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必睇!香港特区政府公布2023年公众假期
香港特区政府今日(13日)在宪报公布2023年公众假期: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由于2023年的1月1日及国庆日皆为星期日,故该两天的翌日将订为补假。此外,由于2023年的农历年初一为星期日,故农历年初四将订为补假。
香港特区政府今日(13日)在宪报公布2023年公众假期: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由于2023年的1月1日及国庆日皆为星期日,故该两天的翌日将订为补假。此外,由于2023年的农历年初一为星期日,故农历年初四将订为补假。
香港康文署因应香港回归25周年将举行多项庆祝活动,包括将于维港两岸,设置艺术与科学结合的装置,让巿民参观。康文署亦计划于七一当日,让巿民免费使用部分收费的室内及室外康乐设施。 康文署署长刘明光向传媒简介时提到,这项名为「艺术@维港」的活动,会与私人机构合作,于维港两岸,包括添马公园及尖东海旁等位置,举办展览。 另外,位于北角的油街实现新艺术空间,新扩建部份亦会于明天开幕,当中包括一个立体屏幕,展出两项超像真数码映像,不用立体眼镜,就可见到立体海浪及鲸鱼映象。 香港艺术馆及科学馆亦会有多项展览,联同香港大会堂及香港公共图书馆60周年纪念举行多项活动,以及在多区设花海及花墙,以庆祝回归。刘明光表示,有关活动会由今个月起,直至今年年底举行。 read more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及香港回归二十四周年之际,负责「长征」「神舟」「北斗」「天问」「嫦娥」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科学家团队22日开始为期五天的访港行程,将在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地举办多场讲座。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今日(23日)在香港理工大学首次讲座中,向香港同胞宣讲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航天精神与爱国精神的关系。戚发轫用平实朴素感人的语言与港人分享了一代航天人的爱国情操。他表示,爱国不是高不可攀,不需要抛头颅洒鲜血,只要把时间、知识、精力献给你的岗位、事业、国家,每个人都能做到。 戚发轫表示,一个人没有爱,绝对不可能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就是爱国家。戚发轫指出,现在是和平时期,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爱国;每个人只要把岗位的工作做好了,老师把课教好了,学生把学习学好了,就是爱国。戚发轫在演讲中回忆起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特别指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被美国软禁5年,最后克服重重困难,在国家大量的外交努力下才回到祖国。戚发轫告诉港人,为什么钱学森要排除万难,坚持回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强大,可以排除万难,放弃一切。 戚发轫忆述2003年「非典」时期发射神舟五号时的经历,表示疫情对航天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上百人天天在航天城工作,万一有人感染,后果很严重」。因此他要求凡是进了航天城,管吃管住,但不能走,什么时候干完什么时候走。年轻人要照顾家,不能不让走,相关措施「确实不太人道」,但这就是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要有舍小家的特殊准备。他又表示,在座的各位,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特殊情况,现在的疫情就是特殊情况,大家都要有能吃苦的思想准备。戚发轫循循善诱地告诫香港年轻人,只有舍小家才能成大家,才能为国家,有舍才有得,舍得自己成就国家,就是最大的爱国,就是最高尚的爱国主义,一代航天人的航天精神集中体现在航天人的爱国精神,正是航天人所具有的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操爱国主义理念,才是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 细心的听众或许能够留意到,在讲座的留影过程中,88岁高龄、满头银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把站在左手边的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拉到中间,拉到自己身边,然后紧紧握住他的手,直至合影结束。这一刻,内地和香港科学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不经意的温馨举动,不仅仅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博大胸襟,更展现了内地科学家与本港科学家长期以来的亲密无间的科学合作协作与友情。 