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应桦:如通关顺利将尽快增加或取消配额

本港与内地明日(8日)通关,单向人数约为6万人,首阶段通关开放7个海陆空口岸。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在一个电台节目中表示,社会对通关期望已久,农历年临近,部分港人希望回乡探亲,相信通关会为两地带来正面影响。
丘应桦说,如通关顺利,政府会不断检视,尽快加大名额,甚至取消配额。对于有让人认为现时是「通关淡季」,为内地企业已经开始放假,商务跨境需求不大,他强调,有很多商界人士近年未能往返两地,有需要巡视业务,难以一概而论。

本港与内地明日(8日)通关,单向人数约为6万人,首阶段通关开放7个海陆空口岸。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在一个电台节目中表示,社会对通关期望已久,农历年临近,部分港人希望回乡探亲,相信通关会为两地带来正面影响。
丘应桦说,如通关顺利,政府会不断检视,尽快加大名额,甚至取消配额。对于有让人认为现时是「通关淡季」,为内地企业已经开始放假,商务跨境需求不大,他强调,有很多商界人士近年未能往返两地,有需要巡视业务,难以一概而论。
香港塞车问题持续已久,隧道塞车或迎来解决问题的曙光。运输署副署长邱国鼎今日(13日)表示,政府建议征用过海隧道「挤塞费」主要是针对私家车。他指现今早上的繁忙时段过海隧道车流有9万多,其中6成为私家车,然而私家车的运载量占整体的比例仅有18个百分点。邱国鼎希望通过征收「挤塞费」,私家车主可以改乘公共交通工具,或选择非繁忙时段出行。 邱国鼎同时称,泊车转乘措施已在研究中,冀此举可以让住在偏远地区的私家车主减少驾车过海的次数。他表示红隧上次加价是1999年,现正考虑定期检视交通情况来决定是否调整隧道费用。 read more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早(10日)在社交网络发文,引述媒体报道香港浸会大学本学年推行国安教育课程一事时表示,对陈家洛这种公然挑战国安法的败类,即使不是即拉,也应该即炒。 梁振英表示,如果浸大同学在课堂上问:「为什么我校陈家洛副教授在报章公开自爆,指他经常在课堂上挑战他的学生:『当五星红旗升不起来的时候,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继续在我校任教?」卫炳江校长该怎样回答?陈家洛这种败类,即使不是即拉,也应该即炒。 read more
圣诞假期将至,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今日(24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圣诞至新年期间酒店餐厅订座的情况理想,很多日子的预约爆满,料餐饮业本月的生意额或可超2018年约100亿元水平,达致约110亿元。 黄家和说,今年的状况与2019年及2020相比,有如「天与地」的分别。偏远酒店餐厅订座率亦达8至9成,而酒楼近日的订座率达9成以上。婚宴生意亦相当好,农历新年已有不少人订座。 政府本月9日起要求市民进入食肆等处所时须使用「安心出行」,黄家和指,部分店主原本担心生意会受影响,但数据显示,本月餐饮业的整体生意额并无下跌,新安排至今运作顺畅。 read more
内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据国家卫健委通报,昨日(26日)内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2宗,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宗。 另外,内地各省市卫健委周日(27日)公布,内地前一天新增至少77宗由香港入境的新冠输入确诊个案,以及33宗香港输入的无症状感染个案,合共110宗输入个案,涉及6个省市。其中广东有46宗,北京有8宗,上海有44宗,四川、江苏也分别录得9宗及2宗。 广东省卫健委表示,前一天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8例,深圳报告26例,东莞报告2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深圳报告4例,东莞报告1例。 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5例(其中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广州报告7例,2例来自新西兰,2例来自科威特,其余3例分别来自老挝、菲律宾和巴林;佛山报告2例,分别来自韩国和中国香港;深圳报告6例,珠海报告7例,惠州报告2例,中山报告3例,江门报告8例,均来自中国香港。 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5例,广州报告6例,2例来自澳大利亚,其余4例分别来自中国香港、越南、菲律宾和科威特;惠州报告5例,4例来自中国香港,1例来自越南;珠海报告2例,东莞报告10例,中山报告2例,均来自中国香港。 上海市卫健委表示,前一天新增从香港输入个案44宗,分别为35宗确诊、9宗无症状感染。他们分别于本月19日至上周五(25日)从香港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过关后安排集中隔离观察或送往指定医疗机构隔离,其后确诊。 北京市卫健委表示,前一天新增8宗输入确诊个案,8人分别于上周日(18日)至上周五从香港抵达北京首都机场,由海关健康筛查并进行核酸检测后,经闭环管理送至集中隔离酒店,其后确诊。 四川省卫健委表示,前一天境外输入6例(均在成都市), 其中4例为2月25日自中国香港乘机抵蓉进行隔离,2月26日确诊。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例,其中5例为2月25日自中国香港乘机抵蓉进行隔离, 均于2月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江苏省卫健委表示,前一天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例,其中2例为中国香港输入,在苏州市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浙江省卫健委表示,前一天新增确诊病例2例(其中之前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1例,中国香港输入1例)。 