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提升法治课时比例推进港澳青少年宪法教育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18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本港要预防疫情爆发,始终要靠接种疫苗,第三针的接种更是重中之重。 何柏良指出,60岁以下人士是否不需要打第三针,涉及复杂问题,不能只单看死亡数字,感染新冠病毒对所有年龄层人士都有很大影响,例如带来「长新冠」问题。根据国际研究,不同年龄层在感染后的死亡率属渐进式,如果一刀切划线在60岁,并不是科学做法,他不同意以60岁作为划线。 何柏良又指,60岁以下,无论是儿童或年轻成年人,亦可能有自身问题,例如肥胖、吸烟或长期病患等,当同时考虑这些问题,60岁以下人士感染后出现重症或死亡风险,有机会较60岁以上健康人士更高。 何柏良表示,赞成政府透过疫苗通行证推动第三针的接种,又说世卫专家小组支持接种第三针,美国及欧洲监管机构亦支持部分年龄人士接种第三针,而在复常和通关等方面,如果本港不打第三针,基本上是与世界脱轨。 read more
面对社会有声音将现时「0+3」的入境安排政策尽快改为「0+0」,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9日)在社交平台表示,「0+3」是最恰当的安排,即暂无意更改至「0+0」。他指,在抗疫路上,特区政府绝不「躺平」。「0+3」安排是政府经内部仔细讨论、咨询专家意见、分析不同数据、深思熟虑后所踏出的重要一步,目前来说, 「0+3」是最恰当的安排,会继续秉持「科学为本」和「精准抗疫」的原则,在合适的时候推出合适的措施,与各界稳中求进。 他又指,自「0+3」安排实施两周以来,社会普遍欢迎,相关运作亦大致顺畅,感谢各界同心协力、支持和配合,令疫情持续受控,访港旅客数字亦有回升;他表示,香港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政府明白商界对放宽防疫政策抱有很大期望,但政府必须在抗疫路上审慎平衡风险,否则疫情一旦反弹将令大家得不偿失。 陈又提到,「0+3」安排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维护民生活动和香港竞争力、尽量给予社会最大动能和经济活力的一大措施,为商界人士带来更大便利。他们可在抵港后随即外出巡视业务、与客户会面、参与「企业对企业」会议和展览等;而随着风险持续可控,各项国际赛事、活动及音乐会等亦得以相继举行,让香港重振国际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23日)到访香港理工大学,参观其科研设施和了解相关研究项目,并与校方高层座谈,听取该校最新发展。 林郑月娥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和校长滕锦光陪同下,参观深空探测研究中心辖下的精密机器人实验室和材料与器件中心实验室,了解理大在航天科技和先进材料方面的研发和应用。随后,林郑月娥一行转往参观材料与器件中心实验室的洁净室实验室。该洁净室实验室拥有专为开发先进器件所需的微细加工设备,支持研制的产品包括超快速无创检测新冠病毒抗体的可携式生物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健康监测设备、软体机械人和贴在皮肤上的电子装置、人工视觉神经形态传感器等。 林郑月娥表示,理大的科研团队有卓越的跨专业深空研究实力和参与国际太空任务实战的经验,并在国家的航天发展上作出贡献,成就令人鼓舞。此外,理大在大学教资会最近公布的「2020年研究评审工作」结果中,多个研究领域均获得高度评价;大学亦参与政府在香港科学园成立的「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与海外著名大学合作成立不同中心,研发人工智能和医疗相关科技。 林郑月娥续指,香港的创科能力近年得到中央充分肯定,今年3月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期望理大再接再厉,继续在研发工作精益求精,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研,配合本届政府投入的大量资源,合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理大自2010年起参与国家太空探究项目,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携手研制出多项先进太空仪器,获应用于国家探月和火星探索任务,包括为「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研发「表取采样执行装置」,采集月壤及封装带回地球;以及利用顶尖技术为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选取着陆点,并研制了用于监察探测器着陆情况的「落火状态监视相机」等。理大今年5月成立深空探测研究中心,集合地质学、遥感、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进一步深化在航天科技的研究。 read more
