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今访武汉大学下午结束行程返港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2月1日)在湖北武汉进行最后一日的访问行程,早上会参观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之后访问武汉大学,下午会经深圳返香港。
林郑月娥率领多名官员一连四日到访湖北武汉,期间出席鄂港合作首次会议,与武汉市领导会面,亦到访过港资医院。
相关报道: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2月1日)在湖北武汉进行最后一日的访问行程,早上会参观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之后访问武汉大学,下午会经深圳返香港。
林郑月娥率领多名官员一连四日到访湖北武汉,期间出席鄂港合作首次会议,与武汉市领导会面,亦到访过港资医院。
相关报道: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9日)到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会。 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会尽快就《法律执业者条例》提出修订,处理无本港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件的问题,并尽早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工作。 read more
因应Omicron变异病毒株在全球快速扩散,及致力堵截变异病毒株流入社区,政府今日(29日)宣布,有预留竹篙湾检疫中心全数房间作检疫用途的必要,并由明年1月3日起,竹篙湾检疫中心第1期及第2期将停止接受来港工作的外籍家庭佣工(下称外佣)预约,改为大屿山丽豪航天城酒店的新增外佣指定检疫设施。 丽豪航天城酒店在检疫设施初期会全力配合政府安排,让入住检疫中心的外佣逐步转往该酒店继续检疫;有关的外佣、雇主及职业介绍所无须为此转移承担额外开支或作出额外安排,政府会有序地逐一通知他们转移的安排。 除检疫中心外,现时2所外佣指定检疫设施,即华逸酒店及香港沙田万怡酒店,共提供1,000个房间。另外,明年2022年1月起作为新增外佣指定检疫设施的丽豪航天城酒店,则提供额外1,138个房间。3所指定外佣指定检疫设施,共提供2,138个房间让外佣进行检疫。 read more
食物安全中心今日(7日)宣布,因应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日本埼玉县及广岛县,以及韩国全罗南道灵岩郡及忠清南道天安市,爆发高致病性的禽流感,本港暂停从有关地区进口禽类产品。 发言人说,因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与日本及南韩当局分别通报,有关地区分别爆发高致病性H5或H5N1禽流感,本港暂停从当地进口禽肉及禽类产品,以保障本港公众健康。 香港目前与俄罗斯只建立禽肉进口机制,并无禽蛋进口机制。根据政府统计处的资料,今年首9个月本港从俄罗斯进口约490公斤冷藏禽肉;从南韩进口约10公吨冷藏禽肉及约28万只禽蛋;从日本进口约40公吨冰鲜禽肉、约2530公吨冷藏禽肉及约2亿1028万只禽蛋。 中心已就事件联络俄罗斯、日本及南韩当局,并会继续密切留意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及有关当局发出关于爆发禽流感的消息,因应当地疫情发展,采取适当行动。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大爆发,连日确诊数以千计。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高度关注目前香港面对的疫情情况,今日(18日)发起声明呼吁全民一心,团结力量,共同面对目前的巨大挑战。 声明指,香港正经历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的冲击,严重威胁市民的健康、卫生安全及日常生活。国家主席习近平亦望香港尽快稳控疫情,国家、香港政府机构及专家部门现正为疫情制订及执行相应政策以保障民生及巿民健康,声明表示衷心感谢中央政府、内地同胞和各企业团体对香港的关怀和支持。 香港佛教联合会、天主教香港教区、孔教学院院长、中华回教博爱社、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及香港道教联合会联合呼吁,要心存感恩,让大家产生正能量,顺利跨越现时面对的困难,同时鼓励、支持和赞扬那些参与抗疫的政府人员、医务人员、义工朋友及所有各界朋友,又呼吁每天为自己、家人、朋友、香港市民、全世界人民虔诚祝愿。 read more
