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骄傲!2021国庆香港遍地中国红
2021国庆,香港巴士、电车、的士都换上了喜庆“新装”,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在大街小巷织成“旗海”。香港现30米巨型五星红旗,多地举行升国旗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戳视频,感受这份国庆香港中国红!
2021国庆,香港巴士、电车、的士都换上了喜庆“新装”,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在大街小巷织成“旗海”。香港现30米巨型五星红旗,多地举行升国旗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戳视频,感受这份国庆香港中国红!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今日(31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目前有数个青年住宿相关项目进行中,预计明年首季可初步公布宿位数目。她透露,局方已获立法会拨款。 此外,有关在18区新增「青年发展及公民教育委员会」和「青年社区建设委员会」的详情,麦美娟表示亦会在明年首季公布。她指,在过往与被捕青年的会面中,了解到青年们关心未来要如何发展的问题,她表示有关团体及项目会协助他们重投社会。 read more
香港第五波疫情有缓和趋势,特区政府早前宣布取消9个国家的「禁飞令」。政府今日(13日)表示,机场临时样本采集中心自2020年10月采用合并拭子采样方式后,至今检测逾1,400宗阳性个宗,阳性比率为0.263%。当局表示,因应抵港人数上升,已透过调配人手协助,增加15个处理检疫令的柜台至50个,暂未见在机场检测出的阳性个案比例大幅上升。 卫生防护中心总港口卫生主任梁耀康表示,抵港人士在机场临时采样中心的检测流程约3小时,会继续检讨整个流程,但由于涉及化验及物流等程序,认为再压缩时间的空间不大。 卫生署现时安排约300人在相关采样中心工作,包括210名退休纪律部队人员,管理采样中心及签发抵港人士检疫令工作,另外有约70名非公务员人员及约20名注册护士。 当局现时在机场设有两个临时采样中心,分别处理国际及内地航班,每日平均可为共约7,000人采样。梁耀康指,去年增设处理内地航班的临时采样中心,是考虑到与内地通关的因素。 read more
本港迈向复常,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今日(18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放宽防疫要按部就班。目前院舍及学校仍须检测,取消隔离令是「自相矛盾」,应先待相关措施放宽再取消确诊者强制隔离。 梁子超指出,目前仍有3000多宗留院个案,要等医院压力先舒缓。此外,取消口罩令会加剧流感情况,在学校内会有大型反弹,亦会有跨家庭传播,要等3月尾才可放宽口罩令。 对于本港与内地出入境需要核酸,梁子超说,内地疫情已不严重,较少人会跨境进行医疗,核酸检测需要不大。 read more
香港政府昨日(4日)晚间公布,因应内地最新疫情发展,自8月5日起,除广东省外,从其他内地地区返港的香港居民,将暂时不能通过「回港易」计划返港而获豁免检疫。这是继今日起把澳门纳入「回港易」计划暂不适用风险地区名单后另一须采取的防疫措施。 根据有关安排,在抵港当天或之前14天曾逗留在广东省以外其他内地地区的人士,在抵港后将不会获得豁免检疫,而必须进行14天家居强制检疫,另在检疫期间须在抵港第3天、第7天和第12天,以及完成检疫后的抵港第16天和第19天接受强制检测。因应已完成疫苗接种而调整强制检疫期至7天的安排并不适用。 政府强调,上述安排于8月5日凌晨零时起生效,即使在此前已通过「回港易」计划登记返港的人士,亦不会获豁免检疫。政府会向已在「回港易」计划下登记返港而受影响的市民发出手机短讯,通知他们有关的最新安排。 read more
香港第二周「赏你食」半价餐饮现金券今日(9日)早上10时开售。市民可以在OpenRice平台上,从超过160个「优质旅游服务」计划认可餐饮商户﹑逾800间本地餐厅中挑选心头好,并以用港币100元及200元,购买分别为港幤200元及400元两款现金券。每人限购每款现金券各一套。 旅发局指出,新一轮「赏你食」餐饮优惠除涉大型连锁餐厅外,亦有隐世小店,菜式选择包罗万有,如亚参鸡饭、大家乐、茶木‧台式休闲餐厅、大喜屋、牛角日本烧肉专门店等。 read more
民建联妇女事务委员会周二(9月28日)举行「如何打击校园欺凌行为」圆桌会议,表示接到多宗有关子女受校园欺凌的家长求助个案。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在会议上强调,教育局一直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并对行为「零容忍」。香港校园欺凌问题一直相当严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年公布的《跨国评估学生能力计划》,香港学生在学校遭受欺凌的普遍程度为29.3%,远远高于OECD平均水平。然而,在校园欺凌问题上,政府多年来的态度永远是口号多于实际行动,在预防、处理、通报及问责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缺陷。 两大盲点致「零容忍」变「宁容忍」 校园欺凌背后往往是复杂成因,许多欺凌者或许未曾预料到个人一时兴起行为会对他人造成难以预计的伤害,部分欺凌者甚至曾经也是受害者,因曾经欺凌事件未得到妥善处理而留下心理阴影,转而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而不同个案的结果更是迥异,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受害者不堪重负而自杀。