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23周年 贺一诚:澳门将进入疫后发展新阶段

澳门特区政府今日(20日)举行澳门回归祖国23周年招待酒会。行政长官贺一诚在致辞时表示,随着逐步放开人员流动限制,博彩经营批给重新竞投签约完成,澳门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逐步落实,澳门将进入疫后新的发展阶段。 贺一诚表示,中央支持澳门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陆续落地实施,必将为澳门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的团结奋斗,澳门一定会摆脱困境,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贺一诚指出,回顾过去3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覆,对澳门经济、民生、就业都造成严重打击。在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特区政府始终坚持与国家防疫政策保持一致,把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展望2023年,贺一诚表示,澳门特区政府会因应疫情发展的新形势,优化防疫措施,落实国务院公布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针对性措施,工作重心由防控感染的重心转到医疗救治,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尽最大努力减低重症和死亡率等。 贺一诚亦将于明日(21日)至24日前往北京述职,向国家领导人汇报澳门特区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明年的施政重点。行政长官不在澳门期间,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临时代理行政长官的职务。

香港历任和现任特首及立会主席为庆回归首日封签名留念

今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今日(19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为纪念及庆贺这别具意义的重要里程碑,特意邀请历任和现任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主席在香港邮政发行的精美「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五周年」首日封上签名留念。 梁君彦说,过去个多月来,十分感谢董建华先生、曾荫权先生、梁振英先生、林郑月娥女士、李家超先生、范徐丽泰女士和曾钰成先生,在百忙之中拨冗于总共140个首日封上签名留念。集齐签名的首日封,彰显了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一直以来的合作互动,以及对建设香港特区的重要角色,亦为首日封增添非凡意义。

