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委会选举|廉署接6宗投诉包括公开煽动人不投票投废票

廉政公署专员白韫六今日(24日)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刚过去的选委会选举,廉署暂时收到6宗投诉,较以往的选举少,其中5宗裁定为可跟进,包括有人公开煽动他人不投票或投白票,已要求涉事社交平台负责人将涉嫌违法的资料下架。
他指,廉署在投票日有派人巡视票站及点票中心,检视「关爱队」等新措施的执行情况,没有发现异常,廉署在12月的立法会选举,将采取相同措施。白韫六指,廉署针对选举的执法行动,一定会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不会考虑候选人的身份。

廉政公署专员白韫六今日(24日)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刚过去的选委会选举,廉署暂时收到6宗投诉,较以往的选举少,其中5宗裁定为可跟进,包括有人公开煽动他人不投票或投白票,已要求涉事社交平台负责人将涉嫌违法的资料下架。
他指,廉署在投票日有派人巡视票站及点票中心,检视「关爱队」等新措施的执行情况,没有发现异常,廉署在12月的立法会选举,将采取相同措施。白韫六指,廉署针对选举的执法行动,一定会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不会考虑候选人的身份。
《华尔街日报》上月一篇社评谈及香港选举,指杯葛或投白票成为港人少数可表达立场的方式。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今日(6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反驳,称该报提及“港人如公开示威将面临严重惩罚”的说法并不正确,属散播谣言。 曾国卫强调,根据香港法例,在选举期间公开煽动他人不投票或投白票属违法,港府会保留采取必要行动的权利,不论煽惑行为发生在香港或境外。 称港府保留采取必要行动权利 曾国卫在文章指,《华尔街日报》上月30日发表的社评,内容缺乏事实基础,他强调《基本法》及《港区国安法》保障港人言论、出版、集会及结社自由,但不能容忍任何操纵选举的行为。 他说,新选举制度下,持不同意见的人士只要拥护《基本法》、效忠特区,便可以参选,要求与世界各地没有分别,文中提及“北京制订新选举规则,要求所有参选人事前取得共产党同意”并不正确。 曾国卫又指,对《华尔街日报》文章提及“抵制选举和投白票是香港人表达立场的最后方式之一”感到震惊,重申根据香港法例,在选举期间公开煽动他人不投票或投白票属违法,港府会保留采取必要行动的权利,不论煽惑行为发生在香港或境外。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失控,昨日(28日)新增115宗确诊个案,连续多日单日确诊破百宗,为应对疫情,全港掀起接种疫苗热潮,多处接种站大排长龙。本港昨日(28日)再多52819人接种疫苗,当中17537人打第一针,10332人打第二针,24950人打第三针。 截至昨晚8时,全港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103.4万剂次,当中超过532.3万人已接种第一针,首针疫苗接种率达79.1%;超过478.9万人已接种第二针,71.1%的市民已完成两针疫苗接种;另有超过91.1万的市民已接种第三针加强剂。 本港5至11岁的儿童,自1月21日起可以接种科兴疫苗。截昨天晚8时,本港已有9322名5至11岁的儿童接种第一剂科兴疫苗。亦是指,本港单日新增1817名5至11岁的儿童接种第一剂疫苗。 香港政府27日公布,拟在下月24日推行的「疫苗通行证」,适用于餐饮及表列处所,要求进入个别处所的人士必须接种新冠疫苗。「安心出行」昨日已更新,当中会显示接种记录,或者豁免打针记录。特首林郑月娥表示,具体扩大的处所各个局正在讨论,「室内可做的都会做。」 read more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公布罪案数字,今年1月至10月的总体罪案有53,340宗,较去年同期多481宗,增幅为0.9%;暴力罪案有7,980宗,较去年同期多243宗,增幅达3.1%;凶杀案增加5宗,升幅为33.3%。另外,强奸案录得68宗,增幅为47.8%,非礼案有837宗,大增300宗,升幅达55.9%。 以今年1月至10月与去年同期作比较,今年行劫案有下降趋势,较去年同期减少137宗,减幅为56.6%,爆窃案有1261宗,较去年减少580宗。不过,严重毒品罪行增至1287宗,增幅达45.3%(401宗),刑事恐吓有1357宗,较去年多241宗,升21.6%。 此外,涉及内地非法入境者的犯罪被捕人数共122人,录得大幅度上升,较去年增加78宗,升幅为177.3%,青年罪犯及少年罪犯则分别下跌32.5%及12.2%。 当局搜获毒品亦有大幅度上升,升幅最多为K仔,总共搜获1940公斤,较去年增多368.6%。今年检获1689公斤大麻,较去年多727公斤,升幅为75.6%。忘我类搜获28,408粒,较去年增多2.2万粒,升幅为404.3%。 read more
政府今日(31日)公布,按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向领取社会保障金额的合资格人士,发放相当于半个月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的一次过额外款项,而在职家庭津贴也作相若安排。上述受助人可于今日起陆续获发有关款项(点击查看详情)。预计148万名社会保障受助人及7.2万个领取职津的住户可受惠,共涉及超过25亿元。 政府表示,在2022年5月4日,即立法会通过《2022年拨款条例草案》当日,合资格领取社会保障金额的人士,以及在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5月4日期间,提交职津申请而最终获批的住户,均符合资格领取一次过额外款项,预计148万名社会保障受助人及72,000个领取职津的住户可受惠,共涉及超过25亿元。有关款项将以自动转帐方式存入上述住户/人士指定的香港银行户口,无须另行申请。 社会保障金额领款人如有查询,可致电社会福利署热线或与所属的社会保障办事处联络。 read more
