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壹周刊和苹果日报是黎智英的政治泄欲工具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今日(23日)上午在社交媒体发文,揭露黎智英创办的《壹周刊》 和《苹果日报》都不是传媒,而是黎智英的政治泄欲工具。
梁振英指,黎智英所做的一切,近年发生在他本人、家人和助手身上的一切,与新闻工作无关,与新闻自由无关。梁振英强调,勾结外国的民族败类自有民族败类的下场。
梁振英昨日还贴出黎智英勾结外国势力反中乱港的多幅图片,作为黎智英触犯香港国安法的铁证。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今日(23日)上午在社交媒体发文,揭露黎智英创办的《壹周刊》 和《苹果日报》都不是传媒,而是黎智英的政治泄欲工具。
梁振英指,黎智英所做的一切,近年发生在他本人、家人和助手身上的一切,与新闻工作无关,与新闻自由无关。梁振英强调,勾结外国的民族败类自有民族败类的下场。
梁振英昨日还贴出黎智英勾结外国势力反中乱港的多幅图片,作为黎智英触犯香港国安法的铁证。
工联会今日(17日)指,本港和内地恢复通关在即,希望政府不要只偏重商务人士,而要最少拨出一半配额作人道及恩恤需要,例如奔丧和探望病危亲属,以及四类非商务人士,包括跨境家庭和学童、跨境工作人士和有医疗需要人士。 工联会副理事长丘耀诚指,香港健康码上周五开放申请至今,已有52万人登记,反映市民对于免检疫回内地有庞大需要,认为政府不应「厚此薄彼」,除了恢复经济活动,亦需正视一般市民诉求。他又建议政府开设非网上渠道,帮助基层和长者申请港康码。 read more
香港公务员事务局昨日(27日)在政府总部举办《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兼谈中国共产党与「一国两制」》讲座,由原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冯巍透过视像形式主讲,与出席讲座的高级政府官员回顾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展历程,以及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和与「一国两制」的关系。约200人参与讲座,包括常任秘书长、副局长、部门首长、各政策局或部门的高层首长级人员及政治助理。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在讲座上表示,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无论在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均取得辉煌成就,在国际间的地位也与日俱增,成绩令每一个中国人骄傲。他强调,要了解国家,就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和使命。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历史性时刻,多了解党在国家新时代的关键角色,意义特别重大。 聂德权说,香港回归已近24年,有一个老调还得唱,这就是「一国两制」不会变!无论是制定实施国安法,还是完善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以及政府做的其他一切事情,都是在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都是为了坚定不移地让「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聂德权续指,中国共产党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创立者。「一国两制」不单让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让香港作为国家一个特区能长远持续发展,并且贡献国家。政府会致力加强公务员培训,特别是对国家《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发展的认识。 read more
新冠疫情促使企业使用数码科技办公,同时亦令创科企业不断推出新技术。创新及科技局副局长钟伟强今日(2日)出席数码港创业投资论坛表示,香港投资创科金额不断上升,政府会持续投资基建及培育人才,支援创科发展。 钟伟强表示,香港2020年投资创科资金较2014年上升17倍,同时数码港对香港创科发展亦有重要贡献,今年又与深圳前海管理局签署合作备忘录,为初创企业开启更多在当地的创业、商业和融资机会。 钟伟强介绍说,政府去年从「未来基金」拨出一成款项成立「香港增长组合」投资组合,策略性投资于「与香港有关连」的项目,创科亦是其中一个目标行业。此外,数码港扩建计划亦将展开。 同场的数码港投资者网络主席周骆美琪则表示,了解到初创企业与投资者配对时,不只考虑所获得的资金,亦希望得到更多对公司发展的建议,因此会安排两者更多会面,讨论公司发展。 read more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社区先后出现Omicron及Delta两种病毒的隐形传播链。本港今日(20日)新增逾20宗初步确诊个案,葵涌和宜合道的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有职员初步确诊,中心发声明会暂停服务,至另行通告。 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发声明指,该初步确诊的职员最后上班日为本周一(17日),工作期间一直有采取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中心在暂停服务期间会进行彻底清洁及消毒,亦会密切留意职员的状况,并与卫生防护中心保持紧密联系。 中心呼吁在1月3日至18日期间曾到访的会员及访客,留意政府新闻及强制检测公告,并按指示进行所须防疫措施。