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将修例处理无本港全面执业资格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9日)到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会。
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会尽快就《法律执业者条例》提出修订,处理无本港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件的问题,并尽早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工作。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9日)到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会。
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会尽快就《法律执业者条例》提出修订,处理无本港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参与国安案件的问题,并尽早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工作。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资深大律师今日(12月1日)在一个培训课程向180多位校长和教师强调法治的根本重要性。 由励进教育中心和教育局合办、律政司支持的“巩固法治”教师培训课程,目标是为教师提供对法治、《宪法》和《基本法》,以及国家安全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郑若骅首先指出司法独立是法治的重要一环,司法独立建基于《基本法》所订明的稳固体制上,包括法官享有任期和不受法律追究的保障,同时,《基本法》第八十五条明文保障司法独立,法院不受任何干涉。 郑若骅留意到近期针对法官和司法人员的恐吓行为,她强调法官在行使司法权力时必须以适用法律及可接纳证据为依据,并会在判决书中如实和全面说明判决理由,体现法官公正无私和独立地依法断案的基本原则。 郑若骅表示尊重法庭判决和遵守法庭命令是法治其中一项基本要求,若纯粹因为不满结果而肆意抨击法庭偏私不公,或利用网上恶意“起底”甚至威胁使用暴力,试图向法官施加不当压力,这些行为在任何一个法治社会都绝不会被姑息,亦会徒劳无功。 至于检控工作方面,郑若骅强调《基本法》第六十三条明确指出律政司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所有检控决定是基于可接纳证据和适用法律,律政司在有充分可被法院接纳的证据,令案件有合理机会达致定罪,并符合公众利益的情况下,才会提出起诉。律政司一直以专业和公正的态度履行宪制职责。 郑若骅在讲解国际法层面的法治时,介绍了各国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原则,并指出完善香港特区的选举制度属于中央事权,现时选举制度的安排扩大香港社会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更具广泛代表性,确保社会整体利益受保障。她同时呼吁选民在十二月十九日的立法会选举踊跃投票,选出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同为香港建设美好未来。 在培训课程中,郑若骅亦向校长和教师阐述香港法律制度下成文法及普通法的基本原则,她又解释,权利和自由受到《基本法》保障,但同时必须谨记,这些权利和自由并非绝对,在包括基于公共秩序及保障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情况下,是可以受到限制的。 郑若骅在结束演说前,指出香港自回归后在法治方面的国际排名一直稳步上扬。根据世界银行集团的世界管治指标,香港的法治指标在1996年只有69.85分。回归后,在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以及《基本法》的保障下,香港的法治指标于2000年已上升至74.75分,而且自2003年起更一直维持在90分以上,证明香港的法治根基稳固。 这是郑若骅第二次出席培训课程向教师发表演说。刑事检控专员杨美琪今日亦有出席,并向出席者讲解毒品、网上欺凌、冒签等罪行。 read more
香港律政司今日(26日)主办举行“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并且发表讲话。她表示,法治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石及核心价值,支撑着本港经济发展,《基本法》下香港特区司法独立、市民基本权利和自由都得到保障。 林郑月娥说,在中央政府支持及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长期以来是担当具领导地位的国际金融枢纽,香港亦是中国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地区。 林郑月娥指,香港在139个法治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9,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亦排名第五;她亦引述世界银行的世界管治指标,指香港的法治指标在回归前只有69.85分,但到2003年起,香港的法治指标一直维持在90分以上,反映香港回归以来法治的进步。 林郑月娥还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会继续坚定以法治作为指导原则。 read more
运输署今日(6日)宣布,为尽量减低疫情在社区扩散的风险,原定于1月8日和1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传统车辆登记号码拍卖会,及于1月9日举行的自订车辆登记号码拍卖会,将延期举行。 运输署指,申请人稍后会收到运输署通知有关拍卖会改期的详情。 read more
