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十四五规划宣讲| 骆惠宁在宣讲会上的致辞
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本周来港,通过多场会议向各界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首场宣讲会今日(23日)上午在政府总部举行,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致辞时表示,宣讲团来港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他并分享三点看法,呼吁香港社会善用国家政策支持,努力开创香港发展新未来。以下为致辞全文: 在「把握国家『十四五』机遇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宣讲会上的致辞 (2021年8月23日) 香港中联办主任 骆惠宁 尊敬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 宣讲团各位成员, 特区政府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专程来港宣讲,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值此,我与大家分享三点看法。 一、认清国家规划要求,全面把握香港的发展方向。国家「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要求,第一次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加以阐述,体现了中央统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香港实现长期繁荣稳定的战略考虑。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家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香港社会要进一步把握中央新发展理念要求,凝聚广泛共识,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提升香港的竞争优势。香港之所以拥有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等经济地位,根本在于拥有连接内地的区位优势和自身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纵观当今世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谁也不可能阻挡。全球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中国,香港发展的最大机遇在内地。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确立,香港正面临新一轮历史发展机遇,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它。我们坚信,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中,香港一定能够打造新优势,作出新贡献。 三、善用国家政策支持,努力开创香港发展新未来。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解决各种问题的金钥匙。这一年多香港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说到底是为了维护和发展香港市民的根本福祉,是为了实现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是为了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中央一直十分关注香港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十四五」规划再次明确了香港发展新定位,并给予更多政策支持,现在需要香港社会进一步行动起来。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做好今天,才能赢得明天。 最后,祝宣讲活动圆满成功。 read more

梁君彦:香港立法会下周安排4场模拟遥距会议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今日(21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本港新冠疫情恶化,立法会日前通过议案,让所有会议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遥距开会。秘书处下星期会安排4场模拟遥距会议,让议员尽快熟习。 梁君彦提到,基本法23条立法是宪制责任,香港回归超过24年仍未完成,政府及立法会应快马加鞭。他强调,议会并非「橡皮图章」、每条法例按掣就通过,当局会咨询市民和解释清楚23条的理念。 对于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早前与立法会议员见面时提出「五点希望」,梁君彦认为,夏宝龙对新一届议会的提点适当,议员亦会被许多人监察,须做好本份。 read more

