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7 月 2022-07-06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政府今日(6日)上午完成大埔广福村广智楼的强制检测行动,有1990人接受检测,当中发现4宗阳性及3宗不确定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另外,政府亦派员到访约810户,当中39户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read more
21 6 月 2022-06-21
警方今日(21日)表示,今年首五个月,「假冒官员」电话骗案在香港按年上升八成四,涉款3亿多元。 警方今日与市民分享「假冒官员」电话骗案的五个防骗贴士,呼吁市民提防骗案:内地执法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内地执法机关不会在电话中索取受害人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资料;内地电信、医保、公安、法院、检察部门不会互转接电话;内地执法机关不会作所谓「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更不会要求市民提现转账汇款;内地执法机关不会直接派执法人员到港执法。 read more
17 5 月 2022-05-17
第三阶段的「疫苗通行证」将由月底(31日)起实施,届时所有12岁或以上的市民,除非取得新冠疫苗接种医学豁免证明书,必须按要求接种新冠疫苗,方能符合「疫苗通行证」的要求。政府今日(17日)提醒市民,尚未符合第三阶段「疫苗通行证」要求的市民,尽快在本月31日之前接种疫苗。政府亦呼吁其他合资格接种第三剂疫苗的市民,无需等候至「疫苗通行证」6个月宽限期届满,应尽早接种第三剂疫苗。 政府表示,非康复人士在接种第二剂疫苗之后的6个月内,可使用疫苗接种纪录二维码作为「疫苗通行证」;如接种第二剂疫苗已超出6个月,则需要接种第三剂疫苗,方能继续使用疫苗接种纪录二维码作为「疫苗通行证」。 对于康复人士,在康复后6个月内,可使用「康复纪录二维码」或带有康复身份的疫苗接种纪录二维码作为「疫苗通行证」;如在感染前已接种第二或第三剂疫苗,无需额外接种疫苗,可在「康复纪录二维码」到期后使用带有康复身份的疫苗接种纪录二维码作为「疫苗通行证」;如在感染前未曾接种或只接种一剂疫苗,需要在康复后6个月内接种多一剂疫苗,方能继续使用带有康复身份的疫苗接种纪录二维码作为「疫苗通行证」;12至17岁的康复人士,如已接种第一剂复必泰疫苗,可继续使用带有康复身份的疫苗接种纪录二维码作为「疫苗通行证」。 发言人表示,虽然近日疫情稍为缓和,但Omicron变异病毒株传播力极高,市民仍须保持警惕。接种疫苗对于预防重症或死亡高度有效。发言人呼吁仍未接种疫苗的市民尽早接种疫苗,特别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风险极高的长者、长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较弱人士,应为自己健康着想尽早接种。符合接种第三及第四剂疫苗资格的市民应尽早接种,以为本港建立防疫屏障。 read more
17 9 月 2021-09-17
积极煽惑参与反中乱港活动的职工盟已启动解散程序,尚待召开会员大会决议。职工盟主席黄迺元今日(17日)接受媒体查询时,确认昨日已开会,但不便透露出席者,只是表示周日将召开记者会,交代职工盟去向。 与此同时,继续有职工盟属会解散,政府刊宪公布,2016年成立的香港辅助教研人员工会已经解散。 职工盟1990年成立,网站介绍有97个属会,会员人数有14.5万人。职工盟亦有经营培训中心开办课程,当中包括和雇员再培训局合作的职业培训课程,部分课程仍在招生。 read more
16 9 月 2021-09-16
香港教育大学今日(16日)表示,由本学年起,国安法及国家安全教育已列入必修的通识课程中,以研讨会、讲座等方式教授。 教大表示,主修教育的学生,亦会透过必修科目,了解教师专业操守、师德及国家安全教育在学校的推行。 教大又强调,课程一直涵盖基本法教育,而国家安全涵盖的范围相当之多,除政治和国土安全、亦包括文化安全、网络安全及生态安全等方面,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read more
08 4 月 2022-04-08
