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初选」案林卓廷被拒保释 法官:难信不作出危害国安行为
2022/23学年「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将于9月30日截止申请。教育局今日(19日)提醒相关合资格香港学生须及时透过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网上申请平台递交申请,或把填妥的申请表格以邮寄方式递交教育局。教育局预计会于2023年第一季或之前通知个别申请人其申请结果。 合资格的学生可申领资助计划的「经入息审查资助」或「免入息审查资助」,前者只提供予通过入息审查的学生。资助计划的资助款项会按年发放,资助年期为有关学生于指定内地院校就讀的学士学位课程的正常修业期。符合资格的申请人只可在同一学年内,接受「经入息审查资助」或「免入息审查资助」二者其一。 教育局发言人表示,资助计划预期可惠及绝大多数到内地修读学士学位课程及有不同经济需要的香港学生。 点击申请2022/23学年「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 read more
俄罗斯乌克兰战火持续至今,乌克兰国防部本月18日在Twitter发放影片,称感谢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支援,并展示各地旗帜,而一面黑色底、被窜改的特区区旗竟出现在画面中。 在乌克兰国防部发布的长约1分钟影片中,提到「是时候感谢一些朋友」,称逾2万人为乌克兰而战,以不同形式支援。影片中的旗帜包括有英、美、日、德、韩等国家国旗,而在黑暴期间被暴徒广泛使用的「黑洋紫荆旗」赫然在列,令人气愤。 根据香港《区旗及区徽条例》,任何人不得展示或使用破损、污损、褪色或不合规格的区旗或区徽。若公开及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区旗或区徽,即属犯罪。循公诉程序定罪,可罚款5万元及监禁3年;循简易程序定罪,可罚款1万元及监禁1年。 read more
康文署今日(29日)宣布,将于7月1日增设12个「宠物共享公园」,令康文署辖下的「宠物共享公园」超过110个。 发言人表示,市民可携同宠物在共融环境下使用公园设施。新增设的「宠物共享公园」包括中西区永利街休憩处、东区北角渡海轮码头广场海滨花园及油街休憩处、观塘区观塘海滨花园(指定位置)及鲤鱼门休憩花园及鲤鱼门避风塘防波堤休憩处及三家村游乐场及月华街游乐场(指定位置)、油尖旺区窝打老道/卫理道休憩处及卫理道临时休憩处、西贡区将军澳海滨公园、沙田区车公庙路游乐场。 康文署会考虑市民对新安排的意见,如反应理想,会考虑在将来开放更多的场地让宠物进入。市民在使用「宠物共享公园」时,须遵守康文署订立的守则,包括需以带或绳子牵引其宠物,并加以妥善管束,以免宠物滋扰他人,并须清理宠物的排泄物,保持场地清洁卫生。 浏览各区的「宠物共享公园」名单 read more
有媒体爆料称,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将放弃在港重新推出公海游。旅游业议会主席徐王美伦今日(20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皇家加勒比有兴趣重返香港市场,但旗下邮轮正停泊在新加坡,不停收客至明年。由於调动邮轮至少需时3个月,料在政府即时批准的情况下,船隻最快也要明年第一季才能回来。 徐王美伦透露,旅游界与邮轮公司上月中就重推「公海游」与政府官员见面,获得积极回应,其后又去信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惟至今没有收到回覆。她表示,业界与政府官员见面时,已清楚解释会符合疫苗通行证要求,乘客上船前会做核酸检测。而现时酒店Staycation无需客人做核酸检测,即使有人染疫也不用停运三日,对目前的防疫政策感到「好奇怪」。徐王美伦担心,若不立即放宽,香港未来两年或无邮轮泊港,失去母港地位。 皇家加勒比昨日(19日)回应指,随着世界各地的邮轮业恢复正常运作,调派船隻回港需要较长时间,又指希望特区政府尽快调整公海游的防疫政策。 read more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击今年首几个月的经济表现,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5日)在网志中表示,受疫情影响,预计4月份的经济数据仍然偏弱,经过最近的定期覆检,决定将本港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由原来的2至3.5%,下调到1至2%。这意味本港GDP在2021年增长6.3%后,复苏的动力比预期还要疲弱。 陈茂波网志全文: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击了今年头几个月的经济表现,支持经济的三头马车——出口、私人消费及固定投资表现均欠佳,令今年首季经济收缩4%,中断了之前四季的增长势头。