read more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 昨日(29日)透过视像会议,出席2021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的开幕式及全体会议。陈肇始在全体会议中作主旨报告,向来自11个国家的领导人、驻华使节及卫生部门代表,分享香港中医药发展的最新进展。 陈肇始表示,香港政府一直致力促进中医药发展,并积极推动政策法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中医服务、中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随着国家透过《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给予香港在发展方针方面的支持,香港第一所中医医院及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两项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旗舰机构落成,以及政府透过5亿元中医药发展基金对中医药业界发展的支援,香港中医药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将继续与上海合作组织及其成员国的卫生部门在各方面紧密合作交流,携手促进中医药发展。 陈肇始说,在中医服务方面,政府透过医管局在18区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提供政府资助的中医门诊服务,亦在特定公立医院为特定病症的病人提供中西医协作住院服务。政府亦正兴建香港第一家中医医院,预计可以在2025年第二季分阶段投入服务。中医医院将会作为中医药旗舰机构,带领香港中医药发展,提供门诊及住院服务、支援教学、临床培训和科研工作,以及促进多方协作。 陈肇始又指,在食卫局推动和支持下,医管局在2020年4月推出中医门诊特别诊疗服务,为康复出院的新冠病人提供免费中医内科门诊复康服务。其后,在今年1月开展住院病人中医特别诊疗服务,为在社区治疗设施及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内的病人提供中医诊疗服务,让病人在治疗方案上有多一个选择。两项服务获得正面评价,亦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抗疫治疗的优势。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e3c78da10a5f85960aaa57dc9ffcc1e2.mp4 第5波疫情复炽,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公布,本港今日(16日)新增5,162宗确诊,包括272宗输入个案。医管局新增10宗死亡个案,而卫生防护中心亦收到1宗由法医呈报的离世个案。过去一日再多11间院舍出现新病例,共有15宗个案,77名院友需检疫。另今日有92宗学校呈报确诊,涉及71名学生及21名教职员;大埔天主教圣保禄幼稚园N1A班疑现传播,须停课一周。另过去一周有8间学校出现多于2宗个案,全涉及幼稚园幼儿中心。 输入个案中,99宗在机场找到,90宗于检疫设施中发现,另有83宗于检疫后发现。83宗个案当中,有54宗是第4日至第7日样本确诊,占输入个案20%。输入个案来自53个国家及地区,有6个地方超过10宗,分别为印度、英国、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美国。欧表示,昨日Omicron变种病毒株亚系的数字,怀疑是BA.4或BA.5的个案百份比有上升,升至24.5%;BA.2.12.1的怀疑个案则维持在约8.9%。他又指,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若BA.5成为流行,可能短短几周或一段时间内不断攀升并成为主流,跟其传播力有关。他料情况会在本港发生,BA.5在过去数周的比例逐步攀升。至于BA.5何时成为主流,欧坦然难以一概而论。 另外,屯门医院临床肿瘤科宁养病房一名病人助理确诊,筛查后发现再多9名病人及4名员工确诊,分别为7男2女,目前正接受治疗,该群组共涉及14人。而东区医院内科病房有一名病人于本月13日经入院筛查确诊,其后发现多5名病人染疫,分别是67至95岁,及后再发现1名员工确诊。有关病人及员工正接受隔离治疗,全部情况稳定。上述病房已暂时停收新症及探访安排。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今日(16日)表示,日前呈报的玛嘉烈医院2岁3个月大的男童有好转,情况由危殆转至稳定,已毋须插喉、可自行呼吸,但仍在深切治疗部留医;至于屯门医院5岁9个月大的女童仍然危殆,在儿童深切治疗部留医;其11岁姐姐情况稳定。过去一日多10名患者离世,分别为6男4女,年龄介乎60至97岁,其中两人来自院舍,7人未打齐疫苗。另卫生防护中心亦收到由法医呈报的1宗死亡个案,换言之本港今日共新增11宗死亡个案。 死亡个案中,最年轻的60岁病人为男性,本身有肺癌、接受化疗,8月11日经快测确诊,有咳、痰、抖气不畅顺,但没有上报当局、看医生或拿取新冠口服药,病征愈来愈厉害, 14日去北区医院急症室,告诉医生过去数天已经有不适,同日过身。另有3位病人,包括一名88岁女性本身有不同长期病,包括糖尿、高血压、血脂高、中风,7月23日快测确诊,有拿新冠口服药吃,8月2日快测已无染疫,但中间仍有不适,包括发烧及咳,5日去私家医院,检测后仍然确诊,CT值为27,转介去律敦治医院急症室,有抖气困难及缺氧情况,需要入院,亦有开瑞德西韦新冠药,情况转差,至昨日(15日)过身。至于另一名97岁男士,本身同样有长期病患,中间未有立即求医,8月4日有去指定诊所,有咳及痰,及可能开始有心脏衰弱的情况,已立即送入东区医院。当时有处方新冠口服药,除了新冠外,当局怀疑患者有病菌的肺炎,最后不治。而96岁女死者,X光片见到有肺癌情况,无打针,有呼吸困难,几天后去急症室入院,血含氧量低,有即时开药,惟因年纪大,及有高血压和肺癌,昨日死亡。 其余的6名死者,都是长期病患者,部份人有癌症、糖尿病、高血压、中风、晚期肾病等,长万病、年纪大或是其死亡原因。另外,法医呈报的死亡个案为一名86岁男士,只打了一针,无长期病患,曾经骨折,过去数月留在家卧床,8月4日被家人发现昏迷,救护员到场后证实死亡。法医科做解剖后发现肺部有肺炎,化验后证实确诊新冠肺炎。 read more