内地两大官媒分别发表文章,指「教协」是毒瘤,必须铲除,令香港教育正本清源。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31日)早上在社交媒体转载新华社有关文章,以及指出《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文章,指「教协」有目的及有组织为反中乱港推波助澜。 此外,立法会议员周浩鼎今日亦在社交媒体发文,指「教协」长期反中乱港,透过荼毒教师,祸害下一代。当局应该及早正本清源,从头到尾彻查此组织,若查明有违法恶行,必须依法处理。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克勤今日(31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教协」多年来所做的一切,相信公众有目共睹,在修例风波期间更公然鼓吹黑暴,对教师荼毒学生的行径却视若无睹,赞同新华社及《人民日报》文章的立场,教协必须被铲除。 read more
已解散的支联会前副主席邹幸彤及4名前常委,被指拒绝向国安处提供组织活动的相关资料,被控没有遵从通知规定提供资料罪。继梁锦威之后,陈多伟昨天(10日)认罪,国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罗德泉押后至今早(11日)在西九龙法院判。裁判官指,本案控罪及涉案行为严重,陈作为支联会干事,连同其他干事故意不守规则,在警察总部外公开表示不会向警方国安处提交资料,明显挑战执法机构,其行为影响公众利益,延误执法机构防止及调查涉及国家安全的事件。裁判官以4个半月监禁为量刑起点,认罪减刑后判囚3个月。 陈多伟同意的案情指,他于2020至2021年任支联会干事期间,收到警方国安处在2021年8月25日送达的通知书,要求于14日内提交资料。陈与其他干事拒绝向警方提交资料,警方于2021年9月8日将其拘捕。 支联会前副主席邹幸彤(37岁,大律师)连同4名支联会前常委梁锦威(36岁、葵青区议会主席)、邓岳君(53岁、无业)、陈多伟(57岁、货车司机)和徐汉光(72岁、退休人士),被控没有遵从通知规定提供资料罪,指他们在2021年9月8日,作为支联会在香港的干事或在香港管理或协助管理该组织的人士,并已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第四十三条实施细则》送达通知,而没有遵从根据该通知的规定。梁锦威早前认罪,被判囚3个月。其中2个月刑期与旧案分期执行。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f3a0c63fd2a39190a15e14b18dc225e8.mp4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趋缓。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今日新增280宗确诊病例,包括32宗输入个案;另医管局再呈报多3名患者离世。第5波至今累计个案共1,194,740宗、共9,142名死者。今日共有24宗学校呈报有确诊个案,涉及15名学生及9名职员,分别来自23间学校。早前爆疫的元朗牡丹金阁尚品火锅店再多3名食客染疫。 输入个案方面,其中22宗经核酸检测确诊,10宗经快测呈报。病例内有16宗在机场发现,包括8宗为昨日(10日)抵港人士,涉及6个航班,包括1宗JL029,2宗AI1314,2宗SQ894,1宗EK384,2宗KE607,1宗5J272;另7宗是前日(9日)抵港,分别为3宗QR818、3宗TK083,及1宗CX104。另有16宗在酒店检疫的第3至第6日期间发现。 在学校方面,今日有3,509间学校复课,呈报的确诊个案中包括18宗经快测确诊、6宗经核酸检测确诊。个案有5宗病例来自幼稚园或幼儿中心、9宗来自小学、10宗来自中学,有2宗个案来自同一家庭。另过去7天有3间学校有2宗个案,初步调查没有相关。 张竹君表示,元朗牡丹金阁尚品火锅店再增3名食客染疫,他们分别于本月2至4日不适,于8至9日经检测后确诊,涉及2男1女,年龄介乎71至76岁,病征轻征,令相关个案累计至23人。 张表示,新增个案的其中1名患者在深圳,正在当地接受检疫,个案的紧密接触者暂时未有确诊,但始终有潜伏期都有机会有新的个案。她指出,该时段到过食肆的190多人已经全部追踪,有3人暂时不在香港,1人身处深圳、2人在马来西亚,当局已通知相关部门跟进。 她指出,牡丹金阁早前1名职员中招,但其他员工未有中招,因为个案集中在5月1日,料个案“大部分已出晒嚟”,也预计该员工因为在场及同场食早餐,有机会因而受感染,而确诊食客中估计是涉及5至10张台,有很多长者搭台饮茶,当局相信是经空气传播,但仍要视乎全基因分析的结果。 张竹君表示,香港再多3名患者离世,年龄介乎68至90岁,都是年纪大的长者,没有人来至院舍。第5波截至目前共有9,142名死者,病死率0.765%。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表示,截至今日零时,过去24小时医管局有2名检测呈阳性的病人离世,包括1男1女,年龄为68岁及86岁,2人均打过二针疫苗。因数据滞后,4月20日有1人离世未公布,为90岁男病人。 何婉霞指出,现时有892名确诊病人留医,过去一日无新增病人危殆及严重,3人于深切治疗病房留医。过去一日有130名确诊病人康复,当中84名病人出院。此外,医管局累计22661名职员曾确诊,其中22520人已返回工作岗位。 张竹君表示,变种病毒株Omicron的性质由第5波起至今一直没有改变,是非常高传染性的病毒,但由于估计本港已有过半人士已曾确诊,加上有很多人已接种第3针,防御能力已提高不少,比以前好,即使受感染病情亦较轻微,严重及死亡个案亦会减少。 read more