香港特区政府呼吁全港市民今日(8日)起一连三日每日进行快速抗原测试,以便了解社区感染情况,早日截断病毒传播,帮助社会尽快复常。消防处表示,经快速抗原测试呈阳性市民,如果症状轻微并有自理能力,可求助消防处,当局会尽快安排有需要的市民入住社区隔离设施。 消防处联络方式: WhatsApp(按下连结传送信息:https://wa.me/85252332939?text=我需要入住隔离设施) 电邮:[email protected] 微信帐号:fsd_cif 提供所需的个人资料: 中文及英文姓名(须与证件姓名相同) 年龄 性别 证件号码(例A1234xxx) 电话号码 住址 检测方法(1核酸测试/2深喉唾液测试/3快速抗原测试) 检测呈阳性结果的日期 read more
01 4 月 2022-04-01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5016ef3aa7b371abb0b324599be89f8b.mp4 香港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今日(4月1日)新增2,743宗经核酸检测确诊个案,3,080宗经快速检测呈报平台登记及成功确认,包括3宗输入病例。换言之,本港新增5,823宗确诊个案,第5波至今累计个案共1,150,607宗,其中725,257宗为经核酸检测确诊个案,另外425,350宗为快速检测呈报个案。 死亡数字方面,昨日(3月31日)共有120名新冠患者离世,其中116宗医管局呈报死亡个案,另有4宗由法医通报死亡个案,年龄介乎61岁至94岁,全部患有长期病患,死因均疑与新冠病毒有关。现时共有53宗由法医通报的个案,涉19女32男,年龄介乎51至98岁,其中7人是院舍院友,大部分有慢性疾病,当中有38宗死因或与新冠病毒相关。 张竹君表示,3宗输入个案,其中2宗涉机组人员,在上月31日分别由巴林及加拿大到港,另外1宗是由德国到港,乘QR818航班。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分析的1,135宗确诊个案中,没人感染Delta变种,另有1,129宗染Omicron,有6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昨日无新增院舍出现爆发,而在现有爆疫院舍中,就增加约100多宗院友确诊个案。 有关快测呈报平台确诊个案抽查,张指现时加快了流程,在确诊当天传短讯给已呈报确诊人士,之后承办市商就会在翌日将样本水樽送到确诊者家中门口,之后病人要自行取样,再交回送检;非如之前是前一晚打电话,第2日才传短讯。另外,张提醒强制检测、隔离及检疫的罚则已增加,为有效方法阻断病毒传播,望市民合作。 有关英国新发现的病毒Omicron XE,张表示留意到有其他地区出现Omicron BA.1及BA.2的复合病毒,世卫目前正研究此新变种病毒,是否确有更多传播力或增重病情,但仍须时研究及分析,要看其他有相关个案国家的研究。据她所知,港大在今年2月初发现有两人感染XE,但在机场发现,之后在社区没发现,应是输入个案,但当局会继续密切留意其他地方及世卫所发表、有关新变种病毒的资料。 针对疫情趋势下降,张竹君表示相信是社区已有一定人数感染,令病毒传播力下降,但现时仍有5,000多宗单日确诊,认为确诊数仍是非常高;她认为趋势与人流有关,如果人流增加、活动增多,少不免有机会令疫情反弹。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今日(4月1日)公布,再多116宗医管局呈报死亡个案,包括96人昨日(3月31日)离世,包括49男47女,年龄介乎38岁至103岁,当中有52人来自院舍,有59人无打针、有27人已打1针、7人已打2针,有2人打3针;当中有92人为65岁以上长者。 何表示,昨日有3名较年轻死者,第一位为38岁男士,有精神科病史,3月17日自行快测确诊,情况受困,手部及胸膜有损伤,送到玛嘉烈急症室,之后转到骨科病房留医,期间有处方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惟情况持续转差,3月28日凌晨需入ICU,需要插喉,出现严重肺炎等,最终3月31日不幸离世。已打3针疫苗,死前出现的肺炎、肺栓塞情况相信与新冠肺炎有关,个案会交由死因庭跟进。第二名为45岁男士,本身有扩散末期癌症。第三名为58岁男士,有多样长期病患,包括长期洗肾。 此外,何指由于数据滞后,3月19日至3月30日期间,再有20名病人离世,包括10男10女,年龄介乎59至岁102。过去一日再多1,473人出院,另有5名病人入院后揭染疫,其同房的6人列紧密接触者;至今有共21,203名医护确诊新冠肺炎,其中19,013名员工已康复及返回工作岗位。 