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e Width 5 Columns

Check out our Latest News!

通关|内地居民返内地无需预约港人北上需预约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5日)表示,周日(8日)与内地首阶段通关,每日最多可以有6万名港人从海陆空不同口岸通关前往内地。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口岸将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通关时间。 其中,除机场维持24小时服务外,港澳客运码头、中港客运码头、港珠澳大桥亦会恢复至24小时服务。其他口岸开关时间如下: 深圳湾口岸6时半至凌晨0时开放;文锦渡口岸7时至22时开放;落马洲口岸(福田口岸)6时半至22时开放。 邓炳强指出,香港北上方面,除了内地居民之外的所有旅客,都须事先通过特区政府辖下的网上预约平台预约;内地南下来港方面,除香港居民或经香港北上而返回香港的外地旅客,其余人都须事先通过深圳市政府辖下的网上预约平台预约。 邓炳强强调,预约申请人须预约指定口岸、日子及早午晚3个时段,并在指定口岸、日子及时段抵达才可顺利过关。他提醒,北上旅客通关时需要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及成功预约登记纸本、截图、短讯等证明。 邓炳强还表示,通关是特区政府及广大市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保安局及辖下的纪律部队已经全方位积极为通关作好准备。当局多个部门包括警务处、入境事务处及海关,联同运输署及港铁,今日较早时间派出几百人在相关口岸进行跨部门实地演练,确保通关初期运作安全有序畅顺。

陈国基:由陆路口岸北上须网上预约行前48小时内核酸阴性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5日)带领一众高官见记者,交代两地通关实施细节。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记者会表示,由1月8日起实施第一阶段通关安排,由陆路口岸将恢复所有入境服务及通关时间,并设立人数安排。除内地居民外,由陆路口岸及港珠澳大桥北上的香港居民须透过特区政府网站上预约指定口岸及指定时间,有关系统今日稍后推出。 陈国基指,南下到香港方面,除香港居民外,深圳市政府网上系统成功预约才能过关。透过陆路口岸及港珠澳大桥北上及南下最多各1万人。香港居民从内地返回香港毋须预约,不设人数上限。 为减低交叉感染风险,无论从香港北上内地,或是从内地抵港人士,都必须出行前48小时内进行核酸检测呈阴性才能入境。

李家超:1·8与内地通关7口岸开放每日北上限额约6万人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5日)下午见记者,交代通关事宜。李家超表示,本周日(8日)与内地首阶段通关,每日最多可以有6万个港人从海陆空不同口岸通关。 李家超说,7个口岸开放,包括深圳湾口岸、港珠澳大桥、机场、港澳码头、中港码头、落马洲口岸、文锦渡口岸。

通关| 健康申报异常或发热?内地:快测阳性仍可过关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今日(5日)发布通知,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自2023年1月8日起实施。通知提到,自香港入境人员凭行前48小时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境,将检测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 通知指出,不再对自香港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若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居所隔离或自我照护,其他情况提倡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诊治。结果为阴性者,由海关依惯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常规检疫。 通知又指,自澳门入境人员,如7天内无外国或其他境外地区旅居史,无需凭行前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境。此外,对自澳门入境人员的检疫措施维持不变。

两地通关安排仍未定杨永杰冀街坊「北上」不设限额

本港最快本周日(8日)与内地实现首阶段通关,但至今日仍未有确切的细节公布。立法会议员杨永杰今日(5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收到街坊反映意见,希望政府尽快公布通关方案,不希望设立限额。 杨永杰指,总结过往经验,今次若设立限额,要确保网站运作畅顺,不被「黄牛」操控,又要方便长者操作,是一系列的问题。对于设立限额是为了防止过关的旅客人数激增,杨永杰表示理解,但认为设立限额并非唯一做法。 有传闻指每日「北上」「南下」人数或限制在约5万个。杨永杰表示,单日5万个名额可以应付过往需求,不过临近年关,预计需求量会大增。他批评过往例如金巴等设立名额的操作,都被「黄牛」通过电脑技术操控网页,认为抽签等行为是「益黄牛」,强调政府要确保网站安全及整体操作公平公正,令街坊能够顺利登记。 另外,香港海员工会主席张世添表示,海事处已经同港澳线及内地线的船公司进行咨询。据他了解,目前港澳线2间公司的5艘船和内地线的船只已经准备就绪,只等政府公布开河消息后,可即时投入工作。他指,受疫情影响停运三年,部分船只需要维修和检验,至少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

