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波:冀全社会同心同德处理房屋问题
本港房屋仍属全球最贵之列,房屋短缺问题严重。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8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本港房地产在过去一段时间是香港的深层次问题,高房价困扰社会,特区政府全力以赴增加土地供应。
陈茂波说,政府与私人之间的合作是重要项目,例如土地共享计划有数个申请,合共提供1万9千个单位,7成属于公营房屋。他强调,当局会一如以往、多管齐下寻找土地,期望与整个社会同心同德,一同处理房屋问题。
本港房屋仍属全球最贵之列,房屋短缺问题严重。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8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本港房地产在过去一段时间是香港的深层次问题,高房价困扰社会,特区政府全力以赴增加土地供应。
陈茂波说,政府与私人之间的合作是重要项目,例如土地共享计划有数个申请,合共提供1万9千个单位,7成属于公营房屋。他强调,当局会一如以往、多管齐下寻找土地,期望与整个社会同心同德,一同处理房屋问题。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5日)发表网志,指出环球金融市场上周继续波动,多家主要央行大幅加息,以及预告会继续加息的言论,触发了股市、汇市和商品市场明显震荡。他形容外围经济状况「漫天风雨」,本港势必多方面受到影响。不过,本港明日实施「0+3」,外地人员往还近期正快速恢复,如同正「迈向晴天」,在隧道中看见曙光。 陈茂波指,外围经济影响下,本港的出口将进一步受压。本港商品出口已连续3个月按年萎缩,即将公布的8月跌幅继续扩大。同时,借贷成本上升,金融市场亦会持续波动,资产价格受压。不过,从香港本身而言,过去一周也有好消息。随着新增确诊数字渐趋平稳,在平衡风险后,入境防疫要求明日起放宽,包括取消入境人士的酒店检疫安排,改为「0+3」的规定;旅客登机前可以快速抗原测试取代核酸检测等,市民和商界普遍欢迎措施。正如行政长官指出,希望在有效管控疫情的情况下,让社会和经济有最大的恢复空间,也让香港能够联通世界、保持竞争力,并尽量减少抵港人士的不便。 陈茂波续指,疫情困扰世界已接近三年,外地的人员往还近期正快速恢复,有人形容环球疫情已在隧道中看见曙光。但在这关键时刻,更必须齐心全力冲刺,积极配合防疫要求,同时亦要加速做好复常的各项准备,以便在迈向「后疫情」阶段时,也能捕捉经济恢复带来的机遇。他又提到,还有一个星期左右,便是10月1日国庆节,碰巧当日亦发放第二期的消费券,期望可提振消费需求,让市民与家人相聚、愉快消费,庆祝国庆。 read more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16日)在社交平台表示,至今收到11间中学,申请在师生新冠疫苗接种率达七成的级别,恢复全日面授课堂,当中2间学校已展开有关安排,其余9间就计划在今个月20日至下月4日期间开始。 杨润雄指,教育局经考虑专家有关接种新冠疫苗的最新建议后,今日致函全港学校,更新全日面授课堂及相关活动的安排。在计算学生人数是否达到全校/全级全日面授课堂的70%接种率要求,或个别学生可否在上学的另一个半天进行非学术性的课外活动方面,12 至17 岁学生若已接种第一剂复必泰疫苗并超过14日,亦属符合有关条件,学生年龄以学校递交申请时为界限,局方鼓励之后才满18岁的学生,尽快接种第二剂疫苗。 另外,杨润雄又呼吁各学校全体员生继续同心抗疫、守护校园,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每日量度体温、勤洗手、戴口罩,以及保持适当社交距离。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香港进入一个新的布局或者「New Era」(新时代),即官商合作建设。她指,旧区重建将成为私楼供应较快的途径,另外亦表明倾向不会就整个「北部都会区」项目大举发债。 林郑月娥指,政府会在旧区重建中扮演「促进者」,包括放宽强拍门槛及转移地积比。她以「油旺研究」市建局为例,指有关规划及地政手段亦适应于发展商,若发展商在收购后,希望封内街、转移地积比,政府大体上会同意。她提及,土地共享计划目前已接获4至5宗申请,指香港进入官商合作建设的新时代,市建局日后在完成深水埗、荃湾旧区规划后,亦会让地产商「入场一齐做」。 林郑月娥强调,土地及房屋供应需持之以恒,「明日大屿」预料一至两年会有清晰方向,同时表明不会就整个「北部都会区」项目大举发债。若港铁最终负责兴建新界北5条铁路项目,港铁可自行发债融资,未必需要立法会批出公帑资助兴建。 read more
、 欧洲议会前日(20日)通过了所谓的涉港决议,恶意抹黑「一国两制」,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甚至扬言制裁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官员以及相关企业,这是严重违反国际法的粗暴行径。对此,香港友好协进会表示非常愤慨,坚决反对。 香港友好协进会指出,国安法全面实施后,香港实现由乱及治,社会秩序安定,市民生活安宁,香港居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好保障。随着新选举制度的落实,第七届立法会开局运行,议员务实理性议政,行政立法机关之间良性互动,特区政治气象为之一新。这是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具有香港特色民主制度的重要跨越,是符合香港社会实际和广大市民切身利益的;也是任何外部势力不能抹黑诋毁、徒呼奈何无法改变的。 香港友好协进会强调,本会始终秉持创会宗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贯彻落实,坚持「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香港事务的行为,继续为维护国家安全、香港社会安定、经济民生发展,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做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read more
