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Timeline Full Width

Check out our Latest News!

9 月 2022

香港民建联今起外访东盟 国家机场巧遇梁振英即场反映通关诉求

  民建联前往印尼的外访团出发。(李慧琼fb) 民建联今日(4日)起本月兵分三路,前往印尼 民建联今日(4日)起本月兵分三路,前往印尼、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越南及泰国等多个东南亚国家。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在社交平台表示,此行会拜访当地商会、华商港商、专业团体等,加深交流和宣传香港发展成绩。 前往印尼的外访团由李慧琼带队,团友包括立法会议员葛珮帆、黄英豪、梁熙、李世荣及颜汶羽等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指,是次东盟外访团使命重大,兴奋之余丝毫不敢松懈。东盟和国家的关系密切,更是宣扬香港作为大湾区平台的良机,希望民建联一行人能为国家和香港说好故事、留好印象。 民建联一行人在机场巧遇梁振英。(李慧琼fb)   李慧琼又说,在机场等候时,偶遇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得悉他正要前往北京开会,现时亦忙于说好中国故事方面的外交工作。借此机会,民建联亦向梁振英反映了落实「逆向隔离」、增加入境内地配额和早日通关等诉求。 民建联前往越南及泰国的外访团今日已抵达越南,团员包括陈克勤、陈恒镔、何俊贤、郭玲丽、周浩鼎等人。(陈恒镔fb) 另外,民建联前往越南及泰国的外访团今日已抵达首站越南。团员陈恒镔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香港与越南拥有深厚的情谊,香港是中国重要的门户,拥有强大的专业力量,从金融服务、跨境物流到设计行业,都有能力协助越南企业开拓内地以至整个亚洲的市场,并能协助他们把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带动整个区域共同发展。相信随着港越经贸活动深化,两地在文化、艺术、旅游等方面,将可拓展更大的合作空间,从而发展更紧密的互利关系。民建联会争取今次宝贵的出访机会,向越南说好香港故事及香港优势。 民建联前往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外访团出发,团员包括陈勇、陈学锋、刘国勋、徐英伟等人。(刘国勋fb)

杨润雄:酒店检疫安排要考虑多个方面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今日(4日)上午出席活动后会见传媒。在回答记者关于考虑取消酒店检疫安排的提问时,杨润雄表示,在防疫抗疫措施上,需要一个整体的平衡,会考虑经济发展和对市民的影响,他希望有更多人接种疫苗,市民亦要保持社交距离,都有助社会早日复常。 他指出,政府会考虑整体经济发展、对市民的影响,每做一个决定也要考虑不同方面,从而作出最好的决定。过去一段时间,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卫生专家,是从香港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怎样可以做好防疫抗疫工作,对高危群组如何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他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重症的最好方法,希望大家尽量照顾自己身体健康,与人接触时尽量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是能令香港早日复常的举措。 对于在MIRROR红馆演唱会事故中受伤的舞蹈员李启言(阿Mo),情况仍然危殆,有九成机会无法恢复。杨润雄表示,一直关注舞蹈员阿Mo的身体情况,希望他早日康复。事件调查方面,有劳工处及警方从法例上进行一些调查,这需要多些时间。康文署亦成立了一个小组,主要就技术问题找出原因,从而看看未来工作怎样可以预防、减少或防止危害从业员安全的情况再次发生。所以,几方面工作也在进行中,康文署最近交代了署方与专家讨论的技术原因,现时正与业界商讨未来的改善措施。刑事调查需要非常仔细,需要与许多人士见面,需要有关执法部门慢慢做,希望大家多给一点时间。 被问及「炒飞」刑事化方面有何想法,杨润雄表示,这是一个初步构思,过去部分业界提出过这个问题,现承接过往的讨论,正作出一些研究。

陈茂波感谢中证监互联互通安排深化香港资本市场

中证监副主席方星海上周表示,将推动把符合条件的在香港主要上市海外企业证券纳入港股通合资格证券范围;研究允许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以及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4日)发表网志,感谢中国证监会宣布进一步扩展互联互通安排,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带来了喜讯。 陈茂波指出,推动把符合条件、在港主要上市的海外企业证券纳入港股通合资格证券范围,可以让内地投资者在风险可控的环境,透过港股通投资这些海外企业的股票。此举有助提升这些证券的流通量和估值,有利吸引更多与内地有密切业务联系的优质知名外企到港上市,提升香港作为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独特性,也有助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高质量开放。 对于允许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陈茂波表示,这安排可在降低内地投资者的汇兑风险和成本的同时,也可增加在港人民币投资工具的选择,有利深化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一只股票、双币选择」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交易弹性及诱因。他表示,政府计划设立「双币股票市场庄家」制度,以及宽免市场庄家相关股票交易的印花税,以提高以人民币计价股票的流通量,年内或向立法会提交有关的条例草案。 另外,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陈茂波认为,此举将为通过「债券通」等渠道投资国债引入另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连同早前宣布的「利率互换通」,可让境外投资者对冲人民币资产息率波动的风险。透过便利香港和海外机构更好管理相关投资风险,有助提升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并降低买卖差价,进一步扩大国债市场的国际参与度和认受性,更有助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促进香港发展为更全面的离岸人民币枢纽和风险管理中心。