李家超:「红队」审视政策力求完善堵漏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四点希望」,当中第一点希望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是他落实提高治理水平的根本指引。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一个多月,各界对政府开局表现反应正面,但要达到并维持最佳表现,政府施政要如履薄冰。李家超希望政府培养忧患意识,并透露在政府处理大事时引入了「红队」概念,请经验丰富、立场客观的人士检视、评估、批评方案,力争在措施推行前堵塞漏洞,他形容该方法有如「沙盘推演」,相信有关做法可进一步优化政策推动。 李家超表示,政府引入了「红队」概念,请经验丰富、立场客观的人士检视、评估、批评即将推出的政策,力争在事前堵塞漏洞。(香港文汇报记者摄) 习近平主席7月1日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四点希望」,当中第一点希望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习主席强调,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建设好、发展好的迫切需要。 设四小组完善治理体系 上任逾一个月的李家超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指,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对他落实提高治理水平上,「起到很重要、很直接的作用。」在「完善治理体系」方面,他认为,要通过治理体系的建立,更利于执行人员明白行事目标和方式,他举例政府起步就建立4个工作小组,要求他们针对性解决土地房屋、跨代贫穷、卫生黑点等问题,就是在执行完善治理体系方面的工作。 他续指,「提高治理能力」的核心要义是推动体系中的人员发挥能力,团队精神、明确方向、沟通和团队文化都很重要,而「增强治理效能」则是人员和手段的互动是否达到效果,「我觉得我们是应该提升到效能的,只是要看我们提升的程度有多大……现在按着这三个方向去做,应能做出一些能让市民直接感受得到的成绩。」 判断是否介入是个艺术 社会对新班子开局整体评价正面,这是否得益于李家超的「管治哲学」?李家超说,自己的领导风格是政策层面「抓大放小」,执行层面主动介入。李家超曾在政纲提到:「领导官员要发挥领导才能,实践积极的领导角色,及早介入解决问题,在问题酝酿初期,即主动作出指导,确保问题初发时及早解决。」而今届政府主要官员确实展现出这一新风,李家超说,判断什么要介入、什么不介入,要评估事态的重要性、社会诉求,「这是一个艺术。」 他表示,过去一个多月,他和司局长会热烈讨论不同事件处理方案,「讨论时大家很开放,也不会因为讨论意见不同而有任何不舒服。」他并透露,团队在推行任何大的措施前,特别需要考虑负面反应,因此引入「红队」(扮演对手的群体)概念,即请一批没有参与制定政策的人士对方案做批判性审视,提前堵塞措施漏洞,减低政策推行的风险。 各部门各环节均可引入 李家超形容有关做法有如「沙盘推演」,可系统化检验优化方案,他希望经过「千锤百炼」,力保预估到所有风险并设立防御措施,以求做到最好。「外界可能感受不了正面(影响),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举例自己在任职保安局局长期间做大亚湾应变计划演习,亦应用了「红队」概念,并因此完善了搬离计划。 「我尽量用这个概念,这也是文化的改变,也是做事方式的改变,强化整个应对的态度和能力。」李家超认为,政府每个部门在每个环节工作都可考虑使用有关概念,他指,是设立固定的「红队」成员还是因应事件变换成员,都可由主管决定,但最重要是要形成有关文化,培养忧患意识。他相信,有关做法可进一步优化政策的推动。 深感责任重大深庆团队得力 李家超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专访。(香港文汇报记者摄) 「责任真的很重大,事情真的很多」是李家超上任一个多月来最大的感受,他在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如是说。他同时表示,尽管如此,他的团队十分团结一致,并抱着希望每一天都为香港做事的心,这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和鼓舞。 李家超表示,各位司局长上任后「发挥得很好」,强调自己对团队有信心,希望每个司局长都能独当一面,自己只会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介入。李家超希望他们有100分的能力,就有空间发挥100分,再加上团队忠诚和协同效应,创造出超过100分的效应。 与此同时,李家超亦肯定香港公务员的个人素质相当优秀,认为「只要制度允许,他们个个释放自己的能力,做出来的成绩应该愈来愈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团队也是这个理念。」李家超指,香港如今实现由乱到治,惟一度曾经损失了很多建设发展的机会和时间,「所以我们要追回来。」 他强调,自己会加强领导,执行问责制,并指大家对自己承担的责任都很清楚,而且愿意承担。 「特首政策组」正物色人才 李家超拟设立「特首政策组」,作为从宏观政策层面协助决策的部门,照顾香港整体利益、针对国家发展、审视国际形势,从决策层出发,为香港制定长远政策提供专业意见。他表示,他对这个政策组非常重视,而当中选用人才是关键,未必有一个人是他所需的所有方面的专才,但希望整个组能达到他需要的功能,他表示,自己正在积极物色人才,并透露手中的「名单好长」,但最终确定人选仍需要花些工夫。 设KPI不「泛KPI」 改变工作文化 李家超曾在参选政纲中提到在第六届政府上任百日内,为指定的工作定下目标,订立关键绩效指标(KPI),社会关注有关设定机制。李家超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KPI要衡量工作成效,亦要改变工作文化,如果只是追求KPI冷冰冰的数字而不考虑改变文化,则积极作用有限。他认为,要从最高层次订立KPI,同时强调政府不会「泛KPI」,而只会针对特定项目设立KPI。 李家超认为:「KPI的最重要意义是可以令我们做事更好。」KPI有两个作用,第一是衡量某个范畴的工作进度是否达成结果,第二是「文化的改变:有责任承担,有时间要求,也是以结果为目标的」。他强调,若只是追求KPI冷冰冰的数字而不考虑文化的改变,则积极作用有限。 从最高层次订立只对指定项目 「为何这样讲?因为KPI有负面的地方。」李家超强调,政府不会「泛KPI」,直言这是错误方向。他认为,若样样KPI,有些客观因素导致目标无法达成,结果会令多方面都不满意,同时若只是针对完成KPI工作,也难免会出现有冲突的情况,他举例如商业机构,一个想多贷款赚多息,另一部门要确保每日还账,KPI就会存在对立。 如何订立最终对整体最有利的KPI?李家超认为,要从最高层次订立,要小心设计,只对指定项目设立KPI。 「3+4」助港「活起来」 正与内地商便利通关 现届香港特区政府上任约一个半月以来,秉持精准抗疫、平衡抗疫与社会经济需要的原则,先后修订多项防疫措施,日前更果断地将从海外及中国台湾地区抵港者的入境检疫安排改为「3+4」模式,即3天酒店强制检疫加4天医学监察。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输入个案的走漏风险低于1%,比本地社区传播风险还要低,对香港整体疫情的影响极轻微,新措施既不会额外增加内地防疫风险,无碍香港与内地正常通关的商讨进程,亦能令香港「动起来,活起来」。他透露,特区政府正不断与内地透过充分的沟通相互了解、建立互信,以尽力减少两地人员往来的不便。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香港文汇报记者摄) 李家超指出,现届特区政府每次调整防疫政策时都是基于五大原则,今次调整入境检疫措施亦体现这五大原则。 政府的防疫五大原则。(香港文汇报整理) 防疫「减辣」 风险可控 在五大原则中的不「躺平」方面,他强调特区政府致力减少确诊个案的目标不变。入境检疫措施「减辣」对本地疫情的影响轻微,因为输入个案走漏进入社区的风险低于1%,比社区本地传播风险还要低,故「减辣」风险是可控的。再配合「黄码」、检测等区分各抵港人士播疫风险的精准手段,使抵港者无须为该1%风险而承受不必要的不便。 李家超强调,新的抵港检疫安排也适用于内地、澳门等地的入境者,除了「回港易」或「来港易」计划抵港人士继续不用强制检疫,该两计划以外的内地及澳门抵港者,7天居家强制检疫也改为3天居家检疫,其后4天自行监察。 保护全港750多万市民的生命安全是特区政府的职责及使命,而李家超表示,生命与生活同样重要,「风险可控下保障生命安全外,亦要保障日常生活,除了工作,市民心灵健康、社会气氛和日常生活都好重要。」新措施的目标都是希望整个香港可以在风险可控下「动起来,活起来」,以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3+4」检疫方案会否顾此失彼、影响香港与内地正常通关?李家超坚定地表示,由于「3+4」方案并没有额外增加香港社区爆发风险,自然对内地也不会带来额外风险,故不存在该方案使两地正常通关愈来愈难。「在决定我们的防疫措施上,既要考虑是我们特区自己的措施,是特区管治方面的决定,亦都要配合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因为我们作为整个国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确保我们不会将任何风险增加给内地,亦希望让内地明白我们为何这样做。」 与内地部门沟通无间 在尊重内地防疫政策下,特区政府争取为北上、南下人士减少不便。李家超指,现在香港的确诊个案数字还较多,而内地在防疫上也面对风险挑战,大家在管控风险的同时,「都抱着减少(通关)不便、起码在减少不便上,有空间看看怎样做。」他形容与内地部门沟通无间,沟通层次也不低,「我的感觉是,对方了解香港情况,我们提出的时候,双方有想解决问题的态度,我也把对方的问题看成我的问题,对方把我的问题看成他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下,我们始终会有一些实际可行的办法。」 (来源:香港文汇报记者:柴婧、文森、黄子晋) read more