众所周知,多年来,容启亮教授参加了国家航天局的探月工程嫦娥三、四、五号项目,以及中国首次火星任务的「天问一号」。容启亮教授团队研制的机械臂采样器、摄相机和表取初级封装装置等设备,未来还会应用在嫦娥六号,在2024年前后着陆月球背面。容启亮教授以其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一起合作的内地科学家更加不会忘记。 戚发轫院士在讲座中动情地表示:「中国人非常关心航天,成功了,支持!失败了,也能理解。这一点很了不起,更重要的是,我们伟大的事业孕育了自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了事业的发展,在这点上,中央非常地重视。」在这里,表现出祖国人民对科学家的高度尊崇尊敬与支持,正是这样基于人民大众的广泛坚定热情支持,祖国航天事业才孕育了自己伟大的航天精神,而这种伟大的航天精神又推动了航天事业取得一个有一个伟大的成就。 戚发轫进一步指出,中央把每年的4月24日定为航天日,希望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戚发轫又提到,1986年底,航天工业部党组提出「航天传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他自己有深刻体会,认为核心内容应该是自力更生。他说,一切靠自己,不能靠别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事业,要发展要壮大,要超越他人,只能靠自身努力,不能靠别人。戚发轫的此番肺腑之言,实际上也是在提示港人,要超越别人,就必须靠自身努力。等靠要不可能达致超越,不可能发展壮大,更不可能持久繁荣。 戚发轫回顾了中国一系列航天成就,包括长征5号B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组网成功,「天问一号」等,强调「天」是是人类生活的第四个领域。地球上煤、石油等资源有限,所以要入地、下海和上天。月球上有大量可控核聚变燃料「氦3」,可以极大程度解决地球能源问题,这就要靠航天技术,这就要提升航天技术,发展航天事业。 最后,戚发轫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与在座港人共勉: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强调每个人都要有梦,都要有一个强国梦,要有创新的精神,事情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戚发轫寄希望港人,要有梦想,更要有强国梦想,要敢创新,更要敢科技创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个人基于爱港爱国的实干所取得的成功,就是香港的成功,香港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 资料来源:点新闻 read more
澳门日前录得多宗从香港入境确诊个案,当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今日(10日)公布,1名28岁澳门女居民昨日(9日)由香港乘搭下午3时开出的金巴到澳门后,检测证实确诊,由于病人目前无病征,结合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检测结果,当局判定为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不列入澳门确诊病例。至今,澳门已录得82宗确诊个案及45名无症状感染者。 患者于去年8月及9月共接种了2剂复必泰新冠疫苗,今日入境澳门时,持有采样日后24小时内的非染疫结果证明,入境检测证实确诊后,已安排到路环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隔离。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e4bc208e9689f979dc7f37783aaada92.mp4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本港今日(7日)新增4,274宗确诊,包括239宗输入个案,其余4,035人为本地感染。再有3间院舍有病例;而将军澳厚德村保良局方王换娣幼稚园有班别3名师生中招,须停课一周。她又指,参考海外经验,Omicron BA.5变种病毒的生长较其他病毒株有优势,容易变成本港主流病毒。 张竹君续指,BA.4或BA.5的怀疑个案有上升,截至昨日(6日),初步占整体数字的10.4%,疑属BA.2.12.1的病例则占7.4%;7天的平均的数字而言,BA.4或BA.5大概是7.3%,而BA.2.12.1则是大约7%。 此外,昨日有1间安老院舍、2间残疾人士院舍出现新增确诊个案,包括啬色园主办可祥护理安老院1名长者染疫,3人需检疫;南区心光护理安老院1人染疫,10人需检疫;元朗恺悦弱智人士之家两人昨今染疫,35人需检疫。至于保良局方王换娣幼稚园方面,上午低班K2C共有23学生,其中2名学生及1名教师确诊,需要停课7天。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今日(7日)宣布,过去一天再多5名患者死亡,涉及2男3女,年龄介乎65至94岁,当中1人来自院舍。