、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教育亦应成为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成为守法及负责任的公民。

香港法援律师招聘8月下旬展开 基本法及国安法测试须及格

法律援助律师的招聘工作将于今年8月下旬展开。法律援助署今日(12日)提醒有意投考法律援助律师职位的人士,他们必须在综合招聘考试的英文运用试卷取得二级成绩和中文运用试卷取得一级成绩或以上,以及在能力倾向测试及在《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中取得及格成绩。 法援署指,在《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取得及格成绩是法律援助律师的入职条件,申请人必须在《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中取得及格成绩方会获考虑聘用。 另外,根据律政司要求,取得以下成绩均会获接纳为等同综合招聘考试英文运用试卷的二级成绩: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英国语文科第5级或以上成绩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英语运用科C级或以上成绩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English Language科C级或以上成绩 取得以下成绩均会获接纳为等同综合招聘考试中文运用试卷的一级成绩: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语文科第4级成绩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中国语文及文化、中国语言文学或中国语文科D级的成绩 点击查询其他会获接纳为等同成绩的学历 下一次综合招聘考试及《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将于10月8日及15日或如有需要于10月内的其他日期在香港举行。

李家超:凝聚各方力量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机会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6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年轻人是香港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他会努力凝聚各方力量,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他亦希望香港年轻一代努力装备自己,为国家和香港的福祉而努力、贡献。 李家超昨天出席「全港中小学生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知识竞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他感谢主办机构透过比赛增长一众年轻人对宪法、基本法、国家安全的认识,成为有家国情怀的新一代。他重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增强年轻一代的国家观念和国民身份认同,是现届政府的重要工作。

林定国:随国安法案例累加公众理解力会愈强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今日(14日)接受媒体专访时对香港国安法及煽动罪等检控标准模糊的质疑进行回应。他直言随着案例的累加,公众的理解力会愈之加强,市民对于可做与不可做的概念会更加清楚。林定国表示,国安法罪行条文及煽动罪中的“引起憎恨”、“不满”及“敌意”等字眼,市民只要运用常理来判断和理解即可,并非难事。此外,林定国以普通法为例说明订立普通法需依靠累积案例来增加实践经验,同样情况亦适用于香港国安法,乃至任何新法律。法律条文需要普遍适用,不可能预视所有场景。 林定国指香港在国家安全问题方面存在法律漏洞情况并不理想,国安法的订立使社会恢复平静,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表示,他任内的两项重点工作一是普及正确法治观念、宪制秩序、基本法、香港国安法以至国家宪法;二则对香港社会内外部澄清本港法治的真实情况,消除误解。 林定国亦提到基本法二十三条涉及国家安全法律,其中包括七类国家安全罪行,其中只有两项罪行的部分与现今的香港国安法的四类罪行重复,其他五类罪行国安法尚未覆盖。对此,他强调二十三条立法是香港的宪制责任,事关重大,需确保条例完善,尊重人权自由。二十三条订立事宜已交由保安局处理,律政司现正与局方跟进。