通关|1·8起入境内地后无需核酸检测来港签注恢复办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今日(5日)发布通知,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自2023年1月8日起实施: 一、远端检测 自香港入境人员凭行前48小时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境,将检测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 自澳门入境人员,如7天内无外国或其他境外地区旅居史,无需凭行前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境。 二、入境检疫 不再对自香港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若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居所隔离或自我照护,其他情况提倡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诊治。结果为阴性者,由海关依惯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常规检疫。 对自澳门入境人员的检疫措施维持不变。 三、内地与港澳客运航班 恢复在香港、澳门国际机场转机/过境进入内地服务。取消对香港、澳门来往内地航班客座率限制,逐步有序增加航班数量。简化机场入境航班处置流程,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加强重点城市航班接收能力建设。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 四、签注办理 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香港签注。 五、口岸运行 逐步有序全面恢复内地与香港、澳门陆路口岸客运和水路客运,为出入境人员快捷通关提供便利。 六、出入境旅游 根据香港、澳门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旅游。

何柏良:农历新年确诊宗数或上升吁私院提供协助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5日)于电台节目表示,本港新冠确诊宗数持续在高位,已进入平台期,但死亡率有所上升,相信是由于不少长者未有按时接种第三针或第四针加强剂有关。 何柏良指出,医管局的指定诊所及遥距诊症,未能应付现有的大量确诊病例,私营医生应放下心理关口,为新冠确诊者提供医疗服务,处理手法与流感病人一致便可。 何柏良续指,通关首月预计共有100万名内地旅客抵港,按上月内地入境旅客2%的阳性比率,以及农历新年前后确诊宗数可能上升,推算首月会有2至3万名染疫的内地旅客抵港。何柏良期望,私营医疗体系能提供协助,让染疫的内地旅客毋须涌到公立医院求医。

香港特首政策组3副组长人选已定包括林淑仪关家明王春新

特首政策组去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行政长官李家超委任立法会议员黄元山出任特首政策组组长。据政府发言人早前回覆,特首政策组会有3名副组长及数名助理组长。最新资料显示,3名副组长已有人选。 根据政府电话簿,特首政策组有3名副组长,包括保安局前副秘书长林淑仪、已退休的贸发局前研究总监关家明、前中央政策组首席研究主任王春新。 特首政策组作为特首的「心战室」,平日要紧贴分析海内外形势,掌握香港民情,为行政长官出谋献策。香港回归以来,特首政策组的前身「中央政策组」经历3名特首,到前特首林郑月娥于2018年改组为创新办。李家超今年在施政报告提出「重设」特首政策组。

香港政府吁精明抗疫拟采购扑热息痛药物作储备

本港近日再掀「抢药潮」,政府表示,用于止痛及退烧的「扑热息痛」药物,在本港整体供应稳定,市民无需囤积,亦不必抢购个别品牌的产品,呼吁市民精明抗疫。 政府提到,本港有756个已注册药剂制品含「扑热息痛」成分,即使现时个别品牌因短时间内需求急增而引致供应紧张,其他品牌的供应仍然充裕。公营医疗系统含「扑热息痛」成分药物的备存量维持5至6个月日常使用量,绝对足够病人所需,包括医管局指定诊所和遥距诊症的新冠病人。 政府强调,一直持续监察「扑热息痛」药物的供应情况,并与供应商、本地制药业及社区药房组织保持紧密沟通联系,现时亦正计划加紧采购相当数量的相关药物,以作储备。

通关|消息:三陆路口岸共5万配额落马洲每日3.5万个

特区政府争取最早在星期日(8日)与内地首阶段通关,惟迟迟未正式公布详情,坊间对于通关安排众说纷纭。有传媒引述最新消息指,暂定1月8日起每日会有5万个通关配额,初步会分配予落马洲口岸(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及文锦渡口岸,其中落马洲口岸有3.5万个配额,深圳湾有1万个,余下5000个分予文锦渡口岸。 另有消息指,1月15日会再开放多两个口岸,分别是皇岗及莲塘/香园围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