由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教科部、教育部港澳台办和特区政府教育局支持,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紫荆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今日(10日)上午假香港君悦酒店举行,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论坛上致辞表示,教育局重视推广中华文化,未来会作为爱国教育的重点。文化是维系国家、民族团结的重要根基;文化强盛,可加强我们的国民身份、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以下为杨润雄致辞全文: 尊敬的姜在忠董事长(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兼社长)、杨勇社长(紫荆杂志社社长)、黄均瑜会长(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各位嘉宾、各位校长: 早上好。我很高兴出席今年的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向各位介绍教育局在学校推展国民教育的工作。 世界各地的教育都重视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并视之为学校应有之责。香港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教育局在学校推动国民教育,实在是责无旁贷,希望年轻一代明白他们既是香港公民,更是国家的一员,与国内十四亿同胞血脉相连、休戚与共。 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百年,曾经历外强入侵的伤痛,对那些有切身经历的先辈,曾饱受国土被侵占的屈辱,无论生活有多困苦,他们也知道要爱国,愿意为国作出贡献,期望国家统一,更会为国家今日的成就而骄傲。年轻一代没有这些经历,所以不论内地或香港特区,推动「爱国教育」变得十分重要。 在香港,我们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学习宗旨之一,二○一二年政府曾经计划将国民教育独立成科,但最后不成功。虽然如此,政府继续以「多重进路、互相配合」方式推行国民教育,从未放松。本届政府在上任后,立刻加强力度支援学校推行有关工作,让学生在课程内外认识国家历史、中华文化、经济、科技、政治体制等各方面的国情和发展,增进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青年人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对社会有承担,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是我们的教育愿景。 课程设置 我现在先讲一讲在学校课程推动国民教育的安排。历史及文化教育是推动国民教育的重点工作,并应从小开始培育。我们的幼稚园教育课程从小开始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及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小学方面,中国语文教育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同时建立文化自信。常识科设有「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文化」的学习范畴,让学生认识《基本法》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培养欣赏国家历史与文化的情怀。中学的课程重点包括加强价值观教育,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宪法》及《基本法》教育,强化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学习。 政府在二○一八年九月落实了中国历史在初中成为独立必修科,并修订课程内容,古今并重,增加近代中国历史比重,中三主要是学习清末变法至香港回归的百年历史,让学生整全有系统地认识国史国情,培养国民身分认同,新课程已经在二○二○年九月在中一级开始逐级推行。课程发展议会于去年十月成立的「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 ,正就如何优化价值观教育,包括更新现行相关的课程架构,加强国民教育、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等元素及建议推行策略等,与教育界作深入讨论,并向教育局提出建议。 「一国两制」是香港的宪制基础。教育局过去几年,大力推动《宪法》与《基本法》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香港的宪制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因应《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我们今年陆续公布了《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及十五科相关科目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阐述现存于中小学课程内有关国家安全的课题、教学重点和学习元素,让学校自然连系、有机结合科目内容及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清楚明白香港特区与国家的关系,学生自己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有责任守法守纪、爱护国家、共同维护国家安全。