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隐公署接49宗「填纸仔」投诉指用「安心」更保障私隐


香港中联办于今日(2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香港的民主道路」座谈会,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在发言时提到,12月19日,香港成功举行了完善选举制度下的第一场立法会选举,落实了「爱国者治港」原则。12月20日,中央政府发布了《「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全面回顾和总结了香港由英殖民政府年代的没有民主,到1997年回归后开展民主发展的历程。他强调,白皮书让世界认清一个关键的事实,就是香港回归后的民主发展制度,是中央政府依照国家宪法和基本法建立的,香港特区的民主发展不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更不是外国建立或向中央施压出来的。 李家超表示,一如所料,当香港成功办好立法会选举后,「五眼联盟」又故技重施,发表所谓声明,攻击香港民主发展。他指出,香港市民享有广阔的自由和权利,受基本法及相关的法律保障,外部势力却对这些保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以小人之心、庸人自扰地担心自身的国际地位受损,抹黑新选举制度,是霸凌行为。李家超反问:「西方国家攻击完善选举制度下的资格审查,难道这些国家自己会容许一个叛国者参选吗?」 李家超说,中央政府在立法会选举圆满举行后立刻发布白皮书,先发制人地对抗外部势力的诋毁。白皮书清楚说明国家坚定支持香港民主向前发展的决心,意义重大。他重申,民主制度不能也不应该被某一个国家垄断,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民主标准,也没有唯我独尊的民主模式;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宣传品,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对于英美等国的怀疑、抹黑和攻击,特区政府绝不接受,会毫无保留地直斥其非。 李家超最后表示,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香港的治理体制产生自宪法和基本法,香港的民主必须按宪法和基本法发展,而基本法内已说明了香港民主制度会按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特区政府将在中央的支持下,与立法会和社会各界一同推动开展良政善治的新格局,把「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道路建设好、发展好。 read more
《香港01》举办经济高峰论坛2021,汇集两岸四地政商学界翘楚,为身处变局中心的香港把脉问路,谋求发展新局。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出席《香港01经济高峰论坛2021》时表示,香港在“十四五”和双循环之中,香港要把握3个金融发展机遇,一是香港要发挥传统优势,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三是发展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 余伟文认为,香港要把握三个金融发展机遇,先是香港要发挥传统优势,做好连接内地市场与外国投资者的桥梁,“过去由沪深港通、跨境理财通、债券通等,未来要持续扩大和深化,例如提升跨境理财通的流程、扩大债券通产品类别。”他又指,目前已推出A股期货,未来可考虑利率风险管理是否都可推出。 二是争取人民币国际化要在香港进行,他指,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环球最大的贸易国,但国际贸易支付、央行储备中,人民币只占2%,仍美元为主导,人民币国际化仍有长远的路要走。香港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占七成的人民币支付交易额,未来几年要如何加大人民币产品类别,例如港股用人民币交易等。 三是除了互联互通外,也要着力及争取于金融领域内领先,要推动金融科技及绿色金融。中国有2030和2060年双碳目标,香港要将国际的资金带进入国内融资。“绿债市场迅速发展,去年发行120亿美元,今年更是以倍速增长,上半年发行额已超出此水平,当中60%都是内地发行人。”深圳市人民政府10月时在港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当中部分为“绿色债券”。余希望深圳可以发挥领头作用,吸引其他省市政府及企业来港发行绿债。 中美脱钩无好处香港是很好的防火墙 余伟文直言,香港之所以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是在2004年发生,当时是金管局主动向人行争取在中国以外开设人民币户口,香港要发展港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RTGS系统)、人民币债券市场,配合内地政策取向。 他指,人民币国际化涉及中国资本帐开放,当中总有风险,“我们发现,美元在国际使用比重是不合理地高,现时国际使用人民币的比例是不符合国力,而香港是一个好好防火墙,亦是最理想的地方,来降低开放资本账的风险。” 问及美国证监会(SEC)通过了修正案,以确定实施2020年已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如果不遵守美国监管机构的讯息披露要求,可能会被除牌。余伟文指,中证监已讲无意中美脱钩,因对大家都无好处,早前又担心外国投资者会否离开香港,不过观察可见,资金流入与中国相关的资产,寻找高增长又与环球关联性较低的资产,未见到国际资金有改变。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在社交专页“添马台”发文,指从未受感染的18至59岁人士,如有较高暴露风险或个人需要(如到海外升学或为符合到海外旅游的规定等),可由今日(26日)上午8时开始,通过网上系统预约接种第4剂新冠疫苗以获得额外保护。 香港特区政府提醒,接种第剂疫苗的时间要与第3剂相距最少6个月。至于18至59岁的康复者,在完成接种第2剂疫苗或康复后6个月(以较后者为准),亦可接种第3剂疫苗。 read more
