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发展议会委员:有需要强调勤劳价值观
教育局昨日(11月31日)公布试行版《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加入「勤劳」作为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负责编订课程架构的课程发展议会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委员邹秉恩今日(12月1日)在一个电台节目指,留意近年学生之间出现「躺平主义」,轻视个人价值,并有侥幸心态,好逸恶劳,有需要强调勤劳的价值观。
他指,过往不少学校都有将「勤劳」列入校本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并不陌生,认为只要分配好课程时间,相信新架构不会增加老师工作量。
教育局昨日(11月31日)公布试行版《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加入「勤劳」作为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负责编订课程架构的课程发展议会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委员邹秉恩今日(12月1日)在一个电台节目指,留意近年学生之间出现「躺平主义」,轻视个人价值,并有侥幸心态,好逸恶劳,有需要强调勤劳的价值观。
他指,过往不少学校都有将「勤劳」列入校本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并不陌生,认为只要分配好课程时间,相信新架构不会增加老师工作量。
英国最高法院院长韦彦德与副院长贺知义,昨日(30日)辞任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特首林郑月娥今日(31日)在记者会上被多次问及相关事件,她指对两人辞任感到遗憾,但始终无法阻止他们辞职。 她又反驳指,法官参与香港司法机关的工作,并不等同要求他们支持行政机关,因此不明白韦彦德声明的说法根据何在。林郑月娥形容,英国政府政治凌驾司法的做法是“路人皆见”。 指贺知义于国安法实行后才接受港任命 林郑月娥指,昨晚特区政府已发出新闻公告,她和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同样对两名法官的辞任感到遗憾。她补充,自己即使作为委任法官的人,都不能阻止别人辞职,所以只能无奈接受,而对于任何将法官辞任和国安法、市民行使人权自由拉上关系的行为,她表示强烈反对。 林郑提到,两名法官分别在2017年和2021年上任终院海外非常任法官,而《基本法》第二条写明香港有独立的司法权,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英联合声明》没有关系。她指,《基本法》第82、85及88条对香港的司法独立、法官任命制度有详细的规定,重申这些法官一向独立进行审判,无受过任何干涉。 无要求法官支持特首 韦彦德在辞任声明中提到,与英国政府达成共识,法官“无法在不支持香港行政机关的情况之下,继续留任于香港”。林郑重点回应,指这些法官参与香港的司法工作,所支持、肯定的是香港的司法制度、司法机关、独立审判权,“不是要他们支持或认同香港的行政机关”,所以一向十分感谢他们来港参与审讯,支持香港司法独立,但从来没有要求他们行政机关或特首本人。 “所以有这个说法,我觉得很奇怪,‘如果不辞任会被视为认同肯定特区管治’,他们来香港是支持香港的司法独立,如果你看看誓言,从来拥护的都是《基本法》、效忠的是香港特区、服务的是香港市民。”林郑又引述终院另一名海外非常任法官、来自加拿大的麦嘉琳指出,参与本港司法制度与肯定行政机关的工作没有关系。 她亦留意到,其中一名昨日辞任的法官贺知义,是在国安法生效后半年才首次接受任命。“如果真的(国安法)那么有问题,怎么会实行了半年都接受任命呢?” 称有理由事件涉政治考虑 林郑又指,过去十多小时见到很多其他社会人士回应,大家都认为事件离不开背后有政治动机、政治压力和政治操控,“我有理由相信,合理怀疑这次事件是有政治考虑在背后”。她指昨日两名法官辞任的同一天,英国下议院正好辩论此议题;英国政府表态,不会继续支持在任法官出任香港终院非常任法官;紧接英国外交部回应指香港情况到了“临界点”;同日中午英国首相都发声;最新亦收到通知,英国外交部稍后会向国会提交“所谓”香港问题半年报告。 她指,从这一连串事件“很难令人不怀疑,整件事是个政治铺排的事件。明显有行政机关、政客,想凌驾司法机关,这个现象是路人皆见的”。林郑认为,英国政府用这种手段“破坏一个很独立的司法系统”,觉得十分可惜和不安,不过她和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的意见一样,深信香港法治的基础稳固,每一位法官都会一如以往,不受政治操弄抹黑,依照誓言维护法治,主持正义。 香港国安法卓有成效毋须修订 至于日后会否委任新的非常任法官填补,林郑指法官不像公务员编制,没有数目规定,主要视乎司法机关按需要而定,她作为行政长官,会按终院首席法官的意见,以及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的建议作任命决定。 被问到国安法是否有中期检讨、与时并进的需要,林郑指国安法是全国性法律,经人大常委会通过,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直接实施,即使修订都是全国性层面的事件,而目前看不到有什么需要修订,因为国安法实行下来“卓有成效”,特区政府会继续贯彻落实,保障国家安全。 read more
