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者曾到访香港壁球中心下午6时重开

康文署今日(30日)表示,香港壁球中心将于今日下午6时重新开放。
康文署昨日(29日)指,有确诊者日前曾到访中西区香港壁球中心,中心于当晚8时起暂停开放,进行全面彻底清洁和消毒,及安排中心职员进行强制检测。

康文署今日(30日)表示,香港壁球中心将于今日下午6时重新开放。
康文署昨日(29日)指,有确诊者日前曾到访中西区香港壁球中心,中心于当晚8时起暂停开放,进行全面彻底清洁和消毒,及安排中心职员进行强制检测。
电费近年加幅持续高企,为配合减碳兼替市民省钱,环境局局长黄锦星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随着全港用户陆续更换智能电表,有望在未来3年可实施分时段收费,如市民在非繁忙时段洗衣、煮食,便可获减电费。有学者表示,未来燃料价格波动大,但电费必有增长,故分时段收费可达一定效果,料可以达致单位数电费减幅;但大前提是市民必须作出日常习惯改变,如开冷气设定时间掣等。 为配合本港智慧城市发展,以及推动住宅、商业大厦减少用电量,黄锦星指现时全港318万户中,已有4成电表转为智能电表,电表除了让市民清晰自己的用电量外,更可配合分时段收费模式,减轻发电机组在高用量时段的发电量,令社会投放资金减少,同时有助减轻个人电费。黄锦星举例指,基层家庭主妇可调节洗衣时间,如在早上使用洗衣机,避开在晚上高峰时间使用。黄锦星指随社会在未来3年全面转用智能电表,认为是「好时机」去讨论有关措施。 事实上,港府早在2002年的文件中讨论分段式收费,当时指由于分时计电的电表价格较传统电表价格,高出最少3倍,若要发挥效用,非高峰期的电费必须大幅低于高峰期的电费;又提到英国早在80年代起实施分段式电费计划,美国亦可选择分时电费、季节电费制度。 中电亦在2017年推行一年先导计划,电费分3个时段收费,高用量为周1至6,晚上6至10时,每度电加收0.6元,按当时每度电电费1.13元计算,加幅高达53%;周1至6朝9晚6维持正常收费,其余时段每度电减收0.18元,实收0.95元。中电发言人回覆指,计划有「用电收费保障」,比较「按时段收费」及当时电费,用户只需缴付较低的电费,但未有透露具体数字。 港府目标是迈向2050碳中和,并在2035年或之前停用煤作日常发电,取而代之使用价格较高的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黄锦星指过去6年内,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燃料组合比例升了7倍,未来不排除使用核电,又透露两电明年会初步使用氢能。对于中电及港灯分别在经济仍在复苏时加价5.8%与7%,创多年新高,黄锦星指仍比澳门、新加坡便宜,不少海外国家今年电费更达双位数字升幅,本港供电做到安全、可靠、价格合理、环保,从来不容易,政府已尽力平衡,又坦言能源价格波动大,「(两电)比我想像加得比较少。」 世界绿色组织行政总裁余远骋指,现时未能预测燃料价格的升趺,因未来页岩气使用,以及来年产油国会产量,都是一些不隐定因素,但他认为未来数年电费必然会增加。对于分时段收费是否有效,余远骋指根据外国例子亦会有3至10%的电费减幅,但本港在缺乏工业下,成效不会如外国显著,料有单位数字减幅。他指,市民必须配合节省电力的生活习惯,否则措施亦难有成效。 read more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今日(9日)表示,碳市场在全球低碳转型中作用重大,虽然相关发展尚属初步阶段,很多基建和标准仍须摸清,但具有潜力,香港应尽快推行。 余伟文在论坛上表示,根据金管局和证监会共同领导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的初步研究,判定香港目前正在开发阶段,先试行发展在交易场所内的中央自愿碳市场更有潜力。他表示自愿市场为香港、内地和海外自愿碳排放的买家提供一个额外、具透明度的碳权交易渠道的同时亦可加深区域与国际之间的联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的建设寻找机遇。 他表示督导小组将研究最合适的市场和监管模式,咨询专家意见并制定详情,未来或会推出先导计划或产品于交易所内试行。 read more