她续指,新增4宗由法医通报死亡个案,年介61岁至94岁,全部患有长期病患,死因均疑与新冠病毒有关,现时共有53宗由法医通报的个案,涉19女32男,年介51至98岁,其中7位是院舍院友,大部分有慢性病,当中有38宗死因或与新冠病毒相关。 第5波疫情截至目前共有7,732名死者,整体死亡个案涉3,139女4,593男,年龄介乎11个月至112岁,年龄中位数为86岁,当中有8宗为儿科病人,96%以上的个案为60岁或以上长者。病死率为0.67%。 何婉霞表示,现时共有10,298名染疫病人分别于各公立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留医。她续指,过去24小时新增30名病人情况危殆,目前有24人情况严重,79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病房留医。 read more
04 1 月 2023-01-04
本港近日再掀「抢药潮」,政府表示,用于止痛及退烧的「扑热息痛」药物,在本港整体供应稳定,市民无需囤积,亦不必抢购个别品牌的产品,呼吁市民精明抗疫。 政府提到,本港有756个已注册药剂制品含「扑热息痛」成分,即使现时个别品牌因短时间内需求急增而引致供应紧张,其他品牌的供应仍然充裕。公营医疗系统含「扑热息痛」成分药物的备存量维持5至6个月日常使用量,绝对足够病人所需,包括医管局指定诊所和遥距诊症的新冠病人。 政府强调,一直持续监察「扑热息痛」药物的供应情况,并与供应商、本地制药业及社区药房组织保持紧密沟通联系,现时亦正计划加紧采购相当数量的相关药物,以作储备。 read more
22 11 月 2021-11-22
特区政府批准科兴疫苗接种年龄降至三岁,优先安排12至17岁青少年接种,稍后阶段扩展至较低年龄组别,当局会尽快公布接种安排。香港儿科医学会会长叶柏强今日在电台节目指,儿童接种科兴疫苗是非常合理安排,业界将举行大规模讲座,加深社会对灭活技术的认识。 叶柏强表示,特区政府分阶段开放予不同年龄层的儿童接种科兴疫苗,是非常合理的安排,实质操作会较顺畅,幼童家长亦有更多时间准备。他认为,新冠疫苗的面世时间短,家长有忧虑是完全可以理解,但灭活疫苗有多年历史,儿童惯用的疫苗包括流感、小儿麻痺、破伤风、百日咳等,都是使用灭活技术。 叶柏强又指,目前有近七成中学生已经接种疫苗,相信馀下三成人是倾向接种科兴疫苗,青少年接种率有望推高至八至九成,对学校恢复全日面授课堂有正面作用。 叶柏强称,业界会举行大规模讲座,邀请儿科及医学界专家为家长及学校作解说,特别会强调灭活疫苗必须要有加强剂,打两针是最基本,青少年都有可能要打第三针。 read more
20 8 月 2021-08-20
创立114年的香港律师会本月(8月)24日改选5个理事席位,今年改选结果或将全面影响行业的发展走势。业界普遍认为,一旦被视为「黄营」的所谓「开明派」成功抢滩,一举攻陷4个或以上席位,在20席的理事会将会取代「专业派」占过半数,史无前例首次由「黄营」控制。 适逢由国家司法部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刚于上月(7月)31日开考,本港律师业界反应踊跃,估计约655名同业应考。但有业界忧虑,律师会倘若「变天」、转趋「黄化」,除了可能遭政府收回自我监管权外,更恶劣情况是全港万多名事务律师及大律师或将「自断米路」,随时丧失北上大湾区「搵食」的大好机会,行业发展萎缩、「钱途」尽毁,呼吁同业谨慎投下重要一票。 事实上,《人民日报》在律师会改选前夕发表评论文章,提出警告,指律师会应与「反中乱港」分子划清界线,才不会好像教协轰然崩塌,及不会如大律师公会般穷途末路。 而特首林郑月娥日前(8月17日)亦点名警告,如果有专业团体包括香港律师会被政治凌驾法律专业,特区政府会如教协一样,考虑终止与律师会的专业关系。 作为本港法定的律师发牌及监管组织,香港律师会一直掌握着全港事务律师的「生杀大权」,今年律师会改选的5个理事席位,共由11人参选竞逐,参选人数是近年最多,比战况激烈的上届10人参选又再多一人。 「开明派」4人积极抢攻 今届改选积极抢攻,被视为「开明派」或较倾向该阵营的人马,牌面上有争取连任的白乐德(Denis Brock)、罗彰南(Jonathan Ross)、混血女将马秀雯(Selma Masood)、以及外籍律师韦恒理(Henry Wheare)4人参选。「开明派」林洋鋐则表态推荐4人,更亲身在街头替他们拉票,声言4人「与我们一样」。 被视为「开明派」参选人的马秀雯,被揭发在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疑曾声援「黑暴」、发表批评「警暴」等言论,不少律师和市民质疑其立场偏颇。 