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Timeline Full Width

Check out our Latest News!

5 月 2022

香港新一轮「赏你游香港」今起报名

旅发局昨日公布,上月初访港旅客有4692人,较去年同期下跌17.8%,首季访港旅客则较去年同期下跌27.3%。另外,旅发局亦推出新一轮「赏你游香港」,并公布首批约150个行程,市民今日(17日)上午10时起直接向相关旅行社报名。市民可浏览旅发局活动网站,挑选心仪的行程。 新一轮「赏你游香港」围绕4大主题,包括探索文化、大城小区、维港秘景和寻觅美食,分别会到访乘搭昂坪360缆车参观天坛大佛、香港仔避风塘舢舨游、参观天际100观景台、到星级酒店自助午餐等。 各旅行团名额有限,先到先得,部分旅行社会首度推出高性价比的收费行程,市民只须付出少量团费,即可享受升级的选择。 市民只须于本地零售及餐饮商户的实体店铺消费满800港币,储起机印收据(最多2张、2021年12月10日或之后发出),可免费换取本地游名额1个,或额外付费参加付费升级之选的行程。成功获旅行社确认报名的市民,出发前须向旅行社提交消费单据正本,并付每人港币100元作按金(可于出发日取回按金)或相关团费。 所有旅行团参加者须满足「疫苗通行证」要求,部分旅行社会要求团友在出发前自行接受快测,16至64岁参加者登上交通工具、进入景点、餐厅等指定表列处所时,须按政府规定使用「安心出行」。

前海新规 内地香港合拍影视剧可获300万元资助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发布《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专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文创产业方面,由前海企业作为制作方的香港与内地合拍影视剧,最高可给予300万元人民币支持。 《办法》覆盖会计、评估、咨询、工程服务、文化创意、会展、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服务8类行业。新设立或新迁入前海的港资专业服务业机构,包括港澳人士发起设立或担任合伙人的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工程建设机构等,符合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予12万元落户支持。 另外,举办有利促进深港专业服务业合作或国际化发展的重大会议活动,符合条件的可按实际活动费用的三成,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香港今新增234确诊 包括42宗输入病例 院舍疑现二度感染个案

[video src="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d8875549b605ea602d6d49f3fefe10b5.mp4" /]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表示,本港今日(16日)新增234宗确诊病例,当中113宗经核酸检测确诊,121宗为快测阳性个案。包括42宗输入个案;昨日(15日)没有死亡个案通报,第5波疫情维持9,148人病亡。另再多35宗学校呈报个案,涉及29名学童、6名教职员,来自31间学校。而位于观塘工厦的爆疫食肆“御善私房菜”今再多2人确诊,累计11人染疫;而上环星月楼群组则多4人确诊。 输入个案中,32宗在机场发现确诊,另有6宗在检疫期间中招,余下4宗则在离开检疫酒店后确诊。确诊个案分别由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抵港。其中有一对夫妇在检疫第12日验出病毒的患者,他们在5月3日抵港,一直没有确诊,10日离开酒店,同层没有其他个案,当中一人在社区有活动,CT值是15至16,当局怀疑是本地感染,要视乎全基因分析的结果。 欧家荣指,在现有爆疫院舍中,其中1间安老院舍有1宗新增个案,涉约1名院友,经核酸确诊,CT值为29,之前2月已经快测确诊,或是二次感染(复阳)个案,目前患者正在隔离,而4名同房院友要检疫。在第2轮安老院友检测结果中,有13人中招,当中12宗确定是复阳个案,因为CT值很高,即病毒量低,另一宗则是今日新增的院友个案,是唯一一宗CT值少于30,但现时未能确定是否属二次感染,保险起见,会当是新个案处理。 欧家荣表示,御善私房菜新增的2宗个案,当日是在食肆内有商业会议,逗留逾2小时,有机会因为有人无戴口罩而确诊,根据患者的行踪并分析后。相信是到这地方活动后才受感染。而目前染疫的11名患者均是光顾的顾客,涉及3男8女,年龄介乎28至69岁;8人已打3针,3人已打2针。虽然所有患者都指当日到访没有用膳,但当局到场观察后“见到有几张台及有厨房”,故当局正调查是否涉及用膳及除罩的活动。另外,欧透露,中心查看闭路电视后,发现当日有约40人到埸。 星月楼群组方面再增4宗个案,都是5月7日曾光顾的食客,涉及3女1男,当中2人是同一家庭;至今已累计56宗个案,当中6人为职员。先前的环境样本,有3个验出病毒,分别在3楼的装碗碟柜、送食物的升降机的捐制上等找到,累计有5个环境样本有病毒。 欧家荣表示,今天全港共有35宗学校呈报有确诊个案,包括29名学生及6名教职员,涉及31间学校。呈报个案当中30人经快测确诊、余下5人经核酸检测确诊。有个案的学校包括1间幼稚园、14间小学及14间中学,以及2间特殊学校。其中有一间中学内有2名学生中招,1特殊学校有1名学生及1名职员确诊、1间特殊学校有2名职员染疫。针对2名特校教职员中招,他们是文职职员,平时不用接触学生,有流行病学关联,曾在教员室除口罩食饭。最后上班日期为本月13日,2人或有传染,同办公室的其他5名职员被列为密切接触者。 另外,现时共有712名病人分别于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及公立医院接受治疗;昨日有1名病人情况危殆,没有人严重,2人于深切治疗部留医。昨日有50名确诊病人康复,当中25名病人出院,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49377名病人康复,48897名病人出院;另有1名病人入院筛查确诊,1名同房病人被列为密切接触者。此外,医管局累计22894名职员曾确诊,其中22742人已返回工作岗位。