人民日报重磅文章:香港,习近平主席的深情牵挂

6月30日下午,习近平乘专列抵达香港。图为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新华社) 人民日报今日(4日)发表重磅文章《香港,习近平主席的深情牵挂》。以下为全文: 习近平主席乘专列抵达高铁香港西九龙站,时间定格于6月30日15时10分。 眼前,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交汇在一起,一片红色的海洋。让人们不由想起25年前香港回归那个万千人挥舞旗帜的不眠夜。 经过夹道欢迎的人群,习近平主席走到中外记者采访区,前一刻还沸腾的大厅瞬间安静。 “距我上次到香港来,已经过了5个春秋。这5年,我一直关注着香港,挂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 在一起,携手并进;在一起,守望相助;在一起,砥砺前行。 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深入香港。 201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飞抵香港。“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至今回响香江两岸。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亲临香港。是祝福,是支持,更是站在25周年新起点上谋划未来。 云山苍茫,江水浩荡。高楼林立、巨轮穿梭,处处涌动着活力希望,也昭示着“一国两制”在香江的生动实践和蓬勃生命力。 时间里的香港答案: 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维多利亚港湾的香港会展中心,如一只振翅欲飞的海鸟。25年前午夜,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难忘时刻就在这里发生,前所未有的“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就从这里启航。 相比那时的波澜壮阔,此刻的温馨祥和蕴含着历史的走向。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开始了当天下午的一系列密集会见。第五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首先走进会见厅。 这是期盼已久的时刻,她微笑着说:“欢迎主席来香港。” “能来确实很高兴。这5年极不平凡,历经风雨,特区政府经受了考验,香港经受了考验。由乱到治、由治及兴,这样一个开端很好。”习近平主席语重心长。 在这里,香港的历史方位标注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开端”。 时间,记载着香港的命运转折。旧中国,香港留下一个又一个标志屈辱的时间刻度。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命运飘摇。 1982年金秋,那句“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人民交待”,展现了中国面对香港问题、面对世界的新姿态。 “一国两制”——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由此走进世界的视野。 前人用超凡的勇气探索和突破,后人以坚定的信念实践和发展。习近平主席一席话简洁而坚定: “过去一个时期,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 10年前,2012年12月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时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时,习近平主席开宗明义:“大家都很关心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后,中央对香港、澳门的方针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他重申了三个不会变,放在首位的就是,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的方针不会变。 5年前,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一锤定音:“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今年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 “今天,我要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这一重要宣示,在香港社会产生极大共鸣。评论纷至沓来:“为香港的前途问题,提供了明确答案。”“中央知香港,懂香港,爱香港。” 读懂香港所处的时代背景,更能真切感知香港社会面对这篇讲话的强烈反响。2019年,香港遭遇回归祖国以来最严峻的局面。风高浪急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以法治推动标本兼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被誉为“安民之基、治港之本”的基本法进一步完善,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制度相继实施,香港告别动荡不安,重回正轨。 听听新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庆祝大会致辞中的感言:“基本法保障了权利和自由。香港的法治水平在世界排名19位。高度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真正带动了一座城市。”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大会上的这篇讲话有的放矢,态度鲜明地厘清了一些认识: “‘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这是胸有成竹的自信气度。 “一国两制”的根和本,在“一国”。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习近平主席曾经深刻指出:“对香港来说,应该关心的不是‘一国两制’方针会不会变的问题,而是怎样全面准确把‘一国两制’方针贯彻落实好。” 落实“爱国者治港”,摆在了今天香港治理的重要位置。 “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习近平主席语气铿锵。 “这个早上,我有了新的使命。”李家超在这一天发出他的第一条微博。 庆祝大会上,在习近平主席的监誓下,他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庆祝大会之后,习近平主席会见李家超时,亲切地对他说,无论“一国两制”实践还是香港发展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将全力支持你和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我们对你和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充满信心,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 6月30日,习近平主席同林郑月娥、李家超道别时,时间已晚。殷殷嘱托,拳拳之心,尽显其中。 在港期间,习近平主席专门抽出时间,前往驻香港部队中环营区,叮嘱驻香港部队官兵代表:“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驻香港部队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云收雨住,一缕阳光洒向海面。东方之珠浪漫依然,活力之都更胜往昔,“一国两制”伟大实践阔步向前,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脚步也更加坚定从容。 奋斗中的香港变迁: 5.6万平方公里大湾区的香港,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香港 位于新界沙田白石角吐露港沿岸的香港科技园,讲述着香港的拼搏奋斗。6月30日傍晚时分,习近平主席走进这里。 85岁的陈清泉院士,是位赫赫有名的电动车专家。站在习近平主席面前,他谈起科技创新的只争朝夕:“我是分秒必争啊!” 恰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 见到2017年给他写信的这些院士们,习近平主席对当时收到来信的感受记忆犹新:“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科技报国的激情和创业的热情,看了以后很受感染。我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关注、支持香港科技事业的发展。” 这件事,他放在了心上。 “之后也过问了几次。这次我来之前问了有关方面,他们说当时你们信里提到的一些问题,现在很多都得到了解决。内地和香港的合作一直在深化。” 科技创新,香港赢得未来的关键,也同国家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契合。 很多人在谈到2017年习近平主席香港之行时,常会引用他的那句粤语俗语“苏州过后无艇搭”,勉励香港抓住机遇。 习近平主席曾经这样比喻,“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对院士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此后,国家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他如此解释背后的考量:“这样香港才能更强、更高,这样的发展更有内涵。