死者中有1人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刘家献表示,1名94岁男死者于7月19日经快速检测确诊,有发烧、喉咙痛及呼吸困难等病征,往急症室求诊。该病人本身有各种慢性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需长期用低流量氧气,另有高血压、前列腺肥大及曾患肺痨等。查询病历期间,得悉其儿子亦经快测确诊,但没有上报卫生署,故呼吁市民若经核酸检测或快测确诊,应上报当局。 另一名同样94岁的女死者与家人同住,患高血压及心律不正等,她上月22日出现上呼吸道病征,同月26日经核酸检测证实染疫,7月29日快测仍然验出病毒,至上周四(4日)则因胸口不适等,往东区医院急症室求诊,其CT值为32,估计病毒量会下跌,但因病况转差,延至昨日(6日)离世。 另外,刘家献今日表示,现时仍维持58名疟疾输入病人于公立医院留医,其中1人情况危殆,2人仍然严重。不过,截至下午2时后,再多2至3宗怀疑疟疾个案须待核实。他续指,所有疟疾患者于留医期间暂时会隔离,有需要会将二线隔离病房让予疟疾病人。 张竹君称,非洲来港人士均会入住检疫酒店,现时安排在位于湾仔的香港丽悦酒店(CosMo),但由于房间有限,当局会考虑安排有关人士入住另一检疫酒店。 read more
香港政府早前宣布,每日接收最多50名外佣入住检疫中心的安排维持不变。政府明日(4日)起重新开放竹篙湾外佣检疫中心预约系统,每周开一次、每次可约7日内房间,每日接收最多50名外佣名额不变。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今日(3日)发表网志称,由8月30日至上月24日,606名抵港菲律宾外佣中有26人确诊,确诊比例4.3%一点都「唔简单」:「若然仍有人认为当局需要增加每天来港的外佣人数,我都无话可说。」 估算未能到港外佣人数累积约7000至8000 罗致光称,现时没有准确统计数字显示有多少香港家庭正等待外佣到港,而在今年年初每天平均约有70名外佣到港,若以4月20日开始陆续禁止各外佣来源地航机到港至8月9日调整外防输入的一段时间估算,未能到港的外佣人数累积约七千至八千人。 劳工处积极物色适合检疫酒店与菲印商讨确认当地疫苗注射记录 他指,香港外佣人数高峰40万人,今天却下降至不足36万人,外佣短缺是数以万计的,成千上万的家庭在没有外佣支援下所面对的压力有多大可以想像。因此当8月初政府决定调整外防输入,可让在原居地已完成接种疫苗的外佣来港,及到指定检疫设施进行21天的检疫,劳工处便物色适合检疫酒店,并与菲律宾及印尼领事馆商讨如何确认当地的疫苗注射记录。 菲佣确诊比例为4.3% 输入外佣必须如履薄冰 不过,他重申在处理从疫情高风险地区输入外佣必须如履薄冰,更透露他每天都会查看菲律宾及印尼疫情,留意到港外佣确诊情况,而由8月30日至9月24日,合共有606名菲律宾外佣到港,截至10月1日已有26名确诊,确诊比例为4.3%。 以菲佣确诊比例加美国确诊数据换算罗致光:等同美国每日有43万人确诊 罗形容,一组606人于33天内有26人确诊是一个非常高数字,若以全世界确诊人数最多的美国计算,便相等于33天内的平均每天有43万人确诊,而美国在过往21个月,确诊人数最高峰期的33天内平均数,都只是每天约有23万人确诊,亦足以令这个国家的先进医疗体系面临崩溃。加上在9月份,菲佣占全部到港外佣人数大约62%,而这个4.3%确诊比例,一点都「唔简单」,若仍然有人认为我们需要增加每天来港的外佣人数,他无话可说。 当局仍会继续探讨增加指定检疫设施可行性 他表示,过往一个月平均每天只有大约40名外佣能完成多项登机前要求「成功」到港,虽然不能满足香港家庭的需要,但当局会每天检视外佣来源地疫情、外佣到港后确诊情况及指定检疫设施的运作及预订情况,并仍会继续探讨增加指定检疫设施的可行性。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5日)下午见记者,交代通关事宜。李家超表示,本周日(8日)与内地首阶段通关,每日最多可以有6万个港人从海陆空不同口岸通关。 李家超说,7个口岸开放,包括深圳湾口岸、港珠澳大桥、机场、港澳码头、中港码头、落马洲口岸、文锦渡口岸。 read more
卫生防护中心昨日(3日)通报,本港增4宗新冠输入病例,均于9月1日搭乘菲律宾宿雾太平洋航空5J272航班抵港,航班上另有1名乘客未符合防疫规例。卫生署宣布,禁止宿雾太平洋航空营运的客机自今日起至本月16日从马尼拉着陆香港。 通报指,昨日新增的4宗输入个案涉及4名外佣,检出带有L452R变异病毒株。所有患者均已接种两剂疫苗,其中2人接种复必泰疫苗,1人在港接种科兴疫苗,另1人在菲律宾接种科兴疫苗。 read more
立法会选举将于明日(19日)举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政府在10月组成专班,研究立法会选举流程细节并安排优化,而现时已全面梳理优化建议,例如功能组别票箱有硬性规定运送时间、大幅增加位于湾仔会展的中央点票箱柜台、进行多场选举票站模拟演练以及提供网上查询票站轮候时间等,务求加紧节奏,实现高效、人性化的选举。 