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率团抵深料商讨两地通关事项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日前结束在成都举行的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后,今日(26日)率领香港特区代表到深圳,出席内地与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预料将讨论两地通关问题。
出席会议的成员还包括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创新及科技局长薛永恒、政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教授、卫生署及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代表等。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日前结束在成都举行的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后,今日(26日)率领香港特区代表到深圳,出席内地与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预料将讨论两地通关问题。
出席会议的成员还包括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创新及科技局长薛永恒、政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教授、卫生署及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代表等。
欧洲议会周四通过《关于香港侵犯基本自由》决议,强烈谴责香港人权状况恶化,包括集会和新闻自由受到限制。中国驻欧盟使团批评欧洲议会一些政客就香港事务指手画脚,为反中乱港分子撑腰打气,促请欧洲议会停止诋毁歪曲“一国两制”。 中国驻欧盟使团对决议表示坚决反对,发言人表示,欧洲议会一些政客屡屡在涉及中方主权、安全与领土完整的问题上采取对抗行径,一再以自由、人权为名就香港事务指手画脚,为反中乱港分子撑腰打气;欧洲议会决议混淆是非,引起包括香港同胞在内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 发言人强烈敦促欧洲议会恪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停止干预香港特区法治与司法独立,停止诋毁歪曲“一国两制”,停止插手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停止破坏中欧关系的正常氛围。 read more
为方便营商及提升香港国际地位,政府明日(6月1日)推出「为来港参与指定界别短期活动的访客提供入境便利先导计划」,涵盖医疗卫生、高等教育、文化艺术、体育、文物、创意产业、创新及科技、香港桂冠论坛、航空、国际/大型活动十个界别,为来港参与指定界别短期活动的访客提供入境便利。 先导计划下,获政府相关决策局/部门认可的机构可向界别内相关的非本地人才发出邀请信,获邀人士可以访客身份来港参与指定短期活动,而无须向入境事务处申请工作签证/进入许可。获邀的非本地人才须为本地短缺的人才或其来港出席指定短期活动有助经济发展或达致相关政策目标,他们每次来港可在不超过14日期间参与指定短期活动,并可就该指定活动收取报酬。 政府表示,先导计划为期两年。为落实计划和监察计划的实施情况,有关决策局/部门已向其界别内获认可机构发出入境处的指引,并设立汇报和联络机制。此外,政府现时为一般非本地讲者提供的入境便利将进一步放宽。由明日起,所有非本地讲者在无须申请工作签证/进入许可的情况下,每次来港可连续14日(原有上限为7日)进行演讲╱作出发布,而可参与演讲╱发布活动的上限亦将撤销,但他们不可接受报酬的条件则维持不变(因应有关活动而获提供住宿、交通、膳食等费用除外)。 政府指,须持有旅游签证/进入许可才可进入香港的人士亦可受惠于先导计划和为非本地讲者提供的便利(即他们无须另行申请工作签证/进入许可),惟他们仍须申请旅游签证/进入许可。所有入境人士须接受访港入境管制,包括按照适用的法律、政策和惯例在抵港时接受入境检查。他们亦受新冠病毒疫情下适用的入境要求所规限。 详情↓ 目的 为来港参与指定界别短期活动的访客提供入境便利先导计划(「短期访客先导计划」)自202 2年6月1日起实施。这项计划旨在提供入境便利予获认可主办机构邀请╱保证来港参与有利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发展的指定短期活动的访客(「合资格访客」)。 概述 根据香港法例《入境规例》(第115 A章)第2(1 )条的规定,给予某人以访客身分在香港入境的准许,须受下述逗留条件规限: 该人不得接受有薪或无薪的雇佣工作; 该人不得开办或参与任何业务;及 该人不得就读于学校、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 根据香港法例《入境条例》(第11 5章)第4 1条,任何人违反对他有效的逗留条件,即属犯罪,经定罪后,最高可判罚款港币五万元及监禁两年。 