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柏良:国产新冠药临床试验成效高有望在美获批


中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特区政府初选程序招募期为10月6日起至27日。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今日(3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今次选拔竞争激烈,但只要本港推荐足够数量候选人,仍有机会入围。 孙东介绍说,载荷专家主要在太空从事与科学探索相关工作,要在太空中使用各种设备,专业领域涉及物理、化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学等。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常任秘书长麦德伟表示,会透过本地大学、研发机构及科研企业招募科研人员,其后将安排合乎基本资格人士做身体检查等,医管局会提供协助。麦德伟形容航天任务艰巨,需要上太空,因此对航天员身心都有很高要求。 孙东指,多年来香港在创科方面取得不错成绩,亦有一批从事科学研究的顶尖人才,相信国家看到香港有这方面的优势,因此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他希望,借今次机会促进香港STEM教育及相关科研发展,并将香港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与香港再工业化及建立国际创科中心结合。他预计,当香港的科技及航天产业更成熟,日后有可能在香港选拔航天工程师。 read more
保护儿童会童乐居虐儿案持续扩大,警方今天再拘捕2名职员,受害儿童增至最少33人,立法会社福界议员狄志远表示会就事件在立法会提出急切质询。 狄志远指,童乐居事件已经失控且问题越趋严重,他因此根据《议事规则》第24(4)条就事件提出急切质询,要求政府尽快会向公众交代及提出即时的解决方法,包括会否派遣独立专家出任机构董事局成员监察机构运作。对于「童乐居」事件,社会福利署推断的问题成因为何?有否提出任何方案即时解决问题、有否持续策略确保事情不会再在香港任何院舍发生。质询亦会问到社署会否进行全面检讨及改善现时的弱势院舍的管理情况及监察机制。 另外,狄志远亦已去信社会福利署署长,要求署方跟进童乐居事件一系列问题,包括调查相关机构是否于虐儿事件被揭发前已得悉事情、交代相关机构的巡查次数及相关巡查报告、尽快就事件检讨及改善现行的监管机制并交代相关时间表、研究设独立呈报机制,让家属及相关人士反映情况承诺公开独立检讨委员会的完整报告,并要求尽快提交保护儿童法例草案。 read more
许正宇(左二)向街市商户了解对应用电子支付的意见。(政府新闻处) 财库局局长许正宇今日(25日)到访位于中西区坚尼地城的士美非路街市,视察街市内商户及顾客使用电子支付的情况,并借机呼吁市民在下月立法会换届选举投票日踊跃投票。 许正宇以电子支付方式购物。(政府新闻处) 许正宇在财库局副局长陈浩濂、食环署副署长(环境卫生)黄淑娴和中西区民政事务专员梁子琪陪同下走访街市内多个商户,了解他们及顾客对应用电子支付的意见,例如效率、交易费和适应程度等。他说,随着电子支付普及化,相信储值支付工具营办商未来在竞争下会逐步降低收费,令商户得益。 许正宇(右一)向商户派发立法会选举传单。(政府新闻处) 此外,许正宇亦呼吁商户及市民于12月19日立法会换届选举投票日行使权利,踊跃投票。他表示,来届立法会选举各界别、各地方选区都有竞争,因此选民积极参与,为立法会带来议政新风,至为重要。许正宇指出,一个多元务实、心系市民福祉的立法机关,定能促进香港未来的经济及金融发展,期望选民踊跃投票,选出有能力、有抱负的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在完善选举制度下,落实「爱国者治港」。 read more
香港警方今日(28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率领各大纪律部队的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上线」,正式在Facebook、Instagram推出官方帐号,与市民大众分享生活及工作动态。 邓炳强今日在Facebook上表示,日后将会在社交平台同市民分享生活同工作动态,会阅读大家的留言,欢迎大家浏览关注。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4间儿童社区疫苗接种中心今日(9日)起,为6个月至4岁幼童接种复必泰幼儿配方服务。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今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儿童疫苗预约接种的人数不多,虽然周六的预约较平日多,但仍然不理想,呼吁家长尽快带同子女打针。 杨何蓓茵表示,3岁以下婴幼儿的接种率不足19%,呼吁计划在假期举家外游的家长,尽快安排子女接种最少两针疫苗,以提升保护力,提醒儿童一旦在海外染疫,甚至染上重症,治疗将会变得麻烦。 政府表示,由于复必泰幼儿和儿童配方均需特别稀释程序,中心不设即日筹,家长必须预约接种。儿童抵抗力较弱,一旦不幸染疫可以非常严重,康复后亦可能出现中、长期后遗症。接种新冠疫苗可减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为子女健康着想,把握机会尽快为他们安排打针。 儿童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地址: 1. 香港儿童医院儿童社区疫苗接种中心 地址:九龙湾承昌道1号香港儿童医院临床服务大楼(B座)地下 2. 香港大学驻港怡医院儿童社区疫苗接种中心(逢星期二及日) 地址:黄竹坑南风径1号 3.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逢星期二、四及六) 地址:沙田泽祥街9号 4. 林士德体育馆 地址:葵涌兴芳路176号 read more