2020年6月30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于当天晚上11时起在香港实施,至今国安法实施一周年。林郑月娥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国家安全立法是由中央主导的重大决定,行政长官则参与其中,强调若无国安法,根本无法控制疫情。 林郑月娥表示,在黑暴时期,中央看到本港情况出现风险,甚至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中央果断出手解决问题。她指,立法过程是在高度机密中进行,参与国安立法的香港官员不足10人,她自己亦要亲手打文件防止机密外泄,所以坊间有说,香港国安法犹如特区的「定海神针」,她深表认同。「如果没有国安法,我们根本无法去控制疫情。」 身兼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林郑月娥又说:「这样重大的决定不可能是香港提出,是中央主导的,而行政长官有参与其中。」她又指,「经历了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第一季的动乱,加上疫情出现,抗疫亦受到黑暴影响,立法会亦陷于混乱,所以中央果断出手,为香港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林郑月娥说,回顾要在高度保密和时间紧逼下进行立法工作,以及所承受的压力和牺牲,她坚信自己和身边的同事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历史时刻,可以参与完善「一国两制」贯彻落实工作。 对于参与立法的高官被西方制裁,林郑月娥承认对自己和家人影响深远。林郑月娥认为,尽管个人因被制裁而受到伤害,「但我深信,我们是为香港做了一件大事!」 read more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日前引用数学模型指,按现时每日徘徊300宗确诊个案预测,若稍有不慎,本港将于两周后爆发第6波疫情。惟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认为,预测有时会「警钟误鸣」,他今早(17日)在电台节目进一步解释,指近日不同专家对本港是否会出现第6波疫情意见不一,是由于未来疫情走势只能基于数学模型推测,背后的假设未必完全真确,稍作改动,推测结果亦会有很大落差。 何表示,现时未有科学数据显示,康复者再次受感染的机会,专家对此有不同意见,亦会影响疫情推算。另外,他提到孕妇亦可以接种复必泰疫苗,否则一旦感染,可能引致更严重病情,增加流产等风险;至于由内地研发的科兴疫苗,目前未有孕妇接种的相关数据。 read more
民政事务总署今日(8日)表示,在疫情期间一直与市民同心抗疫,循不同途径为市民,包括少数族裔人士,提供各种抗疫支援服务。油尖旺是十八区中最多少数族裔人士居住的地区,油尖旺民政事务处一直关注区内少数族裔人士的需要,透过与不同团体合作,支援区内少数族裔人士抗疫,包括向他们派发中央援港的抗疫物资、为有需要的确诊者提供居家抗疫的物资包、举办各类疫苗接种活动,以及循不同途径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抗疫讯息。 油尖旺民政处连日到区内不同地点,向少数族裔居民和较多少数族裔人士居住大厦的清洁及物管员工派发中央援港物资,包括快速测试套装。油尖旺民政事务专员余健强到访区内不同地方,将快速测试套装转交予少数族裔组织代表,请他们分发给区内更多少数族裔人士。 油尖旺民政处支持九龙乐善堂推出「居家抗疫支援计划」,并邀请区内支援少数族裔的机构参与,为确诊而需要家居隔离的少数族裔家庭提供抗疫物资包,包括清真食物、消毒物品及快速检测套装,以支援他们留家抗疫。 read more
近日内地放宽部分防疫措施,深圳市政府口岸办公室昨日(11日)晚上发布通告,宣布粤港跨境货车今日(12日)凌晨零时起,调整为「点对点」运输模式。 通告提到,将严格预约作业。跨境司机入境前通过「跨境安」系统预约申报当次入境作业信息。每次申报限当次入境有效,再次入境需重新申报。原则上当天入境、当天返港。如确有需要在广东省过夜住宿的,入境前须在「跨境安」系统申报指定住宿点。 在入境防疫要求方面,跨境司机在口岸香港侧进行核酸快检和抗原检测,凭核酸快检阴性和抗原阴性前往广东;凭粤康码上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入境,可以在口岸广东侧做常规核酸检测。阳性跨境司机自确诊之日起8天内不得入境。 在健康管理措施方面,跨境司机入境后粤康码赋黄码、全程闭环管理,配戴N95/KN95医用口罩。 通告提出违规实施惩戒,跨境司机在广东省内违反法律法规及疫情防控措施,将被暂停作业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上述措施,将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及时调整。 read more