短期访客先导计划下的入境便利措施 根据短期访客先导计划,合资格访客来港参与指定短期活动无须申请工作签证╱进入许可。合资格访客每次获准以访客身分逗留期间(即每次入境香港特区)参与指定短期活动的期限为不超过连续1 4个历日(由开始参与该些活动当日起计),而合资格访客在该1 4日期间可参与指定短期活动的数目则不设上限。 1 0个指定界别下的指定活动 短期访客先导计划涵盖获相关政府决策局/部门支持的1 0个界别,受惠对象获得邀请,是因为他们属于该界别短缺的人才,或是因为他们参与有关的短期活动有助达致某些政策目标。1 0个指定界别的详情如下: 指定界别 相关政府决策局/部门 联络资料 (电话及电邮地址) 1 医疗卫生 食物及卫生局 (852) 3509 8765 [email protected] k 2 高等教育 教育局 (香港演艺学院以外的主办机构) (852) 2804 6499 [email protected] k 民政事务局 (香港演艺学院作为主办机构) (852) 3509 7076 [email protected] k 3 文化艺术 民政事务局 (852) 3509 7076 [email protected] k 4 体育 民政事务局 (852)... read more
解放军驻港部队展览中心开放启动仪式今日(8日)在昂船洲军营举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驻港机构负责人、南部战区和驻香港部队有关领导,以及驻香港部队官兵和香港爱国爱港人士代表参加并参观展览。林郑月娥在致辞时表示,驻港部队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担负特区的防务,进驻24年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按照《基本法》和《驻军法》,在特区忠诚履行防务职责,爱国爱港,深得香港市民爱戴。驻军是保障特区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实后盾,她代表特区政府和全体香港市民,向驻军致以崇高敬意及由衷感谢。 展览主题为「梦起东方」,设「中国梦」、「强军梦」、「香江卫士」3个主题展厅和装备模型展示区。林郑说,展览全面、生动地展示国家和共产党百年的艰苦进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相信必能发挥强大感染力,引导香港青少年正确认识国情,增强他们的国民身份认同,日后在不同岗位报效祖国。 林郑续指,过去两年,香港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赖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坚持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制定香港国安法及完善特区选举制度,让香港由乱转治。展望未来,香港必会抓紧国家发展为香港带来的无限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read more
文/刘兆佳 与世界上很多地方相比,香港作为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无疑拥有不少发展民主政治的优越条件,包括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国际大都会、交通信息发达、法治健全、市民守法意识强、人权保障完善和族群单一等。所以,长期以来,香港的一些政治人物、不少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士,和西方势力都力主香港应该实行所谓西方式民主政治。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香港并实施殖民统治后,从来没有在香港推行西方式民主政治,反而对香港华人进行威权统治。事实上,殖民统治与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水火不容。只有在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行将结束之际,英国人为了所谓「光荣撤退」才匆匆忙忙在香港搞西方式的「代议政制」「民主」和扶植反中乱港势力,力图让那些势力能够在香港回归祖国后成为一股强大政治力量,从而让香港成为外部势力用以危害中国安全的颠覆基地。然而,英国人的图谋并没有完全得逞,在中国政府的反对和反制、并在不少香港的经济精英和爱国力量的抗拒下,那个对国家和香港都不利的西方式民主政治没有在香港完全实现,但反中乱港势力却仍然得以乘机冒起和壮大。回归后,英国人所扶植的反中乱港势力不断策动各种政治行动,包括斗争对抗手段试图迫使中央通过政制改革来实践西方式民主。尽管西方式民主在香港特区并没有全面铺开,但那个带有一些西方民主元素的特区政治体制却让反中乱港势力得以凭借议会选举而进入香港的管治架构。