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轩红馆开骚工作人员2米高堕地伤
歌手张敬轩为庆祝入行20周年,本月23日起,在红馆举行一连18场《The Next 20 Hins Live in Hong Kong张敬轩演唱会》跨年演唱会。而红馆凌晨今日(25日)1时许发生工业意外,一名工作人员从两米高堕地受伤,幸伤势并不严重,清醒送院治理。
据悉,昨晚平安夜的演唱会于今日凌晨零时左右结束,张敬轩于凌晨约1时乘车离开。
歌手张敬轩为庆祝入行20周年,本月23日起,在红馆举行一连18场《The Next 20 Hins Live in Hong Kong张敬轩演唱会》跨年演唱会。而红馆凌晨今日(25日)1时许发生工业意外,一名工作人员从两米高堕地受伤,幸伤势并不严重,清醒送院治理。
据悉,昨晚平安夜的演唱会于今日凌晨零时左右结束,张敬轩于凌晨约1时乘车离开。
已解散的反中乱港组织「支联会」前主席李卓人、前副主席何俊仁和邹幸彤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3人否认控罪,案件交付高等法院处理。李卓人今(6日)向高院申请保释,法官听取陈词后,押后至下午3时颁判决。 本案被告包括李卓人、何俊仁和邹幸彤,被控违反香港国安法第22及23条,即1项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被控在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9月8日期间,在香港煽动他人,组织、策划、实施或者参与实施以非法手段旨在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 早前何俊仁获准以70万元现金和40万元人事担保,保释外出,期间须每周到警署报到3次及不能在任何平台发表被视为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并要交出所有旅游证件,不得离港。 read more
劳工处今日(20日)表示,将於9月22日及23日在旺角麦花臣场馆举行中高龄就业新里程招聘会,提供大量适合较年长的求职者的全职及兼职空缺。 為期两日的招聘会有约50间机构参加,合共提供超过3800个职位空缺。每日分别约有25间机构於会场设置柜位,进行即场招聘,提供的职位类别相当广泛,包括屋宇工程技术主任、助理工程师、厨师、小巴司机、健康服务员、医院合约运作助理、维修技工、生產员、保安员、烘焙师、仓务员、店务员、文员及客户服务主任等。求职人士如欲进一步了解空缺详情,可瀏览劳工处的互动就业服务网站。 招聘会详情如下: 日期:9月22日及23日 时间:上午11时至下午5时30分(下午5时截止入场) 地点:旺角奶路臣街38号麦花臣场馆1楼(近旺角港铁站E2出口) 费用:免费 要求:所有入场人士必须使用「疫苗通行证」(「蓝码」)及扫描「安心出行」二维码(豁免人士除外) 是次招聘会中,约80%為全职空缺,大部分月薪介乎1.1万元至2.2万元。超过95%的职位空缺学歷要求為中六或以下,约65%的职位空缺无需相关工作经验。求职人士可即场递交职位申请,有机会即场接受面试,亦可在劳工处设於场内的柜位查询该处提供的就业服务。 read more
澳门近日爆发新冠疫情,迄今已有47宗核酸阳性个案。珠海防疫当局随即调整防控措施,要求从澳门入境人士进行居家隔离等措施。珠海当局今日(21日)通报,再有5名由澳门入境珠海的人士,涉嫌违反防疫规定,分别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 5人分别在本月15日及18日,由澳门入境珠海,未有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健康管理,擅自到公共场所活动,分别到斗门区的超市、商场、批发市场等活动。当局指,5人引发疫情传播风险,处以行政拘留10日。 早前已有13人因从澳门入境后因为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目前累计18人。 因应澳门疫情发展,珠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称,6月15日(含)以来从澳门入境人员,尽快向所在社区、单位、酒店报备,落实7天居家隔离(不能外出)加上7天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返岗返校、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去公共场所,第1、3、7、14天开展核酸检测。 read more
西九龙裁判法院及沙田裁判法院11月16日相继收到可疑粉末信件,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发表题为《尊重法庭依法独立审判》的网志,呼吁社会人士必须尊重司法独立,不应该任意抨击甚至威吓法官的人身安全。 形容滋扰恐吓卑鄙低劣令人发指 郑若骅在网志表示,过去一年不时出现法官和司法人员遭受滋扰甚至恐吓,指暂时不适宜揣测这些非法行为是否与法官所审理的案件有直接关系,但「此等卑鄙低劣行为实在令人发指」。对于最近两宗案件,郑直言不能接受,又指法律界和她均有责任呼吁社会人士必须尊重司法独立,不应该任意抨击甚至威吓法官的人身安全。 网志说,法官在行使司法权力时必须以法律及证据为依据,并会在判决书中如实和全面说明判决理由,体现法官公正无私和独立地依法断案的基本原则,司法独立对香港的法治以及妥善执行司法工作极为重要。又指尊重法庭判决和遵守法庭命令是法治其中一项基本要求,若纯粹因为不满结果而肆意抨击法庭偏私不公,或利用网上恶意「起底」甚至威胁使用暴力,试图向法官施加不当压力,这些行为在任何一个法治社会都绝不会被姑息,亦会徒劳无功。 