特区政府最早于2005年由时任教育统筹局局长的李国章提出「对校园欺凌事件零容忍」的取态,但细看政府所作所为,「零容忍」更像是敷衍公众的口号。 首先,特区政府往往认为,只要增加一定经费、聘请足够驻校社工,而无须强制校方通报欺凌个案,就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价值观教育,从而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然而,这反而促使学校对欺凌事件「诸多容忍」,因为它们大多会为了校誉而淡化事件,尽量避免外力介入。 其次,特区政府常常强调,教育局发布的《学校行政手册》及学校通告已经为处理及预防欺凌事件提供清晰指引,例如《学校行政手册》提到学校须以「教育、辅导和保护学生」角度处理欺凌事件,亦列出「学校处理欺凌事件流程图」,订明学校应该按照程序介入及跟进云云;然而,有关指引并无法律约束力,即使教师与校方处理方法未必适切,但也无须问责。 政府被动,校方保守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陈季康2019年初曾发表研究报告,当中涉及探讨香港欺凌问题,以及事件对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影响。同年他接受媒体采访,提到仍没有确切原因解释香港校园欺凌事件高比例的现象。但他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香港学校态度相对较被动且保守,不少学校拒绝接受调查,或不信任学者。究其原因,不过是香港学校竞争激烈,校方担忧欺凌事件曝光后,影响来年收生表现和学校声誉。而教育局十分强调校本管理原则,将责任推卸给学校,如此一来,欺凌现象更难以防止或解决。 陈季康的研究发现,台湾针对校园欺凌有一套更加完善的通报机制。学生如遭遇校园暴力,则可拨通24小时反霸凌通报专线,社工通报学校,并成立调查小组。根据台湾当局制定的《校园霸凌防制准则》(《准则》),校方接获通报后必须立即组成「霸凌因应小组」并在三日内召开会议,成员包括曾参加社会公众或辅导培训的教师代表、学务人员、辅导人员、家长代表及学者,有时学生代表亦会参与处理。而一旦确认属于欺凌事件,便会启动辅导机制;若性质严重,学校需立刻向警方、社政机构或检察机关寻求协助,并依法处理。 《准则》又规定调查期限为三个月,亦订明校园欺凌的定义及类别、处理欺凌事件流程建议,接报后的调查程序必须透明清晰,学校更不能以「校本自主」为由拒绝外间机构介入事件。相比之下,香港教育局几乎将处理责任完全交给学校及非政府机构,而作为最直接接触欺凌事件当事人的学校,则因诸多顾虑难免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学生有谁可以依靠? 根据立法会文件,在审核2021至22年度开支预算管制人员对财务委员会委员初步书面问题答覆中,教育局局长回覆立法会议员郑泳舜的查询时提及,在2020/21学年,当局采用旧有资助模式及新资助模式学生辅导服务的预算总开支为4.92亿元,超过八成公营小学已聘用驻校注册学位社工;另一方面,社会福利署由2019/20学年起于全港460多间中学实行「一校两社工」的安排,并相应增加督导支援,相关服务涉及修订预算为7.55亿元。 「这个做法值得肯定,但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能单单只靠社工,社工虽然可以提供情绪支援,但最终如何处理个案,老师和校方的做法也很关键。」香港救助儿童会倡议助理经理吴淦濠表示,驻校社工往往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资源去了解学生情况。 香港救助儿童会早前发布「Young Voices」报告,发现近1/4学生担心被欺凌或曾遭受其他儿童或青少年暴力对待。吴淦濠曾经就此撰写《青少年如何看待校园欺凌?》一文,提到尽管教育局已经透过不同方式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加强教师在预防及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等等,但从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见,有关措施似乎未能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例如,有学生反映老师和社工都无法有效处理欺凌问题,因为「开玩笑」和「欺凌」之间的差异往往难以区分,校方可能爱莫能助。 吴淦濠建议,政府和学校在检讨和完善防范校园欺凌的政策之前,「不妨先聆听学生的声音和意见,例如可以定期透过问卷调查了解校内情况,以及让学生参与制订和建立校内的欺凌举报机制及处理投诉程序,确保相关机制能够有效地保障私隐和信任程度上都能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 read more
政府将推出「共创明Teen」计划,扶持弱势基层初中学生。香港辅导教师协会主席、中学校长何玉芬今日(23日)表示,过去十多年,当局亦有类似计划,希望了解今次与以往的计划资源会否重叠,又关注参与计划的学生会否被标签化,例如参与计划即代表学生住在劏房等。 何玉芬在一节目上说,计划的友师亦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尤其应就年青人的心态及情绪等方面进行多些了解。她认为,跨代贫穷不是单靠一个活动就能解决,亦需要社会政策配合,给予年青人多元机会及对未来的期望。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总主任黄和平在同一节目说,计划为期一年并不足够,需要时间让导师与学员建立友谊关系。他又说,2000个学员名额亦不足够,建议考虑部分参与计划、但未能获安排导师的学生,同样可获得现金支援。 据了解,「共创明Teen」计划优先取录居于劏房的中一至中三基层学生,学员名额2000人,每人可获1万元财政支援。每个学员可配对一名义工友师,友师会以个人经验鼓励学员,并协助规划学员未来的个人发展。 read more