他们勾结外部势力,在管治架构之内和社会上发动连绵不断、此起彼落的对抗和动乱,严重干扰立法会和区议会的运作,而特区政府的管治也因此而举步维艰、踟蹰不前,无能力推动香港的发展和破解社会矛盾。 西方民主绝对不适合香港 可以这样说,回归后的香港政治制度特别是其选举制度不但带来政治混乱动荡、令「一国两制」难以全面和准确实践,更让国家安全也受到危害。这些威胁又随着近年来外部势力为了遏制中国崛起频频插手香港事务而愈趋严重。与此同时,这个政治制度也导致了香港民主政治的异化和劣质化,难以健康和持续发展。 回归前和回归后的实践证明,西方民主绝对不适合香港,而那些对香港民主发展有利的因素也在能够充分反映香港的历史背景、现实情况和政治地位的「有香港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中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我在2014年写了一本名为《香港的独特民主路》的专著,断言香港只有走一条有香港特色的民主道路,香港的民主发展才能对香港和国家有利、对「一国两制」实践有利和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有香港特色的民主政治」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或要求。 首先,香港不是独立政治实体,更不是独立国家,由始至终是中国主权下不可分割的领土。所以,香港的民主制度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对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影响。必须承认:只有中央按照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享有制定香港政治制度的权力;在香港的民主选举制度下产生的香港领导人必须向中央负责和接受中央的监督;中央可以通过对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考核与任免来确保他们对中央忠诚;中央在拥有全面管治权的前提下授权香港高度自治,但在香港治理的过程中仍然保留相当的权力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全面和准确贯彻。英国人、外部势力和香港的反对派一贯把香港当作「独立政治实体」,否定国家对香港的主权和中央对香港的权力,不承认对维护国家安全负有责任,甚至试图在香港建立一个让香港真正成为「独立政治实体」的西方式民主制度,这是与香港的政治地位相违背的、对香港和国家都有害的制度安排,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民主实践。 第二,香港的民主制度必须要为「一国两制」服务,要成为「一国两制」的制度支撑,让「一国两制」能够行稳致远。西方民主强调「程序民主」。在选举中,只要过程符合所谓「民主程序」的要求,则什么样的选举结果都是公正的,都是应该被接受的,哪怕它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英国的脱欧公投可算是最佳的反面教材。然而,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中,选举制度主要是一件能让「一国两制」得以成功实践的「工具」。成功实践的主要标准是国家安全得到维护、「爱国者治港」得以实现、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港人的生活方式得以保留、「行政主导」得以体现、良政善治得到落实、香港的繁荣稳定得到促进、香港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特的贡献等。换句话说,香港的选举结果必须要对「一国两制」的实践有利。如果这个「工具」不利于「一国两制」的实践,则这个「工具」便需要重新设计。回归以来,香港的民主制度越来越不利于达到那些标准,反而产生了不少背离了「一国两制」初心的后果。香港民主制度因此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革。 必须确保「爱国者治港」 第三,香港的民主制度必须要确保「爱国者治港」。国家领导人已经多次指出「爱国者治港」对全面和准确贯彻「一国两制」至关重要。回归后,香港特区的选举制度缺乏对候选人作严格的政治审查,致使大批反中乱港者顺利参选和进入香港的管治架构,对香港的管治、「一国两制」的实践和国家安全造成莫大的损害。在西方国家的选举中,由于不承认该国的宪制架构和拒绝效忠国家的人不多,对候选人的政治审查只对少数人带来影响,不会产生政权变更的后果,所以它们对候选人的政治审查工作比较简单和宽松。然而,因为历史和政治原因,香港存在为数不少的反中乱港分子和他们的支持者。他们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有「另类诠释」、不断挑战国家主权、不时挑战中央的权力和基本法权威、勾结外部势力危害国家安全和破坏「一国两制」的实施。所以,「把关不严」是香港回归后选举制度的一大漏洞,贻害不可谓不深远。 