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b5d34059e96b526c3b65ed6fa1064a09.mp4 香港第5波疫情未息,本港已连续4日确诊数突破4,000宗。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今日(24日)新增4,250宗确诊,包括186宗输入个案,昨日(23日)再多8名患者离世,分别4男4女,年龄介乎75至103岁。另有1间老人院舍、4间残疾院舍出现新个案;大埔仁济医院蔡洐涛小学6C班疑出现传播感染,25名学生中有3人染疫,该班须停课一周。 输入个案中,有76宗在机场检测样本发现、75宗在检疫设施中发现,35宗于检疫后发现的个案,包括英国占31宗、美国25宗、菲律宾17宗等。张竹君指,过去两三周确诊个案数“翻一番”,希望数字不升太高太快。现时疫情高位且未见回落,呼吁市民遵守检疫、隔离规定及勤洗手等。医管局方面,本港多35名医管局员工确诊,有12名员工康复后复工;其中儿童新冠个案增加,儿科隔离病房目前占用率已达48%。 昨日有1间安老院舍、4间残疾人士院舍有新增确诊个案,包括九龙妇女福利会黄张见纪念老人之家有2名长者、1职员染疫,15名长者需检疫;保良局郑翼之中心有1名长者、1职员染疫,4名长者需检疫,香港善导会秦石中途宿舍2人染疫,4人需检疫;东华三院赛马会展翔日间活动中心暨宿舍1人染疫,1人需检疫。 张竹君公布,香港过去一日再增8人死亡,第5波累计9,256人染疫后死亡。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表示,新增的死亡个案包括4男4女,年龄介乎75至103岁,均非来自院舍。 第一名死者为91岁男患者,已打3针新冠疫苗,患高血压、糖尿病,6月27日发烧到屯门医院,检测确诊,CT值28,X光发现肺积水,入院后情况转差,前晚离世。第二名死者为103岁女患者,已打1针新冠疫苗,患高血压及关节炎,6月23日因肚痛等病,由私家医院转介至伊利沙伯医院留医,7月10日发现确诊,情况反覆至前日转差,同晚离世。第三名死者为99岁女患者,无接种新冠疫苗,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衰竭、中风,7月18日到屯门医院求医,咳嗽及胃口差,入院前2日已经快测确诊,入院后曾开药治疗怀疑心肌紧塞情况,惟情况转差,至前日离世。第四名死者为100岁女患者,无接种新冠疫苗,7月23日在家晕倒,送往元朗博爱医院,急救后情况不理想,当日早上离世,她入院10天前曾染疫。 第五名死者为87岁男患者,已打1针新冠疫苗,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胃癌,7月3日到律敦治医院急症室,当时有喉咙痛。他于7月1日快测及当日入院检测均发现确诊,入院后已处方特效药,惟及后出现并发症,有胃出血等,至7月23日离世。第六名死者为86岁女病人无打针,本身有高血压,6月26日到屯门医院求医,当时有发烧咳嗽,整体状况差,并检酸检测确诊,CT值19.4。入住医院内科房病后已处方药物,6月30日情况稳定后转至北大屿山香港感染中心继续治疗,惟7月12日情况转差,转至北大屿山医院急症室处理,情况继续转差,7月23日离世。第七名死者为86岁女病人已打2针,有高血压、肺气肿、心脏衰竭及脑退化。7月20经联合医院入院,有气促、血含氧量跌。她于7月17日快测及入院筛查同样确诊,入院后情况转差,7月23日凌晨离世。最后一名死者为75岁男患者,无打针,有高血压、糖尿、心肌梗塞及中风背景。7月4日因发烧、呕吐而到北区医院求医,而前一日快测已确诊。院方曾处方药物,7月6日转至北大屿山香港感染中心继续治疗,惟7月11日气促情况转差,心脏酵素上升,转至至北大屿山医院急症室及玛嘉烈医院深切治疗部,至7月21日情况稳定后转至普通内科病房,惟及后病情反覆,7月23日离世。 read more
香港第二周「赏你食」半价餐饮现金券今日(9日)早上10时开售。市民可以在OpenRice平台上,从超过160个「优质旅游服务」计划认可餐饮商户﹑逾800间本地餐厅中挑选心头好,并以用港币100元及200元,购买分别为港幤200元及400元两款现金券。每人限购每款现金券各一套。 旅发局指出,新一轮「赏你食」餐饮优惠除涉大型连锁餐厅外,亦有隐世小店,菜式选择包罗万有,如亚参鸡饭、大家乐、茶木‧台式休闲餐厅、大喜屋、牛角日本烧肉专门店等。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政府上午完成大埔明雅苑明凯阁的强制检测行动,有1157人接受检测,当中发现12宗阳性个案和1宗检测结果不确定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另外,政府亦派员到访约560户,当中24户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政府今日(8日)上午完成观塘德田村德礼楼的强制检测行动,有920人接受检测,当中发现1宗阳性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另外,政府亦派员到访约490户,当中92户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read more
本港2月底推出疫苗接种计划,最新接种率约65%。随着变种病毒在海外肆虐,即使接种疫苗也可能染疫,社会及政圈近月出现倡打「第三针」的声音。半年前作为「先头部队」接种疫苗的行政会议成员,多人今日(16日)率先做「白老鼠」试打「第三针」。 行会成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透露,3日前抽血后发现体内中和抗体已呈阴性,原本接种科兴的她,今早打了「第三针」,但选择「沟针」接种复必泰。另一个行会成员黄国健同样会接种「第三针」,笑言是以身作则,「公众人物应做白老鼠」。 据了解,他们是应养和东区医疗中心邀请,作为早期打针人士,临床测试「第三针」反应,并且容许「沟针」。 read more