人民日报重磅文章:香港,习近平主席的深情牵挂

6月30日下午,习近平乘专列抵达香港。图为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新华社) 人民日报今日(4日)发表重磅文章《香港,习近平主席的深情牵挂》。以下为全文: 习近平主席乘专列抵达高铁香港西九龙站,时间定格于6月30日15时10分。 眼前,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交汇在一起,一片红色的海洋。让人们不由想起25年前香港回归那个万千人挥舞旗帜的不眠夜。 经过夹道欢迎的人群,习近平主席走到中外记者采访区,前一刻还沸腾的大厅瞬间安静。 “距我上次到香港来,已经过了5个春秋。这5年,我一直关注着香港,挂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 在一起,携手并进;在一起,守望相助;在一起,砥砺前行。 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深入香港。 201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飞抵香港。“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至今回响香江两岸。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亲临香港。是祝福,是支持,更是站在25周年新起点上谋划未来。 云山苍茫,江水浩荡。高楼林立、巨轮穿梭,处处涌动着活力希望,也昭示着“一国两制”在香江的生动实践和蓬勃生命力。 时间里的香港答案: 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维多利亚港湾的香港会展中心,如一只振翅欲飞的海鸟。25年前午夜,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难忘时刻就在这里发生,前所未有的“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就从这里启航。 相比那时的波澜壮阔,此刻的温馨祥和蕴含着历史的走向。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开始了当天下午的一系列密集会见。第五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首先走进会见厅。 这是期盼已久的时刻,她微笑着说:“欢迎主席来香港。” “能来确实很高兴。这5年极不平凡,历经风雨,特区政府经受了考验,香港经受了考验。由乱到治、由治及兴,这样一个开端很好。”习近平主席语重心长。 在这里,香港的历史方位标注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开端”。 时间,记载着香港的命运转折。旧中国,香港留下一个又一个标志屈辱的时间刻度。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命运飘摇。 1982年金秋,那句“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人民交待”,展现了中国面对香港问题、面对世界的新姿态。 “一国两制”——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由此走进世界的视野。 前人用超凡的勇气探索和突破,后人以坚定的信念实践和发展。习近平主席一席话简洁而坚定: “过去一个时期,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 10年前,2012年12月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时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时,习近平主席开宗明义:“大家都很关心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后,中央对香港、澳门的方针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他重申了三个不会变,放在首位的就是,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的方针不会变。 5年前,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一锤定音:“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今年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 “今天,我要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这一重要宣示,在香港社会产生极大共鸣。评论纷至沓来:“为香港的前途问题,提供了明确答案。”“中央知香港,懂香港,爱香港。” 读懂香港所处的时代背景,更能真切感知香港社会面对这篇讲话的强烈反响。2019年,香港遭遇回归祖国以来最严峻的局面。风高浪急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以法治推动标本兼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被誉为“安民之基、治港之本”的基本法进一步完善,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制度相继实施,香港告别动荡不安,重回正轨。 听听新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庆祝大会致辞中的感言:“基本法保障了权利和自由。香港的法治水平在世界排名19位。高度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真正带动了一座城市。”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大会上的这篇讲话有的放矢,态度鲜明地厘清了一些认识: “‘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这是胸有成竹的自信气度。 “一国两制”的根和本,在“一国”。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习近平主席曾经深刻指出:“对香港来说,应该关心的不是‘一国两制’方针会不会变的问题,而是怎样全面准确把‘一国两制’方针贯彻落实好。” 落实“爱国者治港”,摆在了今天香港治理的重要位置。 “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习近平主席语气铿锵。 “这个早上,我有了新的使命。”李家超在这一天发出他的第一条微博。 庆祝大会上,在习近平主席的监誓下,他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庆祝大会之后,习近平主席会见李家超时,亲切地对他说,无论“一国两制”实践还是香港发展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将全力支持你和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我们对你和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充满信心,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 6月30日,习近平主席同林郑月娥、李家超道别时,时间已晚。殷殷嘱托,拳拳之心,尽显其中。 在港期间,习近平主席专门抽出时间,前往驻香港部队中环营区,叮嘱驻香港部队官兵代表:“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驻香港部队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云收雨住,一缕阳光洒向海面。东方之珠浪漫依然,活力之都更胜往昔,“一国两制”伟大实践阔步向前,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脚步也更加坚定从容。 奋斗中的香港变迁: 5.6万平方公里大湾区的香港,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香港 位于新界沙田白石角吐露港沿岸的香港科技园,讲述着香港的拼搏奋斗。6月30日傍晚时分,习近平主席走进这里。 85岁的陈清泉院士,是位赫赫有名的电动车专家。站在习近平主席面前,他谈起科技创新的只争朝夕:“我是分秒必争啊!” 恰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 见到2017年给他写信的这些院士们,习近平主席对当时收到来信的感受记忆犹新:“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科技报国的激情和创业的热情,看了以后很受感染。我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关注、支持香港科技事业的发展。” 这件事,他放在了心上。 “之后也过问了几次。这次我来之前问了有关方面,他们说当时你们信里提到的一些问题,现在很多都得到了解决。内地和香港的合作一直在深化。” 科技创新,香港赢得未来的关键,也同国家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契合。 很多人在谈到2017年习近平主席香港之行时,常会引用他的那句粤语俗语“苏州过后无艇搭”,勉励香港抓住机遇。 习近平主席曾经这样比喻,“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对院士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此后,国家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他如此解释背后的考量:“这样香港才能更强、更高,这样的发展更有内涵。