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伊冬至距港400公里料下周多云有雨

2022年4月4日,外交部驻港公署刘光源特派员在《南华早报》发表题为《英国殖民旧梦可以休矣》的署名文章,严正驳斥英国外交发展大臣特拉斯日前在该报发表涉港错误言论,揭批英方罔顾事实,抱持双重标准和殖民心态,强调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敦促英方放弃殖民旧梦,停止以任何借口干预香港事务。文章当日亦在该报网页版刊登。全文如下: 英国殖民旧梦可以休矣英国外交发展大臣特拉斯日前在《南华早报》撰文,罔顾香港早已回归中国的事实,诬蔑抹黑“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和中国政府对港政策,粗暴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我要奉劝包括特拉斯女士在内的英国政客,放弃殖民旧梦,不要对香港事务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一国两制”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政府是“一国两制”事业的创立者、践行者和维护者,始终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回归后,香港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香港持续保持繁荣稳定,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港人民主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特区新选举制度落地后,选举的代表性、包容性、参与性、公平性充分显现,行政和立法机构形成良性互动,特区政治气象为之一新,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开启良政善治新篇章。反观150多年英国对港殖民统治期间,港督从来都由英国直接委任,政府要职长期由英国人把持。港人无权自主选举产生领导人和立法机构,从未享有真正的民主与人权。英国政府在1976年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时通过保留的方式明确提出,公约有关选举的规定不在香港适用。港英时期的《公安条例》和《社团条例》更是对集会、游行、结社加以严苛限制。抚今追昔,“一国两制”实践一直沿着符合香港利益的轨道前进,英方只有放下偏见,才会对自身“黑历史”不再“选择性失忆”,才会对“一国两制”巨大成功实践和光明前景不再“选择性失明”。香港回归以来,香港法治在“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框架下不断发展,香港普通法特色得以保持,法治指数国际排名大幅跃升。香港国安法终结了特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长期不设防的历史,坚持“惩治极少数,保护大多数”,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上秉持高标准。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重归秩序和稳定,有力发挥“一法安香江”的积极效果。英方无视香港法治发展成功实践,竭力破坏香港法治秩序和法治形象;无视国安立法是国际通例以及自身国安法律多、执法严的事实,对香港国安法持续污名化、妖魔化。英方标榜“法治”,却罔顾“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治要义,将违法犯罪的反中乱港分子美化为“民主人士”,为其说项开脱。英方还假借撤回英籍法官搞政治操弄,以政治手法干预和破坏香港司法。英方上述行为暴露了“法治”外衣包藏下的真实祸心和双重标准,完全背离法治精神。《中英联合声明》的核心要义是实现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随着香港回归、过渡期工作的结束,《声明》中与英方有关的条款均已履行完毕。英国对回归后的香港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也不存在所谓“道义责任”。“《声明》在联合国登记”也改变不了英方无权再依据《声明》对香港提出任何权利义务主张的事实。英方动辄借《声明》干预香港事务,只能说明英方仍沉迷于抱残守缺的殖民心态。英方甚至不惜违背其在1984年备忘录中不赋予BNO护照持有者在英居留权等承诺,操弄殖民时代遗留的BNO身份问题,关心港人是假,借BNO坐收渔利是真。香港回归近25年,“一国两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是“一国两制”的受益者,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持份者”,理应共同守护香港,而不是频繁上演各种政治操弄,干扰破坏“一国两制”。英方应认清香港早已回归中国,看清香港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恪守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停止以任何借口干预香港事务,多做有利于维护中英关系的事。 UK has no ‘moral obligation’ to city, just colonial nostalgiaIt comes as no... read more
