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司法机构发表2022《法官行为指引》 修订涉社交媒体日常使用


基本法23条本地立法备受关注,行政长官李家超接受访问时表示,已要求保安局草拟23条的第二稿,尤其针对间谍活动、伪装组织,以及新媒体新科技等手段,希望在今年、最迟明年完成整个工作。 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今日(17日)表示,认同尽早为基本法23条立法,处理有关危害国安等方面仍未涵盖的罪行。他说,禁止外国政治性组织和团体在香港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性组织和团体与外国政治性组织和团体建立联系都未做,其他国家对于叛国、颠覆国家罪都是终身监禁甚至死刑。参考香港国安法,若违基本法23条最严重都是终身监禁。 read more
香港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办的港大深圳医院,合约原本今年7月届满,目前续约至年尾。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近日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港大深圳医院是一所“不一样的医院”,因为它是“一国两制”下的一所港深融合医院,是港深医疗互动、互鉴、互学的重要平台。 卢宠茂说,可以将医院近10年来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前5年是“哺乳期”,后5年是“成长期”。香港制度的好处在于标准化,重质量,也重公益性;内地的优势在于高效率,员工积极性高。将两地的优势加以融合,是最理想的状态,港大深圳医院也是按照这样的理念去管理和运营。 卢宠茂提到,港大深圳医院不仅服务内地民众,在新冠疫情期间,医院为居住在内地的港人提供支援,为他们提供复诊等服务。为保证医院正常运作,疫下港大派出的约30至40名员工常住深圳。他强调,未来医院将助力深港两地在医疗方面的互联互通,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融合与国际化发展,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1/10/ZUgR8JWklx07QgNJGJvW01041200oYbc0E010.mp4 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杂志《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造成了海洋变暖,导致地球上空的明亮云层减少,这使反射到太空的光线变少,地球正在吸收比以往更多的能量,这可能会加速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从地球反射到月球表面的光,以及卫星测量的数据,发现在过去20年里,地球的反照率显著下降,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暗。科学家称这一发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研究人员本来希望地球变暖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云和更高的反照率,这将有助于减缓地球变暖,但现在看来,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read more
教育局公布最新公营学校学额空缺情况,显示小学上月剩馀学额,较七月大增一成半至近一万八千个;中学剩余学额虽有所放缓,但比较同届学生升读人数,经过暑假前后的三个月,全港中学共流失近五千二百名学生。 教育局日前上载最新一份,即2021/2022学年的首份“公营学校学额空缺情况”,以反映中小学在今年十月的空缺情况。各区小学剩馀学额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八十七个,较今年七月,即上学年结束时的一万五千五百多个,增一成半,其中西贡区情况最为严重,剩馀学额近一千八百个;其次是元朗及沙田,剩馀学额均逾一千六百个,其中沙田区学额空缺,较七月时约八百六十个,增近一倍。 有资深中学校长指,部分高中生海外升学,加上移民潮及跨境生未能来港等因素影响,致学生流失,但认为减幅未算大,“除了个别区存在供求失衡,目前中学界仍受惠‘双非’效应,暂未见整体学生人数有太大浮动。”他指以往有中三生升读中四时,不适应传统学制,无法应付中学文凭试,离校转读职业训练局开办的职专文凭课程。 至于小学,推算全港公营小学在三个月内累计流失三百四十五名学生,其中沙田区,升读小四至小六级的学生流失情况严重,各级空缺学额在三个月间均增逾百个。 未通关使跨境生放弃香港学位 而取录跨境生较多的北区,小四至小六各级流失各增逾五十人,该区小学校长会主席朱伟林表示,学生流失与跨境生未能来港上课,家长乾脆放弃香港学位,转读港人子弟学校,或在内地办学的香港课程学校有关,“若仍未能通关,跨境生退学情况将会持续,预计下学期会再走一批。”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过去一年,香港经济经受考验,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达6.4%,只要本地疫情受控,香港明年的经济前景是乐观的。而展望更长远未来,香港亦拥有多重有利条件,对香港经济充满信心。 第十二届「央视财经论坛•香港」今日在广州举行,林郑月娥透过视像致辞。她说,2021年对于香港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她认为,香港发展最大动力,首先是来自中央的支持。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两项中央举措,让香港重回「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也让我们可以提升管治效能。 