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相信选民能作出理性选择
香港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今日(19日)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投票。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表示,相信香港选民在一个比较平静的环境下,能够更加理性地作出他们的选择。
梁振英受访时时表示,今年在港人的政治生活当中是重要的一年,现在有了国安法之后,社会回归平静,当然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做,「但是我相信香港的选民,能够更加理性地在一个比较平静的环境下,作出他们的选择。」
香港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今日(19日)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投票。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表示,相信香港选民在一个比较平静的环境下,能够更加理性地作出他们的选择。
梁振英受访时时表示,今年在港人的政治生活当中是重要的一年,现在有了国安法之后,社会回归平静,当然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做,「但是我相信香港的选民,能够更加理性地在一个比较平静的环境下,作出他们的选择。」
香港教育大学获友好协进会捐款予“精英运动员友好大学基金”。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唐英年今日指,体育是综合国力体现,强调一定要办好2025年香港有分主办的第15届全运会。 唐英年表示,体育强即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亦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 唐英年讚扬香港运动员在今届东京奥运会取得骄人成绩,表现出拼搏精神,为香港社会注入正能量,希望港队代表在之后的冬奥及明年亚运会上,同样取得好成绩,为国家争光。 唐英年又说,2025年香港将与广东和澳门联合主办第15届全运会,首次于大湾区举行,形容是香港的光荣,亦是共同责任,认为一定要办好,让香港将来亦能继续举办更多体育事业,令精英运动员或已退下前线的运动员可继续从事热爱运动的工作,让运动员前景更光明。 身兼全国政协常委的副会长胡定旭亦有出席仪式。 read more
香港海关今日(17日)公布,将于下周二(22日)推出新的社交媒体渠道,透过Facebook专页及Instagram帐户加强各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 海关表示,其社交媒体官方帐户将适时与公众分享部门最新动态,发布部门资讯,加强讯息传递,提高透明度和推广部门专业形象。 read more
港府今日(19日)推出“新冠康复码”,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表示,由于疫苗通行证于本月30日将进入第二阶段,康复者届时可用康复或感染证明,作为疫苗通行证之用;而今日起市民可于网上申请取得康复纪录二维码,亦可到“智方便”或“E健通”应用程式取得有关二维码,并可储存至“安心出行”内。 徐即场解释如何登记,指市民首先在有关记录系统中,同意有关收集个人资料的声明,之后在输入资料时,在身份证明文件的部分要选择向政府呈报确诊时,所使用的同一身份证明文件才可;在完成整个登记后,就可取得康复纪录及二维码。他提醒,康复二维码的有效期为康复日子后的180天,之后就会失效,“安心出行”内该二维码亦会有红色外框框住,届时康复者就要打针,以符合疫苗通行证安排。 另外,在今日开始发出的隔离令,亦会自动附有康复纪录二维码,有效日期同样为康复当天计起的180天。 read more
香港国安法生效后,多个反对派团体纷纷结束营运,民主党则持续有成员「跳船」辞去党中职务。民主党创党成员、前立法会议员李华明直言,如果民主党不参选,就应该解散。 李华明今日在电台表示,自己从无就有关看法游说党员,但认为政党理应派人参选,让民选议员成为民意代表,将政党理念和政纲等,用在服务市民及监察政府方面,强调民主党不是压力团体,亦非纯粹发表意见、民意研究和调查等的智库。他又反问如果放弃参选,在政治舞台上还有甚么平台可以议政。 对于早前有人提出民主党可以四年后再考虑参选,李华明指,这是「鸵鸟政策」,预料四年后本港政治环境不会变得宽鬆,如果民主党不参选本届立法会选举,只会令议会更「清一色」。 李华明认为,虽然目前选举制度仍不完善,但民主党仍然有很窄的空间可参选,如有一、两名党员成功「入闸」,在直选中胜选机会就相当高,起码可以在议会内制造少许噪音。他强调,不应因为很大机会被取消资格,就决定不参选,否则无法实践民主。 read more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7月开幕,来自故宫博物院的914件珍贵文物,已获中央政府批准赴港。这批珍贵文物种类丰富、名作云集,是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藏品出境外借,其中166件属「国宝」级别,借展藏品涵盖绘画、书法、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珐琅、玉器、漆器、玻璃、玺印、织绣、首饰、鸡塑、图书典籍、古代建筑等,绝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公开亮相。 开幕展之一的「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汇聚了35件远至唐宋时期的书画经典名作,展期只有3个月,包括《洛神赋图》(北宋摹本),清朝乾隆时期的乾隆款桐荫仕女图山子,以及元朝的朱碧山款银槎,绝对不能错过。点新闻为你逐一整理博物馆多个展览详情及精选文物介绍,让你率先目睹「国宝」风采! 一、展览主题及展期 展厅一: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 博古思幽(《十二美人行乐图》),清康熙或雍正年间(1709–1732)。(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建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地理位置,昭示了它在政治与文化上的中心地位。