香港政府发言人今日公布内地供港鲜活食品的最新情况指出,由于接驳货车司机的调配关系,今日的蔬菜及冰鲜禽肉供应仍会受到一定影响。 发言人说,鉴于周五有内地接驳货车司机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呈初步阳性,两地货车司机进行交接的接驳点因而需作全面消毒,暂停运作。而当日曾在接驳点停留的内地接驳货车司机亦须遵行检疫安排。 发言人表示,为便利供港鲜活食品运输能继续运作,内地深圳市政府昨日早上已迅速协调开设临时接驳点。然而,由于接驳货车司机的调配关系,今日的蔬菜及冰鲜禽肉供应仍会受到一定影响。 发言人指,两地政府相关部门正就这方面的物流安排密切联系及协调,落实加快供港货运的具体安排,尽快令供应情况尽快恢复正常。 香港特区政府的相关政策局/部门会继续与内地部委保持紧密联系,确保供港食品供应畅顺。 read more
立法会今日(23日)举行会议,立法会议员张宇人就现行的教师注册制度为「终身制」向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提出质询。蔡若莲表示局方一向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强调教师注册制度为「终身制」并不等于终身受聘,若教师违反教师操守,亦会被吊销资格,又指因刑事及严重违反教师操守,将不获重新申请机会,她重申将于2022年底推出《教师专业操守》。 蔡若莲指,教师不但需受学校甄选,更需符合《教育条例》中对教师注册的要求,学校亦会在三方面即入职、管理和审议中监测教师是否符合要求,教育局亦会每3年检视教师资格,包括教师是否有刑事案底或隐瞒刑事案底,会考虑取消资格。她又指教育局注重教师培训,要求教师每3年,有150小时在职培训,又指在2020至2021年期已要求教师须培训30小时核心培训,以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宪法及国民认识。她亦重申将于2022年底推出《教师专业操守》。 立法会议员张宇人指,局长十分详尽讲解局方的工作方向,但并没有回答他对检讨现行的教师注册制度的问题,全世界教师没有终身注册制度,香港职业亦没有终身注册制度,更形容现时才推出教师专业守则「可笑」,指专业守则于2015年提议时被反对推出,对推出《教师专业操守》表示欢迎,并促请局长处理终身制,又指其他职业并没有终身制。 而立法会议员刘智鹏,认为不应该分阶段评估,需持续评估教师质素,以大学教师为例,指大学教师亦分为终身制及非终身制,终身制教师须经严格审核及不同阶段评估。检视注册制度为「终身制」,认为小学教师机制较轻松。蔡若莲表示小学教师亦需通过专业培训,并有相关核心培训加强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宪法和国民教育的认识。 立法会议员邓飞问及,是否有机制让被吊销资格的教师可以再次申请注册,他特别指出两种被吊销情况,分别为因刑事及违反操守。蔡若莲指出两种情况相当于失当和失德,为保障教育质素,并无可能再次恢复教师资格,她指因工作不足及专业能力不足而被吊销的教师,可在被吊销后3年内,提出充分证据表示已有决心,才有可能重新获得教师资格,若失败将无重获资格机会。 read more
本港新冠疫情严峻,昨日(13日)新增1345宗本地个案。为避免医疗系统崩溃,政府现正推行「居安抗疫」计划,部分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或次密切接触者进行14天或4天的家居隔离。根据卫生署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有4317人正在进行家居检疫,涉及的「居安抗疫」大厦名单中有逾1400个住所上榜,遍布全港18区,当中离岛区有31幢住宅上榜,九龙城有74幢,沙田也有逾170幢。 政府表示,进行「居安抗疫」的人士必须留在居所中,并佩戴电子手环;检测身体状况,包括每天量度体温2次;定期进行快速抗原检测(密切接触者须在第12天于社区检测中心进行病毒检测);及遵照卫生署制订的其他家居检疫指引。 如家居检疫的人士如需协助,可以致电「居安抗疫」计划24小时热线(1833 019)。 最新居家检疫人士所居住的大厦名单点此可查询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9f8af551a1d88b5c2d7abfaac0018edc.mp4 香港第五波疫情确诊人数屡创新高,香港医疗体系、人手、物资等一时均未能应对数量庞大的确诊人士,市民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社区对抗疫物资需求量大增。为舒缓社区资源紧张,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博士迅速动员一切可动员的资源抗疫,在短短一个星期,在内地及香港已经筹集了价值500万的抗疫物资,包括快速检测包、KN95口罩、消毒酒精、消毒湿纸巾防护物品等物资,助社区同心抗疫。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博士表示香港疫情牵动着深圳民众的心,深圳各界关心关爱香港同胞,急同胞之所急,解同胞之所困,深港连心,同心抗疫,共克时艰。