她说,在中央领导下,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提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是国家对来年经济工作的要求,也是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动经济加快复苏的机会。 她提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香港八个「中心」定位,为香港经济的未来指明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接近三年,令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加速融合发展。香港应当用好中央的支持,抓好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机遇,为香港谋求发展,为国家作出贡献。 她说,过去两年多的社会动乱和疫情影响,令香港经济受到考验。今年以来,香港各项经济指标得以持续改善。今年首三季,香港经济按年增长7%,复苏势头稳固,经济在第四季应当按年稳健增长,预计香港全年的经济增长可达6.4%。只要本地疫情继续受控,加上内地与香港逐步恢复正常跨境人员往来,她对香港明年的经济前景感到乐观。 过去四年多投资逾1300亿元推动创科 另外,林郑月娥指出,本届特区政府在过去四年多投资了超过1300亿港元推动创科发展,取得了理想的成效,而她在今年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进一步公布多项措施,务求完善香港创科生态圈,全面覆盖科研、融资、生产,以及市场化,亦提出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包括在香港北部建设新田科技城,额外增加150公顷土地作创科用途,汇聚大量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及人才。按规划,未来香港的北部都会区将有15万个创科职位。 她说,看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瞄准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会利用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动香港在生命科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包括设立「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鼓励海内外与香港的专家合作研究。她又说,不少生命健康企业都看到香港在这方面的潜力,有兴趣在香港发展,特区政府会在土地和政策上作出配合,期望未来生命健康相关产业会成为香港经济新的增长点。 read more
“没有你们的援手,就没有我们的曙光”“谢谢中央及内地医护与香港同行抗疫”……连日来,香港多地立起大型广告牌,感谢中央及内地医护支援香港抗疫。还有不少人把广告牌的照片、视频发在社交平台,附上自己的感谢话语。这是香港民众的共同心声,也是内地与香港手足情深、血浓于水的生动写照。争分夺秒推进方舱医院、应急医院等援建项目建设,源源不断向香港供应各类医疗和生活物资,多批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集结香江……香港有求,国家必应,两个多月来,中央援港抗疫以最快速度、最强力度、最大覆盖度展开。一个个感人事迹,一项项抗疫行动,香港各界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不少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防疫抗疫,让广大香港同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近段时间以来,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逐步受控,新增确诊案例连续回落。稳控疫情,绝非“自然而然”发生,更不是所谓“与病毒共存”的“躺平”带来的,而是中央政府全力支援、香港特区政府负起主体责任、香港社会各界团结一心,共同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结果。香港抗疫现实再次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才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香港疫情防控态势向好,但来不得半点大意。坚持“动态清零”,是当前抗击疫情最为科学、有效、经济,最为符合香港实际的策略选择。香港紫荆研究院此前电话随机访问了1063名香港市民,结果显示,67.9%的受访市民认为坚持“动态清零”更符合香港社会整体利益,忧虑香港一旦错误选择“与病毒共存”,疫情必然全面失控,700多万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时至今日,更要巩固好、维护好,坚定“动态清零”的决心和信心,谨防反弹、绝不松懈。对于香港来说,坚持“动态清零”是其和内地通关的必要条件。香港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是全国疫情防控大局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香港抗疫不是一城一地之事。当前,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期,病毒正在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快、受感染人群多。当此形势,香港特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确保物资发放到位、设施利用到位、防疫措施执行到位,以投身抗疫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不辜负中央援港抗疫的深切关怀,不辜负全体香港市民的殷切期盼。