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私家医院定位不同提四要求协助抗疫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9日)上午11时举行记者会,交代抗疫的最新情况。其中,林郑回答记者问,表示私家医院因为定位不同,病床人手有限,但目前已经与私家医院方面协商提出四方面要求,协助抗疫:
1. 望提供床位,改装病房,增加空气消毒等设施;
2. 协助营运长者隔离设施及暂托设施;
3. 门诊仍接收新冠患者;
4. 多提供视频诊症服务。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9日)上午11时举行记者会,交代抗疫的最新情况。其中,林郑回答记者问,表示私家医院因为定位不同,病床人手有限,但目前已经与私家医院方面协商提出四方面要求,协助抗疫:
1. 望提供床位,改装病房,增加空气消毒等设施;
2. 协助营运长者隔离设施及暂托设施;
3. 门诊仍接收新冠患者;
4. 多提供视频诊症服务。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将于8月7日(周日)举行「全民运动日2022」,将免费开放大部分康乐设施,市民须提早预约。 市民可于下周一上午七时起,在各区「康体通」订场柜台(不包括自助服务站)及网上预订系统,预订8月7日的康乐设施,包括网球场、壁球场、桌球台、运动攀登墙、射箭场、绳网阵、公众游泳池及创兴水上活动中心等。每人只限预订设施一节,先到先得。预订设施时,租用人必须出示身份证明文件。公众游泳池不用预约,市民只需在泳池入口处排队轮候,额满即止。 康文署指,租用人必须是使用者之一。如果租用人在预约时段开始十分钟后仍未取场,设施就会转给其他在场轮候人士。租用人不取场而没有按规定取消预订,或于所租订段节被发现不在场,会被视作违规。30天内累积两次违规纪录,会被禁止预订康文署的收费康乐设施90天。 康文署今年继续以「日日运动半个钟健康快乐人轻松」为口号,鼓励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市民恒常参与体育及体能活动,传递勤做运动有益身心的讯息。 read more
惩教更生工作是令迷途者知返,更生事务组提供法定监管,以确保他们于接受监管期间继续得到照顾和指导。监管人员会经常前往他们的居所和工作地点探访,给予密切的监管和辅导。不过当发现更生人士违反监管令,监管人员会毫不犹疑执行召回令,将其召回院所受训以免其再犯事。召回工作亦面临不少挑战甚至是危险,有从事更新事务逾10年的惩教主任认为,每一名更生人士“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深信只要“摆个心落去”,终会令其有所改变。 署理总惩教主任梁海天从事更生工作逾10年,曾帮助数以千计曾犯事的人及其家庭。他指出,惩教署的更生工作主要分为“所内”及“所外”,即在囚人士于院所内的辅导及获释后的监管,但“更生事务真正的挑战是在所外”。 梁称,在囚人士甫获释时,骤然接触外面的世界会受到许多诱惑,驱使有人“行差踏错”,因此更生事务的人员会在他们仍受法定监管期间,持续且频密地进行不定时家访、校访及公访,协助他们融入社会,但不致重蹈覆辙。部分更生人士在监管期内违反条款,如重沾毒品,或违反宵禁令等,该署便会发出召回令,把违规者带回院所受训或服刑。 同样从事更生工作逾10年的惩教主任(更生事务)李善行忆述,数年前在喜灵洲戒毒所的更生事务分组工作,当时一名年约30岁,长年吸食冰毒的受监管者再次吸食毒品,他与同事到长洲打算把其召回,抵达现场时却发现该更生人士躺在地上,情绪亢奋,更一度拿起身旁的𠝹刀进行激烈反抗。虽然在场监管人员配备装备,但情急之下,在制服该名人士时,李仍被其以𠝹刀𠝹伤了左手手掌,血流不止,伤口须缝5针。 在该次意外后,惩教署署长胡英明考虑到同事的安全,便下令成立了“召回行动小队”,24小时候命处理召回行动,并突击巡查有待召回人士的居所或工作地点。召回小队队长姚家玮惩教主任表示,小队在执行召回行动期间会配备战术行动装备,包括胡椒泡沫喷剂、伸缩警棍、快速手铐和随身摄录机外,亦有防割手套、防割衣和折合式臂盾等保护装备,同时队员亦接受战术训练确保召回行动迅速及安全。以事实证明,至今召回行动小队成立以后再没有职员因而受伤。 更生路程漫长,更生事务分组职员不怕艰辛,监管期内全力协助受监管者,为他们日后成为守法的人打好基础,让其家庭,社会得到安宁。 read more
今日是M+开幕后的首个周末,入场人流持续。位于西九的M+博物馆昨日正式开幕,今日(13日)继续有大批市民入场参观。由于参观人数众多,M+今明两日(13至14日)不接受未有预约的到访。 今日是M+开幕后的首个周末,开馆前半小时已有近百人在门外等候入场,入场人流持续,不少已预约的市民,提早到场外排队等入场。期间有入场人士不适,救护员到场协助。 有市民指,无论是哪一天入场,都是第一次来看,感觉新鲜。 read more
