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打一针!中国首个单剂新冠疫苗来了
我国首个单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上海开始接种。与之前的疫苗相比,接种方式、接种年龄范围、安全性方面都相同。
资料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个单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上海开始接种。与之前的疫苗相比,接种方式、接种年龄范围、安全性方面都相同。
资料来源:新华社
香港第二阶段5,000元消费券最快暑假发放,届时营辧商由四间增至六间,市民如不选择“转会”,无须做任何登记手续,香港特区政府会自动核对之前已登记资料,让合资格市民能在指定时间顺利收到消费券。 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推出新一轮消费券计划,向合资格市民分期发放总额10,000元的电子消费券。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为了纾缓市民因第五波疫情面对的经济压力,政府已在4月7日利用2021年消费券计划的资料,向约630万名市民发放第一阶段的5,000元消费券。获甄选在第二阶段协助发放消费券的储值支付工具营办商会增至六家,包括支付宝香港、BoC Pay、八达通、PayMe from HSBC、Tap & Go“拍住赏”及WeChat Pay HK,目标是在今年中开始接受登记。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3日)连同政府资讯科技总监林伟乔、财政司司长办公室财政预算案及税务政策组主任王学玲,举行记者会公布第二阶段消费券计划详情。 陈茂波表示,市民可于6月23日至7月23日登记领取第二期5000元电子消费券,8月开始分阶段发放,而今次安排大原则是方便运作,并会“鼓励市民转会”,因为今次新增加两家电子支付商。陈茂波透露,消费券推出后成功令个人电子支付户口增加665万个,以及13万户商业登记户口。 他又指,如果市民不想“转会”,不用再登记,政府会于登记截止日后审查市民是否合资格,相信可以方便到部份长者。至于想“转会”市民,可以上网登记或更改资料,政府亦会设立临时服务中心,协助有需要人士登记,届时会有专人帮手。 陈茂波又指,第二期消费券合资格人士,须于6月13日或之前已年满18岁,并扩展受惠范围,包括“暂时不是”但有资格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例如来港专才、专业人士、企业家、来港升学人士等,都可获发半额消费券。 过去一年不在港不能领第二期消费券 至于已移民的港人,陈茂波指今次会收紧合资格居港时期,即只要2021年6月18日、2022年6月12日,是否没有特别原因而长期“不在香港”,即并非海外求学、公司派驻外地等合理原因,将全部视为不符合资格。他亦提到,政府会检视市民是否曾于65岁以前已提早领取强积金,并会检视是否有可能令港府相信无意返回香港等。 有意图离港都不可领取消费券 财政司司长办公室财政预算案及税务政策组主任王学玲又补充,今次新增一项条款,是“意图永久离开香港”,届时可能会检查是否已提交申请“以永久离港为由”领取强积金,假如市民可提供不同资料证明自己并非“永久离港”,政府会审核。她又指,假如市民自2019年6月18日至2022年6月12日都不在香港,政府亦会调查是否已永久离港,另亦会检查市民身份证是否在外地签发。 值得注意是,假如近日才年满18岁,而上一期未符合资格领取第一期消费券,今次新登记时可一次过领取一万元消费券。 至于储值支付工具方面,今次会新增payme、boc pay两间可供选择,假如市民不想“转会”,陈茂波指会简化安排:“什么都不用做,我们就会根据之前递交给我们的资料,做资格审查,审查如无问题,自动会按期发放到帐户内。” 至于从未登记或想“转会”人士,就要上网重新登记,登记日期是6月23日至7月23日,为期一个月,相信有充余时间登记,而无论几时登记收取消费券的时间一样,“大家不用急”。陈茂波又指,如果个别市民上网不方便、或有特别需要,有8个服务中心可以帮手登记。 王学玲表示,不论是新登记或现有登记人,只要合资格,无论是否“转会”,8月7日都可以领取消费券。 八达通又分三期派发 而选择使用八达通的市民,5000元会分三期发放,即8月7日领取第一期2000元,第二期2000元会于10月1日派发,第三期的1000元,则会于派发第一期消费券计起的4至8个月内,合资格使费达到4000元,合资格当天计起下个月16号,会取得第三期1000元。即最早于11月30日前合资格达4000,最早12月16日便可领取最后1000元。 至于其他支付工具,亦会分两期派发,8月7日派发2000元,10月1日派发3000元,最终可“叠加用”,到期日一样,是明年2月28日。 至于新登记人士,可以一次过领取一万元,其中选择用八达通者,需分四期领取,首三期都是3000元,分别是8月7日、10月1日、12月1日,在特定时间内合资格消费够9000元,下个月16日便可领取最后1000元,换言之只要在1月31日或之前,合资格消费达9000元,2月16日便可领取最后1000元。 