本港持续出现输入新冠肺炎确诊个案,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公布,一名31岁菲佣上星期六完成检疫后,返回僱主位于跑马地山村道滙文楼的居所工作,前日再次检测初步确诊,并带有L452R变异病毒株;该厦昨晚列为“受限区域”接受强制检测,约130名居民接受检测,当中没有发现确诊个案。特区政府发言人指,今日上午约7时完成强制检测行动,并正在“受限区域”内进行执法行动,确认“受限区域”内所有人士已接受强制检测。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特区政府亦在“受限区域”内派员到访约50户,当中约5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包括可能已经接受检疫或隔离的住户,亦有可能部分单位是空置,政府并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会採取措施跟进。 发言人说,政府昨日亦发出强制检测公告,任何于10月29日至11月19日期间曾身处有关大厦内超过2小时的人士,即使在“相关宣告”开始生效时不在“受限区域”内,亦须于11月21日或之前接受强制检测。 发言人又指,特区政府了解有居民早前已于区内的流动採样站或透过其他途径接受检测,故“受限区域”内的人士如在2021年11月17至19日期间已进行检测,并能出示检测结果电话短讯或相关证明,无须再次接受检测。 read more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并首次出现Omicron变种病毒株在本地传播。政府今日(31日)下午举行疫情记者会公布,本港新增19宗新冠病毒个案,患者为10男9女,年龄介乎13至76岁,全部怀疑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株,其中17人为输入个案,2人为输入个案相关的本地个案。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在记者会上表示,截至今日上午9时,医管局共呈报30宗怀疑个案,过去24小时共有10名新冠确诊病人康复出院。截至今日上午9时,现时共有176名确诊病人分别于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医管局传染病中心留医,当中175人情况稳定,1人严重。局方目前已经开放1109张负压病床,使用率为56.7%;已使用612间负压病房,使用率为66.8%。 李立业又指,医管局目前有96%的员工已打针,正安排接种第三针加强剂,呼吁市民尽快打针,以及在新年切勿松懈。 read more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今日(9日)在网志表示,将会加强培育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国家观念深厚的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中国,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贡献。 以下郑若铧网志全文↓ 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加强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充分配合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和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法律人才,这亦是律政司的重点工作。在5月底,律政司达成了三个里程碑,突显香港作为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枢纽的领导地位,也让我们以中国香港的身分在国际社会发挥所长。 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 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亚非法协)去年11月底在香港主办第59届年会,并正式宣布成立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反映了国家的支持和亚非法协对香港仲裁服务的信任。我们只用了半年时间筹备,便成功安排区域仲裁中心在5月25日正式开幕,这全赖国家的协调和律政司的同事群策群力。 亚非法协是亚洲和非洲唯一的跨政府法律咨询组织,先后在马来西亚、埃及、尼日利亚、伊朗和肯尼亚设立区域仲裁中心,在亚非地区发展机构仲裁并促进国际商事仲裁。我衷心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和亚非法协同意将第六个区域仲裁中心设于中国香港,这既是香港的荣幸,更有助推动及发展香港及区内的其他替代争议解决服务(尤其是网上争议解决服务),扩大香港法律枢纽的范围。这亦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 「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 紧接着在5月26日举行的「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邀得国际法院法官薛捍勤,以及亚洲和平与和解理事会主席、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沙田泰教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还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讲者就法治进行讨论交流。