由于回归后香港的民主制度和实践弊病丛生,对「一国两制」、国家和香港都带来不少祸患,更是香港过去多年动乱不已的根源。中央在别无选择下果断出手,制定香港国家安全法、彻底改革香港的选举制度,把香港的民主政治纳入正轨,为爱国者全面治港打下坚实的基础,让香港的民主制度得以切实为「一国两制」的全面和准确实践服务,也让香港的民主得以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诚然,西方民主的一大缺失是人民除了可以在选举中投票外,他们参政议政的渠道其实相当有限。今后,在不断完善香港的民主制度的过程中,选举制度肯定需要在符合「一国两制」的实践要求下越来越完善、开放和包容。 香港过去有一个不错的咨询制度。不过,由于特区政府过去把太多注意力放到立法会、区议会、民意、舆论、媒体和政党之上,致使那个咨询制度有点荒废,没有能够发挥好延揽社会精英和建构政治和政策共识的功能。在完善香港的民主制度时,不但原有咨询制度需要强化,特区政府需要开拓更多方便群众参与政府工作的途径,让人们可以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初期已经可以发挥影响力。与此同时,立法会也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渠道让议员们可以密切联系群众,为爱国阵营建构扎实和广阔的社会支持基础。在壮大和强化爱国阵营的工作中,行政和立法之间应该存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注:本文是作者在中联办举办的「香港的民主道路」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刘兆佳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 来源:《大公报》 read more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25日)出席立法會議員顏汶羽、黃俊碩及陳仲尼辦事處的開幕禮。 陳國基致辭時表示,九龍東由工業區變為商貿區,政府將加強官、商、民合作,致力發展九龍東成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以及優質的居住消閒地區。他說,官員及議員都要切身處地了解市民想法,同心協力解決社會問題。 陳國基又指,「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基本,要確保全體市民準確貫徹落實。 read more
香港保安局长邓炳强今日发表网志,表示立法会选举圆满举行,标志香港民主发展的新篇章。又指中央在这个历史时刻发布《“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具有重大意义。 邓炳强表示,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立法会选举已经圆满举行,90位立法会议员亦顺利产生,标志着香港民主发展的新篇章。中央政府在这历史时刻发布《“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具有重大意义。《白皮书》回顾香港民主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充分表现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区的民主向前发展,并坚决反制反中乱港势力对香港民主发展的不断抹黑、干扰和破坏。 邓炳强称,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迅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政客基于零和思维,欲延续他们的霸权,却怯于中国崛起,以“中国威胁论”作幌子,遏制国家的和平发展。在他们眼中,只有霸权及自身利益,他们并不了解国家所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过去多年,反中乱港分子及其背后的外部势力利用香港回归前政制急速开放,反中乱港分子乘机混入特区政治体制,严重破坏香港宪制秩序、阻碍施政,干扰及破坏香港的民主发展,对社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害国家和香港的安全。 邓炳强指,美国为了维持其霸权地位及自身的政治利益,强制输出所谓的“民主”,以致损害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甚至造成人道灾难。这些年来,一场场由美国操纵或支持、打着“自由、民主”旗号的“颜色革命”在中东、东欧和非洲等地发生,导致当地社会矛盾冲突加剧,政权被推翻,社会、经济和民生陷入深渊。“颜色革命”成为扰乱和削弱竞争对手的地缘政治工具,目的是推倒在国际关系上的敌对政权,再培植亲西方的政府,这充分反映美国的霸凌和擢取自身利益的虚伪行径。2019年在香港发生的黑暴,正是一场由反中乱港分子及其背后的外部势力所发动、企图推翻香港政权的“颜色革命”,他们的卑劣手段表露无遗。