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李家超周三赴京述职
有港媒今日(19日)引述消息指,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周三(21日)启程到北京述职。
创新及科技局今日(7日)表示,该局副局长钟伟强的秘书确诊新冠肺炎,她最近一次上班日期为2月28日,当局已安排相关职员接受检测。而在上月22日,钟伟强因司机确诊而进行拭子采样检测化验,当时检测结果为初步确诊。 创新及科技局指出,该名秘书经快速测试后证实染疫,她的工作毋须与公众人士接触,最近没有外游纪录,工作时均有佩戴口罩及遵守有关防疫措施,当局会为相关办公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read more
财政司长陈茂波今日(27日)发表网志,提及消费券计划细节公布后,政府、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或大小商户,都积极解说详情或推广优惠。他预料可带动市民消费意欲,有助消费券计划发挥「乘数效应」,更广泛地提振本地经济。 陈茂波指,电子消费券计划的开展,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的叠加优惠,都会令消费者更愿意踏出一步,更多使用电子钱包,进一步提升零售层面的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同时造就更有效的资讯互连和跨行业的服务配搭。 他希望推动本港经济朝数码方向转型,鼓励更多企业利用科技提升运作效能和拓展业务。除了在零售层面的电子支付,我们亦推动深化央行数码货币(CBDC)使用的研究。未来一年,我们会为在香港发行批发及零售层面CBDC加强准备,包括研究港元数码货币(e-HKD)在本地零售层面的应用,并继续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就数字人民币(e-CNY )在香港的使用进行技术测试,为内地和本港居民提供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 陈茂波深信,在国家坚实的支持下,在制度上已巩固了爱国者治港原则的香港,将会继续繁荣发展,年青人将有更宽广的事业发展舞台。 read more
人气男团MIRROR于7月28日在红馆举行演唱会期间发生罕见意外,舞台大屏幕突然跌落,压伤多人,意外中重伤的李启言(阿Mo)仍然留医。 警方今日(11日)举行记者会表示,西九龙总区重案组及劳工处就MIRROR演唱会事故作深入调查,今日以「欺诈」及「容许物件从高处堕下」等罪名拘捕负责演唱会工程总承办商「艺能工程有限公司」的3男1女员工,以「容许物件从高处堕下」罪拘捕负责舞台工程的「协兴隆舞台工程有限公司」的1名男员工。被捕人年龄介乎40至63岁。 涉事屏幕事发当日早上升降已出现问题 警方西九龙总区刑事部警司钟雅伦在记者会上表示,被捕人士包括在「艺能工程有限公司」任职的业务总监、项目经理、技术统筹及高级技术员。「艺能工程有限公司」对舞台有绝对控制权,LED屏幕的安装检查及实际操作由「协兴隆舞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无证据显示LED屏幕完成安装后,亦无人安排工程师详细检查,以确保安全运作,而事发当日旱上,屏幕升降已出现问题。无证据显示「艺能工程有限公司」「协兴隆舞台工程有限公司」有安排工程师详细检查,以保证安全运作。 装置真实重量与申报重量最高相差7倍多 钟雅伦透露,事故发生当天的早上,涉事的LED屏幕已出现问题。「艺能工程有限公司」虚报装置重量,涉事萤幕重量9852磅、「艺能工程有限公司」申报3600磅,相差2.7倍,疑是故意而并非「手民之误」误导康文署,以尽快取得演出许可。此外,另一灯光支架重量5141磅,「艺能工程有限公司」申报1080磅,相差4.8倍;镭射灯支架重756磅、「艺能工程有限公司」申报200磅,艺能相差3.7倍;8组喇叭12,240磅、「艺能工程有限公司」申报1600磅,相差7倍多。 read more
今日(10月1日)是国庆节,香港中联办举行升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二周年。中联办主任骆惠宁等出席升旗礼。 仪式早上7时举行,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及多名人员肃立,现场唱奏国歌,升旗手将国旗升起,仪式后众人返回办公大楼。 read more
透过八达通领取消费券的市民,大约200万人未能如期于6月16日领取今年首阶段的第二期消费券。第二期1000港元消费券今日(16日)第二次发放,若以八达通领消费券的市民,在6月30日或之前已累积满“合资格消费”4000港元,今日可领取消费券“尾数”。 若今日仍然未能领到1000港元消费券,或因“合资格消费”累积总额于上月底未达指定要求的4000港元,或有部分消费不属于“合资格消费”。相关市民可在7月31日或之前累积够4000港元“合资格消费”,以便在下一轮即8月16日领取1000港元消费券。 “合资格消费”不包括税款、罚款、牌照费等政府收费,或水、电、煤气等的公用事业收费,公院诊所收费亦不会计算在内。 read more
香港政府昨日(26日)引用《预防及控制疾病(对若干人士强制检测)规例》(第599J章)对观塘秀茂坪村秀明楼及沙田新田围村富围楼进行围封强制检测。政府今日(27日)完成强制检测行动。观塘秀茂坪村秀明楼共有约1800人接受了检测,当中共发现285宗初步阳性检测个案和33宗检测结果不确定个案。政府共派员到访约710户,当中32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 另外,沙田新田围村富围楼共有约1200人接受了检测,当中共发现202宗初步阳性检测个案和7宗检测结果不确定个案,政府到访约530户,当中45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 香港政府重申会严肃执法。如任何人士未能出示检测结果电话短讯,以证明接受强制检测即属违反强制检测公告,可处定额罚款10000元,并会收到强制检测令,要求该人士于指明期间内接受检测。不遵从强制检测令或限制与检测宣告即属犯罪,并可处第四级罚款(25000元)及监禁六个月。 read more