这次看了之后心里有底了。” 资金过河,机构过河,人才过河……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背后,一个地区成为关键——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习近平主席出席签署仪式。 这一历史时刻,随着时间磨砺更能显现出之于时代的深远意义。“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习近平主席对这片沃土寄予厚望。 这片土地没有辜负希望,“大湾区速度”成为“深圳速度”之后另一个催人奋进的词汇。港珠澳大桥开通,天堑变通途;填海兴建的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竣工,续写着香港航运的辉煌。习近平主席在广东考察时,时常提及港澳;到了港澳视察,广东又成为一个高频词。这方热土,正逐渐交汇成一个动能澎湃、万象更新的宝地。 世界级的大湾区雏形初见。2021年创造出令人惊叹的12.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 此行香港,对大湾区建设,习近平主席饱含期待:“在全国的几大区域建设中,这个地方是前景可观、不可限量、潜力无限的。因为这里的国际化程度高,辐射力、吸引力巨大,同时和珠三角珠联璧合连在了一起。” 港珠澳大桥,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烟波浩渺之上的壮观,靠的是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撑。当年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主席称之为“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2017年在香港,习近平主席动情讲述了“相信国家”的力量: “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不仅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所在,也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国家好,香港会更好!” 此行沿途,“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的横幅随处可见,已然深入人心。 7月1日上午的庆祝大会,习近平主席说了这样一段话:“回归祖国后,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几年前,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对香港同胞的贡献如数家珍。 “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港澳同胞率先响应,踊跃北上投资兴业,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如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第一条合资高速公路、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第一家五星级合资饭店等。” 时光回到2012年12月,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深圳。在莲花山公园,有香港记者问,“习总书记,有没有话要对香港同胞讲?”他坚定有力地回答:“香港一定会繁荣昌盛的。” 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国家全面开放、国家发展大局、国家治理实践……无不涌动着大有可为的无限机遇。习近平主席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全局高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 “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 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祖国 7月1日上午的庆祝大会,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谈到了“切实排解民生忧难”的话题: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我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创业的机会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纪大了得到的照顾更好一些。” 2008年夏天,习近平同志在香港期间专门抽出时间深入社区。“我们都很关心香港居民的生活,所以到你家里来看看。”在市民余杜胜家,工资福利、小区治安、物价上涨……话题广泛而深入。也是在这次香港之行,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今后,只要是对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利的事情,中央政府都会继续积极予以支持。” 一路走来,香港市民的冷暖,牵动着北京的目光。在多次同香港特首会见时,习近平主席言谈间将民生改善情况作为工作成效的重要判断之一。201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他强调:“要以人为本、纾困解难,着力解决市民关注的经济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次香港之行,习近平主席对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殷殷嘱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务实有为、不负人民,把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举措破难而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每位市民都坚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这席话,李家超和他的团队记在了心里。庆祝大会结束后的会见中,李家超感谢习近平主席和中央政府的信任。“我深知责任重大,将全力以赴,带领特别行政区政府扎实工作,展现施政新气象,谱写发展新篇章,请习主席放心。” 香港当前遭遇的一大民生难题是新冠肺炎疫情。 今年年初,香港第五波疫情暴发。关键时刻,中央政府全力支援。林郑月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来得很急,我就打了一个报告,中央真的是马上安排了对接。” “难还是难,但是我记得习主席说的,‘不要怕,坚定信心,难是可以解决的’。每年述职见面的时候,他都有同一句话,‘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问题,要记住,中央永远是特别行政区最坚强的后盾’。” 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祖国。这一次,林郑月娥感念于习近平主席在疫情仍然波动的情况下亲临香港,“香港社会各界都感到十分喜悦和振奋”。 此次香港之行有一个细节,会见香港各界代表人士时,习近平主席从队伍的一头走到另一头,一一问候。有站在后排的人高声喊“主席”,习近平主席笑着挥手致意:“都是老朋友!” “贡献国家,我们上天入地皆可为。”这是一批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在香港科技园,听了张翔院士的求学工作经历,习近平主席笑着说,扎根到这里了。 叶玉如院士,主攻方向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和治疗,以求破解老龄化社会的一大难题。她期待与内地更深入合作,更期待将研究成果早日运用于内地。 习近平主席同他们交流后颇为感慨:“天下英才聚集香港是指日可待的,这批人才将来还可以是种子,星火燎原,到广袤的土地上去播种。” 播种的,还有浓得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香港区旗上的紫荆花,五片花瓣中各有一颗星,正与国旗上的五星遥相呼应,寓意香港与祖国不可分割。 南望香港岛,西眺大屿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作为文化新地标拔地而起。5年前,正是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下,《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签署。 那一次,两个香港小朋友演唱了粤剧经典《紫钗记》之《拾钗》选段,习近平主席亲切地问道:“内地剧种百花齐放,你们有机会去交流吗?” 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6月30日下午来到位于西九文化区的戏曲中心,勉励香港年轻一代深入了解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月1日中午,圆满结束香港之行,习近平主席来到高铁西九龙站。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悠扬的歌声,响彻久远。 歌声、掌声、欢呼声,飘扬的五星红旗,这一幕,习近平主席颇为动容。他微笑着走到一群唱歌的孩子面前: “希望你们到祖国各地走一走。” (来源:人民日报)

