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黄码」人士今起准入企业会议及展览
政府早前宣布,现行社交距离措施大致延续,但会调整进入场地限制,让从海外或台湾抵港人士处于「黄码」期间,在符合特定要求下参与「企业对企业」会议及展览。新一轮社交距离措施会于今日(25日)至9月7日期间生效。
政府指,考虑到业内人士参与「企业对企业」会议及展览的性质与上班类同,有别于其他大规模群组聚集,因此在平衡社会及经济活动需要后作出有关调整。
政府又强调,疫情持续高企,市民须继续严守社交距离措施,并尽快安排长者和儿童接种疫苗,如有不适亦应尽早求医。
政府早前宣布,现行社交距离措施大致延续,但会调整进入场地限制,让从海外或台湾抵港人士处于「黄码」期间,在符合特定要求下参与「企业对企业」会议及展览。新一轮社交距离措施会于今日(25日)至9月7日期间生效。
政府指,考虑到业内人士参与「企业对企业」会议及展览的性质与上班类同,有别于其他大规模群组聚集,因此在平衡社会及经济活动需要后作出有关调整。
政府又强调,疫情持续高企,市民须继续严守社交距离措施,并尽快安排长者和儿童接种疫苗,如有不适亦应尽早求医。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d479f960302be2241d928ebb5aaf95fe.mp4 香港第5波疫情未止,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本港今日(15日)新增4,896宗确诊,包括197宗输入个案。过去一日多3间院舍现新病例,另多110间学校呈报147宗个案,涉及111名学生及36名教职员,港九街坊妇女会孙方中幼稚园N1班,有3位学生确诊,需要停课一周。 输入个案中,98宗是机场个案,33宗于是本月4至7日于社区检测中发现,占总体少于20%,属预期之内,另有12宗于7天后发现。相关个案来自39个国家或地区,7个国家个案多于10宗,包括印度29宗、英国21宗、美国及加拿大各有14宗、泰国13宗、菲律宾及新加坡各有12宗。 张竹君指出,大部分怀疑是BA.4或BA.5的个案中,大部分为BA.5,现时占整体的23.1%;BA.2.12.1的怀疑个案则在约8.4%,其余为流行的BA.2.2。另有8间学校于过去一周出现多于2宗个案,港九街坊妇女会孙方中幼稚园疑出现传播个案,涉疫的N1班别34名学生中,先后有3人确诊,中心已建议该班别停课一周。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表示,过去一日再多4名男患者离世,年龄介乎63至91岁,3位未打3针,3名死者有服食不同抗新冠药物。另外,玛嘉烈医院今日(15日)接获一名两岁3个月大的男童确诊,其呼吸情况恶化出现嘶哮症,需插喉辅助,目前危殆留医深必治疗部,医护人员密切监察其情况。至于日前呈报屯门医院5岁9个月大的染疫女童仍然危殆,而其11岁姊姊情况稳定,在同一医院的儿科病房留医。 read more
香港运输署去年推出便利措施,让滞留在内地或澳门的过境车辆于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回港接受车辆检验及续领香港车辆牌照。香港运输署今日(6月2日)宣布,由6月17日起延长该便利措施至今年12月31日。 香港运输署指,合资格过境车辆可在指定日子经港珠澳大桥口岸驾驶回港,并使用指定路线将车辆停泊在大桥香港口岸的指定停车场/指定地点,然后由车主自行安排的拖车服务把车辆拖至本港的指定验车中心进行验车,再办理续领车牌的手续。 须提前两周申请 每日设配额上限 在便利措施下,符合申请资格的车主须在拟定车辆回港日期前两星期向运输署提交申请,成功申请人将获发批准信。获批准的车辆须依照批准信上列明的指定日期,由已成功预约“回港易”或“来港易”的指定司机将车辆经港珠澳大桥口岸驾驶回港。每日获准回港的车辆数目设有上限,运输署呼吁申请人尽早递交申请。 香港运输署表示将会刊宪,豁免获批准的过境车辆在指定驾车回港当日的车辆登记及领牌规例。申请资格及方式维持不变。符合申请资格的车主,可在拟定车辆回港日期前两星期亲身或经代理人透过电邮、邮寄或投递箱向运输署递交申请。申请程序及详情请浏览运输署网址。如有查询,可致电2804 2600。 read more
第十二届「央视财经论坛·香港」今日(28日)在广州开幕。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开幕礼上透过视频致辞时表示,即将过去的一年对香港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两项中央举措,让香港重回「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也让特区政府提升管治效能。她指出,香港经济亦经受考验,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达6.4%,又指只要本地疫情受控,香港明年的经济前景乐观,展望更长远未来,香港亦拥有多重有利条件,对香港经济更充满信心。 