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葵涌石篱(二)村石祥楼解封揭33宗阳性
政府昨日(6日)下午5时起限制在葵涌石篱(二)村石祥楼内的人士须留在其处所并接受强制检测,相关行动在今日(7日)上午约7时30分完成,共有约1870人接受检测,当中共发现33宗阳性检测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此外,政府亦在「受限区域」内派员到访约780户,当中61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政府将会向阳性检测个案提供尚待入院或隔离设施时的健康建议、消毒用品和口罩,以供有关家庭在等候跟进安排期间使用。
政府昨日(6日)下午5时起限制在葵涌石篱(二)村石祥楼内的人士须留在其处所并接受强制检测,相关行动在今日(7日)上午约7时30分完成,共有约1870人接受检测,当中共发现33宗阳性检测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此外,政府亦在「受限区域」内派员到访约780户,当中61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政府将会向阳性检测个案提供尚待入院或隔离设施时的健康建议、消毒用品和口罩,以供有关家庭在等候跟进安排期间使用。
香港特区政府昨日(9月27日)发布《香港营商环境报告——优势独特机遇无限》,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表示,这份报告以全面的内容、翔实的数据、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现了香港良好的营商环境,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9月27日发表谈话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今日发布的《香港营商环境报告:优势独特 机遇无限》,有力驳斥了美国所谓“香港商业警告”的污蔑抹黑,全面展示了香港由乱转治之后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光明发展前景,将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香港真实情况,增强对香港信心。 发言人指出,报告叙述的事实充分说明,美国反华势力是香港营商环境的最大破坏者。在美国等外部势力的怂恿支持下,香港反中乱港分子策动2019年“修例风波”并将其演变成黑暴动乱,严重践踏香港法治,危害国家安全,损害营商环境。美国为了遏制打压中国发展,大打“香港牌”,一方面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竭力诋毁攻击旨在拨乱反正的香港国安法,并蛮横地对香港实施无理制裁,另一方面又肆意造谣抹黑香港营商环境,唱衰香港发展前景,甚至对在港经营的跨国企业进行恐吓施压。美方的所作所为十分卑鄙,令世人不齿。 发言人表示,中央政府始终是香港营商环境的坚定维护者。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都是为了让香港能够恢复良好秩序、重回发展正轨,从而使“一国两制”方针得以全面准确实施,使香港市场和投资环境得到切实维护,使各国投资者在港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报告生动显示,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社会迅速安定,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经济表现改善,金融市场稳中向好,国际机构及商界对香港营商环境评价正面积极。 发言人强调,对于香港营商环境,特区政府最有发言权,在港营商的企业最有发言权。这一年多来,外国企业在香港的稳步发展就是对香港良好营商环境的有力佐证。 发言人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之下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联通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依然突出,其长期形成的金融系统稳健、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法治环境良好等显著优势依然稳固。同时,国家“十四五”规划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正为香港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新动力。正如报告所指出,香港未来发展空间不可限量。我们对香港的营商环境充满信心! read more