受疫情影响,预计四月份的经济数据仍然偏弱,经过最近的定期覆检,我们决定将本港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由原来的2至3.5%,下调到1至2%。这意味本港GDP在2021年增长6.3%后,复苏的动力比预期还要疲弱。除了疫情的打击,中美关系张力持续、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外围通胀升温及加息趋势,都困扰着全球以至本港的经济前景。 本周将发表的失业率是二至四月份数字,期内仍反映着疫情高峰期的状况,故可以预期数字将进一步恶化。但是,过去这一个多月疫情逐步受控,社交距离措施亦分阶段放宽,向前看的话,只要疫情持续回稳,失业率可望见底及渐有改善。 回看过去几年失业率数字的变化,粗略地概括,2020年可说是「三级跳」,由3.4%起步,一年内呈「3、4、5、6」升势,失业率在年底攀升至6.6%;2021年则是「7、6、5、4」的「三级降」形态,年初曾高见7.2%,年底回落到4%。踏进2022年,却因上述因素在数个月内已经跳升至超过5%。 这趋势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要对问题的成因和结构有所了解,既要看眼前的数字,更要看趋势及影响其变化的原因,才能对前景具有预视力并作出适当的应变。 比方说,疫情的确对经济造成了打击,但现时情况已大致稳住。新一轮消费券已于四月发放,本地四月份的零售和饮食业收益数字应可看到较明显的回升,预计两期的消费券合共可为经济带来1.2个百分点的提振作用。而在包括新一轮保就业计划等支援企业的措施支持下,营商信心也逐步回稳,四月香港PMI与中小企业务收益动向指数回升。综合而言,在全年经济预测下调、失业率仍趋升,以及资金逐步外流的形势下,我们应如何评估今年余下时间的经济走势呢?其实,大家亦毋须太悲观,只要疫情稳步受控、稳住信心,本港经济可望回稳及稍有增长。虽然我们难以控制外围环境的变化,但只要做好风险管控及自身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只会促使我们的经济更具弹性和韧力。 又例如,美国今年来已加息0.75厘,且即将缩减资产负债表,在联汇制度下,由于港美息差拉阔引致更多套息交易,加上近日股市偏弱,港汇近日便触及7.85兑一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而金管局亦根据机制,在市场承接了总值约117亿港元的资金,释出等值的美元,以维持港元在兑换保证范围内。即使最近美国加息引致部份资金外流,但其实在2008年至2015年期间,共有约一万亿元资金流入本港市场,即使其后美国利率正常化(2015至2018年)触发资金外流,但该加息周期引发的资金流走规模,累计亦仅为流入量的约12%。再者,本港银行体系结余仍充裕(有超过3200亿元),且本港有充裕的外汇储备(达4,657亿美元),我们有坚实的能力维持联系汇率制度。而一直以来我们都密切监测港元和相关衍生工具市场的情况,亦未见出现异常的活动。事实上,港元兑换保证在7.75至7.85兑一美元的浮动区间,也不过仅为1.3%的浮动波幅,即使资金流走,也不致因汇率大幅波动而衍生额外的营商风险。 诚然,加息难免会影响到全球资金流向、资产价格甚至经济活动,也增添了企业及市民的贷款利息负担。而这次美国的加息速度较对上一次加息周期快及幅度较大,影响或会更大。不过,市场也不断在调整预期,逐步消化较快加息的风险。只要我们做好风险管理及应变预案,保持警惕、持盈保泰、随机应变,香港经济即使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亦能稳定前行。 read more
外国媒体《彭博》早前引述所谓「知情人士」报道,行政长官李家超倾向在11月取消酒店隔离政策,但遭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反对。卢宠茂今日(4日)撰写网志反驳,指有关报道失实,他表示该报道引致读者误以为特区政府在抗疫上内部分裂及有矛盾,赔上了的不单是传媒应有的专业精神,更可能影响特区政府抗疫施政。 卢宠茂澄清,由行政长官领导的问责团队对整体抗疫政策一直都是目标一致的,会继续根据疫情发展而调整个别措施,以达致精准抗疫。正如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回应,特区政府抗疫措施都是建基于以下五个原则︰ 1.不躺平,持续控制确诊数字,更好管理风险和提升应变能力,防止医疗系统超出负荷能力 2.减重症和减死亡 3.保护高风险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和长期病患者 4.以科学精准的方法识别不同风险级别人士以减低管控人数和管控范围,容许最多的日常活动和涉及的人数 5.平衡风险和经济动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维护民生活动和香港的竞争力 卢宠茂质疑,《彭博》相关报道另有目的,指出正如西方电影中牛仔都是维护正义、保卫家园的大英雄,被侵略的原居民印第安人却被描绘成野蛮入侵者。他表示,内地在防止疫情造成大量死亡个案方面远胜于全球是铁一般的事实,有大量数据支持,绝非如报道所说的「吹嘘」(trumpet) 。全球第三方机构统计显示,内地14亿人口至今的新冠死亡个案约为5,200多宗(每百万人口4宗),以人口比例远远低于美国3.3亿人口死亡个案超过100万宗,或英国6,700万人口死亡个案超过20万宗(两国同样每百万人口死亡个案约3,000宗)。 卢宠茂强调,秉持准确数据客观报道,不传播是非是传媒专业基础,否则只会失去得来不易的公信力。 read more