至于非八达通用户,亦会分三期派发,第一期于8月7日派发3000元,第二期于10月1日派发3000元,第三期于12月1日派发4000元,全部都会于4月30到期届满。 至于登记方法,王学玲指市民无论重新登记或更改登记纪录(即转会),都要透过电子登记平台,即在计划网站进入电子登记平台,输入身份证号码及签发日期,系统会做到简单认证,并列出保安问题做身份认证。 如果选择转会,须填写联络电话号码、上次支付工具、帐户相关号码等,提供完后确认可以提交完成程序。她呼吁市民无论递交新登记或是“转会”,成功登记后都不可再改,故未来有一个月时间登记,方便市民想清楚才选择,“比较下哪个适合自己、再做手续,稳妥点”。 read more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7月开幕,来自故宫博物院的914件珍贵文物,已获中央政府批准赴港。这批珍贵文物种类丰富、名作云集,是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藏品出境外借,其中166件属「国宝」级别,借展藏品涵盖绘画、书法、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珐琅、玉器、漆器、玻璃、玺印、织绣、首饰、鸡塑、图书典籍、古代建筑等,绝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公开亮相。 开幕展之一的「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汇聚了35件远至唐宋时期的书画经典名作,展期只有3个月,包括《洛神赋图》(北宋摹本),清朝乾隆时期的乾隆款桐荫仕女图山子,以及元朝的朱碧山款银槎,绝对不能错过。点新闻为你逐一整理博物馆多个展览详情及精选文物介绍,让你率先目睹「国宝」风采! 一、展览主题及展期 展厅一: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 博古思幽(《十二美人行乐图》),清康熙或雍正年间(1709–1732)。(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建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地理位置,昭示了它在政治与文化上的中心地位。清代宫廷深刻影响着现今大众对紫禁城的印象:它奠定了其建筑今日的格局、结合满汉文化、整理保存典籍古物、支持创新工艺,并与世界各地交流。此展览透过一百多件故宫典藏,介绍清代的紫禁城。 展期:一年或以上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品数量:179件 展厅二: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郎世宁(1688–1766),清乾隆元年至三年(1736–1738)。(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君主与后妃的主要居所。清朝十位君主与二十多位皇后在此过着养尊处优、充实有序的生活,本展览主要透过三百多件故宫珍藏的十八世纪精美文物,让观众了解紫禁城内从清晨到夜晚的生活点滴,探索城内人员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世界。 展期:一年或以上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品数量:319件 展厅三:凝土为器——故宫珍藏陶瓷 孩形枕,曲阳定窑,北宋(960—1127)。(故宫博物院) 陶瓷除了广泛作为民间日常用器外,亦用以展示统治者和贵族阶层的地位和品味。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历代陶瓷,主要继承明、清两朝的宫廷典藏,品类蔚然大观。本展览为香港首次大规模展示故宫陶瓷藏品——这一百五十多件重点展品既是各时代的精品,也是中国陶瓷史的缩影。 展期:一年或以上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品数量:169件 展览四: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 雍正帝朝服像(局部),约清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博物院) 清代皇室遵循传统儒家文化,提倡孝道与祭拜祖先。宫廷人物肖像中即有一类专用于祭祀典仪,风格雍容华贵、庄严肃穆,记录了皇室成员的面容、气质,以及彰显其身份地位的服饰。本展展出的几代帝后之朝服像,代表清宫最高规格人物肖像的艺术成就,其样式变迁、画面元素的象征意义,以及供奉建筑与祭祀仪轨,均与宫廷历史文化紧密联系。白描画稿的陈列亦体现肖像画的创作与修复过程。 展期:一年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品数量:8件 展览五:器惟求新——古代工艺对话当代设计 乾隆款彩色玻璃螺旋纹撇口瓶,清乾隆年间(1736–1795)。