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发展议会委员:有需要强调勤劳价值观
教育局昨日(11月31日)公布试行版《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加入「勤劳」作为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负责编订课程架构的课程发展议会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委员邹秉恩今日(12月1日)在一个电台节目指,留意近年学生之间出现「躺平主义」,轻视个人价值,并有侥幸心态,好逸恶劳,有需要强调勤劳的价值观。
他指,过往不少学校都有将「勤劳」列入校本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并不陌生,认为只要分配好课程时间,相信新架构不会增加老师工作量。
教育局昨日(11月31日)公布试行版《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加入「勤劳」作为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负责编订课程架构的课程发展议会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委员邹秉恩今日(12月1日)在一个电台节目指,留意近年学生之间出现「躺平主义」,轻视个人价值,并有侥幸心态,好逸恶劳,有需要强调勤劳的价值观。
他指,过往不少学校都有将「勤劳」列入校本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并不陌生,认为只要分配好课程时间,相信新架构不会增加老师工作量。
本港第五波疫情愈演愈烈,政府上月宣布2月24日起将推行「疫苗通行证」,进入多处场所及出席活动必须接种疫苗。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6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本港接种首剂疫苗的合资格人口(不计及近日才纳入计划的5至11岁小朋友)已经突破八成,接种第三剂的人数则超过100万。 林郑月娥表示,过去一年,本港复必泰和科兴疫苗供应充足,市民接种疫苗场所不断增加,由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医管局诊所,私家医生及诊所,到流动疫苗接种站及到安老院舍的外展队等,务求方便市民免费接种疫苗。但接种率仍然受制于部分市民,特别是长者,对疫苗犹豫。林郑月娥指出,临床数据清楚显示,接种疫苗可以大大减少感染人士患重症或死亡的风险,并为香港走出「疫」境创造条件。 她指出,为尽快达到九成或以上的接种疫苗目标,政府将会修订相关规例,落实「疫苗通行证」的要求,届时没有打针的人士将须面对进入很多处所和出席活动的限制。林郑月娥又指,「疫苗通行证」将于2月24日实施,政府将于本周内公布详情,呼吁还未接种第一剂疫苗的市民,特别是长者,把握机会去接种,否则之后日常生活会面对诸多不便和限制。 林郑月娥说,为方便处所核对市民的疫苗接种纪录,政府已经将最新版本的「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上架,供市民下载使用。新版本的「安心出行」将以蓝色及红色区分市民是否接种疫苗,并添加计时功能,计算市民在场所的逗留时间。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23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早前收到其母校五邑工商总会学校的学弟妹亲手制作、祝贺他当选特首的精美贺卡,以及校长传来的旧照。 李家超在文中感谢他们的祝福,并指当年师长们的谆谆善诱,教导他明辨是非,修养人格,他至今仍铭记在心。李家超又提到,给学弟妹回了一封信,感谢他们的心意,并希望鼓励这些有心的年轻人,做个对国家、对香港有贡献的人。 read more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今日(28日)在一档电台节目中表示,本周四可开始接种的复必泰二价疫苗,至今收到逾1.1万人预约接种,属预期之内,长者若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取即日筹打第四针,可即场选择是否接种二价疫苗,相信二价疫苗会受到计划接种第四针的市民欢迎。 