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指示,要求中央政府全力支援香港特区政府对抗第五波疫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今日(17日)在一个电台节目建议说,中央及特区政府应研究特首选举安排,以响应中央领导有关把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的指示。 谭耀宗指,人命关天是本港首要工作,因此他认为其他会影响控制疫情的事情都应该放开,以免分心,尤其行政长官选举,可能有候选人会负责抗疫工作,更会造成影响,应该研究如何安排。 谭耀宗认为,特首在抗疫工作仍然具有主体责任,不会由中央代替,强调每人有职责要切实履行,不履行就有问题。 read more
「灼见名家」今日(25日)举行「香港下一个5年」周年论坛暨七周年庆典,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带伤担任主礼嘉宾并发表致辞,她表示,香港经历了社会事件和疫情,直至今年才有良好的局面,有了中央的支持,「一国两制」重回正确轨道,香港应将眼光放长远,无论是城市规划、土地开拓及房屋兴建以致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需要长远愿景并将其实现。 林郑月娥指出,政府以前无胆量、无见识和无条件规划未来,但随着中央两大举措——香港国安法实施和完善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香港不能再错失机会,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她续指,「北部都会区」是较长远的规划,很多事情「欲速则不达」,请大家有耐心,如果可以争取在15年内完成,她将感到非常安慰。 此外,林郑月娥呼吁热爱香港、符合「爱国者治港」的人士,应积极参加12月的立法会选举,包括时常批评政府的人。她指,虽然地区直选议席比过去少,但「双议席单票制」的安排容许不同政治背景的人参与,为香港创造未来。 read more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3日)发表2022-23年度财政预算案。他提到,特区政府会全力、全方位、全速抗击疫情,一定打赢抗疫战,单在预算案预备的资源已逾540亿元。 陈茂波又指,加大资源为市民纾困、为中小企提供喘息的空间,亦是市民对政府的期望。因此,预算案继续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包括全力抗击战胜疫情;为市民和中小企纾困;为下行的经济提供支撑,并推动疫后的经济恢复;以及投资未来,部署经济中长期的发展。 陈茂波说,预算案的逆周期措施总承担额逾1700亿元,连同基建和其他开支的增加,估计可为经济提供约3个百分点的提振作用。 read more
香港赛马会于本月2日发出通告,指已终止14名人士的会籍,即时生效。名单包括壹传媒黎智英、民主党李柱铭及何俊仁。有马会知情人士透露,马会过往曾对涉及刑事案件人士作出终止会籍决定,是基于事件有损香港赛马会形象。 正在赤柱监狱服刑的黎智英,先后因为3宗非法游行合共判囚20个月,包括因前年8月18日和8月31日非法游行,于今年4月16日已被判监14个月;其后他因前年10.1非法游行一案,于今年5月28日再被判14个月,而当中6个月刑期与另外两宗非法游行案的刑期分期执行,即3案合共判囚20个月。 至于何俊仁因前年8.18、10.1、10.20,以及去年6.4等4宗非法集结案,被控明知而参与及煽惑他人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共判囚18个月。而李柱铭则于今年4月因于前年8.18非法集结,被裁定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被判入狱11个月,缓刑2年。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严峻。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今日(21日)在网上论坛表示,近期本港每日确诊数字达4位数,不幸已错过早期控制疫情的机会,但仍然不应放弃“早隔离”的目标。他指出,武汉爆发疫情时,有私家医院转为定点收治重症确诊者医院,认为本港可以参考,尤其比较新的私家医院,可以腾空接收确诊者。 卢宠茂表示,过去在深圳工作经历和学习到内地如何动态清零,希望大家明白动态清零是香港的目标。他指,因为采取与病毒共存的国家的死亡率,比采取动态清零的中国多很多,认为病毒是没有可能共存,形容是只会带大家去黄泉,批评只是欧美国家无力抗疫的借口。他以医治肝癌为例,以切除手术寻求根治,动态清零正正就是要切除病患,保障市民健康。 卢宠茂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社会可用一般处理流感方法应对Omicron变种病毒。今波疫情已有近50名患者死亡,加上全球大流行未完结,不排除出现更大破坏力的变种病毒,重申本港不能够“与病毒共存”,要坚持“早发现”、“早隔离”。 他又表示,虽然现时医疗系统难以容纳所有患者,但认为一定有其他的措施,如方舱医院,甚至封区等,认为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卢宠茂又对政府设置确诊者“指定诊所”的安排有所顾虑,他指变种病毒传播力高,不建议轻症患者走出社区,认为当局需要检视做法,确保患者“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否则居家隔离只会变成“居家躺平”,容许病毒在社区扩散。他建议,因不少市民居住环境挤迫,应该将轻症患者搬到隔离措施,例如方舱医院、社区会堂、学校礼堂等,避免确诊者在社区扩散。 对于有指将患者送到深圳治疗,卢宠茂认为长途跋涉,运送患者是不可行,对两地都有很多风险,应该做的是派内地医护人员来港帮手。 卢宠茂又提到曾经要连续10多天只能留在深圳的办公室吃饭盒隔离,被问到是否失去自由,他则表示,虽然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但却保障了大部分人的自由和健康。 read more
