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院探访明起无须预约一图睇清最新安排
医管局由明日(2月1日)起调整特别探访安排,除隔离病房外,所有探访人士每天可获安排两小时探病时间,无须事先预约。
根据新安排,因应病房情况,同一时间最多两位访客进入病房探病,期间可以换人,上限为三位访客。
探访人士仍需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并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佩戴外科口罩和量度体温。如探访人士属新冠康复者,若能提供确诊及康复的相关证明,在阳性检测取样日起计三个月内可获豁免相关的检测要求。
医管局由明日(2月1日)起调整特别探访安排,除隔离病房外,所有探访人士每天可获安排两小时探病时间,无须事先预约。
根据新安排,因应病房情况,同一时间最多两位访客进入病房探病,期间可以换人,上限为三位访客。
探访人士仍需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并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佩戴外科口罩和量度体温。如探访人士属新冠康复者,若能提供确诊及康复的相关证明,在阳性检测取样日起计三个月内可获豁免相关的检测要求。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1/06/CaXYbVgelx07N6UOvNcQ01041201fL6Y0E010.mp4 2021年5月16日,是改变巴勒斯坦女孩苏茜命运的一天。那天夜里,以色列对加沙地带进行空袭和炮击,苏茜家所在的公寓楼被击中,一家7口瞬间被埋在废墟之中,最终只有她和父亲得救。苏茜说,难以忘记弟弟的哭喊如今,曾经开朗的苏茜变得沉默寡言,总是站在窗边,望着已变成废墟的家…… read more
社署收紧院舍防疫安排,下周三起要求所有院舍员工须每7天就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探访人士下月1日起,必须持有探访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安老事务委员会委员李辉今日(22日)表示,近日院舍持续出现确诊个案,支持政府要求院舍员工下周起,核酸检测加密至每周一检,是为了院舍防疫不容有失,但她关注员工用核酸检测套装自行采样,或会影响准确度,建议政府安排专人上门采样,便利院舍运作。 李辉指出,院舍访客大多为院友的伴侣,一般较年长,若要求他们频密到社区检测中心进行检测,以符合探访要求,有一定困难,或会造成不便。 read more
「传播中国好声音——香港各界讲好国家故事和香港故事座谈会」昨日(28日)在#外交部驻港公署# 举行,刘光源特派员发表主旨讲话。刘光源指出,个别国家为打压遏制中国发展,利用手中的话语权优势,妖魔化、污名化中国无所不用其极。我们必须更好讲述国家故事和香港故事,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的理解认同,破解反华势力推动「新冷战」、「新铁幕」图谋,让饱经沧桑的祖国母亲不再挨骂,让被恶意中伤的东方之珠不再蒙冤。 刘光源表示,我们有五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一穷二白的面貌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宏伟实践,有「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和在香港的成功实践,这些都是我们对外讲好国家故事和香港故事的力量源泉。我们不仅有能力办好中国的事,更有信心讲好国家故事和香港故事。 刘光源强调,一段时期以来,内外反中乱港势力罔顾事实,颠倒是非,将打砸抢烧的暴行美化为「美丽的风景线」,将乞求外国制裁的卖国贼粉饰为「民主斗士」,将克制执法的特区警方污蔑为「黑警」,将中央依法出台实施国安法歪曲为强加,诋毁抹黑国安法,唱衰香港的发展前景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我们需要正本清源、激浊扬清,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香港。 刘光源又指,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指出,香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有可为。这个大有可为,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如何用好香港这个国际化平台讲好两个故事。香港有「一国两制」的体制优势,有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有信息自由流通的平台优势以及香港发展实践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相辉映的内容优势,传播中国好声音大有可为。 刘光源鼓励香港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国际传播工作继续发扬爱国爱港本色,坚持为国家发声、为香港正名、为中国人扬名,更加有力驳斥反华势力的污蔑诋毁,更加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要勇于探索,努力以自塑的中国形象破解他塑的中国偏见,创造我们自己的「词语芯片」和「话语体系」,拨云见日,廓清迷雾,打破一些国家套给国家和香港的欲加之罪。三是做推动中外交流、人民友好的使者。个别国家执意让本国民众生活在充斥着涉华假新闻的「气泡」和意识形态的「高墙」之内,我们要从推动世界和平进步的大局出发,加强与各国各界人士的民间交流,着力扩大朋友圈,夯实中外友好民意基础。四是做发掘培养更多国际发声人才的伯乐。希望香港各界人士,特别是有志于国际传播的青年朋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守报国初心,不断增强讲好国家故事和香港故事的能力和本领。 会议深入研讨了如何结合香港实际,落实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讲好国家和香港的伟大故事。外交部驻港公署副特派员杨义瑞、潘云东以及香港各界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知名人士和中联办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31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她表示,过去一周本港疫情平稳受控,每日检测阳性个案在200到300宗徘徊,呈胶着状态,即使出现10多宗的群组感染,但未见疫情有明显反弹,认为情况仍受控。 林郑又说,今日实施第三阶段“疫苗通行证”,要求一般人士进入指明处所均须打齐三剂疫苗,而6月13日,部分医疗处所亦都会实施“疫苗通行证”。由于有第三阶段“疫苗通行证”的要求,看到很多人去打第三针,亦说明了为何要用“疫苗通行证”提升接种率。她提到,昨日打第三针的人数逾5万人,破纪录地高,呼吁够期打针的人士尽快打第三针。 read more