为提高新界居民对智能科技认识,新界乡议局及环保协进会今日(4日)联合办展,展出管理数据系统,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护老院舍长者的排便时间、粪便形状和大小用手机软件记录,并进行分类辨别。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他指出,推动创科不单可以为香港创造一个新的经济动力,亦可透过科技令民生得到改善。 薛永恒指,创科局推动智慧城市,早前《蓝图1.0》版本有六大方向;到2.0版本,已加入「防疫抗疫」及「智慧乡郊」这两个主题。他充分感受到现时乡郊居民因为交通原因,看医生并不方便,承诺政府一定会牵头推动智慧乡郊,透过科技改善乡郊居民,特别是长者的生活。 read more
香港中联办今日(23日)于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的民主道路」座谈会。其中,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发表致辞时表示,要理顺「一国两制」政治伦理,正确理解港人治港,更好发展香港特色民主。 吴秋北表示,新一届立法会成员新鲜出炉,是完善选举制度下的首场选举,全过程充满激烈的良性竞争。他本人作为港岛东区直选四个候选人之一,深有体会,也有发言权。此次选举是比政纲、比担当、比政绩,展现的政治是为人民服务,以发展为纲,以人民为本的施政民主。相比较下,以往的选举呈现更多的是形式,选票导向,华而不实,恶性竞争,把政治对抗甚至带到议会中,遗祸甚广。 吴秋北表示,国务院推出的《「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以无可辩驳的历史和事实,阐述「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主的优越性和进步性,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 吴秋北分享了其学习体验。他表示,首先是要理顺「一国两制」政治伦理。「一国」是「两制」根本,根基稳固才能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一国两制」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创造性,也在于其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国共产党不仅是特区民主制度的设计者和创立者,也是维护者和推动者。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反中乱港者的出局和完善选举制度的落实,印证了这句话「没有人比中国共产党更懂『一国两制』,没有人比中国共产党更希望发展香港特色民主」。 其次是要正确理解港人治港。香港是中国的香港,爱国者治港本来就是港人治港应有之意。香港特色民主的发展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决不能以维护外国势力和西方代理人势力为目的。希望白皮书可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发展香港特色民主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搬硬套西方民主是离地的,既不符合香港社会,也不符合「一国两制」原则和中国国情。 他最后强调,正如习主席昨日所说,香港的民主要体现香港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最好的香港制造就是创造香港特色的民主,爱国者做得到,香港人也做得到。没有任何国家的民主允许破坏国家主权安全,影响国家发展利益,维护特区管治权威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要让世界看得到听得到,就要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而走好「一国两制」下最美的香港民主道路就是最美好的中国故事。 read more