透过这些讨论,让我们对法治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更广泛传扬为区内外可持续发展建立和保持更平等共容的社会的信息。 论坛的压轴项目是《「愿景2030—聚焦法治」专责小组报告》的发布仪式。「愿景2030—聚焦法治」十年计划于2020年正式启动,致力建设并维护一个公平和以规则为本的法治社会,以促进各方可持续发展。这份报告详述律政司和专责小组的自计划启动后至今的成果,包括评估法治实践的基本要素,报告建议成立七项指标,作为定立客观评估的起点,包括:(1)司法独立;(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保护不受歧视的权利;(3)法律的可及性;(4)民事和刑事诉讼程序和争议解决系统的有效性;(5) 预防贪污;(6)防止滥用公权;及(7) 基本人权。 律政司会致力跟进专责小组报告,收集相关数据,以期进行深入研究及分析,务求客观地评估法治的实践情况。我们会考虑将所得的客观数据和使用的评估方法与其他司法管辖区分享,期望能够携手促进法治。 我衷心感谢专责小组过去两年就如何在区域及国际层面推广对法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不遗余力为我们提供宝贵建议和指导。 私法协会的合作安排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私法协会)主席Maria Chiara Malaguti教授和我在5月27日,透过网上平台就有关国际私法及国际商法合作的行政安排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双方在国际私法领域的合作,包括今年11月于香港合办首届亚太国际私法高峰会议,作为香港法律周2022的其中一项旗舰活动。 这已是律政司与私法协会的第二份谅解备忘录。去年5月我们为落实借调本地法律专业人员至私法协会秘书处的安排签订首份谅解备忘录, Malaguti教授高度赞扬两位借调至私法协会的人员表现出色,向国际展示香港拥有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 律政司会加强培育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国家观念深厚的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中国,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贡献。 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又强调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以及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 在国际法律层面上,香港特区在过去25年来一直发挥着「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展望将来,律政司会继续以中国香港的身分,积极参与国际法发展,以配合国家政策,助力推动涉外法治建设,同时亦可巩固香港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领导位置。 read more
立法会选举周日(19日)举行,各建制政党积极在占40席选委会界别中抢滩,其中新民党派出常务副主席、保安局前局长黎栋国领军参选。他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倘当选希望争取在首个立法年度内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履行宪制责任,“俾中央一份好答卷”,又建议届时草案要以显浅易明文字表述,避免社会产生不必要和忧虑。 去年至今,多名纪律部队首长“升官”,被指是迈向“武官主政”年代,黎栋国认为文武官各有优点,例如文官较擅长撰写报告,武官有较多处理危机的经验,两者应不问出身,互相扶持。 倡23条立法以显浅易明方式表述 新一届议会任期明年1月1日开始,政府已表明将开展《基本法》23条立法,黎栋国相信立法会在首个立法年度内完成立法,“23条唔算好复杂,好多普通法西方国家都有先例,澳洲、美国都有,英国近期都做咗两个月咨询。”他说,按立法会会议常规,一条草案应在3个月内完成审议,只是以前立法会有阻力,连选主席程序也受到拖延,“新一届立法会呢啲情况唔会出现,大家议事论事,应该够时间。” 被问到应如何咨询市民,黎栋国认为,立法过程本身已是一场咨询,讨论法案过程在公开会议下进行,市民可反映意见。他又指,2003年的条例草案对各项罪类有详细描述,强调23条立法的框架非常清晰,并非白纸一张,但政府应在法律文字表述“下功夫”,以显浅易明方式表达,避免社会产生不必要的讨论和忧虑。 黎栋国认同应在23条立法中,加入间谍罪和“仇恨罪”,原因在于目前香港有关间谍的条例属“一战”、“二战”时期的产物,有需要更新条例以保护国家安全。