跨部门全港各区反黑工拘14人包括3雇主
入境处今日(24日)表示,自12月20日至昨日(23日),一连四日在全港各区展开一连串反非法劳工行动,包括「曙光行动」及连同与警务处执行的「冠军行动」,共拘捕8名怀疑非法劳工、3名涉嫌聘用非法劳工的雇主、1名逾期逗留人士、1名非法入境者及1名涉嫌协助及教唆者。 入境处指,于「曙光行动」中,人员搜查了12个目标地点,包括美容院、农场、鱼档、生果档、装修中单位、住宅大厦及餐厅,共拘捕5名怀疑非法劳工、1名涉嫌聘用非法劳工的雇主及1名涉嫌协助及教唆者。被捕的怀疑非法劳工为3男2女,年龄介乎25至63岁,当中1名女子涉嫌行使及管有怀疑伪造身份证。因涉嫌聘用非法劳工被捕的雇主则为1名55岁男子。同时,因涉嫌协助及教唆他人在港违反逗留条件而被捕的则为一名50岁女子。 此外,于「冠军行动」中,执法人员于中环、东区、红磡及九龙城搜查了70个目标地点,包括酒吧、住宅大厦、餐厅、菜档及按摩店,共拘捕3名怀疑非法劳工、2名涉嫌聘用非法劳工的雇主、1名逾期逗留人士及1名非法入境者。被捕的怀疑非法劳工为2男1女,年龄介乎39至52岁。当中2名男子持有不允许雇佣工作的担保书(俗称「行街纸」)。因涉嫌聘用非法劳工被捕的雇主则为2名男子,年龄分别为54至56岁。 入境处提醒,任何人违反对他有效的逗留条件,即属犯罪。同时,所有旅客在未获入境处处长批准前,无论受薪与否,均不得在港从事任何雇佣工作。违例者会遭检控,一经定罪,最高刑罚为罚款5万元及监禁2年。协助及教唆他人违反逗留条件者同罪。 read more
欧洲药管局:强生疫苗或与罕见血栓有关联
当地时间1日,欧洲药品管理局确认,强生公司的新冠疫苗,或与罕见的深层静脉血栓病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存在关联。该机构表示,VTE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凝血疾病,通常是在腿部、手臂或腹股沟的静脉中形成血栓,然后血栓会到达肺部,从而阻塞那里的血液供应。鉴于此,该机构建议,应该将这种情况列为强生疫苗的副作用。此前,包括美国、比利时和斯洛文尼亚等多国都出现了因接种强生疫苗产生血栓,甚至死亡的案例。来源:中国新闻网 read more