近期,奥密克戎变种毒株造成香港新一波疫情爆发。人民日报今日(7日)发表题为《“动态清零”是香港抗疫的科学选择》的文章指,总的来看,“动态清零”有利于香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应算清楚民生账、长远账、总体账,绝不能被一时困难遮蔽双眼。只要香港全社会同舟共济、同心协力、科学精准防疫,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让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常轨道。以下为文章全文: 近期,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快速蔓延,并引发香港新一波疫情爆发,香港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已经连续多日破百,香港特区政府果断采取多项“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严格防疫抗疫措施。 在当前香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却有人歪曲“动态清零”含义,质疑特区政府的防疫抗疫举措,不负责任地提出香港应放弃“动态清零”,实行所谓“与病毒共存”的“躺平”策略。如任由错误论调大行其道、混淆视听,将动摇香港全社会的抗疫信心,影响抗疫成效。 “动态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我国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下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总方针,它要求做到对病例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使疫情不构成连续性社区传播,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其背后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也被实践证明能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 当前,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期,病毒正在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快、受感染人群多,重症率、病死率高于一般流感。在此情况下对新冠肺炎病毒绝不能够掉以轻心,“动态清零”是我国现阶段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的科学有效防控策略。 对于香港而言,“动态清零”也是符合香港社会实际情况的科学选择。香港人口密度大,老龄人口占比较高,医疗资源有限,仍有100多万名市民未接种第一针疫苗,70岁或以上长者接种率较低。此外,香港对外高度开放,境外输入性风险高。如果放弃“动态清零”而选择“躺平”,可以预见,病毒必将快速大规模扩散,给香港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只有采取主动积极的“动态清零”策略,才能减少发病、重症和死亡率,避免医疗资源挤兑甚至崩溃,最大限度保障香港市民生命健康。 尽管短期内收紧的防疫政策可能对感染者及密接者的日常生活以及不少行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这一策略能以最快速度扑灭疫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香港经济社会的影响,使香港社会在安全的前提下恢复正常运作和对外正常交往。总的来看,“动态清零”有利于香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应算清楚民生账、长远账、总体账,绝不能被一时困难遮蔽双眼。 内地的成功抗疫实践、香港应对前几波疫情的成功经验都一再证明,“动态清零”科学必要、有效可行,也符合香港民心民意。香港紫荆研究院于1月24日至28日期间,电话随机访问了1063名香港市民。结果显示,67.9%的受访市民认为坚持“动态清零”更符合香港社会整体利益,忧虑香港一旦错误选择“与病毒共存”,疫情必然全面失控,700多万名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 香港社会应坚定“动态清零”的意志和信心,全力支持配合特区政府完善“动态清零”的相关政策举措,做到科学精准施策,尽快切断传播链,扑灭本轮疫情。