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联会:通关应拨一半以上非商务配额
工联会今日(17日)指,本港和内地恢复通关在即,希望政府不要只偏重商务人士,而要最少拨出一半配额作人道及恩恤需要,例如奔丧和探望病危亲属,以及四类非商务人士,包括跨境家庭和学童、跨境工作人士和有医疗需要人士。
工联会副理事长丘耀诚指,香港健康码上周五开放申请至今,已有52万人登记,反映市民对于免检疫回内地有庞大需要,认为政府不应「厚此薄彼」,除了恢复经济活动,亦需正视一般市民诉求。他又建议政府开设非网上渠道,帮助基层和长者申请港康码。
工联会今日(17日)指,本港和内地恢复通关在即,希望政府不要只偏重商务人士,而要最少拨出一半配额作人道及恩恤需要,例如奔丧和探望病危亲属,以及四类非商务人士,包括跨境家庭和学童、跨境工作人士和有医疗需要人士。
工联会副理事长丘耀诚指,香港健康码上周五开放申请至今,已有52万人登记,反映市民对于免检疫回内地有庞大需要,认为政府不应「厚此薄彼」,除了恢复经济活动,亦需正视一般市民诉求。他又建议政府开设非网上渠道,帮助基层和长者申请港康码。
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昨日(25日)表示,就美国和西方一些政客针对香港警方依法对《苹果日报》采取执法行动和《苹果日报》停刊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表示强烈谴责,并严正指出,他们图谋借所谓「言论和新闻自由」的幌子诋毁香港国安法,以实现其乱港遏中的目的,注定枉费心机。 发言人表示,《苹果日报》及其有关人员涉嫌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被香港警方依法拘捕、检控、冻结有关财产,这是依法办事,是维护香港法治的必要和正当之举,与保护言论和新闻自由毫不相干。言论和新闻自由不能成为犯罪行为的「挡箭牌」,传媒机构也不能成为免受追责的法外之地。在法治社会,无论是谁,触犯法律就应受到惩处。美国和西方一些政客却诬称此举是「压制言论和新闻自由」,完全是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read more
政府昨日(14日)引用《预防及控制疾病(对若干人士强制检测)规例》(第599J章),自昨日下午5时起,限制在葵涌葵芳村葵正楼(不包括位于地下的社会服务单位)内的人士,须留在其处所并接受强制检测,行动于今日(15日)上午约7时30分完成。 行动中有1,720人接受检测,当中发现3宗确诊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此外,政府亦在「受限区域」内派员到访770户,当中约150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read more
施政报告提出加强公务员奖罚制度,以及引入政策指标供社会监督施政进展,而问责官员的奖罚就按原有机制处理。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今日(9日)在立法会表示,问责官员本身已有相关守则,违反守则的官员可被谴责甚至报请中央停职或免职,指现有惩处机制行之有效。 曾国卫表示,政治委任官员受《政治委任制度官员守则》规管,如涉嫌违反职责或守则内的条文,行政长官会按适当程序,决定个案是否属实,如属实会合适处理,包括警告、公开谴责、停职或免职,如涉及主要官员,行政长官可按基本法向中央建议将有关官员停职或免职,当局认为现时制度行之有效。他强调,政治委任官员须就其施政成效承担责任,最终向行政长官负责。 曾国卫又说,设立包括关键职效指标KPI在内的各种指标,是回应社会的诉求,制定时经过科学计算,考虑各种因素,相信政府各部门都会努力达成,亦不会因此有大压力。假如指标未能达成,政府会审视是否受客观因素影响等,并按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read more
前西贡区议员叶子祈去年5月在一辆公共巴士上无戴口罩,被票控违反防疫规例,另被控误导警务人员、滋扰公众及故意阻挠巴士司机等共4罪。被告于2月17日被判4罪成立后,还押至今天(1日)被押解回观塘裁判法院接受判刑。裁判官杜浩成判他监禁8个月,缓刑2年半,另须就4罪合共罚款8万港元。裁判官表示,考虑到案件先后因为惩教署安排、被告在狱中确诊新冠肺炎,以及裁判官患病等情况而多次押后,导致被告遭还押长达44天,亦因此心感沮丧,故特准判被告缓刑及罚款。 现报称无业的27岁被告叶子祈,被控于2021年5月7日在将军澳隧道巴士转乘站提供虚假资料,即表明有合理理由在公共巴士内不戴口罩,意图妨碍或拖延达到公正的目的,以图误导警员叶智泓;及于同日在将军澳隧道796C巴士上没有履行佩戴口罩的责任,对公众造成滋扰;以及在无合理辩解下故意妨碍、阻挠或分散司机的注意力。传票罪则指被告在登上或身处公共交通工具时,没有佩戴口罩。 控方透露,被告并非首次被检控无戴口罩,他曾于2021年承认1项相关传票罪,被罚款2,000港元。辩方求情指,被告曾于英国求学,攻读大学的工程学课程,并在毕业后于美国一间汽车公司工作1年。2019年初,被告为了照顾病母返港,同年成功当选西贡区区议员。