第二期电子消费券今日(1日)起发放。政府表示,第一期消费券的发放大致畅顺,市面旺了很多,认为分期派发及设有时限,较能刺激消费,成效较持续。至于早前需要重新登记约1.9万宗个案,已处理约1.7万宗,他们将于今日取得第一期消费券。 7月17日或之前完成电子登记的市民,若果选用八达通,今天可到港铁站公共交通补贴站或便利店等拍卡领取第二期2000元电子消费券。市民要先用完首两期、即合共4000元,才可获发放余下1000元。 若果用支付宝香港、WeChat Pay HK,或Tap&Go拍住赏的市民有3000元,直接存入电子钱包,要在年底或明年一月底用完,视乎是八月还是九月领取第一期。 read more
新变种病毒株Omicron令各地人心惶惶,更令新冠疫苗功效打折扣,政府专家顾问许树昌日前称有需要讨论将接种第3针的时间缩短,但有专家持相反意见。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今早(15日)在电台节目表示,香港疫情不及外国严重,毋须急于打第3针,认为间距6个月是合适时间。 政府昨(14日)称计划明年1月扩大第3针接种计划,届时所有完成接种2剂由内地及德国研发的复必泰疫苗,及相隔一段时间的市民都可打第3针。刘宇隆表示,虽然有不同国家缩短接种第2和第3针疫苗之间的时间,但本港不需要仓促决定缩短时期,否则会自乱阵脚,市民亦难以适应。他认为,如果缩短接种时间令市民太早接种加强剂,在本港及内地大规模通关前,市民的中和抗体水平已经下跌,故指早接种是较「稳阵」的说法是误解。 刘又指,变种病毒Omicron来势汹汹,虽然有研究显示Omicron致病率低,但传播速度快,不能够掉以轻心,目前最重要是疫苗的覆盖率,应提升长者及儿童的接种率,政府的政策不应失焦。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表示,计划明年一月初扩大复必泰第三针接种计划,不限于高风险群组,而是容许所有达至合资格年龄,以及已接种首两针复必泰并已相隔一段时间的人士,都可以打第三针,详细安排有待专家在两个联合科学委员会尽快开会决定。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昨日(29日)表示,赈灾基金咨询委员会秘书处一直就河南水灾与救援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得悉现时有数间机构正积极联络受灾地区的政府部门,了解灾情和救援工作的最新情况,以配合灾区需要,提供赈灾支援。有个别机构亦表示有意于短期内向赈灾基金申请拨款,赈灾基金咨询委员会会即时处理收到的申请,务求令灾民早日得到适切援助。 赈灾基金于1993年12月1日根据《公共财政条例》设立,为特区政府提供有效的渠道,在香港以外地方发生灾祸时,对人道援助要求作出迅速回应。赈灾基金可就救援机构的每项申请批出最多800万元的拨款。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建议针对繁忙时间交通挤塞,在过海隧道实施「挤塞征费」。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今日(11日)发表网志,表示现时初步构思是按整体过海交通情况将平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收费时段,包括繁忙时段、一般时段,以及非繁忙时段;一般时段将收取“一般收费”,早上或傍晚繁忙时段则需在一般收费之上附加“挤塞征费”,从而遏抑及分散繁忙时段超额的交通需求,改善过海隧道交通情况及减少相应行车时间。 陈帆网志全文↓↓↓ 相信大家都有留意到近日市面人流增加,交通流量亦回升。我们乐见市民生活逐步回复正常。但当车流畅旺起来,交通挤塞问题也逐渐浮现。香港土地资源有限,单靠兴建道路不足以解决交通挤塞问题。我们一直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包括透过改善运输基础设施、扩展和改善公共交通服务,以及管理道路的使用,纾缓道路交通挤塞。 政府在1993年把为期30年的“建造、营运及移交”专营权批予西区海底隧道有限公司,而专营权将于2023年8月1日届满,届时政府会接收西隧,负责营运、管理和维修该隧道。随着西隧即将回归为政府隧道,正好提供一个契机,让我们对症下药处理困扰市民多时的过海隧道挤塞问题。 