杨何蓓茵称,目前二价疫苗只可当作第四针加强剂的安排,属专家建议,会再观望会否当作第三针接种,港府共采购190万剂二价疫苗,其中77万剂已抵港,相信足够应付需求。杨何蓓茵又称,复必泰疫苗需要经过稀释才能接种,运送及储存受到限制,要再研究能否扩展至外展接种。 read more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今日(18日)在社交平台表示,新增7个「私家诊所新冠疫苗接种站」今日启用,为年龄6个月或以上的人士提供科兴疫苗,并为12岁或以上人士提供复必泰疫苗接种服务,市民可于网上免费预约接种。 据悉,本港目前共有26间「私家诊所新冠疫苗接种站」投入服务。杨何蓓茵表示,为了方便市民接种疫苗,特意在交通方便及人流畅旺地点增设接种点,包括旺角商业区和邻近民居的上水、荃湾等地段,期望新的疫苗接种站能满足不同人士的打针需要,特别是便利长者和家长带子女接种疫苗。 杨何蓓茵提醒,天气已逐渐转凉,要在入冬前获得疫苗的保护,现在就要接种新冠疫苗,因为接种疫苗后约需两星期时间让身体产生抗体。她强调,未接种疫苗的长者和儿童若感染新冠病毒,诱发重症的机会较高,是较高危的一群,呼吁市民及早接种新冠疫苗,以及按时接种适当剂量的疫苗加强保护力。 点击网上预约接种 7个新增「私家诊所新冠疫苗接种站」: 旺角弥敦道612-618号好望角大厦(百本专业护理服务) 旺角弥敦道700号TOP商场(庄柏医疗中心) 红磡湖光街1号(梁树标医生诊所) 将军澳宝琳运亨路1号新都城中心一期(致仁医疗) 上水龙琛路39号上水广场(庄柏医疗中心) 荃湾杨屋道1号荃新天地(柏峰医务中心) 东涌庆东街1号东堤湾畔(卓健医疗) 全港26间「私家诊所新冠疫苗接种站」: read more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0日)举行记者会。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在会上表示,有中建国际负责的8个中央援港项目,总占地78.6公顷,可提供约4万个床位。 黄伟纶说,按完成时间来分,8个项目分2批,其中6个项目,包括青衣社区隔离设施3900个床位3月1日已投入服务、新田社区隔离设施2800个床位3月9日投入服务。未来几天,粉岭、港珠澳口岸人工岛、洪水桥的社区隔离设施,会陆续投入服务。 黄伟纶提到,到本月21日的那个星期,元朗潭尾的隔离设施会投入服务。也就是本月内,算上青衣及新田的社区隔离设施,会有2万个床位可投入服务。竹篙湾、启德码头两个大型项目,一共可提供2万张病床,相信这两个项目到5月份可分批投入服务。 黄伟纶说,在3月内会投入服务的6个社区隔离设施,高峰期开工人数达到15000人,香港及内地工友各占一半,投入的大型机械超过620台。在运输方面,高峰期单日车次超过510车次。感谢中央全力支持和中联办的协调推动,感谢中建集团全力以赴,感谢前线工友。 read more
特区政府换届在即,广播处长李百全明日(7月1日)将调任保安局常任秘书长。他今日(6月30日)向港台向全体员工发信,感激同事的支持和信任,称赞同事充满热诚、干劲十足。 李百全指上任初期,港台面对多方面挑战,工作不容易。得到同事上下齐心,克服重重困难,令港台重回正轨,切实履行《香港电台约章》订定港台作为公共广播机构的目的及使命。他表示,期望港台同事继续积极履行《约章》,秉持使命,向前迈进,凸显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香港故事」的作为和担当。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9日)上午11时在政府总部举行记者会,交代疫情最新情况以及防疫抗疫措施。林郑月娥表示,已经向中央提出请求派出内地的医疗团队支援香港。 林郑月娥指出,内地支援医疗团队将能提升现有设施处理重症的能力。两个现有的设施分别为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以及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这两个设施透过更加多的医疗人手可以提升救治重症病人的能力。此外,由中央援建、位于落马洲河套区的应急医院,亦将由内地医疗团队支援,争取4月内分阶段投入服务。 林郑月娥表示,上述措施能大大增加公立医院处理新冠病人的效率,避免新冠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变成重症。 read more
