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始:两地正紧密商讨通关安排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今日(27日)表示,内地及香港不同部门,包括健康码及口岸方面,一直为通关做准备,在联防联控机制下,紧密商讨将来通关的准备工作,若有最新消息会即时公布。
陈肇始今日巡视北大屿山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玛嘉烈医院,被问到两地疫情会否影响通关及内地也录得Omicron确诊,会否将内地列入A组指明地区。陈肇始表示,与内地一向有联防联控的机制,因此对于内地的不同疫情,会有现行机制处理人员往来的整体情况。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今日(27日)表示,内地及香港不同部门,包括健康码及口岸方面,一直为通关做准备,在联防联控机制下,紧密商讨将来通关的准备工作,若有最新消息会即时公布。
陈肇始今日巡视北大屿山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玛嘉烈医院,被问到两地疫情会否影响通关及内地也录得Omicron确诊,会否将内地列入A组指明地区。陈肇始表示,与内地一向有联防联控的机制,因此对于内地的不同疫情,会有现行机制处理人员往来的整体情况。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今日(27日)在基本法实施25周年法律论坛致辞表示,香港国安法生效以来,有186人因为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被捕,有115人和5间公司被控;在8宗已完成的审讯中,全部10个被告都已被定罪,最高监禁9年。 邓炳强表示,香港国安法扭转了特区2019年的乱局,鼓吹“港独”的行为不断减少,危害国家安全的组织相继解散,反映香港国安法已发挥相当成效。不过,他指危害国家安全的分子绝对不会轻易收手,正伺机行动,危害国家和香港安全的势力持续以“软对抗”手法宣扬反中央和反特区政府的讯息,鼓吹“港独”;本土恐怖主义分子亦转趋“行动化”;外部势力不断干预和抹黑特区事务;逃走到外国的危害国家安全分子,勾结外部势力,要求外国实施所谓“制裁”,企图里应外合,与想危害国家安全的本地媒体或组织,连成一线,煽动仇恨。邓炳强表示,特区政府会加强搜集国家安全和反恐情报,持续调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和组织,完成23条立法,订立网络安全法例,加强青少年国家安全意识。 read more
本港爆第五波疫情,继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洪为民生日宴引发疫情传播风险、不少官员及立法会议员一度要隔离检疫后,再有政府部门被爆出举办大型聚会,涉违反防疫措施。据悉,食环署辖下的物料供应组,上月中在铜锣湾利景酒店餐厅举行圣诞聚餐,有约60人参与,期间多人在拍摄大合照时除下口罩,疑违反防疫规例。 食环署回覆传媒查询时表示,署方一向重视员工纪律,若发现员工有违规行为,会按既定程序处理,亦会就有关投诉作出调查及跟进,并提醒员工必须严格遵守相关防疫规例。 按现时《预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规例》(第599I章)第5A(4)条订明,在没有符合第599F章的规定下在餐饮处所内饮食,不视为不佩戴口罩的合理辩解。因此,在餐饮处所内,顾客在非餐桌范围饮食或于非饮食时而没有佩戴口罩可因触犯第599I章第5A(1)条而被定额罚款5000元。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45fb694cd4fb47cfbad913cc4c1c588a.mp4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今日(7日)表示,香港由于连日有多宗快测呈报经覆检后证实没有中招,致当局须更改此前公布数字,故决定即日起,所有未完成核酸检测的快测呈报个案,将不会列入确诊数字。 