医院管理局再放宽处方新冠口服药物的临床指引,60岁或以上新冠患者不论有没有病征,皆可获处方新冠口服药物。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17日)在一节目上表示,60岁以上人士感染新冠后出现重症风险高,而且目前住院的新冠病人当中,有七至八成为80岁以上,部分长者未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病症。他建议,长者在确诊后5日内获处方,可更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对于旅游业界要求政府放宽邮轮旅游防疫限制,何柏良表示,政府原意是不希望邮轮发生大型爆疫。以前本港各方面的防疫工作尚未准备好,钻石公主号邮轮出现疫情时,船上约两成旅客受感染。他认为,目前香港疫苗接种率已经大幅提升,邮轮的「熔断机制」可以取消,目前最迫切的是取消「疫苗通行证」下接种第二和第三剂疫苗之间的半年宽限期,认为从防疫及保护角度而言,禁止未完成3针的人士进入表列处所是合情合理。 read more
一名62岁男子,涉嫌以“猜猜我是谁”欺骗手法取得财产,被警方拘捕。 警方表示,早前接获受害人报案,指上月于11月14日至22日期间收到“猜猜我是谁”的骗徒来电,骗徒声称是受害人的儿子,被警方拘捕,要求受害人到指定地点交保释金;案中涉及5名受害人,年龄介乎67至82岁,涉款共55万元。港岛总区刑事部探员根据线报及经调查后,昨日(2日)于油麻地区,拘捕一名姓徐(62岁)男子,他涉嫌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他已被扣留调查。警方指案件仍在调查中,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警方高度关注电话骗案,并提醒任何人自称内地政府或执法机构人员,并要求受害人交出银行或个人资料、开设一个银行帐户以证清白、要求资产审查、提及保密协议条款或要求转帐汇款、均为诈骗;同时,内地政府或执法机构及香港警方,均不会要求任何人经电话或其他社交应用程式进行笔录口供,亦不会透过相关渠道发出通缉令,上述情况均为诈骗。同时任何人经电话自称亲友,指自己更换新电话号码,并要求受害人借钱,借保释金及汇钱,亦为诈骗。如有任何怀疑,市民应致电反诈骗协调中心24小时热线18222查询 read more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HKU SPACE)位于九龙湾的九龙东分校发生暴力事件。事发昨午(24日)2时15分,2名就读护理系男学生于课室内,疑因功课问题发生口角,其中姓张(19岁)男生被对方推撞及起脚踢伤,涉案的姓区(18岁)男生事后逃去无踪。 警方接报到场,张男脸及背部受伤,由救护车送院治理;警员于同日晚上7时许,在荃湾区以涉嫌袭击致造成实际身体伤害拘捕区男,把他带返警署扣留调查。 据悉,涉事2男生为同一专题报告小组的组员,张男负责撰写讲稿,他疑因早前缺席会议,导致讲稿议程内容出现甩漏,令负责检查内容的区男对此不满,而区在课堂的小休时间,对张提出质问并指斥他不负责任,2人吵至面红耳热,而演变成伤人事件。事发时,有人拍下冲突片段,并上传至社交网站。 read more
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库获古谘会通过评为拟议一级历史建筑,特区政府亦计划于今年稍后时间有限度开放予市民参观。水务署今日公布配水库的最新进展和导赏团安排。 水务署发言人表示,该署已完成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库加固及改善工程,暂定安排由下月中起到明年六月,举办公众导赏团,每月开放约1000人参观,下月起接受报名。 发言人又指,导赏团路线沿途,已加设通风设施、架高地台通道,和安装低紫外线照明设备等改善工程。 拥有过百年历史的主教山配水库,去年被挖土机凿开,意外被市民发现,古蹟办更被揭发在2017年,误判配水库为水缸未有跟进,引来社会保育呼声。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逐去年12月到场视察后表示“不好意思”,古物谘询委员会今年三月将配水库评为一级历史建筑。 而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事后亦承认政府做法有改进地方,今年五月在立法会提及,正为配水库进行改善工程,提供内部照明及通风设施,确保结构安全后,目标今年稍后有限度开放予市民参观。 read more