香港可借鉴内地有益经验,精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精准划定密切接触者、精准划定风险地区、精准进行医疗救治、精准实施社区防控。 我们坚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只要香港全社会同舟共济、同心协力、科学精准防疫,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让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常轨道,这颗“东方明珠”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ad more
司法机构今日(4日)宣布,遗产承办处、家事法庭登记处和土地审裁处登记处去年3月为多项服务引入电子预约服务后,该电子预约服务由星期五(7日)起将扩展至高等法院书记主任办事处的上诉登记处、高等法院登记处和综合调解办事处。 扩展后的电子预约系统让无律师代表诉讼人或申请人可透过新增专页,由星期五起在网上预约相关登记处及办事处的指定服务。在高等法院书记主任办事处的上诉登记处方面,无律师代表诉讼人可在网上预约前往上诉登记处,就民事事项存档上诉通知书,或存档传票以申请上诉许可或延展上诉时限。在高等法院登记处方面,法庭使用者可在网上预约前往高等法院登记处加签服务组,申请有关指定文件的加签服务。 至于在综合调解办事处方面,有兴趣了解调解的性质及如何透过调解促进各方解决争议的法庭使用者,则可在网上预约参加由司法机构综合调解办事处举办的家事或综合调解资讯讲座(有关讲座并非实际的调解会议或辅导服务)。其他登记处早前推出的电子预约服务有助减省法庭使用者轮候服务时间,反应至今良好。 read more
为加强国际竞争力及融入国家发展,坊间早前建议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安排。有议员今日(6月1日)在立法会口头质询环节提到在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的做法,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当局正在研究跟进中。 议员黎栋国指出,有声音认为香港国际机场应实施“一地两检”。另外,跨境直升机发展极不理想,当局有否研究开通商业直升机飞往内地邻近城市的可能性。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回应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地两检”是大方向,在香港机场落实也是其中一个可行方案,当局会继续跟进。而跨境直升机要求严格,深圳当局正就跨境直升机进行研究,将在今年内完成。 read more
第5浸疫情大爆发,政府正积极于各区进行污水检测。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25日)于电台节目表示,过去一周因有地区污水验出带有新冠病毒,当局进行了约10次围封强检,约2万人接受强制检测,当中确诊者平均比率达到7%,反映污水监测病毒有良好效果。 他又指为了及早发现,现时定点污水监测点由最初的10多个,增加至最近的150个,覆盖全港500多万人口,而且每两天便会做一次大规模污水检测,一旦发现部分地区的病毒浓度较高时,则会逐步追踪至上游。对于日前其司机染疫,黄锦星指自己每日都做快速检测,目前结果仍然呈未确诊。 read more
香港第五波疫情有反弹迹象,随着人流及社交活动频繁,每日新增个案持续处于上升趋势,并陆续出现一些群组感染,污水监测数据亦显示各区病毒量有所上升。政府今日(27日)公布,将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下的公共卫生紧急规例规定刊宪,延续现行社交距离措施,生效期间为6月30日至7月13日。 政府发言人表示,因应疫情最新走势,并考虑到下一周期措施的生效期间横跨至新一届政府任期,在征得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的同意后,决定由6月30日起延续现行的社交距离措施14天,包括继续要求所有酒吧、酒馆、夜店及夜总会的顾客,必须在进入处所前先进行测试并取得阴性结果。 政府指出,现时所有餐饮及表列处所已获准重开。随着人流及社交活动频繁,香港每日新增个案持续处于上升趋势,并陆续出现一些群组感染,污水监测数据亦显示各区病毒量有所上升。虽然入院人数有所增加,但目前仍维持较低水平,重症或死亡个案亦未有明显上升迹象。会继续密切监察整体疫情发展,并采取防控措施以持续降低疫情反弹的风险。为免疫情显著反弹,政府郑重呼吁巿民严格遵守所有适用的社交距离措施。合资格人士特别是60岁或以上长者应尽快接种第四剂疫苗,而其他人士亦应尽早完成接种三剂疫苗,以大幅减低重症或死亡的风险,及早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