另外,香港今日新增489宗确诊,当中231宗为核酸检测确诊,258宗为快测阳性并经核酸检测覆核后确认为阳性。新增个案中,包括53宗输入个案。,另昨日(6日)再多3名患者离世。今日收到72宗学校呈报确诊,来自62间学校,包括56名学生及16名教职员。另外中环酒吧「Shuffle」今增12人染疫,累计97宗个案;「LINQ」酒吧则无新增确诊个案。 张竹君指,近日假确诊比例是15至25%,当局已剔除有关个案。她称由4月下旬起,大部分快测呈报个案都会做核酸覆查,如属假确诊都会剔除。她又指,因应当局期望确诊人士可尽快隔离,故确诊者在快测平台申报后,确诊者及其家人仍获隔离令及检疫令。惟她强调,一旦发现其为假确诊,便会剔除个案并删除资料,有关人士不应再使用有关文件。 输入个案中,32宗是抵港时发现确案,当中有21人于昨日抵港,分别涉及9个航班;11人是本周日(5日)抵港,涉及6个航班。另外有17宗是检疫酒店个案;3宗是隔离第7天时确诊。另外,本港新增4宗怀疑Omicron BA.2.12.1个案,其中两名患者为早前确诊者的家人,居于湾仔积福大厦,调查发现其中一宗个案于上月28日与早前确诊太古高山台怡山阁的个案一起吃饭;另有一名属源头不明;而一名15岁居粉岭的女患者,其家人早前曾确诊。院舍方面,今日再新增一名员工确诊,当局推测是社区感染,有10名紧密接触者送检疫,该院舍最后一日出现确诊个案为4月29日。 张竹君表示,学校方面收到72宗快测呈报,分别来自62间学校,涉及56名学生及16名教职员,相关学生来自11间幼稚园、25间小学、19间中学及1间特殊学校,而教职员来自1间幼稚园、8间小学、7间中学。72宗呈报个案,包括30宗今日确诊,42宗昨日(6日)或再早前确诊。 张表示,苏浙小学国际部小五R班有2名教职员及5名学生陆续感染,该班共有30名学生,卫生署建议以上班别停课至下星期。 另外,九龙塘方方乐趣英文小学新增1宗个案,该个案为早前确诊个案的兄弟姐妹,群组累计13人确诊。她指卫生署再向学校了解后,得知该小学有2个篮球班,分别在6月1日涉9名学生、另一班在6月3日涉8名学生,有4名学生两日都有参与,即一共有13名学生及1名老师涉及篮球班,当中有3人确诊,其余人士需接受家居检疫。 再多3名新冠患者死亡!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表示今日(7日)表示,过去一日有3名确诊病人在公立医院离世,涉及1男2女,年龄介乎81至93岁,2人未接种疫苗、1人已打3针。 该3名死者,其中一人为81岁老翁,已打3针疫苗,有长期病患,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及末期肺癌,已扩散至脑部。另一人为90岁老妇,本身居于院舍,有长期病患,包括慢性肾衰竭、肺动脉高压等。余下一人为93岁老翁,有长期病患,包括糖尿病、心衰竭、贫血。他6月5日入院后翌日不治。 另外,现时共有372名病人留医,昨日再多1名病人情况危殆、1人情况严重。累计12名病人情况危殆,其中6名于深切治疗部留医;另有7人情况严重。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0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他表示,通关首两日整体运作畅顺有序,正争取本月15日(星期日)开通高铁。他提到,与有关单位密切联系,在部署高铁营运方面已有准备,包括高铁口岸方面人手及高铁的营运人员已进行培训及预演。 而有关两地核酸检测CT值标准不同的问题,李家超表示,当局正与内地沟通,核酸检测标准需得到两地同意。他说:「目前核酸检测是一个有效的保障,确保两地疫情风险可控,保证离开两地的人士不会属于新冠感染者。」另外,李家超还提到,现时本港核酸价格已有所降低,政府会不断与有关供应商探讨价格问题。 read more