另一方面,政府近年致力推展“智慧出行”,透过更广泛运用创新科技,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不停车缴费系统”正是重点工作之一。运输署计划于2022年年底起逐步在各政府收费隧道(包括即将接收的西隧),及青沙管制区引入不停车缴费系统,透过读取贴于车辆挡风玻璃上、配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缴费贴,侦测车辆通过并遥距收取隧道费,令缴费更快捷方便。 因应我们稍后接收西隧,以及实施“不停车缴费”的最新情况,让我们可以因应整体过海交通的情况,全面考虑各过海隧道的收费,包括在不同时段收取不同费用。 “挤塞征费”理念 相信大家都留意到,过海隧道挤塞情况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特别严重。秉持交通管理、科学为本的理念,运输署于2019年7月展开“挤塞征费”研究,检讨及重新制订政府收费隧道及道路的收费水平。“挤塞征费”以善用有限的道路空间为理念,因应隧道在不同时段的挤塞情况收取不同费用,并针对效率偏低的车辆,希望改变驾驶人士的出行习惯,鼓励他们转乘公共交通工具,或于繁忙时段以外使用相关隧道和路段,遏抑和分散繁忙时段超额的交通需求,提高整体道路网络的使用效率。 过海交通情况 现况一:整体过海交通持续增长 根据2021年9月底至12月的交通调查,在平日早上最繁忙的一小时,过海车辆数目超出过海隧道整体容量逾四分之一。单计红隧和东隧的交通需求,早上南行方向及傍晚北行方向,车辆数目在最繁忙的一小时,更超过容量高达50%。驾驶人士在早上繁忙时间分别平均需约25分钟及17分钟,才可通过红隧和东隧,行车时间约为交通畅顺时的三倍。西隧整体交通现时虽未及红隧和东隧般繁忙,但在平日早上繁忙时间,西隧的使用量亦已达到其设计容車量,近年亦时有出现交通挤塞情况。 现况二:影响非过海交通及地区道路 即使出行时并非过海,相信不少市民亦试过受过海车龙影响,“无辜辜塞埋一份”。在繁忙时间,过海隧道挤塞的车龙延伸至多条連接道路,阻塞其他跨区或地区道路,例如九龙中、港岛北,甚至香港仔的多条主要道路和地区道路,均受到红隧车龙严重影响。而东隧车龙则影响观塘、蓝田及东区走廊一带的交通。 此外,现时各过海隧道收费不同,相信不少司机,尤其是私家车司机,会选择绕道行驶收费较低的隧道以节省隧道费。举例来说,当一名驾驶人士要从西九龙前往上环,他未必会选择最直接,但最昂贵的西隧,而是选择绕路到收费最低的红隧。绕道的车辆为九龙和港岛个别繁忙路段(例如在这例子中的加士居道、告士打道及干诺道中)带来额外车流,进一步加剧市区道路挤塞情况。 现况三:过海私家车数目和比例不断上升 如果大家“坐车塞过海”时望出窗外数一数,可能会发现每七架私家车,才会见到一架巴士。2011年至2021年间,私家车在平日繁忙时间占过海车辆的比例,由约五成不断攀升至约六成,却仅运载不足两成的过海乘客。反观运载近八成过海乘客的巴士,只占过海车辆约8%。私家车占用了大量路面空间,令巴士和货车可用的路面空间减少,未完全善用过海隧道,影响公共交通和货物运送效率,而且有持续恶化趋势。 征费原则 西隧目前再没有剩余容量分流红隧和东隧的超额车流,倘若政府收回西隧时,维持所有过海隧道收费不变,挤塞情况将会持续。如果政府只调低西隧收费,则会进一步加剧现时过海隧道,以及周边道路在繁忙时间的挤塞情况,并非解决过海挤塞的方法。 参考运输署的顾问研究结果,政府建议借着接收西隧的契机,配合不停车缴费系统的技术,在厘订各过海隧道费时引入“挤塞征费”概念以管理交通需求,从而适度调节整体过海交通流量。研究提出可用下列原则,作为厘订各类车辆使用过海隧道收费的考虑: 1.不同时段不同收费 初步构思是按整体过海交通情况将平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收费时段,即 (一)繁忙时段、(二)一般时段,以及(三)非繁忙时段。总体来说,一般时段将收取“一般收费”。早上或傍晚繁忙时段则需在一般收费之上,附加“挤塞征费”,从而遏抑和分散繁忙时段超额的交通需求,改善过海隧道交通情况和减少相应行车时间。而在非繁忙时段则因应交通情况,收取较“一般收费”为低的“非繁忙收费”,让使用该时段的人士受惠。 2.减低车龙对非过海交通的影响并鼓励减少绕道行驶 “挤塞征费”的目的是令部分驾驶人士避免于繁忙时段出行,或改乘公共交通工具,从而纾缓繁忙时段路面的挤塞情况,降低隧道车龙对非过海交通及附近地区道路的影响。