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民如常返回世贸中心上班多间餐厅需暂时关闭
铜锣湾世贸中心昨午(15日)发生三级火警,期间逾300市民逃至5楼平台及天台一度被困,事件中共13人送院。有在大厦工作的市民今日(16日)如常上班,惟据职员劳先生指,他抵达办公室后发现大厦内电话及上网服务均未复原,暂时未能处理工作事务。而低层商场位置亦贴出告示,昨日事发时多间仍然营业的食肆需要暂时关闭。
铜锣湾世贸中心昨午(15日)发生三级火警,期间逾300市民逃至5楼平台及天台一度被困,事件中共13人送院。有在大厦工作的市民今日(16日)如常上班,惟据职员劳先生指,他抵达办公室后发现大厦内电话及上网服务均未复原,暂时未能处理工作事务。而低层商场位置亦贴出告示,昨日事发时多间仍然营业的食肆需要暂时关闭。
雨后,云开日出。香港会展中心旁的金紫荆广场上,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的紫荆花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5年前的7月1日零点,全世界的目光聚焦香港。 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冉冉升起、高高飘扬,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 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25年来,中央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创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制度,并在实践中支持其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应对和化解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正是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和制度韧性的过程。 2021年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听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述职报告时指出,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再次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 冲云破雾,正本清源。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开启良政善治新篇章。 回归祖国:开启香港民主新纪元 1997年7月1日零点,正在香港街头执勤的警察以最快速度除下带有殖民色彩的旧徽号徽章,换上制服口袋里备好的带紫荆花图案和中文“香港警察”字样的新徽号徽章,迎接新的时代。 回归后的首个清晨,时任警务处助理处长、政权交接仪式保安任务总指挥李明逵,忙碌一整夜后依然没有倦意,他佩戴上新警徽,站到高处,静静凝望着周围的一切。 “从香港皇家警察到中国香港警察,表面上看只是改了名字、换了徽章,但大家心底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现在是中国人在管香港。”李明逵回忆道。 香港回归之前,当家作主曾是香港同胞遥不可及的愿望。 “英国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性质决定了香港不可能有民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表示,回归以来,在新的宪制秩序下,香港社会朝着新的民主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年来,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民主成分持续增加,香港全体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到充分保障。 ——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不仅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治理,还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全国人大确定的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在香港选出36名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 ——香港现有5600多位人士担任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其中超过200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徐泽表示,事实充分说明,没有国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香港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一国两制”初心使命的坚守,就没有香港民主制度的建立,也就没有香港民主的实践。 香港国安法: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 2022年6月的香港,街头遍布庆回归的彩旗与海报,商场里人潮涌动,食肆门前又排起长龙…… 一切如常,又不寻常。 家住新界粉岭的青年白领姚思欣白天和丈夫各自去上班,婆婆在家中帮忙照看4岁的女儿和1岁半的儿子,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这样的日子看起来有点平淡。但是经历过2019年那些提心吊胆的日子,她对这样的平淡视若珍宝。 安居乐业,吃餐安乐茶饭,是多数香港人朴实的心愿,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同时,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香港陷入严峻的局面。 利剑高悬,雷霆万钧。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实施香港国安法的效果立竿见影,扭转了香港社会过去严重的暴力乱局,破坏秩序和社会安宁的行为大大减少。”香港特区政府时任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21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香港回归祖国24周年,在新界坑口体育馆,上百名市民展开一面长30米、宽20米的巨型国旗,全场齐唱《歌唱祖国》,爱国热情令人动容。 “像这样的场景和气氛,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前是难以想象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表示,以前香港市民不要说挥舞国旗参加活动,就是站出来反对违法行为,生命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威胁。“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市民不再压抑自己的爱国情感,大家终于可以意气风发、堂堂正正地讲法治、讲爱国。”陈勇说。 2022年5月28日,恰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通过两周年,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举办“兴邦定国”香港国安法法律论坛。“祖国永远是香港特区最坚强的后盾。”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说,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无疑是“定海神针”,有力惩治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让香港实现了由乱转治的重大转折。 爱国者治港:“一国两制”的核心要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反中乱港分子之所以能在香港兴风作浪、坐大成势,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爱国者治港’的原则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2021年2月22日在全国港澳研究会举办的“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专题研讨会上指出,“一国两制”方针从形成之初就包含了“爱国者治港”这一重要思想内涵,要实行“港人治港”,就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 在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中成功连任的梁美芬回忆,“修例风波”期间,部分议员滥用程序和权力,肆意“拉布”、瘫痪立法会。“这些乱象严重破坏立法会的正常运作,导致多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立法及拨款审议被‘拖死’,损害市民福祉,民怨极大。” 2021年3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采用“决定+修法”的方式,通过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改,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两个产生办法作出一次系统修订,明确规定了选举委员会的构成和产生办法,新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以及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的运作机制等。 重新构建的选举委员会由1200人增加到1500人,由原来的四大界别增至五大界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表示,新选举制度明确了选举委员会五大界别共40个界别分组的划分、名额分配以及产生方式,调整优化了有关界别分组,实现选举委员会规模和界别分组数量双增加,“从而既体现选举的广泛代表性,又符合均衡参与原则”。 “中央实际上是把香港整个民主发展过程,拉入正确的起点和轨道上。”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刘兆佳指出,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考虑了香港原有选举制度存在的种种漏洞,并作出了各种有针对性的调整,“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香港政治格局和政治生态显著改善。 瑞士籍商人安德龙4年前来到香港,便爱上了这里。“修例风波”期间,他多次站出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挺警、揭露谣言。“说真的,我本来都想离开香港了,是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使我留了下来,让我对香港的法治重拾信心。”安德龙表示,他很高兴听到关于完善选举制度的消息,“爱国者”这个概念在世界上很普遍,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让不爱国的人进入管治团队,“这是常识”。 政治新气象:同为香港开新篇 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顺利举行,这也是新选制下的首场行政长官选举。李家超最终以99.16%的得票率当选为行政长官人选。 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习近平指出,实践证明,新选举制度对于落实“爱国者治港”、保障香港市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推动形成社会各阶层各界别齐心协力建设香港的良好局面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一套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实际、符合香港发展需要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令香港社会各界受到极大鼓舞。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颜宝铃激动地说:“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及对李家超的谆谆嘱托,体现了中央对新特首的充分肯定及信任,对香港未来发展的关心、用心、信心。”颜宝铃表示,新选举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有目共睹,为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对香港开启良政善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选制下,香港居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所有符合“爱国者治港”要求的合资格人士都有机会参选及成功当选。 从选举委员会选举到立法会选举再到行政长官选举,完善选举制度后的一年内,香港先后成功举行三场重要选举,体现了新选制的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和公平竞争性,呈现出崭新的政治气象。 