澳门周日起禁非内地客机入境为期两周
澳门新冠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昨日(5日)深夜宣布,为减少新冠病毒对澳门公共卫生的风险,卫生局根据当地法例,自下周日(9日)凌晨零时起至本月23日晚上11时59分期间,禁止民用飞机由中国内地以外地区搭载乘客前来澳门。此一要求不妨碍其他防疫要求。 read more

香港警队11月2日为林婉仪举行最高荣誉丧礼将安葬浩园
水警女高级督察林婉仪本月25日在屯门沙洲一带海面追截走私「大飞」时,与同袍乘坐的截击艇遭「大飞」撞沉,林婉仪不幸殉职。有报道指,林婉仪丧礼将于11月2日在红磡世界殡仪馆举行,警队将为其举行最高荣誉丧礼,公务员事务局已批准将林婉仪安葬浩园。 read more

香港昨日逾2万人接种新冠疫苗 421万人齐两针
本港新冠疫苗接种计划自2月26日展开,今日(2日)已是第219日。接种计划开展以来,政府已为参与计划的人士接种共约871.5万剂疫苗,其中450.36万人完成第一剂疫苗接种,421.14万人完成两剂疫苗接种。 截至今晚8时,过去24小时共有约2.22万人接种疫苗,当中约2100名市民接种第一剂科兴疫苗,约5900人接种第二剂科兴疫苗;约有3500名市民接种第一剂复必泰疫苗,约11200人接种第二剂复必泰疫苗。 read more

儿童基金办圣诞颂歌节助基层青少年脱贫
儿童发展配对基金(CDMF)于12月11日起一连两星期举办圣诞颂歌节,组织60多支由官、商、民各界组成的颂歌队在多处地点为市民献唱,参与嘉宾包括天文台台长郑楚明、香港律师会前主席彭韵僖、前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黄继儿,以及多家学校及青少年组织的队伍,总参与人数达到2500人,而无伴奏合唱团「Just Sing」将于25日下午在中环街市引吭高歌,为基层青少年筹款及打气。 网上颂歌亦得到演艺界的支持,王祖蓝、王菀之、汤宝如等30多位演艺界名人及KOL网上颂歌支持。这些颂歌短片由12月17日至明年1月中通过上载颂歌节短片至各大商场大屏幕,线上线下和全港市民互动「jam」歌。 儿童发展配对基金将把每年圣诞颂歌节所筹得的善款,全数用于配对基层青少年的个人储蓄金,不会扣除任何开支,扶助他们建立「有形资产」,发展个人兴趣潜能,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 基金主席陈龚伟莹指,清贫下代的成长极需要社会的特别关注。基层孩子成长的多元匮乏,包括缺乏自信及学习动力、自我形象偏低、表达沟通能力较差、缺乏人生方向、人脉网络和机会等社会资本。这些匮乏对下一代的成长,及对社会的人才资源和质素都构成影响。 陈龚伟莹又指,十多年来参与该基金「圣诞颂歌节」的人数已经超过12万,筹得的善款亦累计超过4700万元,资助了超过8000名参加「儿童发展基金」计划基层青少年的储蓄配对金。 read more

入境检疫「3+4」实施逾一周 丘应桦指疫情反覆防疫措施调整应谨慎
政府逐步松绑防疫措施,已安排及放宽自海外及台湾抵港入境检疫措施,自海外及台湾抵港人士入境检疫安排,由酒店7天检疫变为「3+4」,即3晚酒店隔离及4晚居家医学监察,是否会进一步放宽检疫,仍在热议中。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今日(20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有关政策要务实平衡,要以科学支持,若疫情数字下降,相信有空间再放宽,但认为要小心,因为现时疫情有反覆趋势。 而目前的抵港检疫「3+4」安排,丘指来港人士有所增加,但有关安排只实行约一周,未有实际数据,需要时间检视。对于会展业反映「黄码」人士除工作人员外不能进入展览场地,要求放宽。丘称政府有小组正研究方案,检视有没有机会调整,商经局期望有足够数据作适当决定。 在另一电台节目上,丘指,金管局11月将举办金融峰会,另外亦有七人榄球赛,反映政府鼓励有关活动重回香港,让外界看到香港逐步回复过往活力。被问到是否有外国银行,以免入境隔离检疫作为派出高层参加峰会的条件,他回应暂时未有这方面确实消息。他指,今次峰会对相关企业重要,能让企业与各界对接,相信对方不会放弃。被问到有关港人的移民问题,丘指出,人口流动属正常,亦涉及很多原因,97年前香港亦经历移民潮,认为如果能保持优势,很多到外国的港人都有机会回来。丘应桦表示,港府的未来工作是要「讲好香港故事」,透过多个驻外经贸办,解释本港营商环境,并透过外访接触外国商会及政府。此外,政府还可透过文化软实力,包括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着手,推广香港。他又指,本港要发展「多方面经济体」贸易,增加与东盟国家合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