香港疫情缓和 香港医管局今起调整电话支援热线服务时间

因应新冠肺炎疫情缓和,医管局在社交平台公布,今日(16日)起调整医疗查询支援热线1836115,以及中医咨询热线1834511的服务。 医疗查询支援热线1836115:由现时每日早上8时至晚上10时,调整至星期一至五(公众假期除外),上午9时至下午5时,解答确诊人士的医疗查询及提供感染控制建议。 中医咨询热线1834511:调整服务时间至星期一至五(公众假期除外),上午9时至下午5时,由注册中医师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医管局会继续密切监察疫情发展及服务需求,按疫情需要调整不同服务。

聂德权:未有定下「疫苗通行证」结束时间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今日(16日)表示,接种新冠疫苗有助减低重症及死亡。目前3岁或以上人口超过9成已打了第1针,但已够期打第3针并已接种的20至60岁市民只有68%,12岁以上只有一半人口接种第3针疫苗,在保障上仍未足够,期望推动市民及早接种3剂疫苗。 本月31日起实施「疫苗通行证」第3阶段,届时合资格市民须完成3针疫苗接种才可进入食肆等场所。聂德权说,「疫苗通行证」未有定下结束时间,目前仍有需要执行。政府已率先带头,今日起所有政府雇员进入处所都要符合3针疫苗要求。政府每日可以为市民接种10万剂疫苗,但目前每日平均只是接种3万针。

罗致光:申请「乐悠咭」手续不复杂正研日后能否「一咭通行」

政府今日(16日)宣布6月1日起至明年10月底,分阶段接受65岁或以上合资格香港居民申请「乐悠咭」,以继续享用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两元乘车优惠计划。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表示,申请手续不麻烦,亦无需要经常更换,就如市民有时也要更换身份证,相信不会引起太大困难。 罗致光指,申请「乐悠咭」后,将来会带来更大方便,当局正研究日后是否做到「一咭通行」。他又说,有时过程太方便,容易造成滥用,早前便有年轻人以长者八达通在港铁入闸。