香港经济持续改善恢复通关将带来利好 林郑月娥表示,2021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中央的领导下,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提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是国家对来年经济工作的要求,也是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动经济加快复苏的机会。 2021年对于香港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林郑月娥认为,香港发展最大的动力,首先是来自中央的支持。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两项中央举措,让香港重回「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也让香港可以提升管治效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香港8个「中心」定位,为香港经济的未来指明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近三年,令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加速融合发展。 林郑月娥谈到,过去两年多的社会动乱和疫情影响,令香港经济受到考验。不过,自今年以来,香港各项经济指标得以持续改善。今年首三季,香港经济按年增长7%,复苏态势稳固,经济在第四季应可按年稳健增长,预计香港全年的经济增长可达6.4%。她表示,只要本地疫情继续受控,加上内地与香港逐步恢复正常跨境人员往来,香港明年的经济前景是乐观的。而展望更长远的未来,对香港的经济更是充满信心。除了继续巩固和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香港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也来自国家拓展内需市场。 林郑月娥说:「过去几年,我们通过基金加码及平台合作等政策,持续帮助香港企业拓展内地市场。香港贸易发展局今年推出的一站式『GoGBA』数码平台,以及在深圳设立大湾区服务中心,都在帮助港商以大湾区为切入点,抓住更多商机。」 创科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她续指,香港的经济也有今年「央视财经论坛·香港」提及的「内生动力」,包括本届特区政府大力推动的创新科技发展。特区政府在过去四年多已投资了超过1300亿港元推动创科发展,取得了理想的成效,而今年的施政报告进一步公布了多项措施,务求完善香港创科生态圈,全面覆盖科研、融资、生产,以及市场化。其中,报告提出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包括在香港北部建设新田科技城,额外增加150公顷土地作创科用途,汇聚大量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及人才。按规划,未来香港的北部都会区将会有15万个创科职位。 另外,「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瞄准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会利用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动香港在生命科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包括设立「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鼓励海内外与香港的专家合作进行研究。林郑月娥表示,注意到不少生命健康企业都看到香港在这方面的潜力,有兴趣在香港发展,特区政府会在土地和政策上作出配合,期望未来生命健康相关产业会成为香港经济新的增长点。 林郑月娥表示,十二年来,「央视财经论坛·香港」见证了内地与香港经济的繁荣发展,搭建平台、贡献智慧,在内地与香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因为疫情原因,过去两届论坛我都是以视频形式参与。随着内地与香港逐步恢复正常跨境人员往来,我期待与大家在香港见面。很快就是2022年,也是特区成立25周年的重要时刻,希望内地的朋友们能亲自来香港,与我们一起庆祝。」林郑月娥说。 read more
再有国家/地区发现Omicron个案!港府昨日(18日)公布,因应埃及、摩洛哥、新西兰和卡塔尔确认发现Omicron个案,下周二(21日)起将列为A组高风险指明地区,以收紧相关抵港人士的登机及检疫要求。 相关安排实施后,任何21天内曾于当地逗留的非香港居民不准入境。香港居民亦必须已完成疫苗接种,并持认可疫苗接种纪录方可登机回港,并在抵港后于指定检疫酒店接受21天强制检疫,其间要接受6次检测,并须于抵港第26天到社区检测中心接受强制检测。 read more