这次看了之后心里有底了。” 资金过河,机构过河,人才过河……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背后,一个地区成为关键——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习近平主席出席签署仪式。 这一历史时刻,随着时间磨砺更能显现出之于时代的深远意义。“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习近平主席对这片沃土寄予厚望。 这片土地没有辜负希望,“大湾区速度”成为“深圳速度”之后另一个催人奋进的词汇。港珠澳大桥开通,天堑变通途;填海兴建的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竣工,续写着香港航运的辉煌。习近平主席在广东考察时,时常提及港澳;到了港澳视察,广东又成为一个高频词。这方热土,正逐渐交汇成一个动能澎湃、万象更新的宝地。 世界级的大湾区雏形初见。2021年创造出令人惊叹的12.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 此行香港,对大湾区建设,习近平主席饱含期待:“在全国的几大区域建设中,这个地方是前景可观、不可限量、潜力无限的。因为这里的国际化程度高,辐射力、吸引力巨大,同时和珠三角珠联璧合连在了一起。” 港珠澳大桥,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烟波浩渺之上的壮观,靠的是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撑。当年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主席称之为“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2017年在香港,习近平主席动情讲述了“相信国家”的力量: “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不仅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所在,也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国家好,香港会更好!” 此行沿途,“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的横幅随处可见,已然深入人心。 7月1日上午的庆祝大会,习近平主席说了这样一段话:“回归祖国后,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几年前,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对香港同胞的贡献如数家珍。 “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港澳同胞率先响应,踊跃北上投资兴业,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如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第一条合资高速公路、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第一家五星级合资饭店等。” 时光回到2012年12月,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深圳。在莲花山公园,有香港记者问,“习总书记,有没有话要对香港同胞讲?”他坚定有力地回答:“香港一定会繁荣昌盛的。” 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国家全面开放、国家发展大局、国家治理实践……无不涌动着大有可为的无限机遇。习近平主席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全局高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 “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 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祖国 7月1日上午的庆祝大会,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谈到了“切实排解民生忧难”的话题: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我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创业的机会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纪大了得到的照顾更好一些。” 2008年夏天,习近平同志在香港期间专门抽出时间深入社区。“我们都很关心香港居民的生活,所以到你家里来看看。”在市民余杜胜家,工资福利、小区治安、物价上涨……话题广泛而深入。也是在这次香港之行,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今后,只要是对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利的事情,中央政府都会继续积极予以支持。” 一路走来,香港市民的冷暖,牵动着北京的目光。在多次同香港特首会见时,习近平主席言谈间将民生改善情况作为工作成效的重要判断之一。201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他强调:“要以人为本、纾困解难,着力解决市民关注的经济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次香港之行,习近平主席对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殷殷嘱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务实有为、不负人民,把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举措破难而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每位市民都坚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这席话,李家超和他的团队记在了心里。庆祝大会结束后的会见中,李家超感谢习近平主席和中央政府的信任。“我深知责任重大,将全力以赴,带领特别行政区政府扎实工作,展现施政新气象,谱写发展新篇章,请习主席放心。” 香港当前遭遇的一大民生难题是新冠肺炎疫情。 今年年初,香港第五波疫情暴发。关键时刻,中央政府全力支援。林郑月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来得很急,我就打了一个报告,中央真的是马上安排了对接。” “难还是难,但是我记得习主席说的,‘不要怕,坚定信心,难是可以解决的’。每年述职见面的时候,他都有同一句话,‘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问题,要记住,中央永远是特别行政区最坚强的后盾’。” 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祖国。这一次,林郑月娥感念于习近平主席在疫情仍然波动的情况下亲临香港,“香港社会各界都感到十分喜悦和振奋”。 此次香港之行有一个细节,会见香港各界代表人士时,习近平主席从队伍的一头走到另一头,一一问候。有站在后排的人高声喊“主席”,习近平主席笑着挥手致意:“都是老朋友!” “贡献国家,我们上天入地皆可为。”这是一批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在香港科技园,听了张翔院士的求学工作经历,习近平主席笑着说,扎根到这里了。 叶玉如院士,主攻方向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和治疗,以求破解老龄化社会的一大难题。她期待与内地更深入合作,更期待将研究成果早日运用于内地。 习近平主席同他们交流后颇为感慨:“天下英才聚集香港是指日可待的,这批人才将来还可以是种子,星火燎原,到广袤的土地上去播种。” 播种的,还有浓得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香港区旗上的紫荆花,五片花瓣中各有一颗星,正与国旗上的五星遥相呼应,寓意香港与祖国不可分割。 南望香港岛,西眺大屿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作为文化新地标拔地而起。5年前,正是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下,《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签署。 那一次,两个香港小朋友演唱了粤剧经典《紫钗记》之《拾钗》选段,习近平主席亲切地问道:“内地剧种百花齐放,你们有机会去交流吗?” 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6月30日下午来到位于西九文化区的戏曲中心,勉励香港年轻一代深入了解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月1日中午,圆满结束香港之行,习近平主席来到高铁西九龙站。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悠扬的歌声,响彻久远。 歌声、掌声、欢呼声,飘扬的五星红旗,这一幕,习近平主席颇为动容。他微笑着走到一群唱歌的孩子面前: “希望你们到祖国各地走一走。” (来源:人民日报)

