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住家人染疫劳福局常秘家居检疫
劳工及福利局发言人今日(18日)表示,劳工及福利局常任秘书长刘焱一位同住家人确诊新冠病毒病。刘焱现按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指引进行家居检疫,检疫期间会在家工作。
刘焱有定期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测试和快速抗原测试,结果均为阴性;今日进行的快速抗原测试结果亦为阴性。她工作时有佩戴口罩及遵守有关防疫措施。
劳工及福利局发言人今日(18日)表示,劳工及福利局常任秘书长刘焱一位同住家人确诊新冠病毒病。刘焱现按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指引进行家居检疫,检疫期间会在家工作。
刘焱有定期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测试和快速抗原测试,结果均为阴性;今日进行的快速抗原测试结果亦为阴性。她工作时有佩戴口罩及遵守有关防疫措施。
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政府今日(7日)上午完成大围丰盛苑华盛阁的强制检测行动,有1758人接受检测,当中发现3宗阳性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另外,政府亦派员到访约816户,当中76户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read more
“安心出行”应用程式经已累积最少702万次下载,今日(9日)起到食肆堂食,以至进入各表列处所,都要用“安心出行”扫二维码。创新及科技局长薛永恒接受访问时说,当考虑强制处所必须使用安心出行时,经已考虑不同情况,因此让65岁或以上、15岁或以下及残疾人士等可以豁免。政府除了会向处所提供凸字胶套,协助视障人士使用安心出行。 对于有饮食业界担心,若食肆员工未有发现食客使用伪冒的“安心出行”纪录,可能要负责,薛永恒说,政府人员会理性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会考虑处所管理人是否已‘尽心尽力’履行工作,而作为处所管理人,如果已经尽心尽力确保顾客有扫码,便不用担心,因为执法人员会客观理性考虑情况,才采取执法行动。” 市民明早九时起,可以注册申请“港康码”帐户,薛永恒说市民毋须急于申请,不过提醒将来有意回内地的市民,“港康码”需展示过去21日的安心出行纪录。政府会派外展队,到各区的港铁站、屋村等协助市民申请港康码。 read more
香港特区政府最新一期年报《香港2020》今日(14日)起在香港书展发售。今期年报内10辑图片集共有逾90帧彩色照片,展现香港的不同面貌。封面照片及其中两辑图片集特别辑录新冠疫情的影响及香港采取的应对措施,封底内页的地图则展示香港的医院概况。 年报载录2020年有关香港实况的详细资料及数据,广泛记录政府政策及活动、生活概况和各方面发展。全书共有22章,涵盖不同范畴,包括香港的政制和法律制度、经济、创新和科技、教育、卫生、房屋、运输、文化及艺术。 《香港2020》售价为302元。市民在香港书展的政府新闻处摊位购买,可获七五折优惠,售价每本227元。 除香港书展外,《香港2020》同时在网上政府书店(www.bookstore.gov.hk)及政府新闻处刊物销售小组发售。 read more
医务卫生局今日(20日)召开记者会交代最新疫情。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表示,过去一周日均新增15691宗个案,较上周轻微上升12%。他指出,近两周疫情数字徘徊在1.4万至1.5万宗,疫情似乎已稳定。 欧家荣指出,上周日均录得853宗输入个案,较再前一周升18.8%,本港输入个案占确诊个案的约5.7%,较为稳定。此外,入境旅客逐步上升,由11月中每周入境约9.5万人升至近日每周约12万人,其中阳性比例维持在4.28%,约55%为机场抵港时验出阳性。 死亡个案方面,欧家荣指出,过去7日共录得222宗死亡个案,较再前一周升24%。安老院舍个案比例较高,过去一周有390间院舍呈报个案,涉及1624名院友。 read more
疫苗气泡下月24日起扩展至所有食肆、受防疫条例规限的处所和康文署辖下的场地等,消息日前流传后,多处的疫苗接种中心出现人龙。有营运接种中心的医疗集团负责人称,近日打针人数爆满令中心感到吃力,呼吁市民先预约,又透露政府正研究增加注射站及其他方案,以应对急增的接种需求。 康健国际医疗集团营运总监梁国龄今日在电台节目表示,其集团负责的观塘晓光街体育馆近日大排长龙,每日约有600至900人预约打第一针,第三针则有逾千人,认为打针的巿民很踊跃。 梁国龄说,目前预约的市民必定有针打,惟有机会要排队,希望市民互相忍让。另外,接种中心每日约有300个「即日筹」,在现时打针预约急增情况下,应付即日筹颇为吃力,呼吁市民事先预约,再依照相应时段到场打针。 梁国龄又透露,为应付近日市民的打针需求,政府正与各疫苗接种中心和公立医院的接种站商讨增加注射站,同时增加注射站的接种名额,并正考虑其他新颖的方法,应对需求。 据疫苗接种计划网站,全港多家接种中心预约爆满。接种科兴疫苗的天水围(天业路)社区健康中心25日前全部约满,26日剩余少量名额。马鞍山家庭医学中心未来18日中,有12日额满,其余日期只剩少量名额。 接种复必泰的香港大学驻港怡医院社区疫苗接种中心,今日至25日全部额满。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社区疫苗接种中心今日至22日全部额满。 截至发稿,本港新冠疫苗接种剂次突破一千万。已接种第三针的人口超42万人。已接种第一针人数超490万人,占总人口72.9%。 read more