当事人不满可上诉其他人士应先阅读判辞 郑若骅列出滋扰、恐吓、刑事藐视法庭和民事藐视法庭四项罪行,呼吁市民切勿以身试法。又指如对裁决感到不满,当事人可按现行机制进行覆核或提出上诉。至于社会上其他人士,应先去阅读判辞,以了解裁决的理据,如有人漠视法庭裁决的理据,盲目地按自己对判决结果的喜好而向法官作出一些不合法的卑劣行为,「只会显示他们的无知、懦弱和目无法纪」。 郑若骅引述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在香港法律周2021的活动致辞,表示市民必须学会理解和尊重并非他们所喜欢、或不符合他们认为正义所在的法庭裁决,因为法庭裁决应该由法律原则决定,而不是由社会的满意度来衡量。 read more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6日)率领特区政府代表团往深圳出席深港高层会晤暨2021年深港合作会议。双方就所关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深港金融互联互通、港大在深办学等各项深港合作议题交换了意见。 会上,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通报近两年深港合作重点工作进展,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介绍港深合作成果,深圳市副市长郑红波介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情况,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介绍河套地区创新及科技发展情况,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学峰介绍深港金融论坛和赴港发债工作情况,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介绍港深金融互联互通情况。 会后,深港双方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大学关于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发展「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框架协议》《深圳国际仲裁院与一邦国际网上仲调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备忘录》四项重要协议。 read more
港府宣布减少海外或台湾入境人士的核酸检测要求,除抵港时「第0日」于机场首次核酸检测外,再于抵港做一次核酸检测便符合要求,而首7天每日快测则维持不变。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今早(18日)在电台节目表示,变种新冠是本地主流病毒株,入境人士在机场做核酸检测,可协助政府监察有没有新变种,输入个案在整体个案约占8%,当中机场检测找出的个案只占3%,他认为以快速抗原测试代替,对社区造成的风险有限。 梁子超又提到,过去一周本港疫情明显逆转,本地个案增加约29%,XBB和BQ变种个案更倍增,导致整体确诊数字出现反弹。参考海外的情况,他认为香港已有群体免疫,相信疫情不会「海啸式」爆发,认为只要做好医院高危人士分流及使用口服药,稳守医疗系统,毋须再收紧社交距离措施。 同场的旅游界议员姚柏良认为,海外入境核酸检测减至两次,对观光及商务旅客是放宽的讯息,惟吸引力仍然有限,现时出入境主要以本地人为主,相关措施便利本港居民多于旅客。他希望港府完善「团进团出」安排,容许随团入境的旅客,只须在机场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其后以快速测试代替。 read more
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暨松山湖科学会议全体大会今日(1日)在东莞松山湖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透过视像致辞表示,众多院士专家汇集于粤港澳院士峰会,说明大湾区有着一流的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说明了在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决策的正确性。他表示,全国政协高度重视大湾区的建设,专门组织港澳地区委员为大湾区的建设、为粤港澳的合作建言献策。 梁振英指出,香港、澳门以人才、创科为驱动力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建成粤港澳三地协同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重要举措之一。由广东院士联合会牵头主办的粤港澳院士峰会在院士专家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为海内外院士走进大湾区、认识大湾区、建设大湾区搭建了平台,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及海外院士专家的合作交流,推动粤港澳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国际一流湾区贡献创科力量。 梁振英又表示,对粤港澳在科技领域上的合作充满信心。他说:「香港的各类院校纷纷落户大湾区的广东城市,将为粤港澳在科技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开辟新天地,为港澳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前所未有的新契机。」 