政府早前宣布,市民明日(9日)起到任何食肆堂食,必须使用“安心出行”,当中三类人士获额免,包括获得证明书的无家者等。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社区组织干事薛锦屏今日(8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社协是其中一个向无家者发放豁免证明书的非政府机构,但至今仍未有更多资料,担心未能在一日内处理千名无家者申请,又指无家者接收资讯的速度较慢等,故估计会有“漏网之鱼”未能获发豁免证明书。 薛锦屏称,社协是其中一个向无家者发放豁免证明书的非政府机构,但暂无更多资讯,因社署昨日(7日)才联络他们,但至晚上仍未收到其他资料,而必须使用“安心出行”的新措施将在明日实施,故担心未必可在一日内处理千名无家者。 薛续指,因部分人未必想公开无家者的身份,而且无家者接收资讯的速度较慢,加上部分人较隐蔽、不愿求助,估计日后会有“漏网之鱼”未能获发豁免证明书。 她又指,自11月进入政府场所时要用安心出行后,无家者正适应相关安排,惟有小部分人难以证明自己是无家者,他们通常会避免进入相关场所,故欢迎政府可发出豁免证明书的安排。 read more
6月30日至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视察香港,并发表重要讲话。“香港社会各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今日(2日)上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在会上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归庆典上的讲话语重心长,为第六届特区政府施政引航指路,鼓励各界坚守“一国两制”的初心,发挥“港人治港”的智慧,发扬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力求良政善治,务实有为,造福人民。 谭惠珠说,习近平指出,要了解“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特区所有居民应自觉尊重国家的根本制度,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这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源头,在中央的授权下,特别行政区实行行政主导体制,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依照基本法和相关法律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既互相制衡,亦相互配合;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谭惠珠续说,“一国两制”是敢为天下先,回归后,“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香港真正民主制度的开始,然而要使“一国两制”环环紧扣,保持完整体系,必须由爱国者治港,这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她强调,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才能有效落实,各种深层次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香港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read more
谎言即便重复一千次,也仍然是虚假的谎言。「与香港人站在一起」的面具刚被揭下,美政客又再次捡起,并宣称将为「害怕返回香港的人」打造所谓「避风港」——其「慷慨」姿态差点让人忘记其「名言」背后伪装的善意、虚假的慈悲。 美国当地时间8月5日,白宫签署备忘录,指示国土安全部对于在美国的部分香港居民在实施遣返时暂缓18个月,为他们提供一个「临时的避风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在社交媒体上再度重复「与香港人站在一起」这一「名言」,称继续为「人权」「自由」站台云云。 美政客对一些辞令的「珍视」令人「感佩」,对其效力的迷之自信更让人侧目。事实上,美政客口口声声维护香港「人权」「自由」不过是幌子,「与香港人站在一起」的口号早已破产。明白人都能看出,美方卑劣行径根本不是「关心」香港,而是粗暴干预香港事务;根本不是「与香港人站在一起」,而是「与一小撮反中乱港分子站在一起」;根本不是支持港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是纵容一小撮反中乱港分子搞乱香港特区、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自由」。 将香港国安法推动香港由乱及治的正义进程,抹黑为损害港人权利和自由,更是毫无理据的恶意诋毁。香港国安法生效一年多来,有效惩治和防范了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社会秩序迅速得以恢复,「黑暴」「港独」以及外部势力搞乱香港的违法活动大大减少,赢得了越来越多香港市民的坚定支持。只要真心站在香港人的立场看问题,就绝不会得出如此颠倒黑白的荒谬结论。 对所谓「害怕返回香港的人」热情张开怀抱,不过是又一场政治表演秀。这种毫无实质意义的「口惠」,不会蒙蔽真正清醒的人。对比正开启良政善治新篇章的香港,与新冠疫情肆虐人权记录糟糕的美国,相信任何一个理性思考者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不过,这种「遮风挡雨」倒是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坐实了美政客对反中乱港分子的包庇与纵容。 早在「修例风波」中,反中乱港分子就频频窜访外国告「洋状」,推动美国通过涉港法案,乞求美国进行制裁。他们还与美国驻港总领馆官员密会,合谋实施不可告人的勾当。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更有多名反中乱港分子先后潜逃海外,并常以所谓「政治难民」的身份,不断唱衰香港和「一国两制」。早在去年底,香港警方就以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通缉几十名潜逃到境外的乱港分子。美政客嘴里的「避风港」,是否专为他们中的一些人所设?答案显而易见。 长期以来,美政客习惯于替香港违法犯罪分子「打抱不平」,标榜尊重法治与司法独立却干预司法公正,肆意践踏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虚伪「双标」和大话谎言蛊惑香港民众,目的无非是破坏香港繁荣稳定、阻挠中国发展。 不过时移世易,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和完善选举制度落地,香港正从不安和混乱中走出,美国人凭几个口号就能蒙骗天下的场景再也不会存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国人都已擦亮了眼睛。 当然,如果有人愿意继续被打脸,那不妨将这套戏码重复演下去,毕竟演戏是一些美政客的常态。