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日华:香港确诊入院儿童增加 吁家长尽快为子女打针
本港第五波疫情反弹,昨日新增4270宗确诊个案,单日确诊连续两日破4千。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临床名誉副教授关日华今日(23日)表示,近日确诊入院的儿童增加,病床紧张,尤其在设有住宿及特别照顾学校出现群体感染风险。
关日华指出,现时3至11岁儿童只有7成多接种疫苗,呼吁家长尽快安排子女接种。他强调,Omicron变异株能在儿童身上引起更多针对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包括抽筋、癫痫甚至急性坏死性脑炎等,更会攻击神经中枢系统。
本港第五波疫情反弹,昨日新增4270宗确诊个案,单日确诊连续两日破4千。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临床名誉副教授关日华今日(23日)表示,近日确诊入院的儿童增加,病床紧张,尤其在设有住宿及特别照顾学校出现群体感染风险。
关日华指出,现时3至11岁儿童只有7成多接种疫苗,呼吁家长尽快安排子女接种。他强调,Omicron变异株能在儿童身上引起更多针对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包括抽筋、癫痫甚至急性坏死性脑炎等,更会攻击神经中枢系统。
香港第5波疫情重挫本地劳工市场,为向失去工作的市民提供协助,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临时失业支援”计划支援失业人士,于3月23日起接受申请,至下周三(4月13日)截止。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7日)主持政府高层记者会,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总监何珮玲公布,截止昨日合共收到约36万份“临时失业支援”申请,当中4成无强积金户口。首批申请合格人士约有6万人,明日会收到短讯或电邮通知,自下周二起陆续获发相关资助。 何珮玲指,至今收到的申请中,7成为失业人士,另外3成为受疫情影响须放无薪假的人士。目前,代理人已经完成第一批申请检视,均为有强积金户口的申请,当中6万份申请符合资格,明日会收到短讯或电邮通知,自4月12日开始的一周内,相关资助会自动转账到其银行户口。 何珮玲表示,无强积金户口的申请人需要提交更多资料,当局及机构亦需更多时间审查。申请人可于明日起登陆“临时失业支援”网站查询申请进度。暂时处理的申请中,10个强积金户口人士3个不符合资格,部分不符合收入规定,即低于月薪2,700港元或者高于3万港元;或者并不是在受限处所中工作、但正在放无薪假。 她指计划申请期接近尾声,计算今日在内只剩余6天,5个服务中心会延长时间,目前36万申请中34万都是网上申请,市民如不懂申请可致电热线求助。 read more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今日(18日)祝贺香港桌球运动员张家玮在2022年世界运动会(世运会)男子桌球个人赛事中,为香港勇夺一面金牌。 杨润雄说:「张家玮于比赛中全力以赴,尽显大将风范。我为他的成就感到无比兴奋和骄傲,并由衷恭贺他。」 2022年世运会设有33个项目,香港共有17位运动员参加8个运动项目。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fe4a32a550e0a0ab6163ca25a1494353.mp4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今日(2日)公布,过去一日新增2,286宗核酸检测确诊个案,2,189宗经快速检测呈报平台登记及成功确认。换言之,本港单日宗确诊个案当中包括4,475宗输入病例,当中包括18宗输入病例。第5波疫情至今累计个案共1,155,082宗,其中727,543宗为经核酸检测确诊、427,539宗为快测呈报。另外,过去一日呈报多116名患者离世,其中有99人于公院病逝,最大109岁,42人来自院舍。第5波疫情累计7,848人病亡,总体死亡率0.68%。 张竹君表示,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分析的1,316宗确诊个案中,没人感染Delta变种,另有1,263宗染Omicron,有53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另外,昨日(1日)无新增院舍出现爆发,而在现有爆疫院舍中,就增加少于100多宗院友及10多名员工确诊个案。 