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政总署署长黎志华快测阳性昨日有返工
地政总署发言人今日(11日)表示,地政总署署长黎志华快测呈阳性,现正按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指引进行隔离。
发言人表示,黎志华工作时有佩戴口罩及遵守有关防疫措施,最近没有外游纪录,而最近一次上班为昨日。地政总署将为相关办公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并会继续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措施。
地政总署发言人今日(11日)表示,地政总署署长黎志华快测呈阳性,现正按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指引进行隔离。
发言人表示,黎志华工作时有佩戴口罩及遵守有关防疫措施,最近没有外游纪录,而最近一次上班为昨日。地政总署将为相关办公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并会继续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措施。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昨日(3日)晚上在社交平台发文,指已接种第一针的12岁以上人士已将近九成,当局仍需继续推高第二针及第三针的接种率。未来重点仍是长者及儿童,包括院舍的长者。政府会继续同社区携手致力增加接种点,方便市民打针,以致个人同社区可得到更大保护,对抗疫情。 社会对疫苗接种需求急增,尖沙咀街坊福利会、香港湖北社团总会、工联会、尖沙咀街坊福利促进会在内的组织合办疫苗接种活动,市民即日起至3月31日可前往尖沙咀街坊福利会接种科兴疫苗。聂德权昨日下午到场了解,并为大家打气。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5日)上午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表示,政府计划将已落成的公共屋村作隔离设施,涉及皇后山村皇溢楼及皇澄楼、荔景村恒景楼,可提供约3000多个单位。立法会议员刘国勋表示,皇溢楼及皇澄楼分布在已派匙的同村公屋之间,部分已经入伙,令居民有忧虑。 刘国勋指,明白目前隔离设施供不应求,政府之前亦曾征用沙田骏洋村作隔离,但皇后山村的情况不同,该屋村的7座楼中,5座已派入伙信,部分人更已入伙。而今次政府拟征用作隔离的皇溢楼及皇澄楼,分布在已派匙的楼宇之间,令居民有忧虑。皇溢楼亦已预派入伙信,政府的决定令他们有失预算。他表示,极度关注政府决定,会约见官员表达居民关注。 至于另一栋被政府征用的是荔景村恒景楼,有荔景村居民表示不担心,认为应该「帮自己人」,而且隔离人士不能外出,不怕有传染风险。但有住在恒景楼对面乐景楼的居民就指,对政府没有进行任何咨询感到不满及无奈,不过明白疫情爆发严重亦是无办法。 read more
职工盟执委会据报已经开会通过启动解散程序,尚待召开会员大会决议,并会于周日召开记者会交代去向。职工盟经营的培训中心有和雇员再培训局合作,开办职业培训课程,部分课程仍在招生。 雇员再培训局今日(17日)回应港媒查询时表示,截至今日,约有1000人次正修读职工盟开办的再培训局课程,再培训局已启动应变方案,与其他培训机构商讨和协调,安排善后工作,尽量减低对学员的影响。 read more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今日(17日)就美国政府针对香港特区的最新举动发表声明。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区有宪制责任维护国家安全。事实证明,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一年以来,发挥了关键作用,香港社会恢复稳定,国家安全风险受控,有助维持有利的营商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重新发展及香港繁荣。美国政府对香港营商环境的无理指控及炒作纯属无事生非,危言耸听。 声明指,香港国安法维护香港市民的权利和自由,以及香港特区享有的高度自治。市民可以继续依法享有其基本权利和自由,不再需要如香港国安法生效前,在黑暴下担心人身安全。香港国安法明文规定香港特区应当依法保护居民根据基本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适用于香港有关规定享有的权利和自由。 李家超指,美国一再假借保护人权为借口,肆意利用所谓「制裁」及所谓「商业警告」等堆砌举措对中国及香港特区进行抹黑及恶意攻击,完全不符香港社会及营商环境已回复稳定的事实。美国只会再次毁坏自身公信力,最终自食其果。 声明表示,美方的霸凌行径一再显示,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维护国家安全极其必要及适切。没有安全就没有繁荣稳定;国家安全才是保障香港营商环境的关键。特区政府会全面深化落实香港国安法,继续努力巩固香港国安法的效果,为国家和特区保驾护航。 read more