不过,我们的态度和立场是鲜明的:香港是中国的香港,任何反中乱港的伎俩和手段,都绝对阻挠不了「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坚定步伐和中华民族不可逆转的复兴大势。时间会证明,美政客所谓「与香港人站在一起」,最终不过是个笑谈。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严峻,社区存在至少30多条隐形传播链,葵涌村疫情大爆发。香港政府昨晚(28日)表示,昨晚7时30分起围封红磡马头围道23-35H号及民裕街9-31号隆基大楼D座进行强制检测,受检人士须留在其处所并接受强制检测。政府目标是在今早(29日)约7时完成强检行动。 政府发言人指,由于昨日发现一宗曾在上址居住的阳性检测个案,涉及变异病毒株,经评估后相关区域感染风险有机会较高,政府决定就相关区域进行围封检测。政府将于「受限区域」内设立临时采样站,并要求受检人士于今晚11时前接受检测。 本港昨日新增115宗确诊个案,连续多日单日确诊破百宗,当中111宗为本地个案,6宗源头不明。本港另新增逾80宗初步确诊个案。葵涌村累计396人染疫,涉206个单位。 read more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15日)发表题为「撑循环经济:干净回收创新同行」的网志。其中,他介绍环保署在成功推行「绿绿赏」电子积分计划的基础上,于2022年初再加推了「绿绿赏」手机应用程式。至近期,「绿绿赏」计划已升至逾15万账户,月均增加约万个户口。 此外,他还介绍今年年中,「绿在区区」又添新猷,设置新的智能「孖宝」:智能磅(Smart Balance) 和智能礼物兑换机(Smart Redemption Machine)。市民大众可善用「绿在区区」智能磅,扫描各自的「绿绿赏」二维码(QR code) 自助回收储积分,简易便捷。 各类可回收物之中,废胶值得大家多关注,例如饮品胶樽,因应港人习惯随行随饮,废胶樽易散落于全港各处,例如偏远乡郊及海岸,会危害自然环境,包括海洋生态。黄锦星介绍,政府正准备推展「塑胶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以提升饮品胶樽的回收率。与此同时,政府亦正透过科技如逆向自动售货机(简称「入樽机」),以加强收集饮品胶樽,并可配合大数据分析,达致环保与创新并行。第二期入樽机先导计划,将于本月底逐步展开。环保署积累了第一期先导计划的实战经验,会优化第二期入樽机,回收流程将更顺畅。而入樽机的数量亦将会倍增,逐步提升至120部。 黄锦星总结,上述计划都在致力结合合宜的创新和科技,支持更多市民大众「创新」同行,养成干净回收好习惯,甚至乐在其中,用双手乐助地球减废又减碳,保护「只有一个的地球」,支持香港迈向碳中和。 read more
今日(8日)是国际妇女节,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视像致辞,向各位姊妹送上诚挚的祝贺和问候。 林郑说,本届特区政府一直致力缔造有利环境,确保妇女能公平地获得社会上的资源和机会,同时推动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过去已相继落实的政策措施包括将法定产假增至14星期、加强幼儿照顾服务、在政府处所内设置更多育婴间,以及修例保障喂哺母乳的妇女免受歧视。根据联合国发表的《2020年人类发展报告》,香港的女性人类发展指数在167个地区中排名第四,更在亚洲排名第一,可见政府多年来在推动妇女发展取得的良好进展和成果获得国际肯定。 林郑提到,今年我们将迎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回顾过去四分一世纪努力的成果,女性一直是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区行稳致远的坚实力量,在不同岗位竭尽所能促进香港发展,实在是功不可没的「建设者」。在公营界别方面,目前女性公务员和女性首长级公务员占整体公务员人数近4成,其中特区政府在2020年委任首位女性出任渠务署署长,更在去年10月迎来首位女海关关长;女性担任政府咨询及法定组织非官方委员的比例,亦在去年6月达到35%的目标;至于私人市场方面,在2020年已有接近37%的经理及行政级人员由女性担任,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香港女性亦发挥着「守护者」的角色,从两年多的抗疫工作便可见一斑。许多医护、前线和幕后抗疫人员、义工等都是女性,她们一直坚守岗位,不分昼夜打好这场艰巨的抗疫战,努力不懈地守护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当中不少更身兼两职,同时担当照顾家中长幼的中流砥柱。在此向她们致以最衷心谢意和充分肯定。 林郑强调,香港现时面对空前严峻的第五波疫情,特区政府在中央全力支持下,正倾力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衷心感谢广大妇女以至全港市民的配合,希望大家继续发挥坚毅的「狮子山精神」,携手抗疫。只要保持干劲、坚定信心、勇往直前,我们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read more
本港同内地封关已久,大批跨境人群受到影响。而2022新年及农历春节将至,不少港人均想过关到内地过年,现时香港与内地的陆路口岸只有深圳湾口岸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可以通行。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俗称「金巴」)今日(29日)发布公告,因政府部门防疫工作需要,已购买12月30日至2022年1月9日香港前往珠海车票的旅客须顺延一天乘车,班次时间不变。 即已购买明日(30日)车票的旅客,需要12月31日乘车;已购买12月31日车票的旅客,需要1月1日乘车,以此类推。已购买1月9日车票的旅客,需要在1月10日乘车。 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表示,防疫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请各位旅客提前做好行程安排,就本次有关安排为各旅客带来的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附金巴顺延安排: 已购买班次日期 顺延后乘车日期 12月30日> 12月31日 12月31日> 1月1日 1月1日> 1月2日 1月2日> 1月3日 1月3日> 1月4日 1月4日> 1月5日 1月5日> 1月6日 1月6日> 1月7日 1月7日> 1月8日 1月8日> 1月9日 1月9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