由今年2月27日起,政府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二元优惠计划)的合资格年龄将由65岁下调至60岁,并扩展至红色小巴、街渡和电车。政府今日(21日)呼吁,合资格人士如仍未申请专为计划而设的个人八达通卡「乐悠咭」,应尽快申请。 政府指,合资格人士必须在1月31日(星期一)或之前透过「八达通App」手机应用程式递交申请,或到临时「乐悠咭」申请服务中心办理申请,否则将不能如期于2月27日起享用二元乘车优惠。而八达通卡有限公司(八达通)至今共收到约53.7万份申请,估计占1957年至1961年出生人口约88.2%。 乐悠咭设临时服务中心 为协助60至64岁的合资格人士尽快递交申请或补交申请资料,负责发咭的八达通已经自1月3日起设立下列四间临时乐悠咭申请服务中心: 湾仔告士打道5号税务大楼30楼3030室; 旺角弥敦道750号始创中心19楼1917至1918室; 天水围天晴村天晴社区综合服务大楼4楼401B室;及 沙田大围显和里5号显径邻里社区中心2楼会议室[注意:因应民政事务总署宣布所有社区会堂及社区中心(除用作临时避寒中心外)将由1月7日至1月20日暂停开放14天,显径临时乐悠咭申请服务中心将同时由1月7日至1月20日暂停开放] 。 各服务中心的办公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下午8时及星期六上午9时至下午1时,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休息。市民如就申请乐悠咭需要协助,可于办公时间内到访服务中心。 read more
深圳市商务局副局长池卫国今日表示,目前深港两地正全力做好跨境运输组织和供港物资保障,现时内地供港物资货源充足,价格平稳,可以确保香港市民生活需求。 他说,根据深圳海关初步统计,今年截至2月7日,从深圳通关供港鲜活物资的车辆,平均每天约300辆次,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徐炜介绍,目前通过严抓跨境货车司机「三点一线」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强内地接驳司机健康管理等措施,严防疫情扩散。 他透露,在深港跨境运输方面,每天约有8000台跨境货车,从事香港生鲜以及两地货物的运输,保障市民生活和为两地经济发展做贡献。 另外,深圳市政府公布,再有12名跨境货车司机今日在深圳口岸核酸检测呈阳性,分别从深圳湾口岸、莲塘口岸和文锦渡口岸出入境。自本月4日以来,累计有35名跨境司机受感染。 深圳口岸办提醒广大跨境司机做好自身防护,严格执行内地疫情防控措施。 read more
支联会原定于本月25日召开会员大会,商讨解散及处理资产,其七名常委中有四人昨被警方拘捕,连同身在狱中的常委李卓人和何俊仁,仅剩一名常委徐汉光。支联会是否有足够会员开会商讨解散成疑,其逾1300万元现金、约值1000万元物业将如何处置惹人关注。大公报记者昨追问支联会成员曾健成,他间接地回应大会或「难产」。 香港国安法生效后,支联会成员纷纷「跳船」自保。《大公报》早前报道警方跟进调查支联会,触发多个会员团体宣布退出,曾号称会员团体逾200个,如今剩余六个,决定开会商讨解散及处理资产事宜。根据会章,须至少20名会员出席大会,并得到在席七成半会员赞成才可通过解散。 支联会现已剩下七名常委,包括邹幸彤、梁锦威、邓岳君、徐汉光、陈多伟,以及身在狱中的李卓人和何俊仁。团体成员则仅六个,包括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甄启荣办事处、曾健成办事处、蔡泽鸿办事处、徐远华办事处及梁锦威办事处。 记者昨追问六个会员团体,包括到曾健成的民间电台办事处及其寓所,惟办事处无人应门,家属则称他外出未归。记者致电联络曾健成,他回覆说:「你哋开心啦。」记者问他会否出席25日的会员大会讨论解散,曾健成说:「随遇而安。」记者再追问如何处理支联会资产,他说:「分畀你啰,最紧要分畀你ok byebye。」其余团体成员在截稿前未有回覆。 记者发现截至去年六月,支联会有现金逾1300万元,艺旺商业大厦十楼全层属支联会物业,市值约1000万元。 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副主席、法学教授傅健慈表示,支联会早前死撑并非「外国代理人」,是强词夺理,不能成为拒交资料的理由。他重申依法注册的支联会理应守法,根本没有法律豁免责任的权力。执业大律师龚静仪指出,支联会狡辩不能成为拒交资料的理由,法例并没有规定警方必须向支联会出示有关的证据或理据。(来源:大公报) read more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今日(9日)在网志表示,将会加强培育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国家观念深厚的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中国,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贡献。 以下郑若铧网志全文↓ 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加强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充分配合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和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法律人才,这亦是律政司的重点工作。