曾国卫表示国家在今年初完善特区选举制度,旨在堵塞过去特区选举制度存在的漏洞,构建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及「一国两制」实践要求相适应、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他引述早前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所讲,新选举体现四大优点,包括充分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及公平竞争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光明大道,有国家的无限支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用好我们手上的选票选出真心爱国爱港的新一届立法会议员,我们必定能够做好各项民生经济建设工作,为市民带来幸福。」 他说,政府希望市民踊跃投票,但选举投票率受多方决定影响,「投票率高低不代表什么情况,例如2019年区议会选举投票率所谓好高,正正是香港最撕裂时候,所谓高投票率结果是社会严重撕裂、不能向前发展,这是否我们所要?」 曾国卫指政府已就安排流程全面梳理及优化,包括全面落实电子选民登记册系统、大幅度增加票站数目,由早前的570个大幅增加至本次的630个;发票柜台的数目亦由2800个提升至6200个,务求令轮候时间大幅减少,市民亦可在网上查询票站的轮候情况,从而避免繁忙时段投票。 鉴于早前选举委员会选举的点票流程过长,故本次点票流程安排亦有优化。曾举例指,新安排下,功能组别票箱需要在投票结束后半小时内,开始运送至中央点票站,因功能组别票站不再需要等地方选区票站开票,将大幅加快点票流程。此外,本次的票箱、报表将分开处理,以尽快展开点票工作。 为进一步加快整体点票及公布时间,中央点票站点票柜台由过往约100张,增加至逾200张,政府各票站亦有人员模拟演练,避免意外发生。不过,他坦言点票受不同因素影响,例如要视乎有多少废票及重新点票等。虽有不确定因素,但认为梳理流程安排、加紧节奏,相信整个过程会较以前更快。 在增加效率之余,曾国卫亦关心前往口岸投票的内地港人,提醒处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过去14天有高风险地区所在市(直辖市为区)旅居史人员;过去14天有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县级市、区、旗)旅居史人员;正在实施居家健康监测管控措施的人员;3个月内曾确诊新冠肺炎人员,即使是成功登记选民,将不可在投票日于边境管制票站进行投票。 另外,他提醒已成功登记于管制站投票站投票的选民,记得带备进出内地的回乡证或其他旅行证件;选举事务处发出的「登记结果通知书」;48小时内有效阴性核酸检测报告;内地绿色健康码;香港身份证。 就近日社会出现有关投白票和投票率的讨论,他警告,《选举条例》订明在选举期间内借公开活动煽惑他人不投票、投白票或废票属违法。他指,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年多,仍有外部势力及反中乱港分子死心不息,希望透过香港压制国家发展,存心利用选举制造事端,不惜公开呼吁杯葛投票,从而在投票率不高的情况下攻击抹黑完善选举制度。不过,市民应该留意到在刚过去立法年度,当反中乱港分子离开议会后,特区政府与立法会配合畅顺,不少改善民生经济的政策法例出台,大幅提升市民生活。他呼吁选民踊跃投票,选出真心爱国爱港的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做好各项民生经济建设工作,为市民带来幸福,令「一国两制」得以行稳致远,香港开展「良政善治」的好局面。 read more
疫下本港与内地控关已久,现时由本港前往内地有3种途径,分别是经深圳湾口岸入境深圳、经港珠澳大桥入境珠海,以及从香港国际机场乘搭客机前往内地各城市。深圳为入境旅客提供隔离医学观察的健康释站一位难求,早前虽已改以抽签方式分配房间,每日抽签名额约2000个,但仍未能满足旅客所需,不少打算北上的港人均难以订得酒店房间,令港人入境内地难上加难。今日(17日)有消息指,港府正研究通过「闭环管理」的形式,让旅客在港完成隔离后前往内地,港府将与内地有关部门展开相关商讨。 早前有议员提议争取推行「在港驿站」,先在香港4万张隔离床位中,拨出其中1万张床位,供有需要的市民通过限定日数检测,再以「闭环形式」由巴士送往过关,随后再在内地接受居家观察。 按内地方面规定,入境人员需先将资料申报到健康驿站系统,待审核符合资格条件,只要合资格就可以参与抽签。深圳市将会根据酒店的剩余数量分配抽签名额,深圳湾口岸入境旅客须提前预约通关,系统弹性设置每日抽签名额约2,000个。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反弹,确诊数连续8日破3千。政府表示,如数字进一步上升,有机会影响本港医疗系统。 政府指,现时并无条件进一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市民必须继续严守防疫规定,包括戴好口罩、遵守社交距离措施、用好「安心出行」等。保护自己及家人,应常做检测。如有不适,即使快测呈阴性也切勿上班或上学,应尽快求医和进行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 政府强调,最重要的是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增强抵御病毒的能力。科学数据清楚显示,新冠疫苗对减低感染后患重症和死亡高度有效,而且安全。长者和小童属高危群组,感染后可能并发重症甚至死亡。他们应尽快接种疫苗,加强保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