被告于求情信中,承认他案发时的行为愚昧无知,承诺不会重犯。 裁判官判刑时指,被告的罪行涉及重大公众利益。被告因为在巴士上没有佩戴口罩,引致警员接到报案而来调查,及后被告向警员讹称有合理辩解而不佩戴口罩,其行为干扰警方执法,影响司法公正。加上被告有意违反政府公布的防疫条例,考虑新冠肺炎是生死攸关的事件,在各方面都影响社会。因此案件牵涉的公众利益并不一般,而是十分重大。但鉴于判刑有所延误,故决定判处缓刑。 read more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今日(9日)在网志表示,将会加强培育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国家观念深厚的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中国,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贡献。 以下郑若铧网志全文↓ 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加强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充分配合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和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法律人才,这亦是律政司的重点工作。在5月底,律政司达成了三个里程碑,突显香港作为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枢纽的领导地位,也让我们以中国香港的身分在国际社会发挥所长。 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 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亚非法协)去年11月底在香港主办第59届年会,并正式宣布成立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反映了国家的支持和亚非法协对香港仲裁服务的信任。我们只用了半年时间筹备,便成功安排区域仲裁中心在5月25日正式开幕,这全赖国家的协调和律政司的同事群策群力。 亚非法协是亚洲和非洲唯一的跨政府法律咨询组织,先后在马来西亚、埃及、尼日利亚、伊朗和肯尼亚设立区域仲裁中心,在亚非地区发展机构仲裁并促进国际商事仲裁。我衷心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和亚非法协同意将第六个区域仲裁中心设于中国香港,这既是香港的荣幸,更有助推动及发展香港及区内的其他替代争议解决服务(尤其是网上争议解决服务),扩大香港法律枢纽的范围。这亦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 「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 紧接着在5月26日举行的「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邀得国际法院法官薛捍勤,以及亚洲和平与和解理事会主席、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沙田泰教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还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讲者就法治进行讨论交流。透过这些讨论,让我们对法治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更广泛传扬为区内外可持续发展建立和保持更平等共容的社会的信息。 论坛的压轴项目是《「愿景2030—聚焦法治」专责小组报告》的发布仪式。「愿景2030—聚焦法治」十年计划于2020年正式启动,致力建设并维护一个公平和以规则为本的法治社会,以促进各方可持续发展。这份报告详述律政司和专责小组的自计划启动后至今的成果,包括评估法治实践的基本要素,报告建议成立七项指标,作为定立客观评估的起点,包括:(1)司法独立;(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保护不受歧视的权利;(3)法律的可及性;(4)民事和刑事诉讼程序和争议解决系统的有效性;(5) 预防贪污;(6)防止滥用公权;及(7) 基本人权。 律政司会致力跟进专责小组报告,收集相关数据,以期进行深入研究及分析,务求客观地评估法治的实践情况。我们会考虑将所得的客观数据和使用的评估方法与其他司法管辖区分享,期望能够携手促进法治。 我衷心感谢专责小组过去两年就如何在区域及国际层面推广对法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不遗余力为我们提供宝贵建议和指导。 