警方昨日(26日)在观塘展开反罪案行动,突击搜查多间派对房间,深夜约11时在成业街一个工厦单位,发现一对23岁男女使用他人的疫苗接种纪录,以涉嫌行使虚假文书拘捕两人,现正被扣留调查。 read more
由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教科部、教育部港澳台办和特区政府教育局支持,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紫荆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今日(10日)上午假香港君悦酒店举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论坛上致辞,强调古今中外,爱国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背叛国家被视为非常严重的罪行,天理不容,认识和学习中国历史、文学和中华文化是建立爱国主义的基础。她指,香港在回归前后都未有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反而在学校推动国民教育被别有用心的人污名化,可以说是遗害甚深,但不应因此否定绝大部分香港人是爱国的。以下为林郑月娥致辞全文: 谭铁牛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姜在忠董事长(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兼社长)、杨勇社长(紫荆杂志社社长)、黄均瑜会长(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各位嘉宾、各位校长: 早上好!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4周年的重大日子,我和在座不少朋友都出席了不少庆祝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嘉宾的致辞都离不开回顾中国共产党排除万难,建立了新中国,洗雪中国人的百年屈辱,让中国人再次站起来的历程;都一致赞叹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令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让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而富起来;以及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强起来,并在多领域上发挥其影响力,行使其话语权。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为这些事业全力奋进,无惧艰苦,不怕牺牲,我想背后推动他们的,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教育论坛要讨论的爱国主义。因此,我首先要感谢主办机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和紫荆杂志社以爱国主义作为今年教育高峰论坛的主题。 古今中外,爱自己的国家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背叛国家都被视为非常严重的罪行,是天理不容的。这样重要的人民价值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保障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在曾经被英国占领和管治一个半世纪,直到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才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我们又应该怎么确保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有爱国思想呢?我希望本次教育高峰论坛能展开讨论,并为教育官员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从我个人成长的经历来说,认识和学习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是建立爱国主义的基础。我们小时候学习中国节日时,都会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我们念岳飞的《满江红》时,都会被这首词的慷慨激昂和岳飞的爱国情怀所感动,都会记得岳飞母亲为儿子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的大义;我们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时,都会对列强侵占中国感到愤怒;我们听长辈讲述日军占领香港三年及八个月的事,在哀叹战争带来苦难的同时,亦肯定会激发爱国之心。到进了大学后,我有机会参与「认识中国」的活动,每年暑假都往内地跑,看到当时正在改革开放起点的内地,到四十多年后目睹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飞跃发展,能不产生强烈的国民自豪感吗? 当然,爱国主义教育是可以更有系统地进行的。