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毒链难断,卫生防护中心昨日(12日)通报新增7938宗确诊病例,比早前单日确诊动辄逾万宗回落不少。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今日(13日)在电台节目表示,过去4星期疫情走势,按7日平均确诊数,显示单日确诊在本月9日已见顶。变异病毒株BA.4或BA.5的增速亦跌,近一星期只是升14%,反映有关变异病毒株的传播速度减慢。 根据最新数据,怀疑BA.4或BA.5的初步数据占整体的76.9%。梁子超估算,BA.4或BA.5的占比由早前按周升2.5倍到今个星期升14%,相信BA.5及其他变异病毒株的传播速度开始减慢。 他指出,近日单日确诊个案大幅下降与假期检测量较少有关,中小学今日中秋假后恢复上课,师生检测增多,相信过去几日假期的确诊个案会浮现,确诊宗数或增加,但相信情况短暂。 对于大厦强检是已无意义,梁认为,疫情仍处高位,风险未除,居民住在多层大厦,很多设施要共用,因此要有措施减少疫情传播,以减轻对医疗系统的影响。部分居民或会忽略强检公告,当局应该到「三无大厦」张贴公告,解决可能不知情的问题。 read more
针对美国务卿布林肯、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对香港法院依法审判反中乱港分子说三道四及欧盟驻港官员涉国安法错误言论,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今日(10日)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正告美欧政客立即停止为反中乱港分子包庇开脱,停止抹黑香港国安法和特区依法施政,停止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 发言人指出,香港是法治社会,有法必依,违法必究。黎智英之流煽动和参与未经批准的集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香港警方对嫌犯依法逮捕、法院依法审判,天经地义、正当合理,任何外部势力无权指手画脚。个别美政客打着“言论与集会自由”的幌子,大肆抹黑特区政府和司法机关,悍然叫嚣释放犯罪分子,再次假仁假义兜售“与港人站在一起”的虚伪口号,充分暴露其与反中乱港分子沆瀣一气的卑鄙嘴脸和将政治操弄凌驾法治原则、企图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险恶用心。“其所作所为纯属痴人说梦,绝不可能得逞!” 发言人强调,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社会秩序恢复、法治原则彰显、发展重回正轨,开启由乱转治、由治及兴的历史新篇章。事实雄辩证明,国安法针对的是一小撮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香港市民和外国人士依法享有的广泛权利自由得到切实保护。如果说国安法削弱了个别机构或个人勾结外部势力破坏国家安全的所谓“自由”,那恰恰说明国安法是根治乱港症结的良方妙药,是确保香港长治久安的定海神针,是斩断外部干预黑手的霹雳剑。个别人不去深刻反思自己在香港卑劣行径,反而一再鼓噪“寒蝉效应”抹黑国安法、干扰特区依法施政,只会更加戳穿其不甘于香港趋稳趋治的阴暗心理,更加提振我们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落实国安法的坚定决心。 发言人指出,美国等个别国家自诩为人权、民主、自由的“模范生”,事实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冒牌货。2020年美国新增贫困人口330万,迄今已有8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直到现在每天仍有近2000人因疫情失去生命。“美国内政治极化、社会撕裂、种族矛盾、贫富分化等问题愈演愈烈,所谓‘山巅之城’人设早已崩塌,哪里来的底气对别国内政大放厥词、厚颜说教?” 外交公署发言人重申,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发言人强调:“外部势力在港横行霸道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正告个别美西方政客认清事实、改弦更张,立即停止干预香港法治,停止操弄‘以港遏华’的卑劣把戏!” read more
政府宣布,1月30日起,取消确诊者隔离令,将新冠病毒病视为上呼吸道疾病。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今日(20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本港新冠确诊数字逐步下降,市民免疫力提高,医疗系统可应付,有条件改变疾病管理模式,撤销确诊者隔离令,常态化面对新冠病毒。 卢宠茂说,预计撤销隔离令后确诊数字增加,但参考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的感染高峰,本港可安稳度过。基于这些数据,现在合适时机调整政策。他强调,取消上报确诊后,政府不是放弃抗疫,只是调整措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