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的153名参选人,有约一半系首次参加公职选举,他们中既有商界、学界、专业界的精英翘楚,又有来自社会基层的劳工、职员、中小企业经营者代表。候选人来自不同的政治团体、政治派别,代表不同的政治光谱,持有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抱负,体现了新选举制度的开放包容。 ——新选制下,选举重回理性建设、重回经济民生。 参选行政长官期间,李家超走访不同政团、组织以及基层家庭,甚至一日“连跑十场”,解释施政理念的同时充分聆听各界意见。他开设了网上平台“超哥听你讲”,广泛听取社会不同阶层对社会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意见及建议,竞选办几乎每天都接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施政建言书。 “李家超参选政纲形成和宣介过程就是香港社会民主咨询、民主协商的过程。”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表示,李家超的竞选政纲公布后引起香港社会的共鸣,得到大家广泛支持,缘于这份政纲的智慧来自民间,如“公屋提前上楼”等其实是香港市民的贡献。 ——新选制下,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长期对立、立法会内长期对抗的困局得到破解。 2022年1月12日,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举行任期后的首次会议——行政长官答问会。原定一个半小时的答问会持续了逾两个小时,17位议员提问更创下答问会质询数量新高。 “新选制好就好在有利于维护行政主导,提升管治效能。”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阎小骏认为,在新选制下,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行政长官人选和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使得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具有共同的选民基础,在立法会形成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稳定力量,从而有效破解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长期对立、立法会内长期对抗的困局,使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香港竞争优势。 “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新一届特区政府会跟香港特区立法会加强良性互动,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当选当天,李家超表示,新一届特区政府会以行动争取信心,以成绩凝聚互信,齐心协力建设一个更宜居、更开放、更和谐,同时也充满希望、机遇和活力的香港。 6月19日,国务院任命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当天,李家超率领第六届特区政府主要官员集体亮相。“未来5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我与管治团队会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带领香港全面发挥‘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同为香港开新篇。”李家超语气坚定。 新团队,新气象,新篇章。今日之香港正开启新篇。 (来源:人民日报) read more
元朗昨晚(21日)7时许有中电电缆桥起火,致天水围、屯门及元朗多处停电。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今日(22日)在出席立法会会议后会见传媒时表示,初步而言,进入电缆桥的地方都没有受到任何破坏,现阶段没有迹象显示有人刻意入内进行破坏。要待消防同事作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火警成因。 邓炳强说,昨日消防同事亦使用一项新科技——救火机械人,当温度很高的情况,消防处的同事未必能够进入时,救火机械人便可以发挥其用途,它除了可以拿起消防喉救火之外,另外亦备有摄录镜头,以及可以探测温度,看到是否安全让消防员入内进行工作。 对于在停电事件中政府未启用紧急警示系统,邓炳强说,紧急警示系统一旦启动将是全港性,例如影响全港的辐射问题或大型灾难。是次事件主要涉屯门及元朗区,用如此全港性的警报系统未必最适宜,当时已用许多不同方法通知了当区有关市民。 对于「七一」的安排,邓炳强提到,准备工作不会停止,一定采取最高规格计划行动,确保所有庆典活动均在安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 read more
本港新冠疫情持续,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今日(28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目前疫情尚未见顶,又指当局目前未完全排除在全民检测期间实施「禁足令」。 陈肇始指,根据卫生防护中心估算,目前本港疫情尚未见顶,社区仍有多条传播链,每日大批市民确诊。她表示,政府的应对方向仍然是确保患者得到适切治疗,因此要将患者「分级分层」处理,按病情严重性,分批送往医院隔离病房、社区治疗设施及社区隔离设施等。 政府正计划实行全民检测,陈肇始对此强调检测安排要发挥最好效用,就一定要减低人员流动,尽量减少市面人流,透露说政府目前并无完全排除在全民检测期间实施「禁足令」。她认为,从公共卫生角度,全民检测越快完成越好,当局会设法压缩检测时间,目前仍正马不停蹄商讨具体推行细节及时间等。此外,她亦表示,全民检测安排会顾及行动不便人士,包括需要在安老院长期卧床的长者,可能会安排上门为他们进行核酸检测。 read more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的司机前日(20日)新冠病毒快速测试结果初步阳性,环境局今日(22日)表示,黄锦星交回的深喉唾液样本化验结果为阴性,今日如常回到办公室工作。 至于该名司机交回的深喉唾液样本化验结果则为阳性,他正按卫生署指引在家隔离等候,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正跟进他的个案。 环境局指,会继续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措施,并已提醒所有人员须注意个人卫生,时刻提高警觉。如发现身体不适,必须马上求医。 read more