2022年5月17日,外交部驻港公署刘光源特派员在《南华早报》发表题为《决不能允许阵营对抗和冲突动荡在亚洲重演》的英文署名文章,揭批个别大国推进“印太战略”、拼凑“亚太版北约”的企图和危害,提醒地区国家警惕“印太战略”把东盟置于从属地位、把地区变成“火药桶”,呼吁共同反对阵营对抗、弘扬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践行全球安全倡议、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文章亦于当日在该报网页版刊登。全文如下: 决不能允许阵营对抗和冲突动荡在亚洲重演乌克兰危机爆发两个多月来,已经把欧洲搞得一团糟。个别域外大国在欧洲实施离岸制衡,主导北约五轮东扩,对俄罗斯极限施压,点燃俄乌冲突的导火索,还屡次三番火上烧油,挑动冲突不断升级,给欧洲和平与发展蒙上巨大阴影。正如英国一位前议员所说,个别大国“准备好让乌克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最终它也准备好让欧洲流尽最后一滴血”。 欧洲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惨痛教训对亚洲国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亚洲,搞乱欧洲的个别大国正加紧推进“印太战略”,企图拼凑“亚太版北约”,冲击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对“印太战略”的种种伪装和严重危害,地区国家眼明心亮。 个别大国企图在本地区另搞一套政治安全体系,将东盟置于从属地位。抱守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划线,排出“五四三二”阵型,强化“五眼联盟”,做实“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打造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这些举动违背东盟地区一体化愿景,直接冲击东盟主导的区域合作平台,与东盟印太展望的宗旨背道而驰,使东盟在区域合作架构中面临被边缘化风险,充分暴露出个别大国只是把东盟中心地位挂在嘴边、从来没真正放在心上。这种制造集团对抗、撕裂现行国际体系和秩序的行径,与西方海洋霸权主义一脉相承,意在加剧全球意识形态对抗,挑起“新冷战”,严重违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注定不得人心。 个别大国无视地区国家维护和平稳定的努力,通过不断强化军事部署把地区变成“火药桶”。实施“太平洋威慑倡议”,向西太地区增派兵力和先进武器,加强前沿部署和军事对抗,挑动军备竞赛。强调“一体化威慑”概念,在武器出售、防务贸易等方面向地区盟友大幅放宽限制,甚至不惜冒着核扩散风险输出核潜艇制造技术,还频频在东海、南海等地区开展大规模海上联合军演,制造地区紧张局势,借机介入地区事务。派遣军用舰机以“航行自由”名义对地区国家开展密集的抵近侦察活动,甚至擅闯他国领海领空,蓄意进行军事挑衅。反复炒作南海争议,干扰破坏地区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在台湾问题上故意“踩红线”,多次对台军售,挑动两岸对立对抗。可以说,个别大国就是亚洲和平安全的最大不稳定源。 亚洲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决不能允许乌克兰危机一幕在本地区重演,决不能让亚洲成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地区国家应共同反对阵营对抗和集团政治,坚决抵制“印太小圈子”,阻止个别大国在我们周边挑事生乱,共同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地区和平稳定局面。 今年中国、印尼、泰国将分别担任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全球治理进入“亚洲时刻”,国际社会期待亚洲为此发挥引领作用。亚洲国家应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弘扬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亚洲价值观,把握多边对话合作方向,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降低全球治理赤字作出亚洲贡献。 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为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地位实质性提升作出巨大贡献。在去年11月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峰会上,双方领导人共同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次彰显中国—东盟关系在区域合作中的引领作用。