感谢深圳市各界密切关注香港疫情防控形势和需求,全力支持香港有效应对疫情,相信香港一定能早日摆脱疫情阴霾,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呼吁香港社会各界凝聚正能量同舟共济,以勇气、毅力和信心协力抗击疫情,最重要的是持正面、积极和理性的态度,支持配合政府抗疫工作措施,在困难之中寻找方法,团结力量全力抗疫,调动各界资源,重整经济发展。只要各人做好自身科学防疫,理性看待当前疫情,同时帮助弱势群体,相信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希望会员之间在联络人脉的过程打通资源,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及希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卢锦钦博士再次感谢各界响应号召,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有效动员一切资源抗疫。物资经全港各区工商联配对,将会向全港有需要的机构及地区市民送上防护物资,助社区同心抗疫。 read more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或会出现反弹,衞生防护中心昨日指新增四宗初步确诊个案,当中包括两名国泰机师。运输署指,有一名初步确诊人士曾到访金钟统一中心三楼运输署香港牌照事务处的个案,故金钟牌照事务处须于今明两日暂停服务,又提醒市民须遵从相关强制检测要求。 政府发出的强制检测公告包括运输署香港牌照事务处,要求于10月19日下午二时至六时或11月8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曾身处该处的人士须接受检测。运输署指,位于该处的香港牌照事务处、公共车辆分组、驾驶执照记录办事处及违例驾驶记分办事处,将于今日(11月10日)开始暂停服务,并于11月12日恢复服务。 署方提醒市民可选择前往位于长沙湾、观塘及沙田的牌照事务处办理一般牌照事务(例如续领驾驶执照/车辆牌照的申请),或利用设置于香港牌照事务处的投递箱、邮寄或网上递交申请。 已预约于暂停服务期间于香港牌照事务处办理驾驶执照相关服务、续领车辆牌照、车辆过户、申领国际驾驶许可证、保留、转移或改配车辆登记号码的申请人,可于香港牌照事务处恢复服务的五个工作天内于办公时间(星期一至五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到访牌照事务处递交申请,毋须重新预约。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be93e36bd075d08b702abd748f012fb9.mp4 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公布,今日(6日)新增1,489宗经核酸检测确诊个案,另有1,288宗经快速检测呈报个案。换言之,本港新增2,777宗确诊个案,当中包括7宗输入病例。第5波至今累计个案共1,167,960宗。另外,再多111名确诊患者离世,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表示,其中84名患者昨晚(5日)病逝,包括40名死者来自院舍。 今日的7宗输入个案中,有2宗是机场临时样本发现确诊,该2名患者昨日从比利时、加拿大抵港;其余5宗则从检疫酒店发现确诊,当中3人在隔离第5天染疫,他们在上周四(3月31日)乘搭EK384,分别从泰国、巴林、阿联酋来港,另外2人则于隔离第4天发现染疫,分别于上周五(1日)从阿联酋、日本抵港。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今(6日)公布,死亡个案新增111宗,第5波疫情至今共录8,247名死者,病死率为0.71%,年龄介乎11个月大至112岁,有67.2%从未打针,21.4%已打1针,11.4%已打2针或以上。 死亡个案方面,其中有84人为昨日(5日)离世,包括53男31女,年龄介乎43岁至102岁,当中有40人来自院舍,有50人无打针、有21人已打1针、11人已打2针、2人已打3针;当中有77人为60岁以上长者。 昨日有3人为较年轻死者,包括第一名43岁患者本身曾脑神经出血,脑干受损需使用呼吸机,3月12日发现有确诊,曾处方不同药物。第二名59岁患者,长期病患,有高血压、晚期肾衰竭,有心脏病,今次入院最主要是因为洗血期间气促。第3名59岁男患者,长期病患,有肺癌,已扩散至脑及骨。 他指出,疫苗接种是减少死亡重要手段,当局已达成第一阶段目标,即3月18日前在全港1,100间院舍接种第一剂疫苗,至4月5日已接种第一剂人数逾44,700人,部分院友因曾确诊不宜接种,稍后会再接种。安老院舍及残院在3月的覆盖率是54%及69%;第二阶段会在4月15日前安排医疗机构等,至少2次到访院舍接种第2针及第3针,又会再为曾确诊人士接种第1针。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表示,现时共有10,068名染疫病人分别于各公立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留医。他续指,过去24小时新增13名病人情况危殆,目前有8人情况严重,74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病房留医。 另外,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表示,第5波疫情至今共录得116万宗确诊,包括快速抗原测试平台呈报个案,连同每天经核酸检测个案去分析,看到本港疫情由3月初达到高峰后有所下降,过去3天录得为3,000宗水平,数字仍然很多,又相信市民在近日假期或有较多活动,希望公众减少聚会。 欧家荣补充指,现时流行病学追踪主要透过2个网上平台收集患者资料,目前处理个案方向仍以及早隔离、安排密切接触者家居检疫。由于确诊宗数多,盼患者经问卷提供资料,待个案数字回落后,当局或透过资料安排进行强制检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