read more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22日通报,截至当天零时,韩国新增81058宗新冠确诊个案,较昨日减少近1万宗,疫情呈下降趋势;再多206位患者死亡。韩国目前累计逾1675万宗确诊。 此外,由于大韩航空KE607有至少1宗确诊个案,加上部分乘客不符合防疫条例规定,今日起至28日暂停大韩航空由韩国来港的航班。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27日)在香港精英运动员赛马日开幕仪式致辞。她表示,2021年是很激励人心的一年,尤其在体育发展方面,香港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取得历史性佳绩。有这样的成绩,付出最大努力的是运动员,再次感谢香港的精英运动员为香港注入强心针,令香港社会透过运动员优秀的表现充满了正能量。 林郑月娥指,特区政府也是运动员的坚强后盾之一,除了在政策上的支持,在资源上的支持近年算是可观。由她上任那一年,即2017至2018年,到2021至2022年,政府给予体育的拨款增加了40%以上,今年是7.37亿元。加上在奥运结束后,政府公布了5项措施加强对于香港体育发展的支持,包括与马会一起斥资3亿元成立运动科研资助计划。 林郑月娥表示,今日首次举办香港精英运动员赛马日,希望以后当香港的运动有好的发展时,都能够有这个活动,让更多市民可以分享香港在运动发展方面的喜悦。今日活动亦可以为2021年体育光辉一页写下一个完美的句号。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二月二十七日)出席香港精英运动员赛马日的致辞: Philip(香港赛马会主席陈南禄)、大辉(香港体育学院董事局主席林大辉博士)、Tim(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霍震霆)、Jenny(香港残疾人奥委会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会长冯马洁娴)、Winfried (香港赛马会行政总裁应家柏)、各位运动员、各位体育界的朋友、各位嘉宾: 今日我非常高兴来到马会出席香港精英运动员赛马日。正如刚才陈主席所说,今日这个赛马日有双重意义:第一,让我们有机会聚首一堂表扬在今年各个体坛盛事取得佳绩的香港精英运动员;另一方面,是庆祝香港体院30周年。我知道今日其实是启动香港体院30周年的各项庆祝活动,未来一年,我们会有很多机会可以多了解体院过往和未来的发展。 二○二一年即将过去。二○二一年是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年,因为持续了两年的新冠疫情仍然未减退;香港相对是比较幸运,在各界的努力下,我们自从去年十一月之后没有再出现新一波疫情,但如果大家看看世界各地,每一日都要与新冠病毒斗争。这一年又是很激励人心的一年,尤其是在我们的体育发展方面,香港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取得历史性佳绩:一金、二银、三铜,而且是来自五个项目,包括剑击、游泳、单车、乒乓和空手道,这说明了香港的体育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是既深且广,不但是精英运动员辈出,亦是涵盖更多的体育项目。其实东京奥运结束之后,我们在体育盛事的佳绩亦不断地出现,包括在东京残奥会、在陕西西安进行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以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以至在年底各地举行的单项亚洲赛或世界锦标赛,香港运动员都能取得佳绩,无论在羽毛球、游泳或是空手道。特别在游泳方面,我们的优秀泳手何诗蓓,在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的自由泳200米打破世界纪录,令香港的游泳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真的令人感到非常自豪。 这些成绩,我们都说过很多次,是得来不易。有这样的成绩付出最大努力的是我们的运动员,我亲身与他们接触过很多次,知道他们在培训过程的艰辛和有时面对挫折时的焦虑和沮丧,在这里我真的要再次感谢香港的精英运动员为香港注入一支这么大的强心针,令香港社会透过你们优秀的表现充满了正能量。事实上,亦是有各方的努力,我相信各位运动员都同意,支持你们的有你们的教练和支援团队,亦包括了体院,特区政府都有出一些力。在此我想引述一位与你们并肩作战的人士──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系主任容树恒教授──在最近一次有关科技发展的访问中说过的一段话:能够看到运动员健康重返赛场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已经是有很大的满足感,医生和科研永远是他们的最强后盾。这个最强后盾当然亦包括今日庆祝30周年的香港体育学院。30年前的体院只是一个有七个重点体育项目、50多名全职运动员的体育机构,发展到今日,体院一共有33个精英培训项目,再加上九个残疾人培训项目,而运动员亦由当年的50多名增加至今日的1 300名,特别兴奋的是包括了100名残疾运动员,展示了体育是追求共融精神。作为运动员后盾的还有港协暨奥委会霍震霆先生,我和Tim在这20年来都时常在体育发展中碰头,他是真心诚意支持香港的体育发展和支持香港的运动员。