香港环保署今日(24日)就中部水域人工岛(“明日大屿”)建议中的填海工程、连接道路及交椅洲人工岛上的发展计划向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拓署)发出三份环评研究概要。土拓署则指,会按环保署发出的环评研究概要,开展中部水域人工岛计划环评工作,同时会就相关的气候变化适应力、碳中和、生物多样性等课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建议。 环保署今日发出的环评研究概要,涵盖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交椅洲人工岛发展及香港岛──大屿山东北连接路工程。环保署表示,已参考过往大型基建工程,确保环评研究涵盖所有可能需要处理的环境课题,因应环咨会及部分公众意见,研究概要要求土拓署须分阶段为中部水域人工岛建议中的填海工程、连接道路及发展计划提交环评报告。环保署指出,所有环评报告都必须完全符合环评条例、相关研究概要及技术备忘录的规定和要求,才可以获得批准。 土拓署发言人说,土拓署会按环评研究概要的要求开展相关法定环评研究工作,并确保环评研究符合《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及《环境影响评估程序的技术备忘录》的规定。在研究过程中,公众能借以聚焦讨论三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和相应的缓解措施。土拓署会综合考虑项目对环境造成的累积影响,并在完成环评工作后,提交环评报告予环保署审批。 发言人表示,因应环境咨询委员会及公众的关注,除按照环评研究概要进行环评研究外,研究团队亦会就与中部水域人工岛相关的气候变化适应力、碳中和、生物多样性等课题作深入研究,并在研究完成后公开相关报告。 中部水域人工岛计划一直以构建碳中和社区为目标,推动在人工岛上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设计和技术、绿色运输、更先进的废物回收及管理措施等。为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岛亦将成为具抗御力的发展先驱,具有良好的抗御力设计和管理、紧急事故应变能力与灵活性及迎接未来的设计概念。此外,人工岛发展亦会根据《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实施保育措施及推动生物多样性,当中包括蓝绿建设、城市林务、生态海岸线等。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呼吁全港市民今日(8日)起一连三日进行快速检测,特首林郑月娥在政府高层记者会表示,希望全港700万人积极参与快测,找出社区隐形患者,尽早切断病毒传播链,达至清零,市民能恢复往日生活。 林郑月娥引述港大研究即时患病率,指有一万人定时做快测,截止至4月6日每日感染时点患病率为0.56,即约4万人,加上感染未康复者,社区估计仍有3万隐形患者。政府希望通过3日全民快测找到这些人,发出隔离令及将紧密接触者也隔离,是有机会切断病毒传播链。 林郑月娥表示,派发抗疫服务包方面,截至昨晚已派270万住户,共计305万包,89个补领点派5万多包,1.6万包是市民持卡换领,另有3.5万人无领取卡,职员只问少少资料就派给他们,亦有人想取多些快测包,已派11万包。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指,基于第5波疫情的经验,60岁以上新冠死亡个案超过9成,故建议有关年龄层人士接种第4剂疫苗。她指暂未有建议全民都需接种第4针,但希望市民尽快接种第3剂,政府也在密切留意下一代疫苗的科学效用,会研究是否采购。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任内首份施政报告将于10月19日发表,公众咨询已于上个月展开。李家超今日(13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增加房屋供应是大众最关心的议题之一,在一场《施政报告》网上咨询会上,有建筑界和工程界专业人士建议政府精简土地发展审批程序,增加土地发展的地积比,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公营房屋建设,引进新建筑技术加快建屋速度等,政府都会一一研究。 李家超说,过去一星期,主持了三场网上咨询会,就房屋、创新科技和医疗议题,向不同专家和持份者广纳意见,这些宝贵建议对当局订立施政方针有莫大裨益。李家超续说,他和团队会继续就不同议题举行咨询会,并继续落区听取意见,一同为香港开新篇。 read more
香港第二阶段5,000元消费券最快暑假发放,届时营辧商由四间增至六间,市民如不选择“转会”,无须做任何登记手续,香港特区政府会自动核对之前已登记资料,让合资格市民能在指定时间顺利收到消费券。 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推出新一轮消费券计划,向合资格市民分期发放总额10,000元的电子消费券。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为了纾缓市民因第五波疫情面对的经济压力,政府已在4月7日利用2021年消费券计划的资料,向约630万名市民发放第一阶段的5,000元消费券。获甄选在第二阶段协助发放消费券的储值支付工具营办商会增至六家,包括支付宝香港、BoC Pay、八达通、PayMe from HSBC、Tap & Go“拍住赏”及WeChat Pay HK,目标是在今年中开始接受登记。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3日)连同政府资讯科技总监林伟乔、财政司司长办公室财政预算案及税务政策组主任王学玲,举行记者会公布第二阶段消费券计划详情。 陈茂波表示,市民可于6月23日至7月23日登记领取第二期5000元电子消费券,8月开始分阶段发放,而今次安排大原则是方便运作,并会“鼓励市民转会”,因为今次新增加两家电子支付商。陈茂波透露,消费券推出后成功令个人电子支付户口增加665万个,以及13万户商业登记户口。 他又指,如果市民不想“转会”,不用再登记,政府会于登记截止日后审查市民是否合资格,相信可以方便到部份长者。