马秀雯过往言论备受争议 被归为「开明派」的参选人虽标榜「中立」,但早已被业界视为「黄营」;亦有参选人早前拒绝标签自己的政治立场,但近日被业界揭出过往政治色彩相当浓厚,当中马秀雯正是表表者。 「开明派」林洋鋐(右)积极为马秀雯等「同路人」助选。 近数个星期,网上已广泛流传多幅截图,显示署名「Selma Masood」(马秀雯英文名),疑是她本人的Facebook帐户,曾发布「光复香港,时代革风(命),西九法院支持抗争,香港人加油」的帖子。有业界愤慨地指出,该帐户还曾对一名被暴徒「私了」,打得头破血流的律师留言「a**hole」爆粗讥讽,他们质疑马秀雯「扮中立」抢票。近日更有业内人士发起网上联署,质疑马秀雯没有诚实道出立场,要求马秀雯放弃参选。 至于其他「开明派」参选人则作风相对低调,现任理事罗彰南较为大众认识之事,是当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DQ」当时公民党郭荣铿、杨岳桥等4人的议员资格时,罗彰南曾与张达明、林洋鋐、帝理迈(Mark Daly)等共7名理事发表「个人声明」,批评人大相关决定「违反法治」。此外,业内又有消息指,一旦「开明派」主导理事会,将计划推举由2000年已担任理事的白乐德出任会长,而林洋鋐则任副会长。 「专业派」主打团结专业自主 反观另一边被视为「专业派」的参选人刚刚好有5名律师,现任理事黄巧欣联同傅嘉绵、陈国豪、袁凯英及岑君毅等4名首次参选的律师,已在社交平台成立「Now or Never」专页宣传,近日亦有到各级法院及律师楼争取选票。他们不乏大型律师楼人马,例如傅嘉绵为孖士打律师行合伙人、袁凯英为的近律师行合伙人等等。 「专业派」陈国豪(左起)、傅嘉绵、黄巧欣、袁凯英、岑君毅等五名律师报名参选,连日积极争取业界支持。 对于近年不少人批评律师会有政治化趋势,黄巧欣等5人表示,正因现时社会过于政治化,故站出来团结业界和维护法治,希望维持律师的专业自主。 另一组参选人立场成疑 候选名单中,另有年轻的二人组黎蒑、唐玮纶报名参选,有亲建制业界指出,两人虽然非常低调,拒绝表露政治立场,但细看他们「自我宣传」力度十足,立场有可能是「非黄非蓝」,假如当选的话,可能只会视乎个人的利弊而决定投票倾向。 「专业派」对投票结果感悲观 虽然改选结果在8月底才有定局,但传统「专业派」已对战果感到非常悲观,估计在律师会12,000多名会员之中,大约多达三分二人「撑黄」,因此在改选5席中,「黄营」很可能赢得大多数席位,并在理事会中占过半数。业界忧虑,一旦律师会「黄化」,势必步上戴启思、夏博义所领导的大律师公会后尘,走上政治化之路,届时律师会除了行业自我监管权岌岌可危之外,更可能重蹈大律师公会被迫与内地「断交」的覆辙,随时摧毁香港律师北上大湾区发展的机遇。 时任公民党法律界立法会议员郭荣铿,曾于2019年6月发起法律界黑衣游行「反修例」,不少反对派诸如时任大律师公会主席戴启思、梁家杰等都有参与。 律师北上发展已成大气候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合共9个城市、两个特区,人口共超过8,600万,相等于香港人口10倍以上,市场比本港一城之地庞大得多,单是深圳、广州这两个城市,GDP已超越香港。据业界透露,其实早在20年前,内地司法部经已容许香港律师考取中国内地律师执业试,至今共约78人已考获资格。此外,亦有本港律师早在二三十年前与内地律师事务所透过「挂名」等形式合作发展,但这种合作方法形式松散,只等同于互相转介生意。 另有本港律师行早年曾在内地一线城市开设代表办事处,方便与客户联络洽商,但由于按规例不准开发票、收费用,加上派驻内地的本港律师有居住时限规定,结果不少希望北上发展的律师楼办事处都要关门结业。 不过时移世易,香港回归祖国24年,本港律师北上发展已成大趋势。自2004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生效之后,香港律师行在内地的许可经营模式,已从代表办事处,扩展至与内地律师行联营。现时,香港与内地律师行已建立了约12个合伙联营关系,其中多数座落在深圳。即将功成身退的律师会会长彭韵僖近日亦向传媒表示,寄望律师会来年可着重大湾区的发展,促进中港两地以法律服务的互通融合。 陈永良:放开胸襟眼光放远 陈永良律师早于2001年已赴内地从事法律方面相关工作,见证着越来越多香港律师北上发展,而他们所受到的规管亦日渐放宽,中港两地律师合作越来越多。陈永良所属律师行在广州南沙等地设有联营律师事务所,他指大湾区是本港律师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香港律师,如能放开胸襟,将眼光放远,现时有这样好的制度,给机会我们进入大湾区,可以想像是海阔天空!