涉违香港国安法的乱港黑手、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其所谓「国际法律团队」近日爆出乞求与英国首相苏纳克紧急会晤,介入黎智英案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昨日(25日)在其社交媒体连发4条贴文,包括公开黎智英、其子黎崇恩与所谓「国际法律团队」涉嫌妨碍司法公正的资料,并批黎智英是「病态赌徒」,在政治问题上逢赌皆输,逢输必加注再赌。 梁振英表示,1月13日,香港罗拔臣律师事务所发出通函,和黎智英所谓的「国际法律团队」公开切割,指黎智英「在香港的法律顾问从来没有与这个国际法律团队就黎先生的法律诉讼有任何专业上的联系。」切割,就是避免引火焚身。 梁振英早前已经提出,香港法院和执法机关应当将所有涉嫌人缉拿归案,并将黎智英加控妨碍司法公正罪。他昨日再公开提供进一步资料,显示这个以英国Doughty Street大律师事务所Caoilfhionn Gallagher 御用大律师为首的「国际法律团队」早在2022年2月,已经公开声称正式代表黎智英,而并非自发的什么「黎智英关注组」。梁振英指出,该「国际法律团队」一切公开或不公开的举动,必然是黎智英授意和授权的。黎智英和「国际法律团队」涉嫌妨碍司法公正的关连是明显的。 梁振英再进一步提出多项质疑:「国际法律团队」在2022年2月公开声称代表黎智英的时候,黎智英已经在狱中,是怎样委托「国际法律团队」的?是「国际法律团队」从英国派人来香港在狱中接受黎智英委托的?有没有这些人的入境和探监纪录?如果「国际法律团队」不是直接在狱中接受黎智英委托的,那又是什么人负责传话的?这个人不会是张三李四,而一定是黎智英认为可靠、同时是「国际法律团队」认为可信的。这人是儿子黎崇恩?抑或是罗拔臣律师事务所以外的其他香港律师?他指黎智英在狱中,任何人探监都会留下记录,很好查。 至于为什么说「国际法律团队」涉嫌干犯妨碍司法公正罪?梁振英解释指,这个所谓「国际法律团队」除了多次公开批评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外,更要求英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向中国政府施压让黎智英获释。他建议除了本港执法机关要彻查这「国际法律团队」外,大家也可以向英国的大律师公会投诉。 梁振英批评黎智英是「病态赌徒」,在政治问题上逢赌皆输,逢输必加注再赌。2019年黑暴期间,黎智英以为去美国找美国政府向中国施压,就可以得逞,结果是自己身陷牢狱。如今此人重施故技,以为委托「国际法律团队」要求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压,就可以获释,恐怕罪加一等,不单应验了英国政客所说的「黎智英会死在狱中」的预言,还连累其他人,包括律师和自己的家人。 梁振英最后强调,过去十天,「国际法律团队」和黎崇恩说话审慎了,惟「过去说过的,都是难收的覆水。」 read more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30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南沙、前海和横琴都是香港和澳门融入整个大湾区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也是粤港澳合作的重要纽带。三地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要成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港澳的各行各业和年青一代提供更大空间、更高平台,关键在于落实,任何主张都应该具体,并且要坐言起行,付诸行动。 梁振英认为,融入大湾区在三方面要有所行动:一是在香港本地要做好「民心」工作。香港大多数市民,不仅是青少年人,对大湾区的广东城市认知不多,我们做到跨境的「民心相通」,融合发展就水到渠成。 二是在国家层面。香港和大湾区广东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讯息流要畅通,往往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配合。全国政协委员在国家层面要履行建言献策的职责,发挥好应有的影响力。 三是国际方面。南沙、前海过横琴以致整个大湾区的广东城市,规模和潜力都相当巨大,香港和澳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四両拨千斤」,「四両」是本地力量,「千斤」是国际力量。力量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香港是高度国际化的城市,而澳门则有和葡语国家紧密联系的优势,香港和澳门做好「超级联系人」,在国际社会讲好大湾区的故事,适当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人才,大湾区的发展就如虎添翼。 梁振英表示,今年四月成立的《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将在南沙的创享湾成立办公室,面积约一万呎,10月底装修完成后,香港的《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大湾区香港中心》和其他工商专业协会将会进驻,创造群聚效应,并为香港的会员提供服务,促进粤港两地的深入了解,解决「不知道」的问题,全面用尽用好粤港合作的巨大机遇。 梁振英在文中透露,几天前和何厚铧副主席率团到广东四天,活动的性质是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的民主性视察,对象是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目的是推动粤港澳在这三个大湾区重要平台上的合作。这四天的视察活动安排得紧凑而高效,其中一天开会至晚上9:30才结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