此外,假如各过海隧道在同一时段的收费,调整至相若水平,甚至均一,可鼓励驾驶人士减少因隧道费不同而绕道,节省衍生的额外行车时间,提高整体道路网络的使用效率。 3.效率优先 过海交通的增长主要来自私家车,而私家车载客量少,效率却偏低。因此,“挤塞征费”应以控制私家车使用过海隧道为重点,腾出有限的道路资源给其他车辆使用。载客效率高的如专营巴士,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服务,在运输政策上应得到支持。货车等商用车辆支援各种经济活动,亦缺少替代运输工具,故此现时普遍较私家车为高的收费水平应予检讨。如以“效率优先”为原则,根据各类别车辆的载客效率,以及对社会的经济效益厘订收费水平,应将能更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路面空间。 务实理性共谋献策 过海车辆数目持续上升,但红隧和东隧的隧道费,却因种种原因,多年未有因应管理和纾缓交通的需要而作出调整。不断恶化的过海隧道挤塞情况,令香港付出日益沉重的社会成本,当中包括行程延误、浪费燃料和加剧污染等。我们期望借着收回西隧,以及实施“不停车缴费”的契机,重新厘订各过海隧道收费,推行“挤塞征费”,协助减少整体过海车流。同时研究引入隧道费调整机制,定期检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出行习惯改变、科技创新和应用等会影响过海交通的因素,维持“挤塞征费”管理交通的效用。尤其当经济活动包括跨境旅运全面复苏后,交通需求将大幅上升,进一步加重过海隧道的压力,我们认为有需要尽快采取措施,避免过海隧道及邻近地区的挤塞情况更加恶化。 我们亦不会忽视整体处理挤塞问题,除了引进“挤塞征费”外,亦要继续推展交通基建、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优化道路管理和效率等方面的措施,包括扩展铁路网络、持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我们亦会监察和适时采取不同方法,例如财政措施等,控制私家车增长,多管齐下,令整体社会得以受惠。 我们将于6月17日的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向议员简介“挤塞征费”的原则,展开“挤塞征费”的第一阶段咨询。我们会在听取公众对拟议“挤塞征费”各原则的意見后,利用交通模型评估不同隧道收费方案对交通的影响,制订调整过海隧道费的具体方案,并计划在今年内再就具体方案征询各界意見。若得到社会共識,我们会就调整过海隧道的收费方案,透过修订法例予以落实。 我衷心希望社会可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借务实、客观和理性的讨论,共谋策略,同心处理过海隧道挤塞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落实有利交通管理以至整体民生的方案。 read more
政府今日布,由明年元旦起进一步扩大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包括全港10间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其中九间会延长开放时间,方便市民接种第三针。 政府发言人表示,在来势汹汹的变异病毒株的威胁下,尚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应尽快接种以保护自己,并减低一旦感染后患重症及死亡的风险。合资格的市民应尽快接种第三剂疫苗,加强保护力,为社区筑起保护屏障。 由1月1日起,九间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将每天开放,并延长开放时间至每日上午8时至晚上8时;香港大学驻港怡医院社区疫苗接种中心的开放时间则维持不变。 提供科兴疫苗的三间接种中心位于:北角渣华道体育馆、佐敦官涌体育馆和沙田源禾路体育馆;提供复必泰疫苗的七间接种中心位于:西湾河体育馆、观塘晓光街体育馆、荔枝角公园体育馆、元朗体育馆、黄竹坑港怡医院、沙田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和葵涌林士德体育馆。 