现在他儿子霍启刚先生进入立法会,亦会继续推动体育的工作,我相信他都会老怀安慰。另一个组织就是残疾人奥委会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Jenny,我亦是自从在10多年前已经追随Jenny和York(香港残疾人奥委会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名誉会长周一岳医生),我们都会去不同地方支持香港的伤残运动员比赛。 特区政府都是运动员的坚强后盾之一,除了在政策上的支持,在资源上的支持近年真的算是可观,由我上任那一年,即二○一七至一八年到今年二○二一至二二年,我们给予体育的拨款增加了40%以上,今年是7亿3,700万元。再加上在奥运结束后,我公布了五项措施加强我们对于香港体育发展的支持,包括刚才陈主席所说,与马会一起斥资3亿元成立运动科研资助计划。我觉得香港的科研其实可以为体育界出一分力,作出贡献,未来希望有了这个资助计划,各个院校的教授团队可以多为我们的运动员提供一些科研的协助。 最后,香港赛马会历年来都是运动发展的后盾,除了香港体院的前身──银禧体育中心──是由马会斥资兴建,近年很多时体育发展有需要时,马会都很少拒绝我,所以非常多谢历任马会主席和各位在座的马会董事,对香港体育的支持。今日首次举办这个香港精英运动员赛马日,我希望以后当我们的运动有好的发展时,都能够有这个活动,让更多市民,包括马迷,都可以分享我们在运动发展方面的喜悦。今日这个活动亦可以为二○二一年体育光辉一页写下一个完美的句号,在此再次感谢香港赛马会的支持。 还有一个星期我们就将会迎接新的一年,在此祝贺大家在二○二二年万事顺利、身体健康。多谢大家。 read more
香港内地升学专家、香岛专科学校校长罗永祥近日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现在内地的学历,已成正面、增值元素,不少学生到内地念完有关的专业,回到香港工作都发展得相当不错。 罗永祥从2002年起协助推进香港学生到内地升学的工作。近20年来,他认为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最初的内地联招考试,到2012年起推行的“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香港学生到内地高校升学的意愿可以说是逐步增强。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6月中旬,通过各种途径报考内地高校的香港中学毕业生有约14707人,其中文凭试收生计划有4783人进行了确认,同比上升近20%;通过港澳台侨生联招考试报读内地高校并已确认的学生有2341人,同比增加约17%;参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等6所个别院校招生计划的有7583人。 “但现在有一个‘两极分化’的问题。”罗永祥指出,曾有过内地教育背景的学生,对于到内地升学的意愿强了很多,但是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一直在香港本地接受教育的学生的意愿到底如何,可能还有待研究。 罗永祥一直主张积极推动香港学生到内地升学,并身体力行地到各所中学进行免费的讲座,希望让学生们,尤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学生了解到内地的发展及到内地升学可以带来的益处。 在他看来,到内地升学,其实是培养香港“一国两制”人才、落实“爱国者治港”的重要途径,且本身就是一种国民教育。在内地读书,可以真正让香港学生体验到内地的生活,并带给他们国家的视野,这是在香港有些是做不到的。 罗永祥表示,到目前为止,经过香岛专科学校有关课程培训、之后到内地升学的约千余个香港学生,毕业后70%到80%会回到香港工作,余下20%到30%会留在内地发展。 “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相当不错,很多学生在内地发展得很好,回到香港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罗永祥说,以金融为例,如今的香港股票市场上,很多热门的都是内地企业股票,更有不少资金是来自内地,因此这个行业需要有内地学习背景的人才。另外,由于香港与内地的建筑学历互认,从内地知名院校的建筑专业毕业的学生,回到香港也都有很好的发展,且仍会经常往返内地工作。 “有内地的学历,不管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工作,都很受欢迎。在不少行业,内地的学历已经是一个‘增值’的作用。”罗永祥认为,从长远来看,有内地学习经历的香港学生,在全国,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相当好,因为他们在内地读书、生活的经历,也已积累了一定的人际网络。 罗永祥还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实际上是拓宽了香港的发展空间,人们常会说香港产业结构单一,但如果将香港放在整个大湾区来看,发展空间就很大了,年轻人也可以去从事创意产业、高科技、工业生产等多种行业,因为这些在大湾区的内地城市都已发展得很好。 “我们年轻人的发展空间是整个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大湾区的内地城市。”罗永祥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鼓励香港青年到内地升学。他亦相信,香港未来的发展会十分需要有内地学历背景的人才。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