我们也于今年成功改革高中通识教育科,将该科重新命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并定于今年九月开始在中四级推行。公民科的「『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课题,对于学生认识「一国两制」的内涵和实践,以及国家的发展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明显的裨益。公民科更会提供内地考察机会,让学生透过亲身经历,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培养国民身份认同。教育局会加强教师培训及教材支援,安排视学及课程探访,并为教科书把关,协助学校管理层履行监察教学的责任,使新科目顺行推行,并符合订定的课程宗旨及目标。 学与教资源 我们已经为中、小学制作了多元化的教材和学习材料;增润初中「宪法与《基本法》」独立单元以涵盖国家安全教育;也派发了三套有关「回归事件簿」、「人权与法治」和「《宪法》和《基本法》」 的海报资源套。我们也在网上提供与《宪法》和《基本法》及中国历史相关的自学课程、线上游戏等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育局亦正制作公民科的学与教资源,并逐步推出,供教师参考。 教师培训 教师质素毫无疑问影响课程教授的成效,而价值教育更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作为学生楷模。教育局正与师资培训大学商讨如何加强职前师资培训,包括有关教师品德和操守、历史教育、《宪法》及《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并持续就这些内容为现职校长和教师安排培训课程;严肃跟进不称职教师,取消严重失德教师的资格。由本学年开始,新入职教师、在职教师及拟晋升教师必须参与核心培训课程,当中已加入与《宪法》、《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有关的内容。自去年十一月起,已经有约一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网上研讨会。 教育局也为不同科目教师举办各类型的内地专业交流活动,加深他们对内地最新发展,如「一带一路」、大湾区的认识。我们更为新入职教师提供内地学习团,作为核心培训课程的一部分。 学生活动及学生内地交流计划 除了课程的知识,学生的亲身经历及体验,更能培养他们对国家的情感,所以我们组织大量多元化的学生活动和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包括《基本法》全港校际问答比赛、国家宪法日网上问答比赛、全港小学中国历史文化常识问答比赛、中华经典名句推广活动等,这些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反应踊跃。「《基本法》学生校园大使培训计划」在今年推出,透过专题讲座、国情电影欣赏、参观、内地学习团等活动,培养学生成为推广《基本法》的领袖。 在内地交流活动方面,教育局每年提供约十万个交流名额,行程遍及内地各省市,内容涵盖文化、历史、经济等不同主题,以及国家的发展策略,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国家的发展和与香港的紧密关系,建立国家观念。此外,有超过七百三十所香港学校已与内地学校缔结成一千九百多对姊妹学校,促进两地学校交流。我们相信由学生亲身体会令他们反思更为深刻,有利慎思明辨,减少偏见。 工作展望 各位嘉宾,除了以上所说的各项工作,我们也重视推广中华文化,作为爱国教育的重点,文化是维系国家、民族团结的重要根基;文化强盛,可加强我们的国民身分、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中小学的学习宗旨已涵盖中华文化的元素,而教育局会在不同层面加强推广,在学校及社会建构珍视中华文化的氛围。此外,我们会从初小加强文学经典的学习、在课程内增加经典篇章。 学校应该继续安排让学生多认识国家历史、发展、国情的全方位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多从「国家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慎思明辨,孕育爱国心。最近航天科学家团队访港到中学的进校园讲座,便是极佳的爱国教育活动。我曾出席中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分享其个人宝贵经历的一场讲座。戚院士传递航天精神背后的坚毅不拔、艰苦奋斗,以及团队尽力成就中华民族伟大使命的感人故事,最能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国民教育需要全校参与,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与学校并肩携手持续推动国民教育,营造爱国的社会氛围,这是未来教育青少年工作重中之重,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同心合力,我相信我们必定可以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和爱国爱港的情怀,以及对国家、民族及社会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我借用国务院在二○一九年颁布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文件中的两句话「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为总结教育局推动国民教育的愿景。我期盼我们的社会能够在经历动荡后,回归平静,成为杏园芳圃,成风化人;我们的学生发自内心爱护自己的国家民族,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为祖国的昌盛,为香港的繁荣,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多谢各位。 read more