庆回归| 维港光影汇演今晚8时首演

原定于七一起上演一个月的“幻彩咏香江”特别版之“维港光影汇演”,因台风“暹芭”影响下而迟迟未能开演。随着暹芭远离及减弱,香港旅游发展局宣布,今晚(3日)“维港光影汇演”将会如期于今晚8时上演。 “维港光影汇演”是旅发局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于整个7月份每晚8时举行,维港两岸逾50幢大厦及地点将共同打造以“香港新征程”为主题的音乐光影汇演,活动增添了特别灯效及大厦LED屏幕和幕墙影像等元素。 市民若打算看汇演,可到香港文化中心外的尖沙咀海旁、星光大道、湾仔金紫荆广场的海滨长廊、维多利亚港内的观光渡轮的“最佳观赏点”欣赏表演。  

谭耀宗:6月30日有合照和会见环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获邀出席回归25周年庆典暨香港特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他指昨晚(27日)收到通知,需要在明日(29日)下午1时,入住位于湾仔的香港君悦酒店闭环管理,后日(30日)下午会有合照和会见,但不清楚国家主席习近平会否亲身来港。 谭耀宗又称,部分获邀出席7月1日官方庆祝回归25周年活动的人员,须于周四(30日)起入住湾仔万丽海景酒店隔离。

黄大仙祠首办庆回归升旗礼特建升旗台彰显爱国精神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啬色园于黄大仙祠内的财神宫平台建造升旗台,黄大仙祠成为香港首间建有升旗台、举办升旗礼的主要宗教场所。今日(26日)上午,由啬色园主办的「庆回归25载升旗礼暨黄大仙祠升旗台启用礼」在黄大仙祠举行,主办方希望借此弘扬传统中华文化、展现爱国爱港精神,并表示往后在7月1日回归日、10月1日国庆节等大日子均会举行升旗礼,与香港市民一同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崇敬。 今日的升旗礼由香港少年领袖团担任升旗队,同时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带领全体董事及会员经生近百人由凤鸣楼跟随升旗队步操走向升旗台。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国旗及区旗徐徐升起,在场人士无不肃然起敬。上午8时正,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飘扬在黄大仙祠上空。啬色园董事会主席马泽华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对国家及香港均是重要里程碑,园内特建升旗台,于回归及国庆等大日子举行升旗礼,彰显爱国爱港精神。 香港中联办协调部副部长陈泽涛今日出席活动,并代为宣读香港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对活动的贺信。贺信中表示,啬色园于祠内建造升旗台、举办升旗礼,对培养市民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感情,加强信众国民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他期望,啬色园能继续秉持「普济劝善」的宗旨,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为建设香港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通过视频祝贺升旗台启用,他表示,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乐见啬色园黄大仙祠展现爱国爱港情怀,兴建升旗台、举办升旗礼,不遗余力培养市民大众的国家观念,进一步增强市民的民族自豪感。李耀辉(义觉)道长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是体现「一国两制」的成功展示,我们身为中国人,自当为此而骄傲。 现场进行了升旗台纪念碑揭幕仪式,随后啬色园鼓队及黄大仙儿童合唱团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演出,合唱团演唱《歌唱祖国》等曲目,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来源:点新闻)