香港法律界只面对700多万人市场,带来的机遇及整个发展势头两者相差甚远。」 陈永良律师提醒业界,一旦律师会「黄化」,香港律师有机会自断中港合作之「米路」,后果悲惨。 现时,本港律师要往大湾区发展,除了要如陈永良的律师行那样,透过CEPA提供的制度机遇,在内地设立联营合伙律师事务所外,另一种途径是近日不少本港律师都有应考的「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陈永良认为本港律师踊跃报考是好事:「当他们进入了大湾区发展,会认识多很多内地律师同行,对国情了解更多,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状况会更有认识。过去有些人可能对中国内地有误解,估估吓,或只是听别人说的,但由于考取了这资格可在内地工作,他们一定可以在内地得到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我相信这对两地融合、互相扶持,一定很有帮助。」 律师会黄化行业危机 然而,业界担忧一旦律师会由「黄营」控制后会日趋政治化,最终可能影响北上发展的计划,陈永良表示亦有此忧虑。他指近年一些参加理事会选举的人,明显带有强烈政治立场,他们的言行「很明显是反中,对中国非常敌视,反香港特区政府」,但却打着所谓「开明派」的旗号吸票:「讲真,他们标签自己做『开明派』,我好佩服,他们可以找一个如此漂亮的标签放在自己身上。当然怕不怕被别人取笑,就见人见智!」 陈永良呼吁业界不要轻视选举后果,因为律师会一旦「政治化」、反中人士控制了理事会,律师会会长一席极大可能会推选出一个「反中、要跟中国切割、要跟香港政府政策背道而驰的人」,而这状况「对律师行业会是颇大危机」,或会令律师会变得犹如大律师公会般离谱。陈永良认为,大律师公会自从戴启思执掌之后,公会立场每每与内地政府唱反调,甚至对明目张胆破坏香港治安的黑暴事件不予谴责,与内地的交流陷于中断。陈永良担心,假如律师会日后在政治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后果难以预料:「会不会本来好好,可以给我们发展的市场,日后会处处碰壁呢?」 自断中港合作米路后果悲惨 律师会其中一项重要功能,是维护香港万多名事务律师会员的福祉、生计。假如律师会改选后遭反中人士控制,陈永良担心「黄化」后的律师会,未必能够将精力放在维护会员的福利生计之上,反而会继续破坏中港之间关系,恐怕连留在本港发展的律师也会自断米路、后果悲惨:「大陆有可能会停止合作,或者会对我们的要求更加严格,导致内地很多想来港投资,特别是想来港上市做IPO的企业却步。这种IPO、融资工作,一定要有律师参与,如果香港事务律师行业变成大律师那样,会否令他们(内地企业)有戒心?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 内地的律师事务所普遍设有党支部,其办公、开会的地方会挂党旗、党宣言等,陈永良律师呼吁业界不必大惊小怪。 另一方面,陈永良提及内地的律师事务所,普遍会设有党支部,但本港律师毋须担心,因为内地无论什么单位,只要有三个或以上党员的单位,便可以成立党支部:「不少内地律师事务所的写字楼,通常有间房是党支部办公、开会的地方,会挂党旗、党宣言,其实是一种提醒,作为党员,他们应该要有什么责任、要有什么使命,但不会影响他们工作。我们作为香港律师,北上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合作,毋须大惊小怪。」 傅嘉绵:湾区执业大势所趋 候选人之一、孖士打律师行合伙人傅嘉绵亦认为,本港律师往大湾区执业是大势所趋,同时是参与国内法律工作的第一步。对于业界忧虑一旦律师会趋向「政治化」后,有可能影响本港律师北上发展,傅嘉绵认为,目前政府容许律师会行使自我监管权,基础必定是律师会要从专业、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行使这重要权利:「如果律师会从专业团体,变成政治团体的话,是否仍可以公平、公正地处理专业问题?会有很大疑问。」 候选人之一、孖士打律师行合伙人傅嘉绵强调,假如律师会由专业团体变成政治团体,将难以公平、公正地处理专业问题。 傅嘉绵强调「专业归专业,政治归政治」,呼吁业界深思同业的忧虑,一同守护专业初心:「我们优先关注的应该是与我们专业有关的事情,包括如何发展我们的行业、如何保护我们的行业。其他专业以外的政治问题,香港社会有其他团体、政党关注,是否要由我们律师会去做?」 (文:李家翘 来源:坚料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