幸好在中央的坚定支持下,香港挺过了这次危机,并在《香港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下,令香港拨乱反正,得以重生。 邓炳强说,不同地方的民主发展道路和形态不尽相同,并不能只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国家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民主发展道路﹔而完善后的香港选举制度,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为香港民主制度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邓炳强呼吁香港市民在《白皮书》所阐述的民主道路上与特区政府和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并肩同行,开启良政善治的新篇章,并把握国家发展的新机遇,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为香港创建更美好的明天。 read more
香港第3阶段疫苗通行证将于本月31日起实施,届时除了手持康复二维码、或打2针未足半年者外,大部分市民进入表列处所要打齐3针。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早(11日)在电台节目表示,建议缩短通行证打第3针的宽限时间,争取长者3针接种率在7月前上升至逾7成。 何指出,现时只有85万名长者已接种第3剂疫苗,该群组的接种率只有约42%,影响政府再大规模放宽社交措施。因此,他建议政府在实施下阶段疫苗通行证后,将打第3针的宽限期由半年缩短至3个月,鼓励长者尽快接种。何续指,新冠病毒的其他变种会迟早在本港出现,届时疫情或会大幅反弹,需要及早采取措施防范,以免重复本波疫情的错误。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9月1日)与广东省、广州市及深圳市领导举行在线会议。 李家超下午见记者时表示,今日与广东省多名领导,由广东省委书记带领,另包括省长、深圳市委书记等人;港方包括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5位局长、1位常秘,双方就深化粤港穗港深港合作、大湾区发展等交换意见。 他指会议内容充实,达到多项成果,其一是在粤港合作机制上,双方同意再强化设立13个粤港合作专班,包括北部都会区、南沙方案、青年创业就业实习等,港方各专班由专责司局长牵头,会尽快与内地展开对接。 read more
香港运输署今日(14日)宣布,为配合政府雇员特别上班安排,位于金钟、长沙湾、观塘及沙田的牌照事务处继续暂停即时申请的柜位服务,但会处理已在网上登记预约的柜位服务,以及经投递箱、邮寄或网上递交的申请。基于上述特别上班安排和避免市民在《财政预算案》发表日(2月23日)之前赶急向各运输署牌照事务处递交即将期满和已经期满的车辆牌照和驾驶执照续期申请,运输署将实施下列的安排︰ *所有在《财政预算案》发表日或该日之前合资格换领的车辆牌照(即6月22日或之前牌照期满而仍有登记的车辆),可在6月22日或该日期前的任何时间,按现行收费为牌照续期4个月或12个月。 *所有在《财政预算案》发表日或该日之前合资格换领的香港正式驾驶执照及驾驶教师执照(即6月22日或之前期满,而在进行换领时期满不足3年的执照),可在6月22日或该日前的任何时间,按现行收费换领执照。 *有关特别安排只适用于符合上述条件的车辆牌照、正式驾驶执照和驾驶教师执照的续期申请,但不适用于任何其他牌照服务。 运输署发言人表示,合资格的牌照/执照持有人无须因揣测即将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可能提高牌照/执照的费用,而赶急向运输署各牌照事务处递交车辆牌照或驾驶执照的续领申请。上述安排与《财政预算案》的内容并无任何关系,运输署亦不知悉关于《财政预算案》的内容。此外,运输署预计在特别上班的安排下,已预约的柜位服务轮候时间及处理经投递箱、邮寄或网上递交的申请所需的时间亦会较长。为免不必要的延误,市民应尽量在牌照到期日前3至4周投递申请。同时,运输署希望已递交申请或需要轮候柜位服务的巿民耐心等候及谅解。 read more
政府宣布,1月30日起,取消确诊者隔离令,将新冠病毒病视为上呼吸道疾病。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今日(20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本港新冠确诊数字逐步下降,市民免疫力提高,医疗系统可应付,有条件改变疾病管理模式,撤销确诊者隔离令,常态化面对新冠病毒。 卢宠茂说,预计撤销隔离令后确诊数字增加,但参考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的感染高峰,本港可安稳度过。基于这些数据,现在合适时机调整政策。他强调,取消上报确诊后,政府不是放弃抗疫,只是调整措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