市民可由1月1日上午八时起,透过疫苗接种计划专题网站的预约系统,预约新增时段名额。合资格人士亦可领取「即日筹」即场接种(设于私家医院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除外),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现时,市民可以透过多种途径选择接种疫苗。除了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市民也可选择到公立医院内的新冠疫苗接种站、医院管理局选定诊所、提供科兴疫苗的私家诊所、参与复必泰疫苗接种先导计划的私营医护机构,或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站,接种疫苗。 大埔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和荃湾仁济医院将由12月30日起增设新冠疫苗接种站,提供即时接种复必泰服务。届时,公立医院内的新冠疫苗接种站将增至13间。 以接种车方式运作的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站将继续服务市民;另一个以货柜箱形式运作的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站,将会在1月7日起启用,方便更多市民,特别是长者,接种新冠疫苗。 市民可透过疫苗接种计划的专题网站,获取接种地点、预约和查询热线等最新资讯。流动接种站的服务时间表已上载至有关网站,并会不时更新。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097f183afcc86f47ed13be92d4fe4bc5.mp4 香港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今日(9日)新增674宗确诊,属近期新高,,当中332宗为核酸检测确诊,342宗为快测阳性并经核酸检测覆核后确认为阳性。新增个案中,包括73宗输入个案。再有1名患者离世。多90宗学校呈报个案,涉及81间学校,九龙塘方方乐趣英文小学多2宗个案。当局留意到最近有1至2宗病例属残余病毒二度感染(复阳)。 新增1名46岁女患者怀疑感染Omicron BA.4或BA.5变种病毒,她在丽豪航天城酒店从事兼职工作,最后上班日期为本周二(7日),居于东涌逸东(二)村17座德逸楼,其工作主要协助带物资予受检人士,例如口罩、面罩及手套,防护中心将再联络该酒店有否怀疑个案相类似基因,由于工作位置属高危地点,怀疑感染源头是在工作发生。 张竹君表示,学校方面接获90宗确诊个案呈报,涉及81间学校,分别68名学生及22名教职员。其中,方方乐趣英文小学今日新增2宗个案,但2人早前已暂时停学,包括4H班及2F班,群组累计17宗确诊。 新增个案中,有37宗为今日采样,另外53宗为早前发现确诊。68名学生分别来自14间幼稚园、33间小学、19间中学及2间特殊学校;而22名教职员来自2间幼稚园、8间小学、12间中学。有4间学校有同一班出现2宗个案,中心已要求校方消毒。 另外,保良局林文灿英文小学有4名师生先后染疫,包括一名6A班教师昨日(8日)呈报确诊,最后一日上学为本周一(6日),今日再有3名同班学生确诊,最后上课均为昨日,该班有25名学生,中心已建议班别停课一星期。 张竹君表示,中环“LINQ”酒吧群组今日再多4人确诊,至今累计99人染疫;其中5月27日有34人光顾此酒吧,5月28日有58人光顾此酒吧,7人两晚都曾光顾。兰桂坊“Shuffle”酒吧则新增13宗个案,全部为顾客,累计104名客人及6名员工染疫。 张竹君表示,据当局调查发现,部分染疫的患者曾先后去过多间爆疫酒吧,除了上述两间外,亦曾去过“The Iron Fairies”。据全基因分析,亦发现3间酒吧的结果很相似,料当中有传播。 另外,再多8宗BA.2.12.1病例,截至今日累计112宗相关个案。其中3宗患者居于何文田冠德苑冠昌阁,该大厦早前有确诊个案,已进行强检;另有2人居于西贡消防处百胜角已婚人员宿舍,他们是早前柴湾香岛5座确诊个案的亲戚;另有1名76岁女士居于火炭嘉美花园;1名16岁男子居于将军澳和明苑和晖阁;另有1名25岁女子居于湾仔东基大厦。 香港再多1名新冠患者死亡,第5波累计9177人离世!