私法协会的合作安排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私法协会)主席Maria Chiara Malaguti教授和我在5月27日,透过网上平台就有关国际私法及国际商法合作的行政安排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双方在国际私法领域的合作,包括今年11月于香港合办首届亚太国际私法高峰会议,作为香港法律周2022的其中一项旗舰活动。 这已是律政司与私法协会的第二份谅解备忘录。去年5月我们为落实借调本地法律专业人员至私法协会秘书处的安排签订首份谅解备忘录, Malaguti教授高度赞扬两位借调至私法协会的人员表现出色,向国际展示香港拥有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 律政司会加强培育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国家观念深厚的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中国,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贡献。 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又强调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以及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 在国际法律层面上,香港特区在过去25年来一直发挥着「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展望将来,律政司会继续以中国香港的身分,积极参与国际法发展,以配合国家政策,助力推动涉外法治建设,同时亦可巩固香港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领导位置。 read more
教育局公布最新公营学校学额空缺情况,显示小学上月剩馀学额,较七月大增一成半至近一万八千个;中学剩余学额虽有所放缓,但比较同届学生升读人数,经过暑假前后的三个月,全港中学共流失近五千二百名学生。 教育局日前上载最新一份,即2021/2022学年的首份“公营学校学额空缺情况”,以反映中小学在今年十月的空缺情况。各区小学剩馀学额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八十七个,较今年七月,即上学年结束时的一万五千五百多个,增一成半,其中西贡区情况最为严重,剩馀学额近一千八百个;其次是元朗及沙田,剩馀学额均逾一千六百个,其中沙田区学额空缺,较七月时约八百六十个,增近一倍。 有资深中学校长指,部分高中生海外升学,加上移民潮及跨境生未能来港等因素影响,致学生流失,但认为减幅未算大,“除了个别区存在供求失衡,目前中学界仍受惠‘双非’效应,暂未见整体学生人数有太大浮动。”他指以往有中三生升读中四时,不适应传统学制,无法应付中学文凭试,离校转读职业训练局开办的职专文凭课程。 至于小学,推算全港公营小学在三个月内累计流失三百四十五名学生,其中沙田区,升读小四至小六级的学生流失情况严重,各级空缺学额在三个月间均增逾百个。 未通关使跨境生放弃香港学位 而取录跨境生较多的北区,小四至小六各级流失各增逾五十人,该区小学校长会主席朱伟林表示,学生流失与跨境生未能来港上课,家长乾脆放弃香港学位,转读港人子弟学校,或在内地办学的香港课程学校有关,“若仍未能通关,跨境生退学情况将会持续,预计下学期会再走一批。” read more
修例风波期间,部分「黄师」频频抹黑政府及警队,更企图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歪理邪说。据教育局昨(22日)向立法会提交的文件显示,截至今年6月,有7名教师因而遭取消注册,较当局今年4月公布的增1人。 教育局向立法会提交的进度报告显示,于2019年至2021年共接获344宗与修例风波有关的投诉个案,截至今年6月完成调查当中332宗,有199宗个案成立。当局亦按《教育条例》取消7名教师注册,获发谴责及书面警告的教师分别涉56及67人,亦有39名教师被书面劝喻及38名教师作出口头劝喻,但同时有133宗不成立个案。 教育局指,正着手制订教师专业操守指引,预计本年内推出,具体说明教师须具备的专业操守,以及应有的个人行为规范,并会提供示例,学校可参考指引订定员工行为的管理措施及专业发展计划。 read more
9月19日是2021年选举委员会选举的重要日子。当日,除参选人自动当选的界别分组外,412名候选人将竞逐13个其余界别分组的席位。这次选举意义重大,是重新构建并被充分赋权的选举委员会首次选举,所产生的选委将为今年12月及明年3月分别举行的立法会及行政长官选举奠定重要的提名和选民基础。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今日(14日)发表网志表示,本土恐怖主义随时可能死灰复燃。市民要警惕可能出现「孤狼式」袭击和非理性恐怖行为,保安局及辖下的纪律部队定将坚定护航,确保这场完善选举制度后举行的首场选举能顺利有序地进行。 邓炳强说,自6月底以来,警方先后对涉及恐怖活动的人士和组织采取行动,这些人士和组织涉嫌管有枪械及弹药,煽动他人谋杀、纵火或伤人,以及计划用炸药攻击公共设施。