(故宫博物院) 现代中文所用的「设计」一词虽于十九世纪末才为人广泛应用,但中国匠人构思及创作器物的传统已可上溯至数千年前。这些古代设计蕴含对创新的执着、对物料的实验精神,或是对用家体验的考虑,与当代设计思潮契合。是次展览精选故宫博物院一百余件工艺瑰宝,以设计、制作及使用三个角度解读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展览亦会与香港的优秀设计师合作,展示传统工艺对当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展期:一年或以上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品数量:93件 展览六: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 望江南净土词(局部),(传)赵孟俯(1254–1332)。(故宫博物院) 随着香港在近代发展成为繁荣的贸易城市,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也变得非常活跃。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私人收藏逐渐倾向对外展示,有赠予公共博物馆者,有设立私人博物馆者,亦有不时筹办本地及海外巡回展览者。这是首个回顾香港收藏史的大型展览,透过一百余件展品,细述香港一个多世纪的中国艺术收藏活动,同时勾勒本地博物馆发展的轨迹,并向一直为香港及海外观众弘扬中华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学者、博物馆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心人士致意。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览七: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 封笔—墨池记(未境之历),张瀚谦。(故宫博物院) 以崭新手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使命,是次展览便是本馆在这方面的探索。展览将邀请六位香港多媒体与跨界艺术家以独到的视角,从香港当下的角度重新诠释和演绎故宫文化和收藏,发掘红墙黄瓦之下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览八:国之瑰宝——故宫藏晋唐宋元书画 花篮图,李嵩(活跃于1190—1230)。(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中国书画精品,大部分都是国之瑰宝。它们受重视的原因,除因其非凡的艺术成就,亦因其丰厚的鉴藏史。本展览精心挑选三十件晋、唐、宋、元书画,从艺术、文化、历史等角度,探究它们千古流芳的原因。展览共分三期,每期展出十件珍品,精彩可期。 展期:3个月 展览类型:特别展览 展览九: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 乾隆帝盔甲乘马图,郎世宁(1688–1766),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故宫博物院) 历代马文化艺术均有优秀作品,本展览展示一百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与罗浮宫的文物,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在近距离欣赏各种珍品的同时,可以认识马在历史、艺术、军事、政治上扮演的角色及蕴含的文化意义。 展期:6个月 展览类型:特别展览 二、精选文物介绍 部分抵港一级文物 部分抵港一级文物。(大公报) 书画珍品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绢本设色手卷。(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1.藏品: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绢本设色手卷 2.年代:北宋,十一至十二世纪 3.简介:三国文学家曹植在其名作《洛神赋》虚构了自己与洛神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一经典的文学母题,成为了历代书画创作的灵感来源。宋元以后,以《洛神赋》为主题的绘画常与东晋画家顾恺之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后世画家追摹的典范。本品一般被认为是北宋摹本,属存世《洛神赋图》中年代较早之佳作。作品不书赋文,以连续的构图,描绘了曹植与洛神从邂逅到分离的多幕情景。画面敷色浓艳,用笔如春蚕吐丝般细劲绵延,人物几乎与山、树等大,体现出古朴稚拙的六朝绘画遗韵。 注:这件展品为国家一级文物,将于展厅8的「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览展出 ... read more