正值香港回归25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25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科学的、可行的、有生命力的。 梁振英强调,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香港的民主与主权国家的民主不可混为一谈。香港的民主发展,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中央政府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让香港得以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为香港的民主发展重回正轨创造了条件。 如今香港市民生活环境更加安稳,香港行政立法关系更加顺畅,特区管治效能得到提升,全球投资者对香港未来也更具信心。梁振英说,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名测量师,梁振英1979年起以香港“专业人士促进现代化协会”成员的身份,连续8年义务为深圳的“拓荒者”介绍香港的土地使用制度以及与土地、房地产和规划有关的实践经验,并直接参与蛇口工业区和深圳的城市规划。他还参与了内地第一次土地拍卖的筹备工作,受邀参与了内地第一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工作。 梁振英说,香港参与了内地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相关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香港未来还可以在更多方面继续为内地提供借鉴和参考。香港要继续发挥“一国两制”下“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既为国家作出贡献,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提及习主席早前提出了四个新的希望,都是在国家层面、在国际层面,不仅是在香港本地层面。这四个新的希望都是以“更加积极主动”这六个字开始的,包括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 梁振英又说,过去两三年香港发生的事,西方政客、媒体有不少抹黑。香港必须尽快与关系紧密的伙伴把道理和事实真相讲清楚。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有很多优势,要与国家充分协调、共同发展。 “国家发展起来了,香港各个年龄层尤其是青年朋友,事业发展将有更广阔的舞台。”梁振英说,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给香港各行各业带来的机遇是叠加的。香港和内地未来的合作不仅限于传统制造业、贸易等,还包括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香港年轻人可以勇敢跨过深圳河,前往内地发展,在更广阔天地开启精彩人生。 read more
食物及卫生局长陈肇始今日(1日)发表网志,提出无论是应对人口老化、与生活模式相关疾病与日俱增,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或应对新冠疫情,充足的医疗人手不可或缺。政府一直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增加医疗人手,以确保公营医疗系统可持续发展。 陈肇始表示,去年10月刊宪生效的《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让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通过特别注册在香港执业,有助增加本港整体医生人手,以应付未来人口老化而为医疗系统带来的挑战,以及有效维持医疗体系的高水平服务和可持续发展。政府于去年11月根据经修订的《医生注册条例》(《条例》)成立设于医委会辖下的特别注册委员会(委员会),负责检视与香港两所大学医学院课程质素相若的非本地医学院课程,从而订定认可医学资格名单,交由医生注册主任以法律公告形式公布。 为尽早订定认可医学资格名单,委员会委聘了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就其相关工作作出支援。经仔细审议后,委员会早前交付建议承认的首批合共27项医学资格的名单,并由医生注册主任于4月27日公布。首批认可医学资格的名单已于刚过去的星期五(4月29日)刊宪,同日生效,并将于下星期三(5月4日)提交立法会进行先订立后审议的程序。委员会正积极推进就其他非本地医学课程的评审工作,会分批公布名单。委员会争取在今年6月内公布第二批名单,以便利有意在下学年入读非本地医学课程的学生作出升学选择。 陈肇始在网志中表示,现时公营医疗系统医生不足,此刻公布首批认可医学资格名单正好让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可尽早循特别注册途径来港于公营医疗机构服务,有意到香港以外地方就读医科的学生亦可参考有关名单以作出升学选择。政府会继续透过各经济贸易办事处加强宣传《条例》下各注册途径,包括由食物及卫生局、医管局及卫生署与当地港人医生及医科生作视像会面,以鼓励更多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本港执业行医。而医管局亦会在特别注册制度下,招聘更多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加入本港公营医疗体系,以助应对服务需求增长。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政府今日(5日)上午完成葵涌葵康苑葵逸阁的强制检测行动,有828人接受检测,当中发现1宗阳性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另外,政府亦派员到访约354户,当中34户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此外,政府今日上午完成黄大仙凤德村黛凤楼的强制检测行动,有1853人接受检测,当中发现9宗阳性检测个案和2宗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另外,政府亦派员到访约879户,当中90户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read more