在5月底,律政司达成了三个里程碑,突显香港作为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枢纽的领导地位,也让我们以中国香港的身分在国际社会发挥所长。 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 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亚非法协)去年11月底在香港主办第59届年会,并正式宣布成立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反映了国家的支持和亚非法协对香港仲裁服务的信任。我们只用了半年时间筹备,便成功安排区域仲裁中心在5月25日正式开幕,这全赖国家的协调和律政司的同事群策群力。 亚非法协是亚洲和非洲唯一的跨政府法律咨询组织,先后在马来西亚、埃及、尼日利亚、伊朗和肯尼亚设立区域仲裁中心,在亚非地区发展机构仲裁并促进国际商事仲裁。我衷心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和亚非法协同意将第六个区域仲裁中心设于中国香港,这既是香港的荣幸,更有助推动及发展香港及区内的其他替代争议解决服务(尤其是网上争议解决服务),扩大香港法律枢纽的范围。这亦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 「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 紧接着在5月26日举行的「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邀得国际法院法官薛捍勤,以及亚洲和平与和解理事会主席、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沙田泰教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还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讲者就法治进行讨论交流。透过这些讨论,让我们对法治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更广泛传扬为区内外可持续发展建立和保持更平等共容的社会的信息。 论坛的压轴项目是《「愿景2030—聚焦法治」专责小组报告》的发布仪式。「愿景2030—聚焦法治」十年计划于2020年正式启动,致力建设并维护一个公平和以规则为本的法治社会,以促进各方可持续发展。这份报告详述律政司和专责小组的自计划启动后至今的成果,包括评估法治实践的基本要素,报告建议成立七项指标,作为定立客观评估的起点,包括:(1)司法独立;(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保护不受歧视的权利;(3)法律的可及性;(4)民事和刑事诉讼程序和争议解决系统的有效性;(5) 预防贪污;(6)防止滥用公权;及(7) 基本人权。 律政司会致力跟进专责小组报告,收集相关数据,以期进行深入研究及分析,务求客观地评估法治的实践情况。我们会考虑将所得的客观数据和使用的评估方法与其他司法管辖区分享,期望能够携手促进法治。 我衷心感谢专责小组过去两年就如何在区域及国际层面推广对法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不遗余力为我们提供宝贵建议和指导。 私法协会的合作安排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私法协会)主席Maria Chiara Malaguti教授和我在5月27日,透过网上平台就有关国际私法及国际商法合作的行政安排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双方在国际私法领域的合作,包括今年11月于香港合办首届亚太国际私法高峰会议,作为香港法律周2022的其中一项旗舰活动。 这已是律政司与私法协会的第二份谅解备忘录。去年5月我们为落实借调本地法律专业人员至私法协会秘书处的安排签订首份谅解备忘录, Malaguti教授高度赞扬两位借调至私法协会的人员表现出色,向国际展示香港拥有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 律政司会加强培育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国家观念深厚的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中国,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贡献。 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又强调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以及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 在国际法律层面上,香港特区在过去25年来一直发挥着「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展望将来,律政司会继续以中国香港的身分,积极参与国际法发展,以配合国家政策,助力推动涉外法治建设,同时亦可巩固香港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领导位置。 read more