候任司局长感谢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回归庆典

据新华社今日(25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第六届特区政府各候任司长、副司长及局长今日一同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各候任司局长表示,未来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习主席将出席庆祝回归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充分表现中央对香港特区的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期盼,给予第六届香港特区政府管治团队莫大信心。各候任司局长深感鼓舞,并衷心感谢习主席对香港的关爱和支持。

谭耀宗:习主席重视、关怀及支持香港

据新华社今日(25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在这大喜日子,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显示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关怀和支持。 谭耀宗指出,虽然现时未有详细行程,但已经反映出中央对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对香港未来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对社会各界起到鼓舞作用,亦有助促使港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回归的重要意义,包括正确认识国家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他续指,25年来,香港由乱转治、由治及兴,港人感到珍惜和难得,要珍惜今天、展望未来,希望香港利用大好时机,加快发展速度,巩固固有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迈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 迈向良政善治香港开启新篇 ——写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

雨后,云开日出。香港会展中心旁的金紫荆广场上,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的紫荆花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5年前的7月1日零点,全世界的目光聚焦香港。 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冉冉升起、高高飘扬,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 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25年来,中央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创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制度,并在实践中支持其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应对和化解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正是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和制度韧性的过程。 2021年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听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述职报告时指出,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再次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 冲云破雾,正本清源。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开启良政善治新篇章。 回归祖国:开启香港民主新纪元 1997年7月1日零点,正在香港街头执勤的警察以最快速度除下带有殖民色彩的旧徽号徽章,换上制服口袋里备好的带紫荆花图案和中文“香港警察”字样的新徽号徽章,迎接新的时代。 回归后的首个清晨,时任警务处助理处长、政权交接仪式保安任务总指挥李明逵,忙碌一整夜后依然没有倦意,他佩戴上新警徽,站到高处,静静凝望着周围的一切。 “从香港皇家警察到中国香港警察,表面上看只是改了名字、换了徽章,但大家心底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现在是中国人在管香港。”李明逵回忆道。 香港回归之前,当家作主曾是香港同胞遥不可及的愿望。 “英国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性质决定了香港不可能有民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表示,回归以来,在新的宪制秩序下,香港社会朝着新的民主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年来,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民主成分持续增加,香港全体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到充分保障。 ——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不仅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治理,还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全国人大确定的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在香港选出36名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 ——香港现有5600多位人士担任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其中超过200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徐泽表示,事实充分说明,没有国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香港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一国两制”初心使命的坚守,就没有香港民主制度的建立,也就没有香港民主的实践。 香港国安法: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 2022年6月的香港,街头遍布庆回归的彩旗与海报,商场里人潮涌动,食肆门前又排起长龙…… 一切如常,又不寻常。 家住新界粉岭的青年白领姚思欣白天和丈夫各自去上班,婆婆在家中帮忙照看4岁的女儿和1岁半的儿子,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这样的日子看起来有点平淡。但是经历过2019年那些提心吊胆的日子,她对这样的平淡视若珍宝。 安居乐业,吃餐安乐茶饭,是多数香港人朴实的心愿,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同时,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香港陷入严峻的局面。 利剑高悬,雷霆万钧。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实施香港国安法的效果立竿见影,扭转了香港社会过去严重的暴力乱局,破坏秩序和社会安宁的行为大大减少。”香港特区政府时任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21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香港回归祖国24周年,在新界坑口体育馆,上百名市民展开一面长30米、宽20米的巨型国旗,全场齐唱《歌唱祖国》,爱国热情令人动容。 “像这样的场景和气氛,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前是难以想象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表示,以前香港市民不要说挥舞国旗参加活动,就是站出来反对违法行为,生命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威胁。“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市民不再压抑自己的爱国情感,大家终于可以意气风发、堂堂正正地讲法治、讲爱国。”陈勇说。 2022年5月28日,恰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通过两周年,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举办“兴邦定国”香港国安法法律论坛。“祖国永远是香港特区最坚强的后盾。”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说,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无疑是“定海神针”,有力惩治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让香港实现了由乱转治的重大转折。 爱国者治港:“一国两制”的核心要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反中乱港分子之所以能在香港兴风作浪、坐大成势,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爱国者治港’的原则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2021年2月22日在全国港澳研究会举办的“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专题研讨会上指出,“一国两制”方针从形成之初就包含了“爱国者治港”这一重要思想内涵,要实行“港人治港”,就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 在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中成功连任的梁美芬回忆,“修例风波”期间,部分议员滥用程序和权力,肆意“拉布”、瘫痪立法会。“这些乱象严重破坏立法会的正常运作,导致多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立法及拨款审议被‘拖死’,损害市民福祉,民怨极大。” 2021年3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采用“决定+修法”的方式,通过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改,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两个产生办法作出一次系统修订,明确规定了选举委员会的构成和产生办法,新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以及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的运作机制等。 重新构建的选举委员会由1200人增加到1500人,由原来的四大界别增至五大界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表示,新选举制度明确了选举委员会五大界别共40个界别分组的划分、名额分配以及产生方式,调整优化了有关界别分组,实现选举委员会规模和界别分组数量双增加,“从而既体现选举的广泛代表性,又符合均衡参与原则”。 “中央实际上是把香港整个民主发展过程,拉入正确的起点和轨道上。”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刘兆佳指出,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考虑了香港原有选举制度存在的种种漏洞,并作出了各种有针对性的调整,“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香港政治格局和政治生态显著改善。 瑞士籍商人安德龙4年前来到香港,便爱上了这里。“修例风波”期间,他多次站出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挺警、揭露谣言。“说真的,我本来都想离开香港了,是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使我留了下来,让我对香港的法治重拾信心。”安德龙表示,他很高兴听到关于完善选举制度的消息,“爱国者”这个概念在世界上很普遍,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让不爱国的人进入管治团队,“这是常识”。 政治新气象:同为香港开新篇 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顺利举行,这也是新选制下的首场行政长官选举。李家超最终以99.16%的得票率当选为行政长官人选。 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习近平指出,实践证明,新选举制度对于落实“爱国者治港”、保障香港市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推动形成社会各阶层各界别齐心协力建设香港的良好局面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一套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实际、符合香港发展需要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令香港社会各界受到极大鼓舞。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颜宝铃激动地说:“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及对李家超的谆谆嘱托,体现了中央对新特首的充分肯定及信任,对香港未来发展的关心、用心、信心。”颜宝铃表示,新选举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有目共睹,为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对香港开启良政善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选制下,香港居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所有符合“爱国者治港”要求的合资格人士都有机会参选及成功当选。 从选举委员会选举到立法会选举再到行政长官选举,完善选举制度后的一年内,香港先后成功举行三场重要选举,体现了新选制的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和公平竞争性,呈现出崭新的政治气象。 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的153名参选人,有约一半系首次参加公职选举,他们中既有商界、学界、专业界的精英翘楚,又有来自社会基层的劳工、职员、中小企业经营者代表。候选人来自不同的政治团体、政治派别,代表不同的政治光谱,持有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抱负,体现了新选举制度的开放包容。 ——新选制下,选举重回理性建设、重回经济民生。 参选行政长官期间,李家超走访不同政团、组织以及基层家庭,甚至一日“连跑十场”,解释施政理念的同时充分聆听各界意见。他开设了网上平台“超哥听你讲”,广泛听取社会不同阶层对社会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意见及建议,竞选办几乎每天都接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施政建言书。 “李家超参选政纲形成和宣介过程就是香港社会民主咨询、民主协商的过程。”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表示,李家超的竞选政纲公布后引起香港社会的共鸣,得到大家广泛支持,缘于这份政纲的智慧来自民间,如“公屋提前上楼”等其实是香港市民的贡献。 ——新选制下,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长期对立、立法会内长期对抗的困局得到破解。 2022年1月12日,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举行任期后的首次会议——行政长官答问会。原定一个半小时的答问会持续了逾两个小时,17位议员提问更创下答问会质询数量新高。 “新选制好就好在有利于维护行政主导,提升管治效能。”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阎小骏认为,在新选制下,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行政长官人选和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使得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具有共同的选民基础,在立法会形成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稳定力量,从而有效破解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长期对立、立法会内长期对抗的困局,使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香港竞争优势。 “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新一届特区政府会跟香港特区立法会加强良性互动,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当选当天,李家超表示,新一届特区政府会以行动争取信心,以成绩凝聚互信,齐心协力建设一个更宜居、更开放、更和谐,同时也充满希望、机遇和活力的香港。 6月19日,国务院任命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当天,李家超率领第六届特区政府主要官员集体亮相。“未来5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我与管治团队会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带领香港全面发挥‘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同为香港开新篇。”李家超语气坚定。 新团队,新气象,新篇章。今日之香港正开启新篇。 (来源:人民日报)

陈帆:四个公屋设旗杆供悬挂国旗区旗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今日(22日)书面答覆立法会议员提问时表示,现时香港房屋委员会辖下有四个公共租住屋村设有旗杆供悬挂国旗和区旗,包括顺利村、广田村、蓝田村及逸东(一)村。房委会会配合不同议员或地区团体申请在节庆日期间使用上述旗杆及其他公共屋村公众地方展示国旗和区旗,过去3年批准了共约70次活动申请。 陈帆指出,房委会在处理议员或地区团体于公共屋村范围内悬挂国旗的申请时,其中一项重要考虑因素是公众安全,确保在公共屋村范围内悬挂的旗帜必须牢固固定,同时没有对住户或村内途人构成滋扰及危险。房委会在佛光街的总部已设置旗杆,已按《国旗及国徽条例》适当地展示国旗及区旗,并已向负责升降旗帜的人员详尽阐明升降旗帜的正确方法。特区政府鼓励市民在适当场合使用国旗及区旗,同时有责任保障其正确使用,以维护国旗及区旗的尊严。