立法会大会今日(17日)早上复会,以视像形式辩论施政报告及继续讨论有关疫情的范畴。多名议员建议政府提高疫苗接种效能,并建议动员更多公务员投入抗疫前线,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在会议上表示,公务员投入抗疫工作的人数一直有增无减,当局未来将增设更多疫苗接种中心,简化程序,提升疫种接种能力。 聂德权表示,因应接种疫苗的需求增加,当局已即时调拨资源,增加人手,加设接种中心,过去一星期已将接种量增加一倍;除了政府的接种中心,当局亦动员超过1000间的私家诊所,近日单计私家诊所的接种量已经超过4万剂次。 对于多名议员要求提高疫苗接种量的建议,聂德权回应指政府有多项措施,包括加设社区接种中心,由2月15日起接种年龄降至3岁,接种疫苗后休息时间由30分钟改为15分钟,加快接种流程,屯门、粉岭、沙田增设的三个临时接种中心,有两个已经在昨天投入服务,另一个则在明天开始运作,有两个儿童接种中心亦已于昨天启用,为5至11岁的儿童提供疫苗注射,下星期三香港中央图书馆将开设一个接种中心,专为3岁至17岁人士及60岁以上人士接种科兴疫苗,政府将在短期内继续增加接种中心,提升接种疫苗的能力。 聂德权表示,政府将动员组织更多医疗界人员,简化健康评估及接种流程,尽快提高安老院舍长者接种率,社区内长者则透过私家诊所推动接种工作,民政事务处将举办更多外展疫苗接种服务,政府亦会与学校合作,推出便利措施,透过团体方式安排学童到社区疫苗中心接种疫苗,同时亦以外展模式,为多间学校的学生一同接种。 聂德权指出,过去两年已经动员超过7万名人员投入抗疫工作,包括现职公务员、辅助部队人员、政府雇员及退休公务员,各方都是一呼百应,各尽所能。第五波疫情爆发,大规模的检测、追踪、检疫、隔离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手,为确保有充足人手应付工作,当局与各政策部门联系,调派人员,不论是否办公室内的公务员,都必须秉持服务市民的初心,展现担当。政府2月4日开始对公务员作特别上班安排,维持紧急及必须的公共服务,再调拨公务员投入抗疫工作,公务员在投入抗疫工作的人数一直有增无减,单计葵涌村的围封工作已投入1800名来自十多个决策部门人手参与,其他小区的围封每晚亦动用数百名人员协助,个案追踪办公室投入500名人员,再有数百名人员协助发放检疫令、分发手带及为热线电话提供支援等服务。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有反弹迹象,今日(14日)新增3674宗确诊个案,包括3417宗本地确诊个案及257宗输入个案。政府自今日围封大埔富亨村亨裕楼及屯门湖景村湖翠楼进行强制检测,要求受检人士于今晚11时前接受强制检测。政府目标是在明日完成围封强检行动。 根据强制检测公告,任何于今年7月8日至今日期间曾身处富亨村亨裕楼及湖景村湖翠楼内超过2小时的人士,须在7月16日或之前接受强制检测。已接种疫苗及近日已进行检测的人士均仍须接受检测。 富亨村另一栋楼亨盛楼前日(12日)曾围封强检,有1000人接受检测,当中发现7宗阳性个案和4宗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个案。 read more
Omicron杀入社区,引爆第五波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其中,葵涌村成重灾区,累计确诊与初阳个案有大约210宗。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曾祈殷今日在一个电台指,葵涌村如确诊个案仍增加,应该将围封区域及范围划得更大。 曾祈殷表示,在第五波疫情正在上升轨道,相信个案会增加,政府要预视检测能力是否足够,如情况持续,相信有更多地区会受到牵连。他认为,如发现某地区的污水样本有病毒,要仔细划分涉及范围及大厦座数,需要加快强检,做到「快狠准」, 并要预备很多检测点,令居民不用等候太久。他指,如当局的检测能力未达标,不能否定要由外援协助,包括国内的检测人员提供协助。 曾祈殷强调,葵涌村算是重灾区,很多人口活动或接触,如果区内仍有潜在爆发点而未找到隐性患者,应该将围封区域及范围划得更大。 对于是否需要延长现时对逸葵楼及映葵楼的围封日数,曾祈殷指,需要由当局考虑,并以科学数据衡量,如整个行动不是仔细及妥当,未能确定是否再有确诊者,是本末倒置。 曾祈殷说,如不希望疫情愈演愈烈,做到「动态清零」仍是短时间需要做的,长远来说是否仍要达致「清零」,不单涉及医学问题,亦包括政策及政治问题,如要通关,国内采取的态度仍希望是「动态清零」,本港很难有另类政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