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今日(8日)在一个电台节目上表示,长者无论接种哪一款疫苗,都应该要打第三剂加强剂,又指很多地区都已经更改科兴疫苗的“完成接种”定义,由两针改为三针。 中大医学院的研究显示,接种两剂科兴及复必泰疫苗半年后,中和抗体水平出现巨大差距,接种科兴人士,只有一成六的抗体浓度维持“合格水平”,复必泰就有八成“合格”。 许树昌在一个电台节目指出,复必泰疫苗的抗体水平较高,下跌速度较慢,预防感染新冠病毒的表现较理想,不过科兴疫苗在预防重症及死亡率的表现,则较复必泰优秀。 他强调,年纪愈大,接种疫苗的抗体水平愈差,因此长者无论接种哪一款疫苗,都应该要打第三剂加强剂,又指很多地区都已经更改科兴疫苗的“完成接种”定义,由两针改为三针。 许树昌说,根据现有数据,Omicron的杀伤力及死亡率似乎不及Delta变种病毒,但数据仍然未足够作定论,只能肯定Omicron的传播力高,扩散能力强。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8日)出席立法会质询。有议员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提到社会应该「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中央政府采取一些列措施,包括整顿教育界等。香港贫富差距很大,质询未来是否有策略可助香港缩短贫富差距。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是开放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很难期望实现无贫富差距。政府首先要促成经济发展,现在国家给香港很多机遇,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和「十四五」规划下的「八大中心」等。港府做好经济发展工作,会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就业机会,助年轻人「向上流动」。 其次,就是「保底」,保证基层人士可以在香港有一个合适的生活条件。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社会保障方面,给他们更多保障。本届政府上任至今,在「教育、医疗、福利」三大民生范畴增加43%的投入,创回归以来纪录。只有香港经济起飞,政府才有能力让基层享有经济成果的好处。 read more
香港善德基金会今日(10日)假湾仔君悦酒店举行第四届董事局就职典礼,香港中联办副主任何靖、立法会主席梁君彦、香港中联办新界工作部部长李蓟贻及民政事务局副局长陈积志等主礼。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以录像致辞时表示,香港善德基金会致力凝聚社会各界能量,培育正向精英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多年来坚持创会「匡扶国家、和谐发展、凝聚正念、传承文化、关爱社会、孕育未来、创新机遇、弘扬善德」八大目标,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国家观及人生观,服务香港,贡献国家。香港善德基金会举办的很多活动亦得到市民热烈支持,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他希望基金会长远可以落实宏大的目标,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朝国家繁荣昌盛的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续写善德的历史。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亦以录像致辞,他表示,基金会2014年成立以来,团结社会各界精英,利用专业知识及慈善资源举办多项活动,帮助社会有需要的人士,为社会传播正能量。李家超尤其赞赏基金会的青少年工作,不仅可令青少年增长见闻,亦可从小认识中华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升国民身份认同。他希望基金会承先启后,继续造福市民。此外,李家超还鼓励市民在即将到来的立法会投票日踊跃投票,选出建设香港的立法会议员,共创未来。 随后,善德基金会第四届董事局主席董吴玲玲女士率领全体董事局成员庄严宣誓就职,承诺继续秉承「善心无极德行天下」的宗旨,以仁德服务社会。香港中联办副主任何靖向善德基金会第四届董事局主席、常务副主席、副主席、新任永远名誉会长及义务司库颁发委任状。 董吴玲玲在致辞时说,善德基金会专注于青年发展工作,着重培养年轻人的正向思维,自创会至今,已经开展了多项旗舰活动,分别是「善德关爱科研青年发展计划」、「善德基金会『一国两制』教育计划」系列活动、「善德全民线上运动月」,以及「善德学堂——中华优秀文化校园计划」。经过多年用心经营,善德基金会各项活动已经在社会上发挥积极影响力,为青少年注入正能量。 典礼上,善德基金会常务副主席蓝国庆与香港体育学院院长李翠莎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定,接近300位慈善界、政商界及教育界等知名人士见证这历史时刻。据了解,善德基金会早在2019年已开始与香港体育学院商讨支持年轻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计划,最终达成冠名赞助由香港体育学院主办的「杰出青少年运动员选举」,除了表扬在运动成绩方面表现卓越的青少年运动员外,亦将透过举办大型慈善活动,鼓励年轻人投身运动,一展所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