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各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遍布全国,让同学能够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学习国家经历艰辛,建立独立自主国家,并为今天能够发展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而感到自豪。 香港在回归前,甚至回归后,并没有有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反之一项在学校推动国民教育的工作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和传媒大肆污名化,并借此破坏学生对国家的观念和认同,可以说是遗害甚深。但我们不应因此而否定绝大部分香港人是爱国的,而香港也有不少的爱国组织、爱国学校和爱国商人,他们非常关注内地的大事,乐意到内地投资、扶贫、兴学,每当内地面对天灾,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华东水灾、二千年后的汶川大地震,香港人自发地筹款捐助,凝聚社会力量,以不同方式向内地同胞施以援手,在在显示港人对国内同胞那份血浓于水的关心和同情。对于中国近年来在高技术产业、航天科技及海洋科学等领域上创造的杰出成就,以及国家成功举办大型国际盛事,例如二○○八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二○一○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及今年六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为国家航天事业迈进新里程等,不少港人均引以自豪。相信本月稍后我国运动员在东京奥运取得辉煌成就,也会令港人深感振奋。 我在竞选行政长官时表明社会应培养青年人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对社会有承担。我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就把「认识中国历史、中华文化及国情」放在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这几年来的工作成效包括: 一、将中国历史科列为初中必修科,并于二○一八学年在全港推行,让学生有系统地学习国家的历史,强化国民身分认同; 二、在下一个学年,我们将以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代原本的通识教育科,新科目的主题包括「『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前者阐述国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期望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内涵以及国家《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的宪制基础,并增进对国情的了解;后者则让学生从国内和国际层面,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 三、在学校课程之内,强化中华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多接触和了解国家的重要事件、人物事迹、民族发展及社会文化面貌,并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建立他们对国家、民族及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责任感; 四、加强《宪法》和《基本法》的学习,让学生更加认清自己的国民身分,正确理解及维护「一国两制」,成为爱国治港的栋梁。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要求学校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建立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他们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 五、在学校教育以外,举办一连串建立社会爱国氛围和提升学生爱国精神的活动,包括升旗典礼、博物馆专题展览、各区的文艺活动及巡游节目等。政府亦十分支持积极推广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的民间团体,如团结香港基金、励进教育中心、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香港地方志中心、中国文化研究院、国史教育中心等举办的活动。最近在港举行的大型展览,即「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和「百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就起了很积极的作用。我两天前出席昂船洲军营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的「梦起东方」展览活动后,已向司令员提出要求,希望能多安排学校参观这内容十分丰富的展览。 上述这些团体和今天论坛的主办机构都是特区政府推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伙伴,我谨代表特区政府向它们、向你们多年来的努力及付出,致以衷心的谢意。 各位朋友,培育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是政府、教育界、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须共同承担的责任。