本港新冠疫情恶化,每日新增近千宗确诊,医院人手严重不足,隔离病床紧张,部分确诊患者需等待多天才获送院治疗。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今日(11日)在一个电台节目指,患者在家等候期间若没有病征,仍然要多喝水和休息,有轻微病征则可服用舒缓头痛和发烧等的药物。他说若将来轻症或无症状患者需要居家治疗,当局一定要提供清晰指引,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入院,例如持续发高烧、呼吸困难和气喘等。 至于医管局购入新冠口服药,崔俊明指药物是针对需要居家隔离、但有发展成重症风险的患者,18岁以下人士不适宜服用,否则会影响骨骼生长,患者亦需在发病5天内服药,以确保药物成效。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政府今日(13日)上午完成大埔富亨村亨盛楼的强制检测行动,有1000人接受检测,当中发现7宗阳性个案和4宗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另外,政府亦派员到访约450户,当中100户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read more
青衣长亨商场惠康今日(25日)有一名员工初步确诊。据该店贴出的告示,指得悉一名员工初确,惠康已安排彻底清洁及消毒,同时弃置所有已开封食物,该店会暂停营业至今日下午3时重开。 本港昨日(24日)新增109宗确诊个案,其中葵涌村逸葵楼增27宗,村内已逾200宗病例,染疫大厦目增至11幢。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1c6b2c0f3ccccf8e179eb74ef8f52baa.mp4 香港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未平,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今日(14日)新增284宗确诊,当中116宗经核酸检测确诊,余下168宗为快速抗原测试呈报有效个案。包括33宗输入个案。无新增院舍爆疫,而现有爆疫院舍中,亦没有新增个案。再多1名77岁女确诊患者昨日(13日)离世。 基因分析方面,当局发现多一宗Omicron BA.4个案,患者为1名60岁女士,于5月9日由美国经瑞士抵港,抵港当天已有喉咙痛,在机场确诊。累计BA.4个案有3宗。上环星月楼再多11人确诊,累计有39名食客,涉及15个家庭,另有2名员工中招,至于红磡新旺会桌球亦增加6宗个案,累计12人染疫。 输入个案,有10宗在机场发现,为昨日到港,包括3宗乘CX288、2宗CX495,CX170、TR980、KL819、TK070、EK384均各有一宗;另外22宗在检疫酒店中发现,均是在第3至6日期间确诊。另有一宗是抵港第12天确诊个案,涉及一名31岁男子,于5月1日由泰国经新加坡抵港,直至5月12日确诊,之前无确诊记录,而检疫酒店同层无其他记录,惟他离开酒店后在社区有一些活动,而其CT值只有约17至18,数值较低,疑是本地个案,惟仍要待全基因分析。 张竹君表示,至今共有39名食客及2名工作人员确诊,其中食客分别涉21男18女,年龄介乎7至90岁,她又澄清未有食客是117岁,只因输入错误。她称同时段在场约200名人已差不多全部做检测,但很多结果仍在等候。 张表示,当局正询问该39名食客,涉及超过15个家庭,全部均在3楼进食,有1名声称自己在2楼进食的食客,其实都是在3楼进食。全层3楼约有29张台,起码17张有个案,而有个别家庭共8人全部中招。而工作人员中,有其中1人住于西苑台,于5月11日开始不适,在围封强检时发现,而他有1名家人于5月9日已开始不适,当局会为西苑台及星月楼个案做全基因分析,以了解当中有否关系,暂时未能肯定西苑台人士为超级传播者。 星月楼环境样本方面,她指当局共取40多个样本,有2个样本带新冠病毒,1个在男厕中找到,另1个在女厕抽气扇找到。当局昨日(13日)去视察星月楼时,已叫他们暂时停业,等做完大清洗及当局取完样本,加上机电工程处要看他们的通风是否有问题,确保无问题才可重新开业。 此外,新旺会桌球群组再发现多6宗个案,其中2个是工作人员,其中1名是负责准备食物及饮用品,他于5月9日当晚因不适未有上班,当天去了急症室,CT值约17;另一名是在酒吧台工作,他知道其同事确诊后,发现自己有咳,于5月11日确诊。另外4宗个案是在该处玩掷镖。其他个案详细仍在询问中,现时共有10名顾客及2名工作人员确诊。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表示,再有1名确诊患者死亡,死者为77岁女子,于昨日(13日)病逝。死者并非院舍病人,亦无打针记录。 过去一日再106人康复,包括80人出院。现时共有755名染疫病人分别于各公立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留医。过去24小时无新增病人情况危殆,目前有3人情况严重,1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病房留医。 另有1名病人入院后揭染疫,其同房1人列紧密接触者;至今有共22856名医护确诊新冠肺炎,其中22703名员工已康复及返回工作岗位。 read more