政府透过疫苗通行证政策迫使市民打针,随着「疫苗通行证」第三阶段本月31日生效,年满12岁市民须打3针才可进入食肆等处所,惟有专家认为第5波已筑起免疫屏障,大部分年轻成年人已打最少两针,进一步打针对清零或维护医疗系统难言助益,建议豁免60岁以下成年人进入指定处所使用疫苗通行证。公务员事务局长聂德权会见传媒时表示,现时20至60岁第三针接种率只有68%,60岁以上逾80%,但保障上仍未足够,认为目前仍有需要执行疫苗通行证,亦未有为有关措施定下结束时间。 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讲座教授高本恩、港大李嘉诚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荣誉助理教授陈德光今日(16日)发表文章指,推算第五波有逾400万人感染Omicron BA.2,因应高接种率及大量感染后筑起群体免疫屏障,相信第5波正渐减退并将在数周内结束,认为再进一步「谷针」对往后疫情社区感染个案影响不大,此刻透过疫苗通行证建立的免疫屏障已失去意义。 文章指出,年轻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必须使用疫苗通行证,如拒绝打针不能上班上学,即便他们有权拒绝打针,惟政策本质上与强制接种无异,认为此举严重限制个人自由,本质上亦违反「知情同意」下拒绝打针的原则。文章又指,逾9成人口已打两针,60岁以下死者只占第5波约4%,年轻成年人重症和死亡风险本身较长者低,加上高接种率及第5波产生的自然免疫力,预期往后疫情只会有极少数年轻人重症或死亡,即便他们不打针或只打一至两针,亦难言拖垮医疗系统,故认为年轻成年人打针对清零或维护医疗系统难言助益。然而,目前长者接种率仍偏低,他们仍将面对最高的重症和死亡风险,要重点提升长者的接种率,有理据继续要求长者使用疫苗通行证。 read more
本港抗疫两年,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世纪疫症来袭,早已预料不会如当年「沙士」般维持半年便完结,已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持久战」。 许树昌说,当局与国泰协商时,太轻信国泰能够做到闭环式管理,导致今次第五波疫情爆发,相信政府之后会在免检人士措施上更为小心。他提到,市民有「抗疫疲劳」是人之常情。自己多次收到指摘电邮,理解市民会对政府及专家有怨气,相信市民是抱着发泄性质。 对于现时辉瑞等药厂口服新药面世,许树昌提到,即使口服药可牵制病毒繁殖酵素,令病毒无法繁殖,但需在患者发病5天内服用,减低九成入院率。他强调,「预访永远胜于治疗」,现时香港即使患者无病征亦会安排住院,故新药对香港疫情帮助不大,长远而言仍需要推高接种率。 read more
早前暂停开放以用作防疫用途的西贡户外康乐中心将于8月25日起重新开放,市民可于明日(12日)起使用「康体通」服务预订营位。 中心重新开放的主要室内设施包括羽毛球场、乒乓球室、运动攀登设施、门球场、虚拟实境体验室、卡拉OK室、儿童游戏室、舞蹈室、桌球台、美式桌球台、壁球场及手工艺室等;而重新开放的户外设施包括游泳池、射箭场、篮球场、绳网阵、滚轴溜冰场、儿童单车场、儿童游乐场及长者健身设施等。中心的烧烤区、小型足球场及网球场将暂时关闭。 康文署提醒,使用重开设施时需遵守「疫苗通行证」及其他防疫规定,入场须佩戴口罩,在饮用饮品、进行运动、在餐桌饮食、淋浴、身处客房内则不在此限。另外,市民不得进行多于法例指定人数的群组聚集,目前宿营服务只提供8人房间。 read more
经常出现在各类非法集结现场的65岁「王婆」王凤瑶,昨日(12日)在青衣被捕,涉嫌于2019年8月参与非法集结。警方经深入调查及征询律政司意见后,控以两项「参与非法集结」罪,案件将于今日(13日)上午在东区裁判法院提堂。 「王婆」此前于2021年1月22日在将军澳唐明街附近叫喊示威口号并拒绝向警员出示身份证,警方多次警告无效后,以涉嫌「阻差办公」将她拘捕,于去年12月22日在观塘裁判法院被裁定罪名成立,判监7日,缓刑一年。 read more