李家超与不同商界领袖交流。(李家超fb图片) 正在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9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昨日出席APEC商贸咨询理事会成员对话环节,和理事会成员互动交流。 李家超与不同商界领袖交流。(李家超fb图片) 李家超表示,在分组讨论期间,与同组的国家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等领袖,就共同关注的议题交换意见。会议期间,李家超亦和其他国家的理事会成员沟通,形容会上讨论气氛良好,十分愉快。 read more
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新渡轮特别安排送出合共1000张乘船赠券,并于今早(28日)10时在中环六号码头和北角(西)码头率先派发500张船票。现场早有大批市民等候,5分钟即全数派出。 新渡轮表示,明早(29日)10时将于中环五号码头入口,再派发(中环-长洲)航线乘船赠券共500张,先到先得。市民凭券可于7月1日免费乘搭指定航线的普通渡轮普通客位一程,共庆回归。 read more
本港近日天气寒冷,公立医院服务供不应求,医疗服务系统持续紧张。医院管理局今日(28日)发布数据,公立医院急症室昨日有4242人首次求诊,其中683人经急症室转入内科病床留医,内科住院病床于午夜时的住用率达102%。 全港17间公立医院中,13家医院的住用率爆满,内科病床住用率均超过100%,其中以基督教联合医院最高,达119%;其次是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达112%。 另外,儿科住院病床于午夜时的住用率为63%,最高为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达88%。 read more
本港过去一直未有就偷窥、偷拍等罪行订立针对性法例,立法会今早(30日)三读通过《2021年刑事罪行(修订)条例草案》,订立窥淫罪及未经同意下拍摄或发布私密影像等的新罪行。《2021年刑事罪行(修订)条例草案》委员会主席葛珮帆表示她多年争取将偷拍行为列为性罪行,批评政府一直拖拖拉拉,过去法律亦不具针对性。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则表示修例的原则是向公众发出清晰讯息,不应该作出偷拍等卑劣行为,否则会有严重后果。 葛珮帆表示,在过去10年妇女组织发现不少走光黑点,而受害者被偷拍的地方包括政府公共图书馆、育婴室、大型商场、港铁站等,举例指在尖沙咀星光大道近距离触碰手印装饰都容易被拍摄胸部露点相片。她指影片在互联网上流传后难以删除,部分影片甚至拍摄到事主样貌,对事主造成极大伤害。 她指不少人在网上群组分享及售卖照片,香港一早应将偷拍行为列为性罪行,惟政府一直拖拖拉拉。她指过去律政司只能以不诚实取用电脑罪,或以游荡罪和公众场所行为不检等罪行予以检控,但相关法例并非万能,罚则不重,也不具针对性。她又提到香港对性暴力受害人的支援非常不足及落后,促政府公营医院设立危机支援中心,一条龙解决司法、医疗、社会服务程序,不要让受害者受多次伤害。此外,她批评性纪录查册不足,举例指补习老师长期与小朋友独处令家长担心,政府要正视家长诉求。她又称立法后需要公众教育,皆因每隔一两日便有新闻报道非礼、偷拍罪案,证明市民对手机摄影的意识不强,希望留意不要干犯相关罪行。 议员邵家辉认为政府有责任保障妇女权益,妇女不应被拍摄其私密部位,又批评过去执法和对妇女的支援非常不足,相信是次修例会对不法分子起警惕作用。他提到有人可能会担心若不小心拍摄到他人的私密部位,会否触犯法例,他指法例中将加入免责辩护条文,让被控干犯拟议罪行者,因性目的而犯案者除外,借确立自己有合法权限或合理辩解,作为未有遵守有关法例的免责辩护,而警方亦会先审视案件,不会将所有案件都转交法庭。 邓炳强发言表示,现行法例并无针对窥淫的罪行,只会因应不同案件设不同刑罚。他指修例后的4个新罪行,最高监禁为5年,希望向公众表示偷拍的严重性,不应该作出偷拍等卑劣行为,否则会有严重后果,又指会赋权法庭处理偷窥影片,要求网络平台删除有关影片,保障受害人。 《2021年刑事罪行(修订)条例草案》订立4个新罪行,包括窥淫罪、未经同意下拍摄私密影像、发布源自窥淫和非法拍摄的影片,以及在未经同意下或威胁他人发布私密影像。政府同时提出多项修正案,涵盖移花接木的影像,即是透过改图,将某人的脸部移至色情照片的情况;又赋权法庭,可以要求网上平台和被告在指定时限内删除未经同意下拍摄的私密影像,减少对受害人的伤害。 平机会欢迎立法会通过修例,主席朱敏健认为经修订的法例对政府及平机会在社会上推广平等、消除骚扰和歧视的工作大有帮助,而且可以加强保障市民,防止发生性自主权遭侵犯,以至不同形式的性骚扰行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