梁振英:“一国两制”是科学、可行、有生命力的

正值香港回归25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25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科学的、可行的、有生命力的。 梁振英强调,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香港的民主与主权国家的民主不可混为一谈。香港的民主发展,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中央政府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让香港得以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为香港的民主发展重回正轨创造了条件。 如今香港市民生活环境更加安稳,香港行政立法关系更加顺畅,特区管治效能得到提升,全球投资者对香港未来也更具信心。梁振英说,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名测量师,梁振英1979年起以香港“专业人士促进现代化协会”成员的身份,连续8年义务为深圳的“拓荒者”介绍香港的土地使用制度以及与土地、房地产和规划有关的实践经验,并直接参与蛇口工业区和深圳的城市规划。他还参与了内地第一次土地拍卖的筹备工作,受邀参与了内地第一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工作。 梁振英说,香港参与了内地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相关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香港未来还可以在更多方面继续为内地提供借鉴和参考。香港要继续发挥“一国两制”下“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既为国家作出贡献,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提及习主席早前提出了四个新的希望,都是在国家层面、在国际层面,不仅是在香港本地层面。这四个新的希望都是以“更加积极主动”这六个字开始的,包括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 梁振英又说,过去两三年香港发生的事,西方政客、媒体有不少抹黑。香港必须尽快与关系紧密的伙伴把道理和事实真相讲清楚。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有很多优势,要与国家充分协调、共同发展。 “国家发展起来了,香港各个年龄层尤其是青年朋友,事业发展将有更广阔的舞台。”梁振英说,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给香港各行各业带来的机遇是叠加的。香港和内地未来的合作不仅限于传统制造业、贸易等,还包括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香港年轻人可以勇敢跨过深圳河,前往内地发展,在更广阔天地开启精彩人生。

李家超: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全力以赴让香港明天更好

“未来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我会全力以赴,把所有的工作做到最好,努力建设一个关爱共融、多元发展的香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港接受记者采访,就未来施政重点、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话题谈了思考。 管控风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30日在北京会见李家超时说,你爱国爱港立场坚定,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不同岗位上都履职尽责,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中央对你充分肯定,也充分信任。 “非常感谢习主席对我的信任和肯定,这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也是一个很大的责任。因为中央的信任、主席的信任,我更要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李家超说。 在今年5月8日举行的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中,李家超高票当选。5月20日,中央政府任命李家超为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于7月1日就职。 他表示,未来五年,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也要居安思危,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总而言之,新一届特区政府会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努力解决多年来累积的问题。 他表示,在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要用好这五年,建成一个稳固的基础,“之后我们就可以向上发展,没有后顾之忧地发展。” 对香港住房问题,李家超表示,会全面提速、提效和提量,即缩短整体供应时间,压缩土地开发、房屋供应方面的程序,增加供应量。 关于就业,李家超说,会开展教育和培训课程,让年轻人提升竞争力;鼓励年轻人放宽视野,扩大就业范围,尤其是抓住机遇前往内地,按照自身兴趣选择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家超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以结果为目标解决不同问题。他说,香港当前既面临住房、就业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新问题。面对新问题,要充分分析、科学论证,弄清其关键点,并针对关键点去想办法。 他强调,要确保香港有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可能威胁香港的各种危机。未来五年将确保香港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竭尽所能谋求香港的整体利益。 “在我看来,香港的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李家超说,新一届特区政府的工作重点是促进发展,让市民受益,令长期困扰香港社会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 过去25年,香港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冲击,巩固了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国家作为最坚强的后盾,是香港解决问题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李家超说,香港能够突破困境,并且进一步向上提升,既有自身人才、制度以及市民团结等优势的支撑,更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李家超表示,香港作为国家整体的一部分,“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 他说,香港是连接内地与国际的一条有效桥梁和通道,应尽可能利用好独特优势,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李家超指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香港有四个传统中心和四个新兴中心的定位。香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八个中心的国际竞争力,依循这个方向,更好、更快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他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例分析,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既可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发挥作用,又可使香港受益,机遇无限。因此,特区政府一定要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特区的定位“做好做大,发挥出来”,这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步伐”。 回顾“一国两制”香港实践,李家超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初心就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过去的25年,“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落实。 “虽然也经过一些风风雨雨,但是香港在经历每一次挑战后都变得更有韧性和活力。”他说,“我们要把香港搞得更成功,在整体发展和国际声誉上迈上更高的台阶,这是推进‘一国两制’最关键的一个目标。” 李家超特别强调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他说,做好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有关立法工作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我们会做充分的法律研究,确保本地立法可以处理好未来可能涉及的国家安全风险。” “只有筑牢底线,香港才能全面向前发展。”李家超说,香港国安法、新选举制度为香港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环境,让特区政府可以全心全意地做好施政工作,对此要倍加珍惜、长期守护。 大湾区为香港青少年带来更多机会 “同建关爱共融社会,增加青年向上流动机会”是李家超竞选政纲中的重要内容。他提出,要制订整体的青年政策和青年发展蓝图,为青年健康成长和多元发展设定不同政策目标,协力帮助青年向上流动。 李家超十分重视香港年轻人的就业。 “年轻人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接受培训,不管在工程方面做技工,还是对体育方面有兴趣,抑或想做厨师,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培训,经过基本教育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他说。 李家超鼓励香港青年扩大就业范围,按照自身兴趣选择发展路径。他说,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机遇很多,香港青年在这些城市可以获得就业等方面的支持,还有不少实习机会。 李家超真诚希望香港青少年既对香港感到骄傲,也对国家感到骄傲。既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也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海外听。 “年轻人要更了解国家经历的困难和艰苦,这会激发他们作为中国人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李家超说,这样他们就会为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李家超表示,可以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来达到这个目的,也可以通过电影、媒体等方式来增进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年轻人亲身体验国家的发展进步。 “当国家取得重大成就时,香港年轻人也会有自豪感。”他举例说,前不久国家航天员执行探索太空任务,香港人都为这一成就感到自豪,因为香港也有大学为国家的太空任务作出贡献。这会让更多香港年轻人有参与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来源:新华社)