香港政府今日(9)宣布,自周三(11日)起,「即日筹」安排扩展至60岁及以上人士。新冠疫苗接种计划下的全港24间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将于每日上午向60岁及以上长者派发「即日筹」,最多两名陪同人士可一同接种疫苗。 「即日筹」派发时间由每日上午7时45分开始,先到先得,派完即止。每间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每日各派发200个筹,位于东涌社区会堂和香港国际机场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因场地限制每日分别派发100个筹。位于伊利沙伯体育馆、鸭脷洲体育馆和香港国际机场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则将派发「即日筹」至8月31日。 60岁或以上人士可持身份证亲身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取筹,亦可委托家人或照顾者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代领,届时需出示长者的身份证副本登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在长者接种第一剂疫苗时,通知他们接种第二剂的日期和时间。 「即日筹」安排自7月29日推行,24间社区疫苗接种中心8月内每日合共派发约4600个「即日筹」。政府发言人指,长者是因新冠肺炎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最高危群组,呼吁长者接种新冠疫苗以预防感染。 read more
针对欧盟对外行动署有政客就香港特区高等法院昨日(30日)依法判决首宗香港国安法案件说三道四,恶意抹黑国安法和香港法治,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今日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发言人指出,香港是法治社会,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有关案件违法事实确凿,香港特区司法机关依法处置违法分子理所当然,不容任何外部势力置喙。依法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极少数违法犯罪行为,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绝大多数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好维护法治秩序。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年多来,市民合法权利与自由受到充分保护,法治及司法独立完整无损,百姓重享安宁生活,社会正义得到伸张,事实雄辩证明香港国安法是保香港安全、安定、安宁,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良法善法。 发言人表示,个别外国势力把香港国安法与「人权、自由」对立起来,迫不及待跳出来替违法犯罪分子「打抱不平」。这些人标榜尊重法治与司法独立,干的却是干预司法公正的恶劣勾当;这些人声称维护人权自由,却无视危害他人生命安全与公众安全的犯罪行径;这些人口口声声维护国际规则,却肆意践踏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他国内政指手划脚。这些卑劣做法再次暴露了他们虚伪「双标」与蛮横无理。我们敦促有关方面立即停止干扰特区司法机关依法办案,立即停止损害香港法治与司法独立,立即停止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 read more
今日(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已安排一系列以“国家安全护我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项目,包括播放特备节目、推出国安教育图书、举办校园活动等。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发表网志,呼吁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和节目,提高国家安全意识,以更好地履行《香港国安法》所要求的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义务。 邓炳强说,回想2019年6月起的“黑暴”,相信对很多香港人来说仍然历历在目,期间发生的社会动荡,暴力和破坏程度前所未有。《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是香港国家安全的转捩点,香港由乱变治,暴力威胁大幅减退,整体治安有所改善,市民生活回复正常,经济、民生得以重新出发,《香港国安法》对维护香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成效有目共睹。自《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保安局和警务处连同其他相关纪律部队积极依法采取多项执法行动,成功防范和制止不少危害国家和香港安全的行为和活动。 邓炳强表示,特区政府在过去一年,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方面取得具体成果,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面对主要挑战: 截至目前,警方国家安全处共拘捕182人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当中114人已经被检控,另有5间公司亦因涉嫌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行被检控。被捕人士当中,包括危害国家安全领头人物——黎智英及相关同谋人。此外,多年来荼毒香港市民的洗脑机器《苹果日报》亦停止运作,而壹传媒集团亦已被法庭正式颁令清盘。在法庭审讯的另一宗危害国家安全罪行案件中,有受审人士更揭露一名前身是外国情报员的人与黎智英是反中乱港组织“揽炒团队”的幕后主脑和金主,该组织以往不断请求外国制裁本港及内地官员。上述的执法行动,有效制止有关人士继续滥用新闻自由,以图反中乱港、危害国家安全和破坏社会稳定。 