湾仔湾景中心的西班牙餐厅1月3日举办百人聚餐,出席宾客中涉一宗确诊个案及一宗初步确诊个案,多名官员曾到场出席聚餐。继前日(6日)傍晚会见传媒向公众交代后,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晚(7日)发表声明指,已指示所有接受检疫的官员不宜在检疫期间继续履行职务,并须用其自身的假期进行检疫。 林郑月娥说,昨日下午从卫生防护中心得悉,该宴会个案可能涉及另一宗初步确诊个案,而该初步确诊人士参与宴会的时间为下午6时至8时。若个案最终获确定,所有曾经出席宴会的人士将被列为紧密接触者,并须被安排到竹篙湾检疫中心隔离检疫。换句话说,早前因应首宗确诊个案于晚上9时30分后才出席宴会而无须接受检疫的8位官员,将一并被视为须接受检疫的紧密接触者。 按最新发展,加上多几位亦曾出席该宴会的官员主动汇报,除了已被送往检疫中心的3位属9时30分后出席的官员(即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入境事务处处长区嘉宏及发展局局长政治助理冯英伦),另外10位官员将陆续被安排进入检疫中心,待卫生防护中心稍后确定新一宗感染个案是否属确诊个案。 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已作出适当安排,确保日常工作不受影响,包括由副廉政专员/廉政公署执行处首长丘树春署任廉政专员,警务处副处长(管理) 郭荫庶署任警务处处长,入境事务处副处长郭俊峰署任入境事务处处长。考虑到民政事务局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局长及副局长都须要接受检疫,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会兼任民政事务局局长,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则兼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所有署任及兼任安排会有效至各有关官员完成检疫为止。 林郑月娥指出,关于13名政府官员出席晚宴的行为有否违反纪律,她已指示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陈国基及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作出详细调查。陈国基会处理10名政治委任官员及廉政专员白韫六的调查,而聂德权会处理两名属公务员的部门首长的调查。调查会涵盖每名官员出席该宴会的详细情况,包括抵达及逗留时间、在宴会中的行为等,并会参考由食环署分别就各人按防疫规例进行的调查及执法工作,例如有否使用安心出行、佩戴口罩等。 至于就食肆和顾客的执法工作,她已要求食环署按法例尽快进行调查,并适时向公众交代调查结果。 林郑月娥再次重申,抗疫须要社会齐心协力,政府官员更应以身作则,严守纪律,时刻保持高度警觉,避免参与高风险活动。在上述调查工作完成后,她会对有关官员采取适当行动。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新增确诊个案为8999宗。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今日(17日)表示,本港过去一星期的确诊数字显示,疫情可能已进入平台期,甚至有回落迹象,这可能因中秋假期检测量及上报减少所致。但他强调,由于不少市民假期参与聚会,短时间内确诊数字可能仍有上落。 卢宠茂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政府今日起划一抵港人士「临时疫苗通行证」的接种要求,所有12岁或以上人士,需要至少接种两剂疫苗。卢认为,是由于疫苗接种在内地及其他地区已普及,因此本港亦不时检讨政策,但因为并非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要求民众接种3针,因此本港检讨政策时,将要求抵港人士最少要接种2针。 卢宠茂又强调,新冠绝非流感,担心某些说法会让市民误解,令他们放松防疫。他解释道,在过去一段时间,市民由于佩戴口罩,已经「见不到」流感,但新冠病毒仍然存在。如果要复常,需视乎本港的医疗体系情况,而现时公营医疗体系的新冠应变级别是第3A级,即每日因新冠入院的人数超过300人,使用的病床达到2500张,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有近四成公立医院的非紧急服务受影响。 自本港实施口罩令以来,已「见不到」流感,但新冠病毒仍然存在。若要复常,须视乎本港医疗体系是否可以复常,现时公营医疗体系的新冠应变级别是第3A级,即每日因新冠入院的人数超过300人,使用的病床达到2,500张,在最差的时候,有近4成公立医院的非紧急服务受影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