警队痛失英才,水警总区女高级督察林婉仪上周六(25日)执勤期间乘的截击艇在沙洲遭走私大飞恶意撞翻,不幸殉职。本港与内地执法部门加强合作,严打海上走私活动。 广东省公安先后查问逾70名内地快艇负责人,冀揪出撞翻水警船只的罪犯。本港警方在不同海域及黑点,进行专项反走私、反偷渡和海上安全行动,截查多艘船只盘问负责人。 警方表示,一连多日于全港展开「犁庭扫穴」行动。截至28日,警方动员逾4400人,共拘85人,包括17名有黑帮背景男子,涉参与海上走私活动。 警方强调,行动仍在进行中,会继续高调严厉执法,打击海上违法活动和走私集团。 read more
香港与内地由1月8日起恢复免检疫通关至今三周,往返两地人数激增。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柏良在一个电视节目指,核酸检测仍是访港旅客最大考量,促请政府尽快与内地商讨取消核酸检测及开放旅行团。 姚柏良指,两地实施免检疫通关后,业界整体气氛好转,但农历新年期间内地访港人数仍不及疫情前每日10多万人次。他认为,核酸检测仍是旅客最大考量,即使内地核酸检测仅需10多元,仍是时间及精神的成本。 姚柏良续指,目前香港方面仍未有明确表示会开放旅行团,希望政府与内地有关部门尽快商讨。他亦提及近日港人赴日旅游受到日本入境限制,形容一有风吹草动旅游业一定最先被波及,影响复常步伐。他表示,已向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建议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推出针对旅游业的百分百担保贷款计划及复业基金,以及建议政府容许输入劳工等。 read more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16日)到访北区,参与“共庆回归显关怀”计划的家访活动,探访独居长者和有需要家庭。 黄锦星在北区民政事务专员庄永桓陪同下,与北区区议员、地区和社福机构的代表和义工团队探访粉岭嘉福村一名独居长者及两个基层家庭,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要,并向他们派发二十五周年庆祝活动礼物包,共庆回归。 黄锦星表示,“共庆回归显关怀”家访活动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五周年的主要庆祝活动之一,特区政府一直把社区关怀注入庆祝活动,希望借探访区内弱势社群家庭及派发礼物包,让社会上有需要的家庭感受各界的关怀。 黄锦星并衷心感谢区内约二十间社福机构及地区团体支持是次家访活动,派遣义工探访区内独居长者、双老家庭及有特别需要的家庭,向他们派发礼物包,送上温暖及祝福。 “共庆回归显关怀”计划透过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由民政事务总署辖下十八区民政事务处联同区内非政府机构及地区团体推行,与弱势社群分享香港特区成立二十五周年的喜悦。 read more
民航工会成员今日(13日)到政府总部请愿,要求即将公布的第五轮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受疫情冲击的航空业雇员。 工会表示,因应新一波疫情爆发,政府收紧防疫措施,航班进一步缩减,令航空从业员特别是客运业务从业员的生计大受打击,现时不少工种的从业员要放无薪假,加上无加班收入、失去部分津贴,令收入大跌约7成,部分机场员工被扣无薪假后,实际薪金比最低工资还要低。 工会不满政府忽视有关从业员,要求新一轮防疫抗疫基金作出支援,包括直接向受疫情冲击的航空业雇员,发放一次过1万元,并设立紧急失业援助金,让受疫情影响而失业的行业工人申请,为期6个月。 read more
本港「象牙禁售令」自去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惟有商家「顶风作案」出售声称古董象牙。香港渔护署昨日(21日)表示,于昨日(20日)在中西区一间店铺检获17件禁止售卖的怀疑象牙制品。 渔护署指,该店铺涉嫌以商业目的而管有受管制象牙,且未能提供任何证明,目前已检取有关物品做进一步调查。 《2018年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修订)条例》指,任何人士如非按照规定进口、再出口或管有象牙均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港币1000万元及监禁10年,有关物品亦会被充公。 read more
港府已宣布下月24日全面落实“疫苗通行证”措施,要求市民须接种新冠疫苗才可进入指定场所,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昨日(27日)亦推出“安心出行”3.0.2版本。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今早(28日)在社交网站表示, 昨日曾访创新及科技局,听取人员就应用科技协助抗疫工作汇报,而现时“安心出行”最新下载数字已达约750万。 “安心出行”新版本加设部分功能,可展示疫苗接种纪录二维码,与“疫苗通行证”对接,方便如食肆等处所负责人阅读疫苗接种纪录,简化程序;若持机人没有上载疫苗接种纪录至程式,扫码后手机介面会出现红色标记,已接种者则出现蓝色标记。 李表示,希望透过“疫苗通行证”协助卫生防护中心,寻找曾到访食肆顾客或密切接触者,以便当食肆出现确诊个案时,尽快找出可能受感染人士,即时斩断病毒在社区的传播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