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于上周五(12日)放宽自海外及台湾抵港人士的入境检疫安排至「3+4」,访港旅客数字明显有所增长,本周日(14日)的出入境人数更创近期新高。根据入境处的统计数字,在入境人次方面,本月上旬经香港国际机场抵港的人数维持在每日3,000至5,000多人,只有8月7日一度突破6,000人。放宽检疫安排后,过去4日(12日至15日)约2.4万人经机场入境,当中约1.77万人是香港居民、另有约5,100名内地访客。
在「3+4」措施实施后,入境人数随即有明显上升,首日共有6,157人经机场抵港,其中香港居民占4,351人,内地旅客则有1,516人,其余290人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直至本周日,经机场入境的人次更升至7,428人,香港居民及内地访客分别有5,840及1,264人。经计算,新检疫措施实施后(12日至15日)的机场入境平均人数约有6,000人,而8月1日至11日、相关措施未实施时,则约有4,900人入境,相差约1,100人。
另外,经机场出境人数亦有上升趋势,除了8月7日有5,226人外,8月首11日的出境人数维持3,000多至5,000人之间;至有关措施实行首日,便有5,416名人士出境,本周日更升至5,695人。 read more
香港与内地周日(8日)起逐步恢复通关,市面上本已一盒难求的品牌退烧药是否会更趋紧张受到关注。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0日)在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表示,政府一直留意药物供应情况,强调现时公营系统在医疗药物方面供应充足,包括退烧药。
至于市面的药物供应情况,李家超表示会留意实际情况,并指打算与药厂商讨在向药房提供药物时,要求药房在售卖某种药物时有自律性限制。李家超重申立法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最理想还是与药厂及药房协议处理有关问题。 read more
西九龙法院大楼今日(18日)起全面实施保安检查。法庭使用者进入西九龙法院大楼时须先到一楼中庭「安检区」通过金属探测器检查,随身物品亦须接受X光行李扫瞄机检查。
司法机构设置专用通道予律师代表和传媒人士,以便他们经常进出法院。法庭使用者不得携带水或饮品进入西九龙法院大楼的受管制区域,各楼层已增设提供饮用水机或饮品自动贩卖机。 read more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近日有反扑之势,酒吧不断出现爆疫群组个案。香港特区政府前日(14日)宣布,规定顾客在进入酒吧/酒馆及夜店/夜总会前,必须出示过去24小时内的快测阴性结果证明,顾客须在该测试棒上记录其姓名和测试日期及时间,再拍摄照片并储存在其手机,以便在进入处所前供负责人查看。食物环境卫生署提醒,新措施已于今日(16日)清晨5时起实施,有关负责人及顾客,留意及遵从新规定及其他适用的防疫规例及限制。署方指出,基于防疫考虑,顾客请不要出示测试棒实物,及不要在有关处所内即场快测。
食环署强调,违反有关规定顾客可被发定额罚款通知书,处所负责人除须负上刑责外,也须于执法人员发现违规行为后的翌日起,采取减低传播风险的相应措施,即关闭14天。
食环署续称,新规定并不适用于不会进入餐饮处所内的酒吧/酒馆范围的顾客,署方亦已更新其“疫苗通行证”专题网页内的“酒吧/酒馆常见问题”,供有关负责人及顾客参考。
read more
施政报告将于下月出炉,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今日(13日)与基层会面讨论。众多基层团体均表示现时照顾支援长者政策或资源明显不足,安老院舍不足,关注安老院舍轮候时间过长问题,建议新施政在兴建公屋的同时,亦给予更多空间预留在兴建安老院舍上;另外亦有团体关注照顾者支援问题,建议推出照顾者登记证,让社会认同照顾者的付出及贡献,并希望政府设立专属的照顾者中心。亦有团体反映,目前弱智人士院舍的轮候时间长达10多年,希望政府能提出清晰具体的规划,又促请当局以地区为本,避免在偏僻地方兴建院舍,让较年长的家长可以定时探望子女。
另有团体反映现时本港对照顾者支援不足,他们大多指出目前普遍照顾者均出现财政压力,包括陪伴看医生或出行时的各种开支等,望新施政可恒常化照顾者津贴。有团体亦表示关注劏房问题,追问「关爱基金」的走向,促当局增加关注及支援劏房户的精神卫生健康,或提供特殊学习津贴。至于弱智人士院舍方面,目前轮候时间长达逾10年,望政府未来提出清晰具体规划,以地区为本,避免在偏僻地方兴建院舍,让较年长的家长可以定时探望子女。针对残疾人士上,团体则表示望当局加强支援残疾津贴及个人综援金等。
孙玉菡回应时称,双方交流坦诚,内容亦很充实,许多均以用家角度提出意见,不过很难在短时间内作具体回应,亦未必能于今天应承每一件事可做到,强调当局会积极探讨如何解决。就安老问题上,他明白大众较关注安老院舍数目,惟要长远规划,当局未来尽量会于公营房屋总楼面面积预留5%作福利用途,并将以老人措施为重点;除院舍外,他亦提到,本港面对人口高龄化,5年任期内预计每年净增长8万名60岁或以上长者,强调要做好「居家安老」。他又表示,理解照顾者身负大量工作,希望能够加强对他们的支援。至于在社区设立弱智人士院舍,孙玉菡指涉及社会教育问题,要说服社区接纳院舍并不容易,但仍然要做,他亦愿意与大家探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