在香港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入口处,摆满了香港市民送来的感谢内地援港医疗队的鲜花和卡片。在这里,内地和香港医护团队默契合作。香港医生除了感激也受到感召,表示如果有一天内地有需要,自己同样有责任,也愿意奉献一份心力。内地医生则说,在疾病面前,内地和香港的医护人员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共同的心愿是把疫情控制好。两番话语,一颗真心,同样真挚,同样动人。防控成果凝结着医护团队的辛勤付出,将心比心、心同此理,自当倍加珍惜,落实抓细、继续巩固。中央援港抗疫,充分体现内地与香港的骨肉亲情,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关怀,充分彰显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有中央的关心,有内地的支持,有全体港人的共同努力,定能渡过难关。风雨过后见彩虹,期待香港早日迎来云开疫散! read more
本港今日(6日)新增33宗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个案,当中5宗属输入相关个案,另再多逾30宗初步确诊个案。「维园跳舞」群组再多3人初步确诊,包括一名住在大埔旧墟美新大厦的印佣,一名73岁舞友,以及一名曾与染疫空姐母亲同时段在铜锣湾皇室堡「东海荟·拉斐特」吃早餐的63岁男子。 初步确诊个案涉及一名外佣,本月2日下午曾经在旺角一间教会,与另一名早前确诊的印佣交谈一小时,并曾经拥抱,过程有戴口罩,不过此后两人曾一起用餐。该名女佣在本月3日及5日下午约2时至2时半到过大元村街市,昨日(5日)亦到过太和体育馆的检测中心。 另一名初步确诊的73岁女士,住在北角城市花园3座,1月1日起有头痛,她去年12月31日到过铜锣湾社区中心,与早前确诊的62岁女子跳舞,列为紧密接触者,前日(4日)送到检疫中心。 至于一名63岁男子于12月30日曾在铜锣湾皇室堡「东海荟·拉斐特」吃早餐,同62岁女子用餐时间相若,两台比较接近,初步怀疑两宗个案有关连。 此外,卫生防护中心亦通报一宗初步确诊个案,涉及一名住在跑马地凤辉台的67岁女士,曾于1月1日于富轩与跳舞朋友聚餐、又曾到儿童医院探访孙儿,亦到过黄泥涌及铜锣湾街市购物。中心指,仍在调查其感染源头。 read more
国泰航空三名机师从德国抵港后确诊,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今早在电台节目表示,仍要检视三人的病毒基因图谱是否一致,才能判断他们曾经入住的酒店,是否出现群组爆发。 何栢良说,近日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疫情大反弹,每日新增个案创新高,从欧洲返港的机组人员受感染的风险一定较高,如果让他们豁免检疫,并在社区自由出入,肯定会是“计时炸弹”。 国泰新指引“唔汤唔水” 至于国泰收紧机组人员检疫指引,要求抵埗首三日每日最多只可离家两小时,何栢良形容有关安排“唔汤唔水”,从检疫角度来说并非稳妥做法,担心机组人员万一受感染,有机会传染给同住家人,家人或将病毒进一步传开去。 他说,内地民航局对从国际航线回国的机组人员,实施集中隔离14日的措施,他对内地专家能接受本港现时的相关安排,不太乐观。 他建议,机组人员抵港必须在指定地点隔离14日;如果运作上有困难,最少亦要检疫七日。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严峻,社区出现Omicron及Delta两种病毒的隐形传播链。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昨日(19日)下午在疫情记者会上表示,本港昨日新增10多宗初步确诊个案,大部分是本地病例,部分未找到源头,当中多间学校出现确诊或初确个案。 张竹君指,美孚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百老汇)继有3名学生染疫后,昨日再有一名58岁女教师初步确诊。另外,香港管理专业协会李国宝中学、圣若瑟英文中学、佛教筏可纪念中学、大屿山国际学校等,均有学生染疫。被问到学校应否提早放年假或停课时,张竹君则指,当局会留意情况,并会考虑多个因素。 立法会议员颜汶羽在社交专页发文指,两间不同中学发现有学生染疫,累计已有7间中学出现个案,最新一位是来自新清水湾道的圣若瑟英文中学中六学生。颜汶羽担忧观塘区人口密集致疫情扩散,建议观塘区中学考虑提早放农历新年假。 颜汶羽说,染疫的圣若瑟英文中学中六学生家住观塘区,虽然学校明日起会暂停面授课堂至下月2日,但他认为,观塘区人多车多,担心社区可能已经出现传播链。他认为,为了保障师生,以及其家人健康,考虑到疫情最新发展,尽管中学课程相对紧迫而且考试临近,他都希望附近其他中学考虑提早放农历新年假。 read more
对于昨日(13日)在韩国仁川举行的亚洲七人榄球系列赛第二站香港对韩国的决赛中,主办机构将一首与2019年「黑暴」浪潮和「港独」示威有密切关连的歌曲,当为中国国歌播放,香港特区政府表示抗议和强烈不满。 政府发言人表示:「中国国歌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主办机构有责任确保我们的国歌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已于昨晚以书面要求香港榄球总会严正处理该事件,展开全面深入调查及提交详细报告,并向主办机构亚洲橄榄球总会(Asia Rugby)表达我们的极度不满。」 根据香港榄球总会向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提供的初步资料,亚洲橄榄球总会已向香港榄球总会致歉。他们确认香港代表队教练向他们提交的国歌录音正确无误,并解释事件是由当地主办机构一名初级人员的人为错误所致。香港七人榄球队在球场上听到错播国歌时,已立即知会主办机构。主办机构在赛事完毕后,已立即在场馆内公开致歉,并在香港榄球代表队在赢得今站冠军后出席的颁奖礼上播放正确的中国国歌。 香港榄球代表队将在月底参加在杜拜举行的亚洲七人榄球系列赛第三站赛事。特区政府已责成香港榄球总会,确保不会有同样情况发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