叶国谦:已获邀出席庆回归活动 相关防疫措施属迎接领导人规格

民政事务局庆典统筹办公室昨日(20日)向出席7月1日庆回归活动的人士发信,要求他们于本周四(23日)起在住所和办公场所进行「点对点」闭环管理,并于出席活动前一日入住政府安排的酒店进行闭环管理。行政会议成员叶国谦今日(21日)表示,未能确定国家领导人会否在七一视察香港,但他认为领导人在落实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后,并在香港回归祖国25年之际视察香港,是有历史意义。 叶国谦表示,已获邀出席庆回归活动,收到通知周四起闭环活动,指相关措施已经是属于迎接国家领导人视察香港的规格。他又指,中央一直表达对香港的关心及支持,就算最终因疫情不能来港,也不代表不支持新一届特区政府。

共庆回归25周年 邓炳强探访屯门基层家庭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今日(19日)到屯门区探访区内基层家庭,向他们表达关怀,并送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礼物包。 邓炳强首先在保良局庄启程第二小学出席「共庆回归显关怀」屯门区家访活动启动仪式,他在致辞时感谢区内多间非政府机构及地区团体支持是次家访活动,组织义工队伍探访区内独居长者、双老及有特别需要的家庭,展示社会团结、关爱的精神。 随后,邓炳强在屯门民政事务专员冯雅慧陪同下,联同屯门区议会主席陈有海和其他地区人士,探访大兴村的基层家庭,向他们送上礼物包,表达特区政府的心意。 邓炳强说,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重大日子,特区政府在全港18区推行「共庆回归显关怀」计划,探访地区长者和有需要的基层家庭,他希望透过探访活动,多了解市民的日常生活,并向他们送上礼物包,共享庆回归的喜悦。 「共庆回归显关怀」计划是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主要庆祝活动之一,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以及18区的民政事务处联同区内非政府机构及地区团体推行。

陈茂波:失业率回落反映疫情受控 确诊数字回升需关注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9日)发表网志指,近日公布的本地经济数据稍有改善,3至5月份的失业率稍降0.3个百分点,回落至5.1%,反映期内后期第五波疫情受控时的情况,以及发放消费券对经济带来的支持作用。不过,近日确诊数字又再回升,情况需要关注。 陈茂波指,人们面对的国际大环境正愈趋复杂。环球通胀持续加剧,增加了央行加息的压力,美国联储局上周加息0.75厘,是自1994年以来最大的加幅,也是今年来的第三度加息。不少主要市场近期亦相继加息。他续指,通胀炽热加上央行加大收紧货币政策的力度和速度,将令环球经济增长更加疲弱,或会进一步削弱香港的出口增长动力。各地息率上升也可能会触发资金流向急速转变,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将更为波动,一些基本面较弱的经济体会受到较大影响。虽然本港市场资金仍然充裕,但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联储局加息幅度加大、步伐加快,加上已经开始缩表,港息终会跟随向上。 陈茂波表示,过去25年来,香港经历了多番风雨、几许折腾。由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科网热潮爆破、2003年的「沙士」疫情,到后来2008年的环球金融海啸、2019年的黑暴冲击,以至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等。尽管如此,这25年期间,香港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2.8万多亿元;商品贸易总额增加逾两倍,破纪录超过10万亿元,全球排名第六;总就业人口增加15%至约365万;以香港为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企业增加57%至接近四千家。 陈茂波称,金融业作为优势支柱产业之一,服务着香港和国家的需要。25年来,港股显著增量扩张,市值由3万多亿元大幅增加到超过40万亿元,增幅十二倍;上市公司数目增加了三倍,由600多家增加到2500多家;平均每日成交额增加近十倍至1600多亿元。银行业方面,总资产升逾两倍,有27万亿港元;银行的存款总额(包括港元及外币)增加近五倍至15万亿港元;银行贷款总额(包括港元及外币)增加近1.6倍至10.9万亿港元。债券市场发行总额升19倍,去年全年规模约4000亿美元。外汇市场的日均成交升七倍,在全球交易份额占比由4%增加到7.6%,全球排名由第7位升至第4位。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跃升九倍,增加到2020年的约35万亿港元,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境外。 陈茂波说,香港金融业以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受益于中央的坚实支持、国家的稳定发展;也受惠于联通内地和国际的桥梁、防火墙和试验田角色,以及制度创新释放的红利;更重要的是市民的努力拼搏和灵活变通,让香港经济保持活力和韧力,即使面对挑战,却仍然能找到新的发展。在回归25年之际,站在更有利的起点,政府将继续怀着谦虚的态度、坚定的信心,与市民合力为香港建构更美好的未来、迎来更璀璨的明天。