律政司推展「愿景2030–聚焦法治」推广社会对法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今日(26日)发表网志介绍相关项目,并表示希望协助学校落实法治教育,让年轻人明白法治可贵之处。她指出,维护法治并非只是单靠法官和律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郑若骅表示,得悉现时有不少团体都积极推动法治教育,让学生得以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学懂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她期望法律业界可凭藉专业和经验,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回馈社会。 她又指,励进教育中心和教育局合作推出“巩固法治”计划,培训教师将尊重法治的风气带进校园。 她亦有向教师讲解香港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等,希望教师可以得到正确的法治概念,理解《宪法》和《基本法》的关系,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并藉著身教传授学生正视法律和法治精神,“我也同时希望学生明法守礼之余,可主动向朋辈传播正确的法治概念”。 郑若骅说,律政司作为秉行公义者,将继续推动法治建设,不遗馀力地为学校法治教育提供支援。律政司亦会继续通过与学校、教学团体和不同持份者携手合作,共同构建法治校园和一个守护法治的社会。 read more
新华社今日(18日)发表文章,表示明日举行的选委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是香港新选举制度正式落地后举行的首场重要选举,标志着落实「爱国爱港者治港,反中乱港者出局」,认为这是铁的底线,绝不容许触碰。 文章认为,选举安全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香港繁荣稳定的大是大非问题,进入特别行政区管治架构的人,必须是爱国爱港者,绝不容许任何一个反中乱港分子,通过任何途径和方式混进特别行政区管治架构,变成管治者。这个绝非高标准、高要求,而是对治港者最低限度的法律与政治伦理要求,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文章认为,只有严格守住「反中乱港者出局」这条铁的底线,确保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港者手中,香港才有可能进一步完成由治及兴的关键转变,最终实现良政善治。 read more
Omicron变种病毒杀入社区,爆发多条传播链,社区更出现Delta传播链。不过,过去10日接连有三名五岁以下幼童染疫离世,认为要尽力找出背后原因,他又说由于相关儿童个案都出现急性脑炎的情况,担心Omicron BA.2是否有再变异。 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接连有三名五岁以下幼童过去10日染疫去世,认为要尽力找出背后原因。他又指,昨日与儿科专科医生及内地专家,审视这几宗幼童死亡个案,发现患者都曾出现抽搐,检查下发现是脑水肿。至于有感染幼童未入院已死亡,他指需验尸确定死因。 刘宇隆称,据他个人估计,幼童感染后患重症甚至死亡的原因,包括无接种疫苗,过去两年较少机会上学,减少接触一般性的冠状病毒,令他们遇到新冠病毒时,未能产生交叉免疫,亦有可能是涉及先天免疫功能缺陷。他说,新冠病毒可以影响到很多器官,不止会影响肺部。 他又认为,政府要再加强推动接种疫苗,又建议可考虑接种第二及第三剂疫苗之间的距离是否可以缩短至两个月。 read more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公众咨询正式展开。政府今日(21日)就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展开公众咨询。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经历两年多的挑战后,今年以来香港经济稳步转好,预计2021年全年经济增长可达6.4%。展望来年,外围政经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平均、不一致,疫情亦可能时有起伏。 陈茂波又指,在制订下年度《财政预算案》时,会继续密切留意内外情况,在有需要时为受影响的企业和市民提供支持、缓减压力,并会着力巩固和推动本港经济的持续复苏。希望各位就新一份预算案齐齐献计,踊跃提出意见,携手建设香港成为更美好的家园。 特区政府设有不同渠道收集市民意见。市民可登入网站(www.budget.gov.hk)浏览相关资料,并经该网站、《财政预算案》的Facebook专页(www.facebook.com/BudgetGovHK)、电邮([email protected])、电话(2810 3768)、传真(2147 5770)或邮寄(香港添马添美道2号政府总部24楼财政预算案咨询支援小组),向政府提出意见。 read more
卫生署今日(30日)宣布,1946至1972年出生的香港居民,由明年1月1日起,符合资格参加大肠癌筛查计划。 大肠癌筛查计划于2016年以先导形式推出,2018年恒常化,并于去年全面推行。计划资助50至75岁、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每两年在私营机构接受筛查,预防大肠癌。符合资格市民的出生年份每年年初更新。 计划参加者在约见已参与计划的基层医疗医生后,会由基层医疗医生安排大便免疫化学测试。如大便免疫化学测试结果呈阳性,参加者会获转介到已参与计划的大肠镜医生接受政府资助的大肠镜检查。如结果呈阴性,则建议参加者两年后再接受筛查。自计划推行以来,超过27.5万合资格人士参与计划接受大便免疫化学测试。 卫生署发言人表示,相关筛查可及早识别未出现病征的大肠癌患者或高危人士,让他们能够及早接受治疗,大大提高治愈率,而在大肠镜检查过程中切除大肠腺瘤,可避免演变成癌症。就1,300宗经筛查计划确诊大肠癌的个案进行的初步分析结果亦显示,约6成个案属于治愈率较高的早期个案。 目前,超过950名基层医疗医生参与计划,诊症地点约1,600个,当中约97%的诊症地点毋须收取额外费用。参与计划的大肠镜医生超过220名,在约600诊症地点提供大肠镜检查。若无需切除瘜肉,约86%的诊症地点毋须收取额外费用;若需切除瘜肉,约75%的诊症地点毋须收取额外费用。 发言人呼吁合资格人士尽早参加筛查计划,并透过实践健康生活以预防大肠癌。合资格人士如欲参加筛查计划,应登记加入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或致电3467 6300向申请及咨询中心查询。有关筛查计划的详情,可浏览卫生署专题网页(按这里)或于办公时间内致电热线3565 6288。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