警方国安处已拘捕涉嫌串谋通过“35+”计划操控选举的多名涉案人士。有关人士意图通过该歹毒的计划,以取得香港特区立法会的大多数议席,从而瘫痪并严重干扰、阻挠、破坏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履行职能,当中47人已被起诉“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这些人士包括前立法会议员、前教授、前区议员、大律师等等。假如他们歹毒的图谋得逞,社会、经济、民生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 就“支联会”涉嫌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特区政府依法控告支联会及3名相关人士“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并采取一系列的执法行动,包括:根据《香港国安法》下的《实施细则》要求“支联会”提交资料,并就“支联会”没有遵从有关提交资料要求,控告五名相关人士;根据《实施细则》冻结“支联会”的资产;并向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建议行使《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下的相关权力,命令公司注册处处长将“支联会”从公司登记册中剔除,“支联会”已告解散。 着力应对本土恐怖主义的威胁。2019年的“黑暴”孕育了本土恐怖主义,种种迹象显示,犯案人有能力、有知识,更加有实际的行动去策划行动。面对不容忽视的本土恐怖主义潜藏威胁,保安局和相关纪律部队全力打击:截至2021年底,执法部门共侦破超过20宗涉及爆炸品、枪械或弹药的案件,当中涉及六支真枪,以及19宗涉及爆炸品,包括外国恐怖袭击常用的炸药TATP。警方亦侦破危害国家安全的激进港独组织“光城者”,该团伙企图于铁路、法庭等公众地方发动炸弹袭击以图达致政治目的,罔顾市民大众的生命安全。 部分“港独”分子仍然死心不息,继续利用媒体、文化艺术、刊物等不同的“软对抗”方式,进行鼓吹及渗透,灌输“港独”思想。为打击这类“软对抗”的行为,执法部门透过激活现有的《刑事罪行条例》第9条及第10条,对作出具煽动意图的行为或发表煽动文字或刊物的人士采取行动。至今已拘捕34人,当中21人已被检控,一间公司亦因涉嫌干犯相关罪行被检控。被起诉人士包括“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的成员,他们涉嫌透过发表“羊村系列”儿童漫画,美化暴徒和逃犯,以煽动儿童憎恨政府,被控“串谋刊印、发布、分发、展示或复制煽动刊物”罪,而职工会登记局亦已跟据《职工会条例》撤销该会的工会登记。 邓炳强指出,《香港国安法》及相关本地法例在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方面发挥成效。《香港国安法》同时发挥强大震慑力,外部势力已见减退,鼓吹“港独”的情况亦不断减少,众多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组织亦相继自行解散或停止运作,国家安全的风险已经大为减少。这些成效得来不易,我们不会掉以轻心,更需要居安思危,要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死灰复燃。 邓炳强提到,近年,外部势力不断干扰和抹黑香港特区的事务,并通过属间谍性质的活动、“软对抗”等,继续试图危害我们的国家安全,我们会密切留意并作出应对,更要防范本土恐怖主义活动,包括“孤狼式”袭击及本土恐怖主义团伙。执法部门会继续根据证据、严格依照法律,以及按有关的人士或单位的行为而采取执法行动,以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要做到到位,防范、制止和惩治的手段必须并行:除严正执法外,我们亦会继续循多方面加强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包括尽早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以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国家安全和反恐情报系统以及各纪律部队之间的协作;订立网络安全法例,以及继续透过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国家安全意识。 邓炳强强调,保安局一直非常重视提高市民国安意识的工作。为加深市民对《香港国安法》的立法背景、重要性及其意义的认识,保安局于2021年7月推出《香港国安法》网上虚拟展览,到访人次至今已超过20万。保安局亦正与教育局携手推展“2022年国家安全齐参与”计划,透过标语创作及海报设计和网上问答形式的比赛,推动全港中、小学校的师生共同参与,让国家安全教育植根校园。此外,我们各纪律部队会继续透过其青少年团,协助我们的青少年培养良好品格、正向思维和守法意识,以及协助他们认识国家发展,从而提高对国家的了解,加强国民身份认同。 read more
金管局今日(28日)宣布,因应美国联储局加息0.75厘,即时将贴现窗基本利率上调0.75厘至2.75厘。陈茂波今日见记者回应指,香港银行流动性稳健,银行体系稳固,相信美国加息对本港银行造成风险非常低。 陈茂波指,本港银行流动充足率158%,资本充足率达到20%,远高于国际要求的100%及8%,坏账拨备率到5月只有0.98%,反映本港银行体系稳固。 陈茂波续指,推动香港经济增长有「三头马车」分别是出口、消费及投资。在下半年外围经济环境转差,影响内地向先进经济体出口,进而拖累香港出口的情况下,如果疫情大致受控,加上8月推出消费券,相信对消费有一定提振作用。陈茂波表示,参考过去经验,如果疫情受控,市民外出消费,社会活动复常,对恢复经济动力的力度大,预计下半年若疫情受控,经济表现会较上半年为好。 政府经济顾问正检视经济数据和前景,陈茂波估计无可避免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会稍微向下调整,8月中会对外公布。 至于内地发展商借贷会否对本港银行体系有影响,陈茂波表示,考虑到本港银行流动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坏账拨备,认为内地地产商的财政困难,对香港的银行稳健影响有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