共庆回归25周年 黄锦星探访北区弱势家庭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16日)到访北区,参与“共庆回归显关怀”计划的家访活动,探访独居长者和有需要家庭。 黄锦星在北区民政事务专员庄永桓陪同下,与北区区议员、地区和社福机构的代表和义工团队探访粉岭嘉福村一名独居长者及两个基层家庭,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要,并向他们派发二十五周年庆祝活动礼物包,共庆回归。 黄锦星表示,“共庆回归显关怀”家访活动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五周年的主要庆祝活动之一,特区政府一直把社区关怀注入庆祝活动,希望借探访区内弱势社群家庭及派发礼物包,让社会上有需要的家庭感受各界的关怀。 黄锦星并衷心感谢区内约二十间社福机构及地区团体支持是次家访活动,派遣义工探访区内独居长者、双老家庭及有特别需要的家庭,向他们派发礼物包,送上温暖及祝福。 “共庆回归显关怀”计划透过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由民政事务总署辖下十八区民政事务处联同区内非政府机构及地区团体推行,与弱势社群分享香港特区成立二十五周年的喜悦。  

林郑月娥:重启庆回归活动主题曲《前》今首播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31日)出席行会前见记者时表示,疫情平稳之下,政府会重启香港回归25周年活动的筹备工作,主题曲《前》今首播,由张家诚作曲、陈少琪填词,28名歌手合唱,包括谭咏麟、张学友、刘德华、杨千嬅、容祖儿、梁汉文等,亦有视障女高音萧凯恩参与。 林郑又特别感谢陈少琪,指今次是第2次与对方合作,陈少琪曾为香港回归10周年的主题曲《始终有你》填词。

林郑月娥:法治是香港成功基石 市民权利自由获保障

香港律政司今日(26日)主办举行“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并且发表讲话。她表示,法治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石及核心价值,支撑着本港经济发展,《基本法》下香港特区司法独立、市民基本权利和自由都得到保障。 林郑月娥说,在中央政府支持及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长期以来是担当具领导地位的国际金融枢纽,香港亦是中国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地区。 林郑月娥指,香港在139个法治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9,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亦排名第五;她亦引述世界银行的世界管治指标,指香港的法治指标在回归前只有69.85分,但到2003年起,香港的法治指标一直维持在90分以上,反映香港回归以来法治的进步。 林郑月娥还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会继续坚定以法治作为指导原则。

林郑月娥:庆回归活动将重启主题歌《前》下周发布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24日)在出席行会前见记者时表示,很高兴看到本港疫情趋于稳定,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的活动将重新启动。 林郑透露,庆祝回归活动主题曲的歌名为《前》,下个礼拜初会发放宣传短片,在电视上播放这首由多名歌手主唱的主题歌。呼吁市民留意歌词,感受到香港将会向前迈进。 此外,林郑提到,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热切期望国家领导人可以访港,在香港发表重要讲话。她说,5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7月1日发表一篇非常重要的讲话,后面几年发生的事情,也都印证了习主席对于香港的了解及对于「一国两制」的坚定支持。

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成立郑钟伟出任秘书长 卢世雄接掌行政署

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将于本月8日举行。政府今日(3日)宣布,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经已成立,致力确保两届政府顺利交接。 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将协助候任行政长官进行几方面主要工作,包括: 组建新一届政府的政治領导团队; 在其选举政纲的基础上,筹备制订新政府的施政计划; 与现届政府做好交接安排,包括与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有关的重要活动; 广泛聯系社会各界,出席各類活动。 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现已准备投入服务,设有5名首长级人员和超过20名非首长级人员。政府已调派公务员出任其中4个首长级职位,包括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秘书长、候任行政长官的私人秘书、副私人秘书及新闻秘书。 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位于香港湾仔告士打道入境事务大楼26楼。办公室会在第六任行政长官当选后正式开始运作,至今年6月30日结束,原行政署长郑钟伟今日起出任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秘书长(候任)。而原工业贸易署署长卢世雄会出任行政署长。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表示,郑钟伟是资深的政务官,具备丰富公共行政经验。相信他定能在新工作岗位上发挥所长,确保两届政府交接畅顺。 郑钟伟1989年7月加入政务职系后,于2018年4月晋升为首长级乙一级政务官。他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财政科、前政务总署、前卫生福利科、前工商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前规划地政局、前工商及科技局及前教育统筹局。他于2020年7月至2016年9月出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秘书长,于2016年9月至2020年7月出任食物及卫生局副秘书长(食物),并从2020年7月起出任行政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