至于想“转会”市民,可以上网登记或更改资料,政府亦会设立临时服务中心,协助有需要人士登记,届时会有专人帮手。 陈茂波又指,第二期消费券合资格人士,须于6月13日或之前已年满18岁,并扩展受惠范围,包括“暂时不是”但有资格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例如来港专才、专业人士、企业家、来港升学人士等,都可获发半额消费券。 过去一年不在港不能领第二期消费券 至于已移民的港人,陈茂波指今次会收紧合资格居港时期,即只要2021年6月18日、2022年6月12日,是否没有特别原因而长期“不在香港”,即并非海外求学、公司派驻外地等合理原因,将全部视为不符合资格。他亦提到,政府会检视市民是否曾于65岁以前已提早领取强积金,并会检视是否有可能令港府相信无意返回香港等。 有意图离港都不可领取消费券 财政司司长办公室财政预算案及税务政策组主任王学玲又补充,今次新增一项条款,是“意图永久离开香港”,届时可能会检查是否已提交申请“以永久离港为由”领取强积金,假如市民可提供不同资料证明自己并非“永久离港”,政府会审核。她又指,假如市民自2019年6月18日至2022年6月12日都不在香港,政府亦会调查是否已永久离港,另亦会检查市民身份证是否在外地签发。 值得注意是,假如近日才年满18岁,而上一期未符合资格领取第一期消费券,今次新登记时可一次过领取一万元消费券。 至于储值支付工具方面,今次会新增payme、boc pay两间可供选择,假如市民不想“转会”,陈茂波指会简化安排:“什么都不用做,我们就会根据之前递交给我们的资料,做资格审查,审查如无问题,自动会按期发放到帐户内。” 至于从未登记或想“转会”人士,就要上网重新登记,登记日期是6月23日至7月23日,为期一个月,相信有充余时间登记,而无论几时登记收取消费券的时间一样,“大家不用急”。陈茂波又指,如果个别市民上网不方便、或有特别需要,有8个服务中心可以帮手登记。 王学玲表示,不论是新登记或现有登记人,只要合资格,无论是否“转会”,8月7日都可以领取消费券。 八达通又分三期派发 而选择使用八达通的市民,5000元会分三期发放,即8月7日领取第一期2000元,第二期2000元会于10月1日派发,第三期的1000元,则会于派发第一期消费券计起的4至8个月内,合资格使费达到4000元,合资格当天计起下个月16号,会取得第三期1000元。即最早于11月30日前合资格达4000,最早12月16日便可领取最后1000元。 至于其他支付工具,亦会分两期派发,8月7日派发2000元,10月1日派发3000元,最终可“叠加用”,到期日一样,是明年2月28日。 至于新登记人士,可以一次过领取一万元,其中选择用八达通者,需分四期领取,首三期都是3000元,分别是8月7日、10月1日、12月1日,在特定时间内合资格消费够9000元,下个月16日便可领取最后1000元,换言之只要在1月31日或之前,合资格消费达9000元,2月16日便可领取最后1000元。 至于非八达通用户,亦会分三期派发,第一期于8月7日派发3000元,第二期于10月1日派发3000元,第三期于12月1日派发4000元,全部都会于4月30到期届满。 至于登记方法,王学玲指市民无论重新登记或更改登记纪录(即转会),都要透过电子登记平台,即在计划网站进入电子登记平台,输入身份证号码及签发日期,系统会做到简单认证,并列出保安问题做身份认证。 如果选择转会,须填写联络电话号码、上次支付工具、帐户相关号码等,提供完后确认可以提交完成程序。她呼吁市民无论递交新登记或是“转会”,成功登记后都不可再改,故未来有一个月时间登记,方便市民想清楚才选择,“比较下哪个适合自己、再做手续,稳妥点”。 read more
曾出席港区人大代表洪为民生日派对的港台普通话台女主持杨子矜,昨日初步确诊,消息指,经覆检发现,杨子矜的检测样本有疫苗基因,未知是否被污染,可能由丈夫朱伟星诊所的科兴疫苗污染。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下午将联同卫生署官员到朱伟星的诊所视察。 卫生防护中心昨日表示,杨子矜在当晚6时许至9时半前出席过洪为民生日派对,但与早前确诊的厂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王诗雅并不相识,而且出席时间亦没有重迭,当局未能肯定是否受到王诗雅感染,还是有其他感染源头。 朱伟星昨日曾向媒体表示,杨正在北大屿山医院接受正式病毒检测,强调已打齐三针,并无不适,是无症状感染者。他确认周一晚曾出席洪为民的生日聚会,晚上8时许才与太太抵达宴会场所,即位于湾仔湾景中心的食肆“Reserva Ibérica Tapas Bar & Restaurant”,强调自己在当晚9时27分已经出车,认为生日宴上或已出现其他隐形患者,妻子也有可能在社区染疫 read more
坊间有声音要求放宽至「0+0」,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早(11日)在电台节目表示,理解当局要审慎处理疫情,惟「后疫苗浪」个案上上落落是正常,认为本港有条件放宽,建议政府高层「出外走一转」,唱好香港,并参考国际间如何处理疫情。 问及本港首次发现新冠变异病毒XBB.1输入个案,何柏良提到本港主要的病毒是BA.5,认为公众不用担心XBB.1变种病毒,该病毒株在国际间的个案较少,暂时不属于重点病毒,而是经「洗牌」后变种。目前国际间较重点的3种病毒,分别是在亚洲明显上升的BA.2.75.2;欧洲呈升势的BF.7;及主要在美国出现的BA.4.6。上述3种病毒对死亡及重症均看不到明显上升,海外主要亦是以打加强剂应对。 何又透露,市面约有4万张「免针纸」,当中2万张涉及司法程序,何柏良表示,相信4万张「免针纸」的市民当中,大部分人适合打疫苗,若他们病况好转就可以接种,政府可考虑分阶段设过渡期,而非一刀切给予5个月至半年的豁免时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