清代宫廷深刻影响着现今大众对紫禁城的印象:它奠定了其建筑今日的格局、结合满汉文化、整理保存典籍古物、支持创新工艺,并与世界各地交流。此展览透过一百多件故宫典藏,介绍清代的紫禁城。 展期:一年或以上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品数量:179件 展厅二: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郎世宁(1688–1766),清乾隆元年至三年(1736–1738)。(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君主与后妃的主要居所。清朝十位君主与二十多位皇后在此过着养尊处优、充实有序的生活,本展览主要透过三百多件故宫珍藏的十八世纪精美文物,让观众了解紫禁城内从清晨到夜晚的生活点滴,探索城内人员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世界。 展期:一年或以上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品数量:319件 展厅三:凝土为器——故宫珍藏陶瓷 孩形枕,曲阳定窑,北宋(960—1127)。(故宫博物院) 陶瓷除了广泛作为民间日常用器外,亦用以展示统治者和贵族阶层的地位和品味。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历代陶瓷,主要继承明、清两朝的宫廷典藏,品类蔚然大观。本展览为香港首次大规模展示故宫陶瓷藏品——这一百五十多件重点展品既是各时代的精品,也是中国陶瓷史的缩影。 展期:一年或以上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品数量:169件 展览四: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 雍正帝朝服像(局部),约清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博物院) 清代皇室遵循传统儒家文化,提倡孝道与祭拜祖先。宫廷人物肖像中即有一类专用于祭祀典仪,风格雍容华贵、庄严肃穆,记录了皇室成员的面容、气质,以及彰显其身份地位的服饰。本展展出的几代帝后之朝服像,代表清宫最高规格人物肖像的艺术成就,其样式变迁、画面元素的象征意义,以及供奉建筑与祭祀仪轨,均与宫廷历史文化紧密联系。白描画稿的陈列亦体现肖像画的创作与修复过程。 展期:一年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品数量:8件 展览五:器惟求新——古代工艺对话当代设计 乾隆款彩色玻璃螺旋纹撇口瓶,清乾隆年间(1736–1795)。(故宫博物院) 现代中文所用的「设计」一词虽于十九世纪末才为人广泛应用,但中国匠人构思及创作器物的传统已可上溯至数千年前。这些古代设计蕴含对创新的执着、对物料的实验精神,或是对用家体验的考虑,与当代设计思潮契合。是次展览精选故宫博物院一百余件工艺瑰宝,以设计、制作及使用三个角度解读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展览亦会与香港的优秀设计师合作,展示传统工艺对当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展期:一年或以上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品数量:93件 展览六: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 望江南净土词(局部),(传)赵孟俯(1254–1332)。(故宫博物院) 随着香港在近代发展成为繁荣的贸易城市,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也变得非常活跃。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私人收藏逐渐倾向对外展示,有赠予公共博物馆者,有设立私人博物馆者,亦有不时筹办本地及海外巡回展览者。这是首个回顾香港收藏史的大型展览,透过一百余件展品,细述香港一个多世纪的中国艺术收藏活动,同时勾勒本地博物馆发展的轨迹,并向一直为香港及海外观众弘扬中华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学者、博物馆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心人士致意。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览七: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 封笔—墨池记(未境之历),张瀚谦。(故宫博物院) 以崭新手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使命,是次展览便是本馆在这方面的探索。展览将邀请六位香港多媒体与跨界艺术家以独到的视角,从香港当下的角度重新诠释和演绎故宫文化和收藏,发掘红墙黄瓦之下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 展览类型:专题展览 展览八:国之瑰宝——故宫藏晋唐宋元书画 花篮图,李嵩(活跃于1190—1230)。(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中国书画精品,大部分都是国之瑰宝。它们受重视的原因,除因其非凡的艺术成就,亦因其丰厚的鉴藏史。本展览精心挑选三十件晋、唐、宋、元书画,从艺术、文化、历史等角度,探究它们千古流芳的原因。展览共分三期,每期展出十件珍品,精彩可期。 展期:3个月 展览类型:特别展览 展览九: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 乾隆帝盔甲乘马图,郎世宁(1688–1766),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故宫博物院) 历代马文化艺术均有优秀作品,本展览展示一百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与罗浮宫的文物,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在近距离欣赏各种珍品的同时,可以认识马在历史、艺术、军事、政治上扮演的角色及蕴含的文化意义。 展期:6个月 展览类型:特别展览 二、精选文物介绍 部分抵港一级文物 部分抵港一级文物。