在18宗输入个案方面,其中13宗为昨日到港人士,其中4宗乘坐EK384航班抵港、2宗乘坐SQ894航班;另有5宗是较早前抵港,其中2人为美国到港的机组人员。另因EK384航班有4名到港人士染疫,因此当局会引用有关条例,禁止该阿联犹客机由明日(3日)至下周六(9日)期间,由杜拜或曼谷到港。她又指,基于港府早前撤销禁飞令,相继有人抵港,故有输入个案会是预料之中。 有关2月时有两名荷兰到港旅客染出Omicron BA.1及BA.2的复合病毒,张竹君表示在与港大的潘烈文教授了解下,发现自己有误会,误以为该复合病毒等于Omicron XE,但其实有不同种类。而涉事两名旅客的病毒并非来自英国的XE;而本港之后未有发现该复合病毒,认为新复合病毒暂对本港构成较大威胁,但仍须密切留意。 至于疫情趋势,张指现时情况慢慢回落,有向下趋势,但数字仍是“几千几千”,如果社区人流增加,仍有机会回升。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今日(2日)公布,新增116宗医管局呈报死亡个案,包括99人昨日(1日)离世,包括59男40女,年龄介乎47岁至109岁,当中有42人来自院舍,有57人无打针、有22人已打1针、18人已打2针,2位打了3针;当中有89人为65岁以上长者;加上早前录得53宗的非医管局死亡个案,第5波截至目前共有7,848名死者,整体死亡个案涉3,188女4,660男,病死率为0.68%。若连同头4波疫情的213名死者,病亡人数已达8,061。 何表示,由于数据滞后,3月3日至3月31日期间再有17名病人离世,包括8男9女,年龄介乎64至98岁。过去一日再多1,439人出院,另有2名病人入院后揭染疫,其同房的3人列紧密接触者;至今有共21,225名医护确诊新冠肺炎,其中19,056名员工已康复及返回工作岗位。 另外,昨日有4名较年轻死者均有癌症,分别是59岁男、57岁男、47岁男、49岁女,他们分别有淋巴癌、肺尘埃沉着病、肺癌、扩散小肠癌、血癌。何续指,过去24小时新增15名病人情况危殆,目前有27人情况严重,79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病房留医;现时共有10,138名染疫病人分别于各公立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留医。 何表示,医管局现时运作的亚洲国际博览馆有8、9、10、11号场馆,内地医疗团队近一至两周已到亚洲国际博览馆帮手,所以处理有人数目已增至400名患者。会继续增加接收病人数目,现时仍有床位,由于社署运作中的部分场馆即将交还亚洲国际博览馆,医管局暂时不会进注,但会密切留意疫情发展,再考虑会否利用相关场馆接收病人。 read more
劳工及福利局发言人今日(18日)表示,劳工及福利局常任秘书长刘焱一位同住家人确诊新冠病毒病。刘焱现按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指引进行家居检疫,检疫期间会在家工作。 刘焱有定期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测试和快速抗原测试,结果均为阴性;今日进行的快速抗原测试结果亦为阴性。她工作时有佩戴口罩及遵守有关防疫措施。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8日)上午主持「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记者会。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指,当局将简化来港登机及抵港检疫流程,来港人士仅需在登机前完成电子健康申报,符合疫苗接种要求及经指定检疫酒店预约资料的乘客,将会获发绿色健康申报二维码,抵港之后毋须再查验相关文件,并可从快速通道完成抵港检测及检疫安排,登上指定酒店的点对点交通。 卢宠茂补充,系统会以电子方式向有关人士发出检疫令、医学观察通知书、疫苗接种二维码及临时疫苗通行证二维码。 read more