被警方瓦解的一连串与恐袭相关的事件,突显香港潜藏本土恐怖主义危机。犯案人有能力、有知识,更在暗中策划实际行动,一旦得逞可能对社会造成极严重伤亡,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警觉。他表示,现时香港的恐袭风险评估仍维持中度,巿民若发现任何可疑迹象,应在安全情况下尽快通知警方。 邓炳强还指出,有一小撮死心不息的极端分子,透过「软对抗」方式荼毒大众思想。他们透过媒体、影片、刊物、文化艺术甚至网络游戏等,刻意灌输错误观念或恶毒思想,煽动及鼓吹暴力,挑起对国家和特区政府的憎恨,甚至鼓吹使用暴力及违法行为达致政治目的,意图以潜移默化的「软对抗」手段达到阻扰特区政府施政和破坏社会安宁的目的,市民对此亦要高度提防。 邓炳强强调,保安局及辖下的纪律部队会竭尽所能为香港护航,防止和打击本土恐怖主义,以及一些外部势力利用香港代理人作出危害国家和香港特区的行为,确保香港市民能够安居乐业。警方会继续加强情报搜集和网络巡逻,务求预早识别及阻止破坏分子作出危害公众安全的行为;同时会加强截查,严防管有非法物品者进入选举现场和其他重要公共场所。警方亦会与来自其他纪律部队精英的特务警察携手,在人流聚集的地方和重要建筑物等高姿态巡逻和驻守,一旦出现危害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行为,必会果断执法。他说,自己对纪律部队应对大型活动的保安行动有绝对信心,任何妄想搞乱香港和破坏选举的极端分子,执法部门一定会依法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read more
泰国政府周四(21日)宣布,自11月1日起,包括香港和中国大陆等46个低风险国家及地区的旅客,只要完成接种疫苗就能入境泰国免隔离,有关名单在往后还会更新。惟按照本港现时出入境防疫规定,泰国仍为高风险的A组指明地区,即入境旅客须出示认可疫苗接种纪录,并于酒店强制检疫21日,期间要接受6次强制检测,完成「疫监」后要自行监察7天,并于抵港第26天到社区检测中心接受强制检测。换言之,即使旅客可免隔离入境泰国,返港照样要坐疫监,外游之路仍是「易出难入」。 泰国总理帕拉育上周一(11日)表示他已指示疫情指挥中心和公共卫生部作出上述入境免隔离的规划,至周四外交部公布完整低风险国家及地区的名单,中国大陆、香港、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新加坡、南韩、日本、欧盟多数国家等共46个国家和地区榜上有名,但没有包括台湾。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名单是由疫情指挥中心决定,泰国政府会在12月1日和明年1月1日再更新名单。 泰国外交部同日也公布有关政策的执行细节,旅客登机前必须在名单上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满21天,完成疫苗接种满14天,有保额5万美元(约39万港元)的医疗保险,在出发前72小时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经空路抵达泰国后再做一次核酸检测,抵达当天必须在旅馆等待检测结果,确认无染疫后就不需要隔离,可以在泰国自由行动。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21日)出席一个活动发表致辞时表示,高兴通过视频共同见证「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启用。他指前海是香港和深圳合作的重要平台,成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将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重要机遇。 李家超表示,梦工场2014年正式运营,在2019年5月成为首批被广东省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共同认定的「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截至今年5月,梦工场累计孵化了325个香港团队,当中更有部分曾经同时获得特区政府青年发展基金资助。梦工场新增了9.2万平方米创新创业空间,并将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使广大港深青年创业建功的舞台变得更宽广。 李家超提到,习近平主席在7月1日发表重要讲话时说,「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特区政府将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创业支援,加深他们对内地青年双创基地和双创政策的认识,帮助青年在前海发展事业、成就梦想。李家超续说,希望更多香港青年能抓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同为香港开新篇,也为自己书写精彩的人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