右起:曾健成、黄浩铭、郭永健、麦德正、何伟航、李卓人和吴文远等8人提出上诉。 香港社民连及工党8名成员前年五一劳动节到政府总部外请愿,要求设立失业援助金,去年被裁定参与受禁群组聚集罪成,被判入狱14天,缓刑18个月。八人不服定罪及刑罚提出上诉,为首宗限聚令上诉案件。案件昨早在高等法院开审。律政司一方今于高等法院陈词指8人相距1.5米非金科玉律,示威期间有互动交谈,手持相同横额,口号互相呼应,故亦应视8人为同一群组。上诉方反驳众人戴口罩示威,表现克制,定罪实属过严。案件10月18日宣判。 8名上诉人为郭永健、何伟航、黄浩铭、曾健成、麦德正、吴文远、李卓人和梁国雄。他们各被控于2020年5月1日上午约11时06分,在金钟夏悫道海富中心外参与受禁群组聚集。 律政司一方今陈词交代限聚令立法背景为新冠肺炎可经空气或飞沫传播,故规定社交距离为唯一有效防疫措施截断传播。律政司一方解释要判断是否同一个受禁群组聚集涉及多项因素,距离超过1.5米并非金科玉律唯一考虑,即使8人之间分成两边,之间相距1.5米亦不等于2个群组。律政司一方认为裁断亦须考虑聚集人士是否有共同目的、事前有否组织、聚集人士之间有否互动以及聚集时长。 律政司一方提到案发时8名上诉人4人一组各手持相同横额争取劳工权益,口号互相呼应,显示有事先组织;2组人曾靠近站立,互有商量;聚集时长逾11分钟,即使众上诉人主观意愿区分为2群组亦不济事,法官应考虑上述客观事实,裁断8人属同一群组。 上诉方又质疑是次限聚令执法检控违宪,侵犯了《基本法》保障的和平集会示威权利,律政司一方引用终院案例相称性测试,反驳指新冠肺炎属崭新病毒,案发时医学知识观点随时在变,政府设有专家委员会提供意见,进而设下限聚令来防疫,反观法庭没有同类型机构,可见执法并非显然缺乏合理基础。律政司续指根据《香港人权法案条例》每人均有生存权,政府有责任订立措施包括限聚令来保障市民生存权,不可偏重示威权利,再者政府行政指令非一刀切,随着疫情而更新,而且限聚令限制有限,只规管人数,不影响示威内容和自由,上诉人等亦在多次警告不果下方遭票控,故应通过相称性测试。 上诉方反驳上诉人当时甚至戴口罩示威,做法克制,应保障剩余的示威自由,若上诉人结果仍遭刑事定罪实属过严,会导致寒蝉效应,又指法庭应具衡量上诉人有否对公共卫生构成过份威胁。黄浩铭补充虽然要考虑共同目的,但群组间社交距离及持续时间更形重要,另外五一游行多年来首度取消,上诉人已尽力依从防疫措施,足见上诉人亦重视市民生存权,而示威权亦不应忽视。黄浩铭反驳律政司,讽刺高官多次聚餐「渠哋就真系令限聚令荡然无存喇!」 read more
以八达通领取消费券的市民要留意,政府今日(22日)公布,于8月1日最早一批透过八达通获发首期消费券的市民,如希望如期在12月16日收取尾期1,000港元消费券,其「合资格消费」累积总额须于本月30日或之前达到4,000港元。换言之,本月底前要将八达通内的所有消费券金额用完,便可最早获发余下的1,000港元。 港府表示,根据消费券的发放安排,以八达通收取消费券的市民,在首期消费券发放后的特定时间内,如其「合资格消费」达到4,000港元,尾期的1,000港元消费券便会在达标后的下一个月16日发放。特定时间是指首期消费券发放后的4至7个月。 以8月1日获发首期消费券的市民为例,其「合资格消费」如在12月30日或之前(即发券后4个月)达到4,000港元,便可于12月16日收取尾期1,000港元消费券。这批市民的「合资格消费」最迟亦须于2022年2月28日(即发券后7个月)累积达到4,000港元,才能赶及在2022年3月16日收取尾期消费券。 另一方面,于10月1日获发放第一期消费券的市民,根据发放时间表,将于12月1日获发放第二期消费券。其中选择透过支付宝香港、Tap & Go「拍住赏」或WeChat Pay HK收取消费券的市民,其第二期消费券金额为3,000港元。而选择以八达通收取消费券的市民,第二期消费券的金额为2,000港元。他们会在12月1日当天陆续收到获发放第二期消费券的手机短讯或应用程序推送通知。 read more
曾于2019年7月申请在元朗游行、被警方发出反对通知书的“光复元朗”行动发起人钟健平,在当年7月27日元朗发生大规模警民冲突后被拘捕。至去年他被正式落案,控以组织及参与未经批准集结2罪,他前日在区院承认组织一罪,今天(13日)被判囚16个月。 42岁被告钟健平,报称公关界人士,他承认组织未经批准集结罪,控罪指他于2019年7月26日至27日,在香港违反《公安条例》第13条而组织1个公众游行。 法官胡雅文判刑时指元朗于案发前刚发生袭击事件,在一触即发的社会气氛下,被告明知警方拒绝其集会申请,但仍选择违法挑战警方的决定,更多次在记者面前呼吁公众前来参与,行径挑衅,为案中加刑因素。且当时有不少黑衣示威者配备装备到来,事件及后亦演变成多处暴力冲突,更出现警车被围困的危险情况,交通如轻铁等亦严重受阻。 法官亦难以接受被告处事天真的说法,指在当时的气氛情况,不会认为有人会觉得集会能和平进行。法官重申集会自由并非绝对,考虑了当日集会的规模、背景等,指被告的行为使情绪高涨的示威者聚集元朗,或会引发另一场社会骚动,量刑须具阻吓,监禁为唯一合适的选项,将他判囚16个月。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今日(10日)刊宪公布,撤销民主党元老单仲偕及杨森,作为太平绅士的委任。另外,杨森、单仲偕及戴耀廷的姓名,亦会从特区授勋及嘉奖名单中剔除,即日生效。戴耀廷于2001年获授荣誉勋章;而单仲偕及杨森则分别于2007年及2009年获颁银紫荆星章,两人同时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戴耀廷等3人被剔除勋衔 翻查资料,戴耀廷在2001年曾获荣誉勋章,但他早前组织或参与所谓“35+初选”,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正在还柙。