特区政府尽力争取最早1月8日与内地首阶段通关,初期将设人数安排。有消息指,相关人数安排只针对陆路口岸,高铁、飞机、船、金巴等则不设人数限额,而是靠相关机构因应其运力,决定班次数目。 消息人士指,各陆路口岸,包括罗湖、深圳湾、福田,在初期通关时,必须有人数上的限额,否则肯定会有大批人涌至,令配套无法负荷;反而,高铁、飞机、船、金巴等,可透过航班和班次数目等,因应其运力,调节人数,「有数得计」,即是一天有多少班次,每班多少人,总人数容易掌握,不易出问题。 消息又称,特区政府已向中央提交通关方案,正待中央审批,料很快有定案。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反弹,连日入院人数骤升,医管局启动第三阶段病床调动计划。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今日(26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医管局已经做好应对准备,希望下周能提供多3000张病床接收新冠病人。 高拔升指,近期变异病毒株Omicron BA.5个案急速增加,可能令确诊及入院病人上升。他预计,调动病床可能会减少其他非紧急服务,包括取消预约及门诊服务,部分联网医院或需减少四成手术。他呼吁市民遵守社交距离措施以减少疫情。 对于业界指大部分公院转介病人到私院不成功,高拔升指每日转介超过100个病人到私家医院,只有约两成病人获成功转介,病人及家属不配合个案只站一至两成;到近日转介流程转好,获转介病人明显增加。 高拔升提及,香港港安医院及明德国际医院两间医院,截至昨日黄昏用作接收医管局转介病人的病床使用率仍然是零。他表示,部分私家医院考虑接收时间长,又担心部分病人年纪大,有较多慢性病需要照顾。他续指,医管局会向个别私家医院了解,希望继续与私家医院保持沟通,在疫情下减轻公立医院压力。 read more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今日(28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罗冠聪等人的死穴是金钱问题,生活费和活动费的直接间接来源是他们不敢交代的问题,罗冠聪收钱做嘢就要暴露就要揭发打击。 梁振英指出,国际关系是复杂的,今天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是险恶的,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形势下,凡是以香港人身分向英美投怀送抱的,我们都不能放过。香港有高度自治权,就要让中央和全国人民信任和放心,香港社会有内部的政治矛盾,是一回事,「引清兵入关」是另一回事。兄弟姊妹之间的事是家事,有外人插手,「搞我个仔」、「搞我细佬妺」,问题的严重性就不一样了。 梁振英强调,罗冠聪等人的死穴是金钱问题。生活费和活动费的直接间接来源是他们不敢交代的问题,因为会暴露了: 1.这些傀儡被什么国家和什么人扯线; 2.这些国家手上还有其他什么香港傀儡; 3.这些傀儡在反国教、「占中」和修例风波中,是否已经为英美等国在香港「收钱做嘢」? 梁振英认为,比起梁继平等人,罗冠聪获英美重点豢养,推上前线,我们就要还手,这只马骝的尾就要斩,以儆效尤。 read more
香港入境事务处(入境处)今日(18日)表示,港岛人事登记办事处及九龙人事登记办事处因分别有一名及两名负责提供身份证登记服务的助理文书主任初步确诊新冠病毒,有关办事处今日上午暂停服务,并会在彻底清洁后,将于当天下午一时恢复提供紧急补领身份证服务。服务暂停期间,如有需要,市民可直接致电3521 6565查询。市民亦可以电子邮件传送至[email protected]或传真至2877 7711查询。 入境处表示,已安排相关办事处职员进行新冠病毒测试,亦会继续与卫生防护中心保持紧密联系,积极配合其检疫措施。 read more
香港疫情自4月24日起回落至500宗以下水平,之后一直徘徊于200至400宗个案,惟近日却有反弹趋势。香港特区政府今日(5日)郑重呼吁市民切勿松懈,应继续紧守防疫抗疫措施,并指出若市民经快测平台申报阳性,政府会要求相关人士进行核酸覆核,若结果为阴性,则相关人士不得使用政府发出的康复证明。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自4月下旬开始,市民如透过“2019冠状病毒快速抗原测试阳性结果人士申报系统”呈报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在检测容量许可的情况下,会要求全部呈报人士进行核酸覆核测试。若呈报个案经核酸覆核测试后确认为阴性,将会从确诊个案纪录中删除,而有关人士亦不得使用政府发出的隔离令、康复纪录二维码或任何其他文件作康复证明。 此外,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披露资料)规例》(第599D章),任何人士向卫生主任或获授权人员提供虚假或具误导性资料,即属刑事罪行,违例者可被罚款10,000元及监禁6个月。截至6月3日,卫生防护中心已发现6人怀疑刻意提供虚假资料,有关个案均已转交警方跟进,其中3人被捕,警方会考虑对其余人士采取适当执法行动。政府提醒市民切勿虚报个案,以身试法。 另外,发言人表示,因应部分餐饮处所及酒吧发现多宗个案,执法部门已加强巡查,餐饮处所及酒吧负责人须按“疫苗通行证”要求贴出告示,并使用最新版本的“验证二维码扫瞄器”流动应用程式扫描顾客的电子针卡、医学豁免证明书或康复纪录二维码。所有顾客(只购买外卖的顾客除外)亦必须在进入处所前,利用其手机或其他流动装置上的“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扫描“安心出行”场所二维码。 read more
申率促进办公室管理的「1823」电话热线,一直用作接收市民投诉及解答政府部门的服务查询,然而设立至今经常被诟病难以接通,其中在今年3月至5月更有超过6成的来电被系统断线,致电的市民未能与职员对话或留言,因而有大量市民向申诉专员公署对热线作出投诉。申诉专员赵慧贤今日(28日)宣布展开主动调查,审研效率促进办公室(效率办)辖下1823处理投诉及查询的成效。1823提供24小时一站式服务,为市民解答有关23个参与部门的服务查询,并接收市民对所有政府服务的投诉、建议和赞赏。 申诉专员公署表示,公署在今年1月至5月期间接获大量投诉,指1823没有接听市民的电话,又暂停处理书面查询及投诉,令市民求助无门。而在疫情前也接获市民投诉指1823迟迟甚至没有接听电话。当时效率促进办公室表示因有突发事件或部门推出新服务,令求助或查询电话急增,以致一时间未能应付。另外,就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投诉个案,1823的协调角色不时受到质疑。 赵慧贤表示,1823热线成立超过20年,现已成为市民向政府提出查询及投诉的主要联络点,若未能有效运作或部分服务间歇停顿,不单会对市民造成不便,亦会影响到部门日常处理公众查询及投诉的工作。而透过热线接收市民对政府服务的意见,可让部门紧贴市民日常的关注,故热线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是促进政府良好管治及提升公共行政效率和质素的重要一环,因此决定展开主动调查,审研1823处理投诉及查询的成效,包括处理涉及跨部门投诉的机制,以及在有需要时提出改善建议。 申诉专员表示,欢迎市民就上述课题提出意见,市民可于2022年8月29日或之前以书面形式把意见送达申诉专员公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