2021年中国—东盟贸易额逆势上扬,同比增长28.1%,延续经贸合作强劲势头,东盟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今年初正式生效实施,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给东盟、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和红利。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地区格局,习近平主席在上个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维护地区和平安宁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一倡议不仅基于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理念,也充分吸收了东亚区域合作精神的精髓。中国愿与地区国家共同全面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继续推动深化地区安全合作,携手构建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新架构,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As Ukraine crisis drags on, Asia must learn the painful lessons of... read more
先后在伦敦及东京奥运会夺牌,人称「牛下女车神」的单车运动员李慧诗,日前应邀在教育局「跃动校园、活力人生(ASAP)」计划的网上讲座,分享自己在单车场上的奋斗故事,面对伤患、退役抉择等,仍然坚持梦想;征战多年,她亦学懂放松减压,而非「一味冲」。 正以《身上的每道伤疤》为题撰写回忆录的李慧诗,提到自己运动员生涯的起伏。忆起2006年在昆明集训期间遇到意外,左手严重骨折,经历三次手术,「叫我放弃的人,比叫我继续的人多」,连教练沈金康亦建议她退役,但难忘挚友的一句勉励,「现在就放弃,将来便会后悔」,令她继续坚持,先后在亚锦赛、世界杯争标。 李慧诗坦言,伦奥摘铜令她不敢松懈,在里约奥运前三年只放了五天假,虽然投入训练,却未料到奥运赛场与对手相撞,与奖牌无缘,赛后她一度萌生退役念头,亦反思以往给自己太大压力,故决定征战东奥后,刻意安排时间读书、担任教练「分心」,同时订了在东奥取得两面奖牌的高目标,「订目标倘不是挑战自己,输出的动力便会低很多,就如读书一样,要告诉自己夺A,即使取不到,B+也比人高」。虽然李慧诗在东奥只摘得一面铜牌,却成为史上首位取得两届奥运奖牌的香港运动员。 read more
申诉专员公署今日(23日)公布两项主动调查结果。其中,申诉公署主动调查政府部门对非法燃油活动的监管,认为消防处经已竭尽全力,透过执法和审批危险品车辆牌照,打击非法燃油,但认为消防处特遣队巡查工作繁重,可以探讨增拨人手,继而增加突击巡查次数,及与海关和警方采取更多联合行动。 公署亦指,过去五年因参与售卖非法燃油而入罪的个案,都只是处以罚款,阻吓力不足,建议提高罚则。公署表示,本港有油公司以批发价将欧盟五期柴油售予分销商,消防处难以规管和追踪,建议探讨制订政策,由源头打击非法燃油活动。 read more
位于将军澳百胜角的全港首间中医医院预计于2025年落成启用,中医医院发展计划办事处总监张伟麟今日(2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希望将医院打造成香港中医业界的「少林寺」,同时可以提供高于市场的薪酬水平吸引本地人才,为业界在住院服务方面提供深造的机会,补足现时社会中医业发展的不足。 张伟麟指,医院将与内地联系,邀请内地省级名医和专家短期来港,在医院执业和培训年资较浅的本地中医,同时在本地邀请资深专家参与服务;另外将吸纳部分在18间公营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服务、年资较浅的中医在医院接受培训,之后正式加入医院核心团队,或将技能带入社区,以及邀请私营市场中医参与提供服务。 张伟麟介绍说,中医医院院长将由本港注册中医担任,另设两名副院长,包括一名注册中医和西医,又透露说董事局成员将包括社会业外人士,当中不排除包括病人组织代表。 至于诊金方面,张伟麟指,由政府资助的服务占整体约六成半,会参考医院启用后当时公营服务的水平;其余三成半的私营服务,将参考成本和当时的市场决定,预计水平与市场相若。 read more
政府今日(3日)宣布,纪律部队评议会职方应政府邀请重新加入薪酬趋势调查委员会。政府发稿欢迎纪评会职方的决定,公务员事务局表示,纪评会职方返回薪趋会后,4个中央公务员评议会,均有代表参与薪趋会的年度薪酬趋势调查工作。 目前4个中央公务员评议会,即包括高级公务员评议会(高评会)、第一标准薪级公务员评议会(一评会)、警察评议会(警评会)和纪律部队评议会。 局方指出,警评会职方和纪评会职方虽曾于2013年退出薪趋会,政府仍与两个评议会的职方代表一直保持紧密联系,并透过不同渠道就包括公务员薪酬调整在内的多项议题听取意见。警评会职方于2018年返回薪趋会。过去一年多,经过与纪评会职方多番沟通,包括得悉薪趋会多年来有因应委员意见和总结经验,改善年度薪酬趋势调查方法和提升透明度,该会接受政府邀请,重返薪趋会。 局方发言人表示,相信纪评会职方代表以及其他中央公务员评议会,令薪趋会在年度的薪酬趋势调查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讨论,能更全面反映各职方代表的意见。政府亦会致力在现行的薪酬调整机制下加强与职方代表的沟通,让职方代表在过程中能更充分地表达意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