戴耀廷亦承认在2016年立法会选举中宣传“雷动计划”而无申报,被判监10个月。 杨森的太平绅士身份被撤销 民主党前主席杨森原本获银紫荆星章和太平绅士勋衔,早前因涉及2019年10月1日的非法游行,承认一项组织未经批准集结罪,被判入狱14个月。 单仲偕获授的银紫荆星章遭褫夺 另外,单仲偕同样获银紫荆星章和太平绅士勋衔,因2019年10月1日组织及参加非法的集结游行而被控组织未经批准集结,早前他承认控罪,被法庭判处入狱14个月、缓刑24个月。现已出狱及离港。 另外,培正中小学前校监陈之望因藐视法庭罪判囚6周,亦被撤销太平绅士的委任。 根据授勋及嘉奖制度,如获授勋/嘉奖人士的行为,对其应否继续拥有该勋衔/奖状构成疑问,例如因被定罪而入狱一年或以上,不论是否获得缓刑,或作出有损授勋及嘉奖制度的名声的行为等,政府会考虑是否须禠夺其勋衔/奖状。每宗褫夺勋衔/奖状的个案须由行政长官亲自批准。根据《太平绅士条例》,太平绅士在获委任期间,于香港或任何地方被定罪,并就所涉罪行被判处监禁,不论是否获得缓刑,特首都可发出书面通知,撤销对该人太平绅士的委任。 read more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17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香港未来要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基本法,努力落实“一国两制”,要加强基本法教育;发展方面,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鼓励港人到内地寻找发展机会。 梁振英表示,2019年的黑暴风波影响本港国际形象,强调基本法对本港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有清晰界定,将来要在基本法教育上再努力说明。他指,过往有立法会议员利用职权之便危害“一国两制”,甚至要求外国制裁香港官员,是港人治港出现问题。 反中乱港的罗冠聪早前“着草”英国,煽动在英国的港人“积极”参与英国地方选举和市议会选举,被梁振英点名批评,指英国市议会的权利与本港行政长官的权力是“蚊髀同牛髀”,特区行政长官的权力由中央赋予,有地方民意授权的地区民主权利,从而组成本港的高度自治。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梁振英坦言香港发展有进步,未来香港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亦可以鼓励港人到内地寻找发展机会。 read more
疫下本港与内地控关已久,现时由本港前往内地有3种途径,分别是经深圳湾口岸入境深圳、经港珠澳大桥入境珠海,以及从香港国际机场乘搭客机前往内地各城市。深圳为入境旅客提供隔离医学观察的健康释站一位难求,早前虽已改以抽签方式分配房间,每日抽签名额约2000个,但仍未能满足旅客所需,不少打算北上的港人均难以订得酒店房间,令港人入境内地难上加难。今日(17日)有消息指,港府正研究通过「闭环管理」的形式,让旅客在港完成隔离后前往内地,港府将与内地有关部门展开相关商讨。 早前有议员提议争取推行「在港驿站」,先在香港4万张隔离床位中,拨出其中1万张床位,供有需要的市民通过限定日数检测,再以「闭环形式」由巴士送往过关,随后再在内地接受居家观察。 按内地方面规定,入境人员需先将资料申报到健康驿站系统,待审核符合资格条件,只要合资格就可以参与抽签。深圳市将会根据酒店的剩余数量分配抽签名额,深圳湾口岸入境旅客须提前预约通关,系统弹性设置每日抽签名额约2,000个。 read more
针对美国白宫宣布再次延长所谓“针对香港局势宣布的国家紧急状态”,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今日(12日)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美方上述不思悔改、蛮横干预香港事务的错误行径。发言人指出,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美方重施对港制裁的卑劣伎俩,再次暴露其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的强权政治和强盗逻辑,令人愤慨和不齿。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香港与其“国家紧急状态”挂钩,妄称所谓“香港局势”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编造借口继续对港进行蛮横制裁,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是对中国内政赤裸裸的干涉。发言人强调,美方单边制裁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毫无合法性可言。无论美方给制裁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都掩盖不了其践踏国际公理、严重违背国际法原则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非法本质。