积金局主席刘麦嘉轩今日(29日)发表网志,指出自雇人士对强积金的意识近年持续提升。自政府于2020年推出「保就业」计划后,参与强积金计划的自雇人士,由2020年4月的21万5千增至2020年10月的22万9千,参与率在半年间升了5个百分点,由73%上升至78%。而截至2021年12月底,数目再增至超过23万1千,参与率达8成。 刘麦嘉轩表示,在推行一些保障就业措施时,利用强积金纪录可简化行政程序。例如「保就业」计划其中一个申请资格为自雇人士须持有「自雇人士强积金户口」,而「临时失业支援」计划的申请人如有强积金帐户并作出授权,政府代理人会从强积金受托人直接取得强积金帐户的相关资料以便审核有关申请,简化申请手续和缩短处理时间,令申请人更快获得援助。 刘麦嘉轩指出,留意到零工经济兴起,越来越多打工仔成为自雇人士投身「斜杠族」。根据法例,年龄介乎18岁至64岁的自雇人士,不论有关入息多少,都必须参加强积金计划。他们并须定期(可选择按月或按年)向强积金计划作出供款,供款额为有关入息的5%,但受最低及最高有关入息水平1的限制。换言之,即使入息低于最低有关入息水平,自雇人士仍必须参加强积金计划,但就毋须供款,直至入息超过最低有关入息水平才须供款。 刘麦嘉轩鼓励自雇人士额外作自愿性供款,进一步壮大退休储备。假设一名自雇人士由25岁开始作强积金供款,每月收入$18500,其后收入水平每年只按通胀调整;又假设平均每年的投资回报为4.3%,透过复息效应,估算该名自雇人士于65岁退休时滚存的强积金约有$756000。同样条件下,如果该名自雇人士每月按收入作5%额外自愿性供款,估算于65岁退休时的强积金增加至$1512000,退休时便可得到更稳健的保障。 read more
本港近日天气寒冷,公立医院服务供不应求,医疗服务系统持续紧张。医院管理局今日(28日)发布数据,公立医院急症室昨日有4242人首次求诊,其中683人经急症室转入内科病床留医,内科住院病床于午夜时的住用率达102%。 全港17间公立医院中,13家医院的住用率爆满,内科病床住用率均超过100%,其中以基督教联合医院最高,达119%;其次是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达112%。 另外,儿科住院病床于午夜时的住用率为63%,最高为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达88%。 read more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今日(25日)发表网志,表示前两年「黑暴」令香港街上满目疮痍,现随着社会复常,路政署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打破天桥既有印象,为城市注入生气。 陈帆说,在2017年至2020年,已为约50条桥梁和行人隧道进行美化工作,今年续为约200个道路构筑物和约1万支灯柱进行翻新美化工程。路政署为遭「黑暴」破坏和涂污的公路设施涂上油漆,既经济,又迅速美化和还原大范围设施。针对未能扫上油漆的设施表面,会聘用清洁工人利用稀释剂和松节油去清除涂鸦和污渍,让设施回复旧观。 此外,陈帆指出,一些人流较多天桥、隧道,由园境师订立设计主题,汇入特色图案勾划当区特色,增加市民归属感。他举例指出,铜锣湾大坑道天桥以「凤木连棉」为主题,捕捉维园和中央图书馆附近的古树;尖沙咀九龙公园径天桥叙述九龙半岛历史,汇聚富时代特色的建筑物如天星码头、半岛酒店及天星小轮等;天水围湿地公园路天桥主题为「捉迷藏」,融入雀鸟身影;香港仔运动场附近的行人天桥以「蓝绿交织」为设计概念,展现南区自然景观。 陈帆强调,美化街景工作创造近300个临时职位,助纾缓受疫情影响的失业情况。未来会继续为社区带来焕然一新气象,吁市民放慢脚步多多欣赏。 铜锣湾大坑道天桥壁画「凤木连棉」。(陈帆网志图片) 以「沧海桑田」为主题的九龙公园径天桥。(陈帆网志图片) 主题为「捉迷藏」的天水围湿地公园路天桥壁画。(陈帆网志图片)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确诊数字趋升,卫生署辖下联合科学委员会一致同意将新冠疫苗接种年龄下限,由原本3岁降低至6个月大。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2日)出席一个电台节目时表示,本港使用的两款疫苗已有临床数据显示安全,认为家长可以放心,若使用复必泰成人配方稀释成幼儿剂量,则要小心处理,必须确保稀释技术精准安全。 何柏良指出,年初至今,本港有8.4万名12岁以下儿童确诊,约每1万宗个案就有1人死亡,六成死者没有长期病患,大部分未曾接种疫苗,死因与脑病变有关,病情恶化得很快很急;至于需要插喉或入住深切治疗部的重症个案占60宗,认为情况严重,儿童有需要尽快接种疫苗,减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read more