(大公报) 书画珍品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绢本设色手卷。(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1.藏品: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绢本设色手卷 2.年代:北宋,十一至十二世纪 3.简介:三国文学家曹植在其名作《洛神赋》虚构了自己与洛神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一经典的文学母题,成为了历代书画创作的灵感来源。宋元以后,以《洛神赋》为主题的绘画常与东晋画家顾恺之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后世画家追摹的典范。本品一般被认为是北宋摹本,属存世《洛神赋图》中年代较早之佳作。作品不书赋文,以连续的构图,描绘了曹植与洛神从邂逅到分离的多幕情景。画面敷色浓艳,用笔如春蚕吐丝般细劲绵延,人物几乎与山、树等大,体现出古朴稚拙的六朝绘画遗韵。 注:这件展品为国家一级文物,将于展厅8的「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览展出 ... read more
政府下周展开第3针新冠疫苗接种安排,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今早(4日)出席活动时致词指,现时70岁以上的长者接种比例只得3成多,而他们属于高风险感染人士,接下来政府有各种方便长者接种疫苗的方法,包括在本月下旬推出疫苗接种车,希望到各区为长者接种疫苗。 聂指出,政府将在下周四(11日)起为特定组别人士接种第3剂疫苗,会分为两大组别,第一批包括免疫力较弱人士,而第二批属高风险的人士,包括60岁或以上长者、长期病患者、医护人员、口岸工作人士、跨境运输人士等。至于市民接种第3针疫苗时,可以因应自己情况选择接种那一种疫苗,而政府亦会安排推广接种第3针疫苗。 read more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今日(25日)于线上出席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年会会议。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及相关的公共卫生限制,今年的地区委员会年会透过混合模式举行,成员可于日本姬路现场或透过视像会议线上参会。由于全球疫情持续,会议聚焦于地区委员会成员的抗疫工作和区域合作。会议亦讨论了包括基层医疗、传统及辅助医药的使用,以及后代健康等其他卫生相关议题。 会议上讨论新型冠状病毒时,陈肇始教授表示:「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已落实多项防疫措施,包括边境防控、社交距离、病毒检测、追踪接触者、检疫隔离,以及社区疫苗接种计划等。透过上述措施,香港特区政府成功迅速地应对了四波疫情。香港在过去数月大部分时间均没有源头不明本地个案,基本达致清零,成绩令人感到鼓舞。鉴于香港疫情持续稳定,我们自四月采取抗疫新路向,以『疫苗气泡』为基础调整各项防疫措施,以逐步有序回复常态为目标。」 「鉴于全球疫情继续受到变异病毒株的威胁,我们会继续严阵以待,以应对下一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此,我们会整合所得的经验、加强应对能力,以及制定更精准及具针对性的策略。展望未来,香港特区及国际社会要继续加快为市民大规模接种疫苗,特别是长者,以建立整个社区的保护屏障。另一方面,由于香港正逐步回复常态,我们会更着力于其他卫生相关的重点范畴,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及发展中医药。」 陈肇始教授强调,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地区委员会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read more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22日)表示,Omicron变异病毒潜伏期中位数是2.5天到3天,加上本港核酸检测结果有滞后,认为政府要求院舍探访者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未必达到预期效果。 何柏良建议特区政府应参考内地和澳门,做到绝大部分核酸检测在6小时内有结果,才能堵塞检测结果滞后造成的漏洞。他指出,全港院舍只有3成院友接种3针疫苗,接种3针的院舍员工亦只有4成,并不理想,有需要加快疫苗接种工作。 read more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今日(16日)出席理大创科活动致辞时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特区政府会继续培养创科人才、推动创科生态圈发展、加速再工业化及深化与内地的创科合作。他指出,未来几年香港会进入「由治及兴」阶段,对创科发展尤其重要,希望学术研究界可以在香港创科发展作出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指,一直为创科业界培养人才,未来会与政府合作,推动创科发展及培养科研人才,为香港及大湾区的创科发展作出贡献。 read more
12月19日举行立法会选举,政府首次在边境口岸设置票站,供内地港人选民投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指出,政府出发点是方便身处内地的港人行使投票权,认为已考虑周全,努力做好新尝试。 至于公众不能到边境管制站监察点票,进行一个公开公平公正选举是否有漏洞。谭耀宗认为,选民期间或与其他人商量,但最终要自行作出投票决定,他指出,用作投票的边境管制站,受香港法例监管,相信政府已作出考虑,关键在于让选民行使投票权利,选举一定要公平公正。 就有意见指,有民调机构煽惑他人不投票或投废票,谭耀宗表示,在香港社会,每件事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质疑民调结果间接影响市民行为,一点也不奇怪,他亦有同样感觉。不过,他强调如果政府认为做法有问题,将会採取行动,若政府没有行动,即是无问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