发言人表示,香港回归25年来,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特区新选举制度的成功实践,国家安全得到维护,香港社会更加安定团结,香港民主发展重回正轨,翻开了良政善治的新篇章。发言人指出,在美政客眼里,香港特区海晏河清的大好局面不符合美方“战略布局”和根本利益,香港越稳定他们就越焦虑。眼看马前卒“失蹄”了,“代理人”被抓了,“乱港大计”泡汤了,美方的“底牌”打完了,只得再次上演欺世盗名的无聊伎俩。事实证明,制裁再多再滥也不过是废纸一张!任何外部阻挠都是螳臂当车,无法动摇香港各界捍卫法治秩序、维护特区繁荣稳定的共同意志,无法撼动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发言人强调,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相信新一届特区政府将团结带领全体香港市民同心同向,共同建设美好香港。任何妄图以制裁干预香港事务、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险恶用心不会得逞,打“香港牌”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更是痴心妄想。美方炮制的涉港卑鄙伎俩世人早已看穿,注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read more
食物及卫生局长陈肇始今日(6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在确诊个案的追踪调查发现,确诊的屯门男测量师男,曾与确诊空姐的母亲,在同一时间到过天后「陆田园」餐厅进食,怀疑受到感染,相信现时已厘清感染源头,但不代表无风险,认为社区仍有潜在传播链。 陈肇始表示,确诊患者到过多个地方,包括确诊外佣曾到过维园、外佣宿舍及教会等,政府已联络印尼驻港总领事馆协助,呼吁曾到过陆田园、维园等的市民尽快进行检测。 read more
乱港黑手、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控涉嫌违反国安法,获法庭批准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来港为其辩护。律政司不服决定,并就此多次上诉。21日,高等法院上诉庭拒绝律政司申请上诉至终审法院,22日,律政司直接向终审法院提出上诉许可申请。终审法院25日早上开庭审理有关申请,由终院首席法官张举能、常任法官李义及霍兆刚处理,Tim Owen早上到庭旁听。终院押后至11月28日裁决。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26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黎智英涉嫌违反国安法,但在案件开审前却闹出一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法律风波,这场风波已经不单牵涉法律问题,而是宪制问题。 黎智英早前向高等法院申请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来港执业为他出庭辩护,而此举需要法庭批准。律政司就此表示反对,并请来资深大律师余若海作为代表,可惜仍于上诉庭败诉。如今来到终审庭,由前律政司司长、资深大律师袁国强作为律政司代表。叶刘淑仪认为,袁国强提出的理据,值得深思及参考:香港国安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中国是实行大陆法而非普通法的国家,这是第一点。人大常委会为什么会通过香港国安法?正正因为2019年发生的黑暴事件,令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违反「一国两制」基本原则。既然香港国安法是在大陆法制度下由中央通过的条例,假如由一个普通法的律师来港执业代表辩方出庭,那么又是否恰当?我绝对有理由相信,此举并不恰当。无论Tim Owen多么擅长普通法、刑事条例也好,他始终是一名普通法律师,与香港国安法是两码子的事。加上他不是中国人,并不明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会像中国公民般重视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凌驾性的,假如根据普通法原则,让Tim Owen来港执业作为黎智英的辩护律师,在此牵涉国家安全的案件并不恰当,这是袁国强提出的第二点理据。 叶刘淑仪强调袁国强提出的论点非常合理,并且非常明白律政司为何要用上四名资深大状据理力争。叶刘淑仪表示,黎智英案的判决将会成为一个先例,最终的原则就是审讯牵涉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是否可以由非中国籍、只是纯粹熟悉普通法或《欧洲人权法》的律师作为代表?这是极为重要的原则。假如终审庭大法官于下星期一所作出的裁决是批准Tim Owen代表黎智英出庭辩护,相信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排除以释法解决此问题,令到日后凡是牵涉国家安全的案件,绝不可以由不了解香港国安法及大陆法、不了解国家安全重要性的外籍律师来港就香港国安法案件出庭辩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