立法会换届选举的报名期一星期前结束,选举事务处共接获154份提名表格,身兼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的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今日(19日)公布,资审会完成审查立法会参选人资格,仅1人被裁定资格无效,原因是他受雇于政府部门,担任兼职工作,因此根据立法会条例,裁定他丧失资格。至于其余153名参选人,都通过资格审查。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行政长官梁振英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资格审查委员在报名期结束后一周内就完成资格审查,工作高效,值得肯定,而裁定一人丧失资格的理由客观、充分,也说明有些人之前的猜疑是没有事实基础的。 梁振英又呼吁选民踊跃投票,在12月19日投票日,选出有抱负、有心有力的爱国爱港者。 read more
讲述抗美援朝故事的主题影片《长津湖》,首映礼昨晚(10日)在香港举行,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等出席首映礼并致辞。陈茂波在致辞时说,《长津湖》这部电影有着激战的张力、沉厚的历史感,也启发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新中国成立时岁月艰辛,一直打拼,发展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和全球治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切来之不易。 陈茂波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持续稳步发展,孕育和造就了香港今天的繁荣。这部电影,让我们看过去、望今天,思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包含的意义,我们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当中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鼓励我们,特别是青年人,积极投身及贡献力量。「因为在中国梦里面,也有着我们的香港梦。」 陈茂波说,今天他是怀着既期待、却沉重的心情进场,观看这套史诗式巨制。他解释说,期待,是这套电影叫好又叫座,重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很多激烈的战争场景,一幕又一幕,都是惊心动魄、力敌千钧的场面,让观众能仿如置身当时的战场之中,感受到「每秒如千斤」的张力,都融入到勇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气魄中。期待,是这套电影所讲述的这场战争,正值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还在全力稳住国家、保护国土、抵御外强的不断侵扰。是这场战争,令到一直对我国虎视眈眈的美军不敢再在我国边境搞侵扰,滥杀无辜,破坏和平。 陈茂波指出,沉重,是因为这场战役,牺牲是惨烈的。一个关键词也许已勾划了其重量:「冰雕连」,这场战事发生之时,正值朝鲜有纪录以来最冷的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中,装备欠缺的志愿军全力奋战。一些承担伏击任务的连队冻死在战场,临死前仍保持了整齐的战斗队列和姿势。他们拼尽最后一分力,展示着视死如归、保家卫国永不退缩的奉献精神和英雄气概! 陈茂波说,沉重,是因为这一仗标志着大量先烈的牺牲,却让后代──包括今天我们聚首的香港,过上安稳的日子。英烈们保卫国土、保护人民,这一仗,不存在「打不打」的疑问,只能打胜仗。就如当时毛主席所讲,「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此之后,美国才被迫转向谈判。他强调,在保家卫国的旗帜下,只要目标一致、团结合力、奋勇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 read more
英国外交发展部更新了《人权与民主报告》,执意对中国事务说三道四,更毫无根据地声称外国记者在中国受到骚扰。中国驻英大使馆发言人24日回应,斥英方无视基本事实,根据虚假不实信息继续对中国进行诬蔑抹黑,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世所罕见的奇迹。中国已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发言人强调,当前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中国政府治疆政策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拥护。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族人民依法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各项权利都得到充分保障。 发言人指出,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和「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切实落实,香港社会暴力乱局彻底扭转。中国始终致力于促进和保护本国人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中国各族人民依法享有充分的人权和自由,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承认的事实。而且新疆、西藏、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