特区政府今日(2日)表示,已为应对猴痘输入个案和可能出现的本地爆发做好准备。香港至今未有发现人类感染猴痘病毒确诊个案。世卫最近表示有迹象表明部分地区(例如欧洲)的猴痘疫情正在减缓。然而,政府不会掉以轻心。预防猴痘在本地传播的策略关键,是要尽早发现、隔离和治疗猴痘个案,以及识别个案的密切接触者以安排检疫。 政府发言人表示,政府正与疫苗药厂进行最后商讨,以期于本月内把首批疫苗入口至香港。另外,为预防猴痘于本地传播,政府已预留设施供确诊个案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检疫。 发言人指出,猴痘疫情仍在发展中,所有人需保持警觉。呼吁市民,尤其是暴露风险较高的人士,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与怀疑感染猴痘的人或动物作密切身体接触。如出现皮疹、发烧、发冷、淋巴结肿大、疲乏、肌肉痛及剧烈头痛等猴痘症状,应尽快求医。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确诊个案居高不下。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昨日(7日)公布,截至当日零时,香港新增25150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据医管局介绍,过去24小时,有161名确诊患者离世。 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应对香港本轮疫情的重点应放在严格隔离管控与重症患者集中救治。他建议,要大胆地使用中医药应对此次疫情。 「目前香港每天新增的死亡病例数还是比较多,其中不少死亡患者是安老院的老年人,对这些地方的患者要格外关注,当务之急是要控制住疫情整体蔓延态势,尽快降低死亡率。」张伯礼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即使刚感染新冠病毒时症状并不太重,也要做到「先症而治,截断病势」,对香港本轮疫情中有基础病的高龄患者,一定要送到医院密切观测、积极救治,避免其病势转重。 本轮香港疫情2月下旬形成蔓延之势,3月病例数急剧上升。张伯礼建议,为尽快控制住香港此轮疫情,首先要做好患者的严格隔离工作,「严格隔离管控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建立方舱医院的意义所在。轻型患者要自觉隔离,特别是要与家属分开。没有隔离条件的轻型、普通型患者一定要到方舱医院接受初步治疗,至少能够做到与家人和社区隔离开、避免传染给他人。」 张伯礼认为,对于重症患者一定要集中救治。「集中患者、集中医生、集中资源、集中救治,这样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这是我们两年多来抗击疫情过程中总结出的有效经验。」 张伯礼目前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他建议,要大胆地使用中医药应对此次疫情。在近两年各地的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在改善患者病情症状,控制转重率、降低死亡率、防止后遗症等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中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能够对预防、治疗和康复起到很好的效果。」张伯礼说。 张伯礼表示,过去一年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中医药行业的抗疫经验、中药的确切疗效等进行了总结梳理。「中医药疗效有较多循证证据,并逐步被世界认可。我们还针对中药的作用机制开展了多项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中药是通过多种药效组分作用在多个靶点上对新冠肺炎进行综合治疗,主要的作用是免疫调节,抑制免疫炎症过度活化、抑制炎症风暴的出现,同时还有保护脏器减轻损伤的作用。」 read more
本港疫情持续反弹,接种疫苗可有效提升自身防护力。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今日(10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疫情升温,疫苗接种具急切性。她强调每人都可以是「说客」,劝导亲友相信科学实证,释除他们心中疑虑,如有需要可陪同他们去打针。她提示,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和儿童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在中秋假期间照常开放,名额充足,长者可在社区疫苗接种中心领取「即日筹」接种疫苗。杨何蓓茵称,新冠疫情下,要先打齐疫苗,才能「人长久,共婵娟」。 杨何蓓茵在帖文中指出,至今仍有人因为担心副作用而选择不接种,或误以为长者有慢性病如高血压就不能接种,亦有人认为不常外出便不用打针。她指,第五波疫情数据清晰表明,接种任何3剂疫苗,特别是对于较年长的年龄组别,死亡风险将大大降低。由于慢性病患者染疫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他们更需接种疫苗。 杨何蓓茵称,逾95%的新冠死亡个案为60岁或以上的长者。由于疫苗保护力会随时间而减少,因此最少要打齐3针。她指,幼儿感染后可以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患上坏死性脑炎导致死亡。本港两款疫苗均安全有效,可以减低重症和死亡率。 read more