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表示今日(9日)表示,死者涉及一名89岁老翁,已打3针新冠疫苗,本身有心房颤动问题。 事主在6月3日晚邻居发现他在家中晕倒,由救护车送至屯门医院急症室,当时扫描发现有血管被血块阻塞而导致缺血,故被安排入住深切治疗部,至6月7日晚上离世。事主在入院时快速检测为无染疫,筛查发现确诊,ct值为40,但及后检测结果出现为不确诊,当局估计他早前曾确诊,验出的是残余病毒。 另外,现时共有375名病人留医,包括58名新增病人。昨日再多2名病人情况危殆,1人严重,目前共有13名病人危殆,其中3名于深切治疗部留医;另有6人情况严重。过去一日有48名确诊病人康复,当中40名病人出院。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50695名病人于公立医院康复,50311名病人出院。医管局累计23615名职员曾确诊,其中23498人已返回工作岗位。 read more
近日新冠肺炎确诊数字每日降至单位数,惟政府仍决定延长社交距离措施14日,继续禁晚市堂食、关闭美容院、戏院等,不但令业界损失惨重,市民亦失去外出食团年晚饭及活动的选择。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今日(17日)表示,昨日出现一宗带Delta变种病毒的源头不明个案,令人感到奇怪,要进行更多追踪工作,才有机会找出感染源。陈肇始今早在电台节目称,政府决定延长社交距离措施14日,是因为疫情未完全受控,社区仍有潜在传播链,因此需要尽最大努力,减少市面人流,避免人群聚集,期望市民在农历新年后,可以恢复更多正常生活。 她指出,本港要与内地恢复通关,就一定要「动态清零」,意思是当发现零星个案时,要尽量「扑杀」,防止个案在社区内爆发,守住外防输入策略。 她呼吁市民接种疫苗,及配合强检公告,务求找出传播链,令病毒不会扩散,她亦希望做到减少人流、聚集等,这样才有条件让市民于过年后有多些正常生活。 另外,油麻地的香港海景丝丽酒店,先后出现6宗确诊个案,陈肇始说,当局已在酒店取环境样本,要求入住确诊个案房间附近的酒店住客,亦需要延长检疫时间。她说人员到过酒店视察,其他如人流管理、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装备等都符合要求,没有大问题,今次事件不构成要停止其作为检疫酒店。 吁市民缩减办年货时间 政府决定取消年宵花市,预料旺角花墟人流会增加,陈肇始说,食环署及警方都会加强巡查,呼吁市民不要聚集及店铺不要阻塞通道,她说明白市民需要办年货,希望他们可以缩减购物时间,有助减低挤塞的情况。 对于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提到,据外国研究,食肆在台面装置的胶板可能反而阻碍空气流动,陈肇始说,食环署辖下处理空气流通的小组会讨论未来做法,她理解本港一些食肆面积较细,有待小组检视完后有何方向。 至于近日有屯门区居民,在「安心出行」接连收到多个感染控制通知,陈肇始说,如果有关市民在24小时内已经做过检测,就毋须重复再做,但希望大家尽量跟随强制检测要求,形容「今日做完、听日又做」,是因为病毒会有潜伏期,当局会尽量令安排务实可行,但亦要顾及管控疫情。 read more
7.21元朗白衣人袭击事件两周年之际,7名认罪或裁定罪成的被告,今日(22日)分别被判入狱3年半至7年不等。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对港媒表示,判刑太重。他又提到,由于元朗事件并非一宗普通案件,是「颜色革命」中的一场事件,在法律上被告或可向行政长官要求「特赦」。 何君尧表示,同情因「7.21事件」被起诉暴动罪的白衣人,认为事件是民主党前立法会议员林卓廷带黑衣人到元朗「假扮回家」向市民进行挑衅,指白衣人是「保家卫族」,反指现时正因「参与暴动」罪被起诉的林卓廷,应判囚十年以上。 何君尧认为,从法律角度,被告或可考虑申请上诉,甚至向特首提出「特赦」要求。不过他强调这并非「建议」被告如何做,只是提出一些「法律上的可能性」。 何君尧昨晚在fb直播中,对被起诉暴动罪的白衣人表示同情,指他们是「保家卫族」、「不是无差别打」,反指是林卓廷「带领黑衣人到元朗寻衅滋事,挑战原住民、居民,造成很大的打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