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昨日指,有约60名接受检疫的人士,比预定时间迟了一至两天离开检疫中心,对为市民带来不愉快经验致歉。民建联14位立法会议员,包括梁熙、张国钧、陈勇、周浩鼎、陈学锋、葛珮帆、何俊贤、陈仲尼、郭玲丽、李世荣、林琳、黄俊硕、黄英豪和颜汶羽,向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发联署信,表示收到不少正于竹篙湾检疫中心接受隔离的市民求助,申诉检疫中心的管理流程混乱,呼吁政府有效跟进。 联署信指,随着检疫人士增加,近日民建联收到了不少市民的求助,表示检疫中心的管理流程颇为混乱。具体情况包括:营地指引不够清晰,检疫人士对此一知半解,甚至求助无门;服务热线长期难以接通,接通后工作人员亦未能解答问题,只表示会转介相关职员,迟迟未能回应其需要;检测检验安排混乱,有人士入营几日,都未接受检测;亦有同一批入营人士,但检测安排相差两次;到日子离营但一直等不到最后一次检测;亦有要求验血检测抗体,但等待10日未有回覆;检疫人士普遍表示,只能联络到民安队,无法直接联络工作人员,但民安队只能转达他们的诉求,但所有查询或要求都得不到回应。 民建联认为,事件不单与人手不足相关,更反映了缺乏有效的跨部门统筹,导致部门间的沟通出现混乱、互不统属的典型管理问题。鉴于过去几天社会及立法会广泛关注有关管理统筹问题,可惜部门依然没有改善,更没有回应有关关注,民建联要求当局立即检视统筹管理流程并作出适切调整,委派高层次的统筹人员,以疏理部门间沟通混乱的问题。 民建联又建议当局须善用科技,考虑运用联合运作平台,以地图为本的云端电子平台做好防疫抗疫的协调工作、完善检疫系统。政府也应向检疫者提供营内整个运作流程及求助方式,以释市民疑虑。 read more
区内居民期待许久的蓝田交汇处、将蓝公路及环澳路(包括附属单车径及行人路)今日(11日)上午8时启用,同日将军澳隧道豁免收费。今日适逢周日,车流较平日繁忙时间较少,交通相当顺畅快速。运输及物流局长林世雄表示,会密切监察将蓝隧道及跨湾连接路工作日通车情况。 林世雄在一个电视节目表示,明日(12日)是新路开通后首个工作日,有驾驶者未必熟悉,路面可能较平日混乱,但运输署交通控制中心将会监察情况,有需要亦可实时调校灯号疏导交通。林世雄回应新路出口可能出现交通挤塞,指事前已评估,将军澳出口的宝邑路及宝顺路应有余量应付新增车流,而观塘方向出口,伟业街一带亦已做好交通管理措施,相信可处理新路带来的车流量。 read more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今日(11日)出席机电工程营运基金25周年纪念典礼,他在致辞时表示,过去两年香港面对严峻挑战,营运基金同事在「黑暴」肆虐期间,坚守岗位,抱着积极无惧的态度,在全港各区约750个路口,抢修数以千计受暴徒破坏的交通灯和约百个控制电箱,复修海底隧道的受损设施,抢修了无数受破坏的政府建筑物、政府设施、车辆及公共机电设备,尽快让市民回复正常生活。他肯定及多谢他们的工作。 李家超又提到,在抗疫方面,营运基金的同事也全力参与防疫抗疫的多方面工作,包括在医院迅速地改装负压病房、在边境口岸安装发烧侦测系统,以及为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安装的机电系统提供技术和支援等,发挥同心抗疫的精神。期待营运基金继往开来,持续为市民服务,秉持以市民为上的服务意识,以创科支援特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加强与大湾区内城市在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协作,为青年开拓发展空间,为香港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新动力。 read more
本港疫情持续,昨日(4日)新增4516宗确诊个案。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及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今日(5日)表示,近日疫情渐见稳定及缓和,日均新增确诊个案约4000多宗,病毒即时繁殖率贴近1,未有持续上升。他相信,社区已经有很高的防重症屏障,疫情大反弹的机会微。 至于新变异病毒株陆续出现,许树昌说,本港逾90%感染个案仍属Omicron BA.4或BA.5,最近在新加坡广泛出现的XBB变异株,虽然传播性较高,亦令疫苗保护功效打折扣,但当地疫情亦正回落,未有影响医疗系统。 另外,许树昌提到,世卫建议同步接种流感及新冠疫苗,本港市民亦应该这样做,尤其实施「0+3」入境检疫措施,可能会有更多入境人士将流感带入本港。他表示,以威尔斯医院为例,上一宗流感住院个院已是两年前,亦即新冠疫情爆发后。他又相信,为防止感染不同病毒,市民今个冬季仍要继续戴口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