梁振英:香港并非“靠政治食饭” 经济是社会发展基础及动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26日)在电台节目表示,在基本法下,中央有权及责任确保香港发展得好,中央对特区政府提出具体要求,是符合基本法、中央及香港关系,以及香港民情民意的期望。他说,对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现有信心,李家超过往专注保安范畴,推行政策时会较少包袱,而作为政府领导人最重要是懂得放权和知人善任。 梁振英称,基本法指明规定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中央可以就特区施政缓急提出要求,而经济一直是本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否则香港不可能做到社会福利开支倍增及维持良好治安。梁振英说,香港民情民意清楚表达本港是经济城市,他形容近年香港「讲得太多政治」,但本港并非「靠政治食饭」,对国家的价值亦非在于政治,不应“搞自己的一套”。

梁爱诗:社会对中央释法有疑虑源于不了解基本法

前律政司司长、基本法委员会前副主任梁爱诗今日(25日)在电台节目表示,社会起初对基本法理解并不清晰,但经过25年的落实过程,已经更加清楚基本法条文如何适用,并丰富「一国两制」内容。她说,部分人对回归后中央几次释法有疑虑,是源于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认识不够充分。 梁爱诗指出,虽然普通法下只有法庭有权解释法律,但根据国家制度,法律解释权属于人大常委会,亦在基本法当中列明,人大常委会有权是无可置疑,而释法是作为补充,并不会离开法律原意。她又强调,国家在1982年修改宪法,列明有必要时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到1990年通过基本法,落实有关「一国两制」的规定,两者均有法律基础。 梁爱诗说,因为香港国安法和修改选举制度而移民的港人,是不了解国安法和新选制的实际情况,她强调选举只是手段,以选出廉洁和能够令人民幸福的政府,指若立法会持续拉布,是否能够达到目的。她又指近年不断看到有外国势力渗透香港,「占中」、「占旺」和2019年反修例事件,都有「颜色革命」的影子,形容部分人太过分,而国安法只是将香港拉回正轨。 梁爱诗认为,香港刚刚恢复秩序,社会上仍存在分裂,新一届特区政府上场,最重要是团结社会各界,解决迫切民生问题,应先让市民有幸福感,然后再处理政制发展议题。

李家超:香港未来继续加强与国际联系 提升国际城市地位

由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的“紫荆文化国际论坛——‘一国两制’的成就与展望”今日(16日)举行。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并致辞。他表示,“一国两制”在过去25年来得以成功贯彻落实,未来香港在国家的支持下,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的联系,提升作为国际城市的地位。 李家超提到,无其他事情比香港在2019年经历的骚乱及暴力,加上外国势力的干预所造成的伤害更痛苦。不过,他引述早前到北京接受任命时,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番话,指“一国两制”在过去25年即使面对挑战,但在香港仍然成功落实,而“一国两制”是受宪法及基本法保障,确保港人的自由及长期繁荣稳定,而香港已经由乱及治,正处于繁荣的关键阶段。

林郑月娥:深化市民对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的认识须从学校开始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30日)出席「巩固法治」教师培训课程开课礼并致辞。林郑表示,要深化香港市民对法治的重视和对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的认识,须从学校教育开始,教师担当至为重要的启蒙角色。 林郑指,推广香港优势时,「一国两制」和「法治社会」向来是香港的重要名片。「一国两制」的核心要素是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是坚持「一国」、尊重「两制」,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并在此前提下,让香港行使高度自治,维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法治社会」则建基于香港成熟、透明度高而公平可靠的法律制度、不受任何干涉的律政司检控工作、法院独立的审判权,以及健全的法援制度,保障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林郑提到,「法治社会」的核心要素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碍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及本地反中乱港分子的干扰,香港国安法自实施以来,仍有人误解或故意误导,亦有不少西方国家对我们恶意攻击。香港市民尤其我们的下一代,必须正确掌握立法背后的宪制和法律理据,以及其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体现,共同维护香港法治和国家安全。为防范非法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必须加强关注下一代的国家观念、价值观和公民责任心。作为教育质素的倡导者和把关人,特区政府更是责无旁贷,须及时检视和改善政策措施,对症下药,为香港教育正本清源。 林郑强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必须对于宪法、基本法、「一国两制」、国家安全及法治精神等概念有正确的理解,认识国家最新发展,才能启迪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香港的宪制地位,培养他们对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的正面态度,帮助他们建立国民身分认同,守规守法,贡献社会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