G:12$242012tkp2012-A2 陈贝儿希望做多些以「人」为先的节目。 无线主持人陈贝儿今年4月穿梭内地六个省及自治区,游走十四个曾经的「贫困县」,连同摄制队一行五人,于内地逗留了三个月,拍摄十二集的专题纪录片《无穷之路》。这三个月的经历,让陈贝儿感受到国家的发展、改变,以及内地政府努力不懈改善民生环境的积极性,摄制队用影像记录了各地在脱贫过程中的故事与转变。回看那些地区民众以往的生活,陈贝儿更感恩自己所得到的一切。 陈贝儿是无线旗下艺人,主要担任主持工作,曾主持过不少受欢迎的节目,如《嫁到这世界边端》系列,早前亦主持东京奥运节目,近年,她成为「十一」国庆文艺晚会的主持班底之一。早前陈贝儿赴内地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在国庆期间播出,让观众对内地扶贫情况加深了解。陈贝儿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因为去了内地三个月进行拍摄,今年担任国庆文艺晚会的主持,令她分外投入,感情更加浓烈。 爬天梯上悬崖,「死顶」 《无穷之路》播出以来,取得好口碑及不少回响。首两集,陈贝儿到访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大凉山横断山脉的「悬崖村」(阿土列尔村),她爬上于悬崖上垂直九十度的天梯,一直走到悬崖顶,过程相当惊险。很多观众惊叹平时斯斯文文的陈贝儿,有如此大的毅力及勇气。回想当日拍摄的情况,她犹有余悸,说:「原来『死顶』便可以,最重要自己有信心,就会做得到。」陈贝儿共爬了二千五百五十六级,那条天梯是当地居民以往出入『悬崖村』的唯一通道。她不讳言那天是人生中运动量最大的一天,「身边的朋友都笑我,平时在香港连二百级楼梯也行不到,那天竟然行了二千多级。我花了四五小时才爬到上去,了解到村民以前的生活,即日爬下来,那天真是很充实。」她表示向来都是上山容易落山难,上去时膝盖已有少少伤,下来时膝盖受压更大。之后三四天,陈贝儿全身骨痛,膝盖的伤要慢慢康复。 陈贝儿爬天梯体验村民以往的生活。 陈贝儿表示,出发前导演已告诉她会去哪些地方,做些什么。看到行程及内容时,她不禁「哗哗」声,觉得行程像惊险的探索旅程,而事前亦做足准备工夫,因为节目内容较多资料性,她要做功课,预先看了很多纪录片。体能方面她亦加操,并找普通话老师调教自己的普通话发音,希望在各方面做得好些。除了首两集的「悬崖村」,陈贝儿之后去了云南怒江、十年九旱的戈壁沙漠等地区,她感到震撼。最后一站摄制队去到川藏高原,当地海拔四千几米,她到埗时出现高山反应,觉得头痛及呼吸困难,经常感觉吸不够氧。当地藏民指她这些全是高山症征状,不能勉强,否则会影响身体。所以,她完成拍摄工作后去了医院吸氧气数小时,慢慢适应下来才没事。 被溜索医生触动,哭了 在内地拍摄三个月,陈贝儿体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虽然她未有在「悬崖村」留宿,但当时她住在大凉山的县城。她说:「出发前,有朋友提醒我要小心饮食,但经过这三个月,自己觉得OK。我很喜欢去不同的地方,尝试不同的食物。此行我食得最多的是粟米、薯仔,原来它们有很多不同的烹调方法。我还吃了农家菜,各地的村民都很好,会即时下田摘菜煮给我们吃,菜十分鲜甜,是很难忘的体验。」拍摄期间,陈贝儿了解到多个脱贫的故事,有很深的体会。她说:「整个旅程,我最大的感觉是,应学习他们珍惜及感恩的心,要搬村,生活上起的变化,其实对他们来说是翻天覆地的,但他们明白到幸福得来不易。我们作为城市人,要更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虽然这样说很老土,但这个感受很深刻,幸福确是得来不易。」 早年拍摄《嫁到这世界边端》系列时,陈贝儿经常被异地港人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而落泪。这次拍摄《无穷之路》,又有被村民的故事触动吗?她笑说:「有呀。今次我比之前叻,拍十二集,只哭了一次。」她表示在云南怒江采访当地的邓前堆医生,对方每次行医时,就要使用怒江的溜索。陈贝儿说:「我们现在体验溜索,当是玩,但以前他行医时,每次过江好危险,但为了救人医人,他冒着生命危险而去。我问他为何有专业的医学资格,不到县城行医,选择继续留守怒江呢?他告诉我,小时候得过大病,幸而被医好了。那位医生后来将医学知识传授给他,邓前堆医生就答应了师傅,在有生之年会继续留在怒江帮当地的村民。我听过后觉得好感动,他是因为一个承诺,选择继续留守。」 陈贝儿坦言很喜欢这类以「人」为先的节目,亦很喜欢听别人的故事。她相信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以及要面对的问题,也会有要渡过难关的时候。陈贝儿说:「由《嫁到这世界边端》到《无穷之路》,都是从人的故事出发,我作为主持感受至深,并在每个人身上学到很多,有很大得着。」她希望未来可以做更多这类型的节目,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及感受。 图片:无线提供 •化妆:Henry Li •发型:[email protected] (来源:大公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