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者与外部势力,利用香港较复杂的社会政治情况,刻意误导青少年对国家的认识,模糊他们的国民身分认同,甚至激化了他们的思想,鼓吹他们进行极端的行为。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携手合作,理直气壮地在香港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借以纠正青少年的价值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先生在今年四月主持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时强调「爱国爱港是对香港青年最基本的要求,『爱国者治港』为广大香港青年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推展爱国主义教育,正正能够培养青少年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承担,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爱国者。 最后,借此教育高峰论坛,我向香港教育界作一个呼吁:你们每一位都肩负重任,必须注重学生的国民教育,加强引导,着力推行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关心、支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让我们紧记,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让我们培育香港青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一股正能量。 谢谢各位! read more
今日(8日)是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第一百日。李家超在社交平台发文,指上任以来工作忙碌且充实,每天关注并回应民心所盼,期望「用行动解决分歧,用结果争取信任,以成绩累积互信」。 李家超指,他在上任后首个星期便成立四个工作组,就长期民生痛点难题加强领导、统筹和协调,迎难而上。由政务司司长率领的「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已推出「共创明Teen」计划,协助来自弱势社群的初中生建立正向人生观、力争上游。由政务司副司长领导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开展了「香港新市容」打击清洁及地区黑点运动。此外,分别由财政司司长及副司长带领的「土地及房屋供应统筹组」和「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昨日提交了百日报告,提出建屋造地「提速、提效、提量、提质」的多项建议。 李家超续指,在行政主导和「爱国者治港」原则下,他致力提升行政立法关系至新台阶,至今已举行三次「前厅交流会」,让司局长等管治团队成员与议员直接见面对话、加强沟通。双方都踊跃交换意见,效果良好。 李家超说,他要求团队迅速回应和处理市民关注的议题,包括演唱会因重物堕下致表演者严重受伤、工地天秤榻下引致工人伤亡,以至道路塌树等事故,以实际行动回应市民期望。亦在日常政策构思过程引入「红队」概念,以换位思维作批判式全方位研究政策,务求千锤百炼。 李家超又表示,他与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领导进行深化粤港合作视频会议,设立多个专班,共同商议深化合作和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防疫抗疫亦是民生焦点所在。李家超指出,百日以来,政府一直全力应对疫情,不躺平。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取消航班「熔断机制」,制订「红、黄码」按风险分级管理,由7天检疫改为「3+4」,之后再实施「0+3」安排,让市民在风险可控下,有最大民生及经济活动空间。 李家超说,「0+3」实施以来,不同行业和界别明显受惠,各自密锣紧鼓部署恢复更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但政府必须保持谨慎,不可轻率。由集中在酒店检疫到现在完全取消这要求,是一个重大改变。如此重大改变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有些可预期,有些却未必可知,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管控风险,密切监察疫情会否反弹,每一措施都要有序、稳妥,不可带来混乱,否则会适得其反,摧毁我们一直向前的顺势方向,欲速反而不能达。抗疫路上,看法有差异是可理解的,但不要让差异把我们应对病毒的努力减值。 李家超回顾这一百日的工作,强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信解决民生痼疾要抱「持之以恒,必有所成」的信念。他表示,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将于一个多星期后发表,他及其团队已举办多场咨询会,广泛听取和收集民意,现在预备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将在《施政报告》阐述施政理念和政策,包括「抢企业、抢人才」、推动造地建屋「提速、提效、提量、提质」等,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