新学年小一统一派位程序即将展开,有传媒今日(13日)引述消息指,本港学龄人口结构性下跌,多所小学在自行分配学位阶段收生不足,学额未用尽,其中北角官立小学(云景道)及大埔官立小学,自行收生阶段取录学生不足十人,令统一派位阶段水涨船高,至逾百个学额;但九龙城名校网超收「世袭生」情况持续,喇沙小学等9校的统一派位学额,被「蚕食」2至10个不等。 小一统一派位将于1月22日至23日接受申请,新学年原预计有58000多名小一适龄学童,较本学年少1500多人,据教育局数字,其中约48000名学童参与自行分配学位阶段,约23000获派学位,即仍有35000多人或于统一派位阶段,报名入读官津小学。当局来年仅于深水埗四十网「加派」,每班获派29人,较去年有5个校网「加派」力度大幅放缓。 在一般情况下,学校于自行分配及统一派位的学额数目,各占该校整体小一学额的一半。本报统计选校名册发现,各区均有小学在自行收生阶段未用尽学额,意味收生更为严峻,其中68校少收11至55名学生,须把学额拨往统一派位作分配,七校的统一派位学额多逾百个,其中大埔官立小学及沙田的世界龙冈学校黄耀南小学,两校暂定统一派位学额多达118个,较于自行收生阶段提供63个学额,多出55个,按此推算,两校于自行收生阶段仅取录8人。北角官立小学(云景道)统一派位学额亦达95个,较自行分配学额多出45个,意味自行收生阶段仅取录5人。 然而,个别校网超收「世袭生」情况仍然普遍,有「名校网」之称的九龙城区四十一校网,10所小学中,9校统一派位学额「蚕食」2至10个不等,以喇沙小学最多;元朗七十二网及天水围七十三网,超收情况同样严重,其中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梁省德学校,超收33名「世袭生」,统一派位学额仅余17个。 资助小学校长会名誉主席张勇邦指,「加派」仅反映深水埗的适龄学生增加,但家长在「大抽奖」后,子女未获派区内的心仪名校,不排除仍会跨区「叩门」,最终留在原区学校就读的人数,随时不升反跌。他又提醒家长,即使人口下跌,但传统受欢迎学校的统一派位学额不会相应增加,建议家长选校时应更审慎部署。 因应学龄人口下跌,教育局回覆指,将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应对未来学龄人口持续下跌的问题,包括按机制停办或合并长期收生不足的官校等,强调会密切留意整体学生人数变化,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鼓励业界及早规划,务求在确保学校体系的整体持续发展和善用资源的前提下,保持整体教育质素。 因应新冠疫情,教育局将于本月中旬,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在指定日期及时间到统一派位中心办理选校手续;又提醒家长,倘因本地强制检疫或其他相关措施,未能亲身或授权亲友办理选校手续,应与教育局学位分配组联络。 read more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今日(25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现时本港的疫情大致稳定,但变异病毒株Omicron来势汹汹,有必要尽早接种新冠疫苗,护己护人。 陈肇始说,接种疫苗如穿上「避弹衣」,可有更好保护。长者感染新冠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和死亡,重申长者需要接种新冠疫苗,以保安全。她指出,有长者担心自己年纪大或曾患有慢性疾病,而担心在打针后有不适反应,因此对打针并不积极,故特地邀请2位已接种3剂新冠疫苗的长者与她交谈。 83岁的Ada表示,因相信疫苗及公民责任而打针。她说,自己患高血压但病情稳定,亦有服用调查血管及心脏的药物,且患有白内障。在病情稳定后,曾与医生商讨是否适合打针。她指,打针可以增加一层安全网及免疫力,因此与妹妹Daphne一同接种,两人在打针后反应良好。 80岁的Daphne指,自己在退休前从事19年的研究所科研工作,因此相信科研数据、政府呼吁及专家发言。她说,自己每星期亦需要上跳舞课,在室内课室有10至20人一班,亦有担任义务工作,经常接触不同的人士,因此需要打针以保护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