聂德权:聘任广播处长经验证明外聘不一定最好

外界有声音指应检视首长级公务员的选拔聘任机制,而政府日前表示该职级空缺会进行内部或公开招聘,包括创新及科技署署长、政府资讯科技总监等4个职位,而公务员学院院长及政府新闻处处长早前亦进行招聘。有议员今日(16日)在立法会公务员及资助机构员工事务委员会上,表示新闻处处长悬空至今半年,不明白为何仍未有合适人选,又指该职位聘任要求抽象,亦有议员指应考虑内外同时招聘。聂德权回应指首长级公务员要熟悉政府内部运作,而聘任香港电台广播处长的经验,亦证明不一定是外部招聘最好。 议员林琳指新闻处处长悬空至今半年,而局方表示仍正进行招聘,而根据政府的招聘要求所指该职位需「运筹帷幄」,认为此要求比较抽象,可能「要搵现代周瑜同诸葛亮先搞得掂」,质疑此举是否令招聘添加困难。聂德权表示新闻处处长是重要岗位,而新闻处处长为政府新闻处副处长的晋升职级。由于过去未能够擢升合适的人员,此职位多年来由政务职系中调派合适人员出任,因此今次招聘采为内部方式。 议员黎栋国指由政务职系人员出任新闻处处长一职,会出现走马看花的情况,亦是不理想的安排,是否可考虑内外同时招聘。聂德权指新闻处处长须具备丰富的政府经验,因此招聘上很难一慨而论,要视乎每个岗位的情况,强调首长级公务员要熟悉政府内部运作,而聘任香港电台广播处长的经验,亦证明不一定是外部招聘最好。 此外,议员何俊贤关注过往有公务员怠工,但最多只会被要求退休,他形容为「鸡都唔杀一只,就话拜到神」,质疑如何处理表现不合格的公务员。聂德权回应指,试用期表现不合格的公务员会被要求离开团队,强调评核有指标,包括事实评核,以及晋升时会有委员会检视。另外,主席郭伟强则关注公务员高层职位开放招聘计划以试行形式进行,因此询问其完结时间。聂德权指计划方向「基本上系咁行」,希望可以将招聘人选的范围扩阔。而聂德权亦指在新的选拔聘任机制的框架下,建议如情况合适,并在不构成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可考虑邀请相关法定或咨询组织的主席或委员参与公务员高层遴选委员会。

香港司法机构发表2022《法官行为指引》 修订涉社交媒体日常使用

近年法官言行备受关注,司法机构今日(16日)发表2022《法官行为指引》,有关取消法官聆讯资格以及表面偏颇的指引,参考近年相关案例予以更新。经修订后的指引,亦因应现今资讯科技年代的情况而增加了新的内容,明确加入避免不必要地公开个人资料的条文,以及加入关于社交媒体和「起底」等全新内容。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表示,自《指引》于2004年首度发表以来,司法行为的议题有不少议论和发展,司法机构认为现时是合适时候检讨和更新《指引》。 长达44页的《指引》也加入处理涉及公众争议的案件的一般原则,以及有关法庭内的言行举止及在履行司法职能时对诉讼各方和他人作出评论方面的指引。进行今次检讨的工作小组成员包括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高等法院上诉法庭法官区庆祥和林云浩、首席区域法院法官高劲修及总裁判官苏惠德。 《指引》谈到法官应有的言行举止,应以礼待人,倘无理责备律师,以令人反感的言语评论诉讼人或证人,及表现毫无分寸,均可能削弱外界对法官处事公正的观感。法官行使司法职能,应小心避免作出不必要的批评,无论是庭上口头或是书面判决,均可能对其造成伤害。就使用社交媒体方面,是属于个人选择,惟对社交媒体缺乏基本认识或会予人脱节观感,惟法官应留意使用社交媒体所带来的风险,发布的资讯有可能被大量人士阅览、检索和传发,法官应依循司法独立、大公无私等原则,注意其言行可造成的公众观感,例如避免在社交媒体评论案件,对「加为朋友」的行为应格外审慎。至于在网上被辱骂及「起底」等,法官应避免直接回应,如情况合适应请示法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