高等法院早前批准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申请,要求颁令壹传媒有限公司清盘,并委任临时清盘人。壹传媒昨日发表公告交代该公司清盘的最新进展,其中指临时清盘人现正继续采取措施,以明确及审视公司/该集团最近的事务,包括调查公司/集团但不限于经营台湾业务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事务情况,并正在与当地管理层确定上述公司的营运情况,将另行发出公告报告相关的更新。 该公告由壹传媒临时清盘人谭竞正和文景城署名发出。公告称,临时清盘人在现阶段明确公司公布其年度业绩、中期业绩及寄发年报、中期报告的日期并不切实际。清盘人现正继续采取措施以明确及审视集团最近的事务。公司将于适当时候就任何复牌计划作进一步公告,又表示上述发展并不一定代表股份能复牌,股东及潜在投资者要审慎行事。 read more
身处广东省和澳门的非港人,昨日(15日)可透过申请「来港易」,抵港后豁免隔离。特区政府表示,预约系统在首一小时已成功处理近千个预约登记,而全日则有304人抵港。 由昨日起,身处广东省和澳门的非香港居民,在入境香港当天或前十四天,未曾到过香港、广东省或澳门以外的其他地区,以及任何载列于「不适用风险地区名单」的地区,即可透过「来港易」的网上系统预约入境香港名额。 政府发言人表示,截至昨日下午6时,共有304人次经「来港易」计划抵港,其中265人次经深圳湾口岸、39人次经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入境香港。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表明希望明年二月可与内地较有规模地通关,她接受传媒访问时透露,通关逐步进行,并将设配额,商务需要、探望长者或奔丧都可首批通关。据了解,政府向内地提出希望初期每日至少有1000个免检疫通关名额,惟目前仍未达成共识,若一切商讨顺利且疫情受控,有机会于下月上旬就「小通关」拍板定案,并期望在明年25周年回归庆典前达至全面通关。 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今早在电台节目表示,1000个名额不是大数目,若不牵涉机场旅客,而只涉及经陆路口岸往来的人士,相信风险可控。 梁子超强调,两地市民始终积压了对通关的需求,如不设配限,将很容易「出事」,令计划「胎死腹中」,而优先让商务旅客等通关,亦是较好的做法。他又认为,安排一定要设有检测及熔断机制等安排,并先厘订如何算是有社区传播的讯息。 据消息表示,目前香港与内地就两地通关的商讨进展良好,如果一切顺利,两地疫情又受控,有机会于下月上旬就「小通关」作定案。据悉,特区政府初步向内地提出希望每日有至少1000个香港到内地的免检疫通关名额,而目前两地就「小通关」的配额尚未达成共识。 商务需要及恩恤可优先申请 消息称,这些通关配额主要有两类群组可以优先申请,一类是商务需要,另一类则是恩恤情况,例如探病及奔丧等,据知特区政府正研究上述需要的配额分配问题。 此外,市民通关前需要申请香港健康码,据悉市民需要向港康码提供至少四类资料,包括身分姓名、住址、「安心出行」的记录,以及疫苗接种记录。消息亦称,政府将会就「小通关」设立预约系统,惟详细操作尚未有定案。通关亦设有熔断机制,两地若有本地确诊个案,就会暂停通关。 消息亦指,国家卫健委专家将来港视察防疫措施,行会成员、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认为,政府可主动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访港。 read more
政府强制市民于政府场所扫描“安心出行”引起市民不满,但政府懒理不少长者不懂使用智能手机,引起长者生活不便。长者安居协会行政总裁王虹虹表示,平安钟服务热线中心过去一周收到过百宗有关“安心出行”查询,大部分是不懂得安装及使用,亦有部分长者不懂写字,填写实体表格亦遇到困难。 有长者自尊心较强 宁不去食环街市买餸 王虹虹在电台节目上表示,过去一周收到超过100宗求助,有关长者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式遇到困难,大部分是不懂得安装及使用,亦有部分长者不懂写字,填写实体表格亦遇到困难。她提到,有长者的自尊心较强,宁愿以后不去食环署街市买餸。她补充指,协会可以安排免费替他们安装及教他们如何使用“安心出行”。 面对全城公愤,政府急补镬。副政府资讯科技总监黄志光表示,听到有长者反映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式遇到困难,当局正循不同方向研究改良“安心出行”的版本,包括介面再简单一些。他又提醒市民应该定期利用Wi-Fi下载政府的高风险场所清单作自动比对,接收感染风险的通知。 香港长者协会主席麦汉楷表示,不少长者不喜欢、亦不习惯使用智能电话,即使政府改良“安心出行”的版面,例如放大字体,亦不是最理想的做法。他指,部分长者的知识水平及健康状况不理想,难以配合政府政策,促请当局站在长者角度思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