他又指,现时新型传媒上充斥着散播仇恨的语言,理应订立仇恨罪,保护全香港市民,并非单单保护官员和政府,但认为即使执行职务的人士受较全面的保护,也是合理做法,“譬如喺医院唔可以粗言秽语辱骂医务人员,因为会影响渠履职慨精神状态。” 至于在窃取国家机密罪上,传媒应否如03年草案般获豁免,黎栋国称政府须考虑由03年至今,社会情况出现重大改变,他个人有初步想法,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应留待咨询期间作进一步讨论。 官员有能者居之不应分文武官 近年政府问责班子连番出现变动,多名纪律部队首长获晋升,原保安局局长李家超更坐上特区政府第二把交椅,成为首任纪律部队出身的政务司司长,被形容为“武官当道”。黎栋国认为不应分为“文官”、“武官”,“文科生恶啲定理科生恶啲?无呢样野”,强调应着重官员自身能力,职位由有能者居之。 他又认为,不同出身的官员各有特长,应不问出身,互相扶持,“当然文官可能枝笔写得靓啲,写个报告、写文件靓啲,但武官都有好处,贴地啲,以目标为本,处理危机时武官更有经验,文官未必有呢啲亲身感受。”黎栋国又说,过往特区政府确由AO(政务主任)、文官主导,不等于以后必定如是,最重要的是由适当的人出任适当的职位,官员做好份内事,施政到位、贴地,令市民受惠。 缓和社会撕裂要谋求共同目标 两年前的反修例运动加剧社会撕裂,尽管《港区国安法》下社会逐渐回复平静,但不代表社会的创伤能不药而愈。黎栋国指,香港深层次问题累积多年,很多人对事情的想法南辕北辙,“试想想咁慨情况下,系咪一条法律,好似外科医生咁,做完手术后缝埋渠就搞掂?都要时间等身体适应,生返好嘛。” 他续说,即使大家认同民主和法治,对优质民主法治的定义也有不同,认为大家要求同存异,找到共同目标,改善生活环境,“就算大家看法南辕北辙,都会有共同话题,例如点样可以悭啲电?从共同起点出发,唔搞清一色就系咁解。喺‘一国两制’大原则、国家统一慨大旗帜下,其实还有好多发挥空间。” 斥提出特赦反修例示威者属「选举语言」 对于有候选人提出特赦反修例示威者,黎栋国批评此举无法律基础,即使《基本法》第48条第12款列明,行政长官可行使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的权力,但行政长官需要根据长期监禁刑罚覆核委员会的建议,根据个别个案作出赦免或减刑决定,可考虑的个案包括无期刑罚囚犯及未成年囚犯等,情况与整体性的特赦有分别。他认为有候选人谈及特赦示威者只是“选举语言”,而非实际可行。 新民党参选选委会界别的,还有现任议员容海恩及前区议员陈家珮,黎栋国希望新民党能全取3席,相信新一届立法会议员会加强地区服务,接触全港市民,即使身为选委会界别议员,也会按部就班设立地区办事处。 read more
本港与内地恢复免检疫通关已近两周,整体运作畅顺。入境处日前预告,落马洲(皇岗)及罗湖管制站将在通关第二阶段恢复服务。有网民在社交平台贴出图片,一份由「深圳市金罗湖商业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于昨日(18日)发出的通知文件称,得到准确消息,罗湖口岸将于春节后2月初通关。 通知形容罗湖口岸重开是「振奋人心的喜事」,「苦苦等候三年的罗湖口岸终于通关了!」。同时,该通知又提醒罗湖商业城内欠费的业主及商户,在罗湖口岸重开前尽快结清欠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罗湖口岸一直是港人最熟悉,也是疫情前深港两地间客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而历史悠久、楼高6层的罗湖商业城,亦曾经是港人最爱「北上」游玩的热门地点。不少市民都期盼罗湖口岸能尽快重开,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早前则指,罗湖口岸正进行更新工程,相信短期内未必能够开通。 read more
即将结束任期的环境局局长黄锦星昨日(29日)发文表示,香港仍需致力提速推展减碳、减排、减废等蓝图,同时支持循环经济,并缔造绿色就业机会。 黄锦星指,新出炉《香港环境报告2012-2022》回顾了近十年香港的环保进程重点,并展望将来,包括迈向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年来,香港已碳达峰(2014年人均碳排放约6.2公吨)并降至近年人均约4.5公吨,减幅近30%;空气质素明显提升,路边主要空气污染物已降约40-60%;以及借「大嘥鬼」积极宣传惜食减废好习惯,香港人均家居厨余量亦已降逾10%。报告展望未来,2022至2025年全港可完成更换智能电表、试行氢燃料电池巴士、落实「垃圾征费」和分阶段加强管制即弃塑胶、跟进「北部都会区」湿地保育规划和陆续启用多项郊野公园优化设施。 黄锦星续指,当各重点目标和路线图大都订下来,而且步步前行,成效渐见,香港仍需致力提速推展减碳、减排、减废等蓝图,同时支持循环经济,并缔造绿色就业机会。他感谢各界有心人以及环境局/环保署及相关部门同事,持续协力推进香港的环保转型,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候任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同为香港的环境保护及生态保育开新篇。黄锦星表示,未来亦会如同自己在过去30年,于不同位置继续关心及贡献环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