新冠疫情愈趋严峻,入院病人数量急增,令公私院病床愈益紧张,医管局早前启动第3阶段病床调动计划,以接受更多确诊者。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今早(3日)透过电台节目表示,目前有2,700多人入院,当局已预备3,000张病床接收患者。他又透露,入院病人当中几乎一半未完成接种3针疫苗,约两成人未曾接种疫苗,对前线医疗服务影响很大,难免影响公院其他非紧急服务,形容「与时间竞赛最重要」。 根据临床指引,只要60岁以上长者确诊,无论有否病征,都建议服用抗病毒口服药,医管局每日致电数千名长者,仅约4成人愿意服药。高拔升表示,部分长者病征不明显,无发高烧、喉咙痛等,可能只感到疲倦抑或不够精神,可能因不了解病情不想服食西药。医管局向长者送药后会安排药剂师跟进,告知药物的情况和提醒他们服药。 医院管理局内科统筹委员会主席陈伟文则指,8月起,每日入院确诊病人日增加,其中不少属严重、危急病人,对前线医疗资源需求很大。相比年初第5波疫情高峰,随着本地接种率提升,医管局亦有更多经验处理大量的病人,医疗系统压力未有当时那么高,若确诊数字多,入院数字可控,当局不希望再设立指定医院,但会部署为「最后计划」。惟他重申冬季(流感高峰期)将至,仍不应掉以轻心。 read more
特区政府提升社区检测服务,将多个社区检测中心或流动采样站常规化,并延长服务时间。相达生物科技董事长、中大生物医学学院客座副教授招彦焘今日(7日)表示,政府安排是为应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下一波疫情,并减少海外抵港旅客需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的不便,即使旅客检测发现阳性,亦能够确认是本地或外地感染。 对于入境机组人员抵港后首3日需要同时进行快测及核酸检测,招彦焘称不评论有关安排,但强调核酸检测的准确度高过快速测试,用人手采样减低造假机会,有助及早识别确诊者,阻止病毒传播。 医务卫生局昨日公布,即日起陆续落实一系列提升社区检测服务的措施,包括将多个流动采样站常规化为社区检测中心及社区检测站,将合共有85个社区检测中心或检测站会组成社区检测网络,覆盖全港18区及大部分港铁站邻近范围。政府指,粗略估算约七成人口由居所步行最多15分钟(约一公里范围内)即可到达中心。 read more
积金局主席刘麦嘉轩今日(29日)发表网志,指出自雇人士对强积金的意识近年持续提升。自政府于2020年推出「保就业」计划后,参与强积金计划的自雇人士,由2020年4月的21万5千增至2020年10月的22万9千,参与率在半年间升了5个百分点,由73%上升至78%。而截至2021年12月底,数目再增至超过23万1千,参与率达8成。 刘麦嘉轩表示,在推行一些保障就业措施时,利用强积金纪录可简化行政程序。例如「保就业」计划其中一个申请资格为自雇人士须持有「自雇人士强积金户口」,而「临时失业支援」计划的申请人如有强积金帐户并作出授权,政府代理人会从强积金受托人直接取得强积金帐户的相关资料以便审核有关申请,简化申请手续和缩短处理时间,令申请人更快获得援助。 刘麦嘉轩指出,留意到零工经济兴起,越来越多打工仔成为自雇人士投身「斜杠族」。根据法例,年龄介乎18岁至64岁的自雇人士,不论有关入息多少,都必须参加强积金计划。他们并须定期(可选择按月或按年)向强积金计划作出供款,供款额为有关入息的5%,但受最低及最高有关入息水平1的限制。换言之,即使入息低于最低有关入息水平,自雇人士仍必须参加强积金计划,但就毋须供款,直至入息超过最低有关入息水平才须供款。 刘麦嘉轩鼓励自雇人士额外作自愿性供款,进一步壮大退休储备。假设一名自雇人士由25岁开始作强积金供款,每月收入$18500,其后收入水平每年只按通胀调整;又假设平均每年的投资回报为4.3%,透过复息效应,估算该名自雇人士于65岁退休时滚存的强积金约有$756000。同样条件下,如果该名自雇人士每月按收入作5%额外自愿性供款,估算于65岁退休时的强积金增加至$1512000,退休时便可得到更稳健的保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