针对香港外国记者会(FCC)今日(5日)发布所谓关于香港新闻自由的调查问卷报告,肆意攻击香港国安法和香港新闻自由,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正告FCC立即停止蓄意制造「噪音」、公然挑动事端的卑劣行径,收回以所谓新闻自由之名干扰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破坏香港法治的黑手。 发言人指出,香港基本法和国安法明确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权利自由,包括言论和新闻自由。国安法实施以来,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心,香港得以集中精力团结抗疫、振兴经济、改善民生。国安法打击的是一小撮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违法犯罪分子,不仅没有损害港人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广泛权利和自由,而且让这些权利和自由在安全、稳定、法治的环境下得到更好保障。国安法实施后,登记在特区政府新闻发布系统的本地、海外以及网上新闻媒体及从业者数量均较去年增加,新闻从业者依法依规进行充分报道的权利丝毫未受影响。 发言人强调,FCC背弃职业操守,通过所谓寥寥「调查问卷」,炮制毫无代表性和公信力的「报告」,抹黑香港新闻自由,鼓吹「寒蝉效应」,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打着维护新闻自由的幌子干预香港事务,搬是非、搅混水,唯恐天下不乱! 发言人表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凌驾法律之上的新闻自由。各国对在本国从业的新闻媒体依法进行监管,是国际通例。外国媒体记者在香港特区从事新闻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和香港特区法律,自觉接受法律监督。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和服务,立新规、树正气、止歪风,正是为了保障遵纪守法的新闻媒体和记者的应有权利,正是为了捍卫香港新闻自由,完全是正当合法之举。我们敦促FCC摆正位置,分清是非,切实尊重特区法治,立即停止以任何借口制造事端、插手香港事务。 read more
服务警队32年的警务处副处长(管理)郭荫庶即将退休,他日前接受《香港01》访问时,忆述一宗1997年的难忘「悲剧」。那一日,有市民在警方拘捕时跳楼死亡,他赶抵现场时,涉事警员只关注是否「合法拘捕中死亡」,令他大受冲击。25年后重提此事仍历历在目,他一度哽咽地说:「警察工作如果只系当作常规,系好大问题,呢个系一个使命,唔系一个工作。」 郭荫庶官至「二哥」退休,他对此没有遗憾,强调警员不可以视晋升为警务目的,「如你只系维护晋升机会,会犠牲好多应该做慨事,有啲要扮演慨角色没去扮演,可能变成只会奉承、擦鞋,你唔会系成功慨警察,纵使你系好高阶级慨警察。」 疑犯借口拿衫时在家人面前跳楼亡 1990年加入警队至今,郭荫庶总结自己「圆满完成责任」,在坚守个人原则下,尽力完成每一件任务。提到警队难忘事,郭荫庶指1997年任职总督察时发生的「悲剧」,有其他「环头」的警员到他驻守警区的一个屋村单位进行拘捕行动,警员在短时间内入屋,宣布拘捕一名父亲,对方借词要「拎返件衫先」,就在家人面前跳楼死亡。 事隔20多年,郭庶荫仍然受到牵动,情绪涌上心头,他一度哽咽地说:「我去到现场,两位同事好心急同我讲『未拉慨』,渠哋关注点在于,呢个唔系合法拘留中逃走,系拘捕过程中对方作出慨选择。对我嚟讲非常之大冲击,渠喺老婆同年幼女儿面前跳楼,对我启发系,警察工作如果只系当作常规,系好大问题,我哋慨使命系维持治安,保护市民,呢个系一个使命,唔系一个工作。」 「我哋一个动作可以影响市民走向」 郭荫庶指,往后担任主管,曾将这件「悲剧」拍成短片勉励学员,执勤时切勿掉以轻心,「我哋少少一个动作,系可以影响市民人生轨迹走向,系好大责任。」 郭荫庶加入警队初期负责刑事侦缉工作,2007年担任警察学院基础训练中心主管,升任助理警务处长时主理服务质素,2017年执掌监管处,2019年升任副处长,任内先后与三位警务处处长卢伟聪、邓炳强及萧泽颐共事。 无缘成一哥:这是坚持原则「理所当然」 结果被问到未能成为「一哥」,会否是警务生涯遗憾?郭荫庶指出,由加入警队当日,就坚持遵守自己原则,形容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作为警察当然希望升级,但你慨官职从来系因为你做事慨副产品,你会唔会升级,系你做得好事慨副产品,晋升唔系目的,亦都唔可以系目的,如果你做警察目的系晋升,咁你慨使命就摆咗一边,你已经违背使命。」 「喺我经验入面,如你只系维护晋升机会,会犠牲好多应该做慨事,有啲要扮演慨角色没去扮演,可能变成只会奉承、擦鞋、讲老板钟意听慨嘢,一啲好需要做慨事但你无去做,如果咁样,你唔会系成功慨警察,纵使你系好高阶级慨警察。」郭荫庶强调,其警务工作从来没有用「野心」去定义,「做到我呢个位置,系自然副产品,既然副产品喺副处退休,系理所当然。」 与孖生弟跻身「七小福」:是一个偶然 警务处「七小福」中,郭荫庶与孖生弟、行动处处长郭荫庸占两席位,在警队中实属罕见,他指两兄弟共事是一个「偶然」,彼此有共同志向,亦有类似质素,所以能够在这个行业贡献。 原文網址: 警隊副處長退休|郭蔭庶談25年前「悲劇」哽咽 籲同袍重視使命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62108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