卢宠茂批彭博报道失实斥其误导市民违背专业精神

外国媒体《彭博》早前引述所谓「知情人士」报道,行政长官李家超倾向在11月取消酒店隔离政策,但遭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反对。卢宠茂今日(4日)撰写网志反驳,指有关报道失实,他表示该报道引致读者误以为特区政府在抗疫上内部分裂及有矛盾,赔上了的不单是传媒应有的专业精神,更可能影响特区政府抗疫施政。 卢宠茂澄清,由行政长官领导的问责团队对整体抗疫政策一直都是目标一致的,会继续根据疫情发展而调整个别措施,以达致精准抗疫。正如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回应,特区政府抗疫措施都是建基于以下五个原则︰ 1.不躺平,持续控制确诊数字,更好管理风险和提升应变能力,防止医疗系统超出负荷能力 2.减重症和减死亡 3.保护高风险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和长期病患者 4.以科学精准的方法识别不同风险级别人士以减低管控人数和管控范围,容许最多的日常活动和涉及的人数 5.平衡风险和经济动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维护民生活动和香港的竞争力 卢宠茂质疑,《彭博》相关报道另有目的,指出正如西方电影中牛仔都是维护正义、保卫家园的大英雄,被侵略的原居民印第安人却被描绘成野蛮入侵者。他表示,内地在防止疫情造成大量死亡个案方面远胜于全球是铁一般的事实,有大量数据支持,绝非如报道所说的「吹嘘」(trumpet) 。全球第三方机构统计显示,内地14亿人口至今的新冠死亡个案约为5,200多宗(每百万人口4宗),以人口比例远远低于美国3.3亿人口死亡个案超过100万宗,或英国6,700万人口死亡个案超过20万宗(两国同样每百万人口死亡个案约3,000宗)。 卢宠茂强调,秉持准确数据客观报道,不传播是非是传媒专业基础,否则只会失去得来不易的公信力。

杨润雄:香港中西文化融合冀成国家对外接轨桥梁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今日(4日)出席更生先锋领袖「青年国民教育系列︰寻根文化之旅」誓师仪式并发表致辞。 杨润雄表示,惩教署在保安局的带领下,一向积极推展各类适切的更生计划,署方更于2008年将工作扩展至推动社区教育,向青少年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及宣扬「奉公守法、远离毒品、支持更生」信息。为进一步推动以上理念,惩教署于2018年正式成立一支名为「更生先锋领袖」青少年制服团队,凝聚和训练具领袖潜能的青年人才,透过多元化训练及活动,扩阔他们视野、培养纪律、加强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今日「寻根文化之旅」正好让各位领袖透过参观体验,加深对中华文化历史的认识,从而更加具体了解我们的「根源」。杨润雄表示,希望各位领袖可以做到博学笃行,进一步了解国家当前发展情况,抓紧国家发展的机遇,为未来订立目标,回馈祖国。 适逢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关心、关爱香港青年,让每一位青年人能够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今次活动绝对能够团结各界,携手帮助香港青年人认清国家未来方向,配合国家发展,往后为香港、为国家出一分力。 杨润雄最后强调,「今天大家来到西九文化区,这是特区政府重要的文化建设,我知道大家会参观故宫文化博物馆,在馆内展出不少珍品,可以看到国家对我们的关爱,一些未曾送过出国的展品也能在香港展出,更加以香港的特色方法来展示国家文物及历史,我希望大家透过这次参观,能了解中国的历史。香港以中华文化为根基,亦接触西方文化,加以融合而创出了自己的特色。我希望各位更生先锋能担当国家与国外的桥梁,贡献国家、贡献香港。」

高永文:新冠「 流感化」假设是言之过早

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昨日(3日)新增10426宗确诊个案,包括10222宗本地确诊个案及204宗输入个案。前食物及卫生局局长、行政会议成员高永文今日(4日)在一电台节目中表示,假设新冠病毒会「 流感化」是言之过早,明白社会上有人重视社会运作,认为确诊后有免疫,加上接种率高,社会就能逐步复常。他指有国家因此「躺平」 模式而有不少死亡个案,亦不能假设未来会出现致病性愈来愈低的新变种病毒,认为现时不适合取消防疫措施,本港长远要走出新冠,不能放手任由疫情爆发。 高永文指出,社会现时有两派声音,有一派较重视社会回复正常运作,他们认为眼前的疫情不重要,多些人确诊可以提高整体免疫水平,加上疫苗接种率提高,就可以如部分西方国家一样,让疫情稳定。高永文质疑西方的「躺平」抗疫模式是否真的成功,并指出有国家因此而有不少死亡个案,从而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高永文提到,部分国家似乎出现新的病毒变种,感染后的征状并非如外界所料的越来越轻,他认为不能假设可以让病毒爆发,发展成流感。有人认为可以宣布新冠流感化,他指出这是言之过早,本港长远要走出新冠,不能放手任由疫情爆发。 关于政府正研究降低「疫苗通行证」的年龄限制至5岁,高永文强调,希望家长理解政策最终目的是保护小童,并非强迫打针,至于任何便利政策的建议都可以讨论。 高指出,本港医疗体系濒临超负荷,公立医院已有4成非紧急服务受影响,现时每日约3,000确诊病人入院,亦有私家医院病人希望转到公立医院治疗,但延误的情况出现。他又提到,部分人鼓励市民打某种疫苗是不对的,认为愈有权威的专家,愈要考虑言论对公众影响。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政府制订酒店检疫政策时,需要平衡多个因素,包括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及对市民的影响等。

香港马鞍山锦丰苑锦兰阁围封强检揭19宗阳性

政府昨日(3日)下午六时起在马鞍山指明「受限区域」(即马鞍山锦丰苑锦兰阁,不包括位于地下的非住宅单位)进行围封强检。今日(4日)上午约九时完成强制检测行动,并正在「受限区域」内进行执法行动,确认「受限区域」内所有人士已接受强制检测。政府会另行公布正式撤销「相关宣告」的时间。 其间约1560名身处「受限区域」内的人士接受检测,当中发现19宗阳性检测个案和4宗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此外,政府亦在「受限区域」内派员到访642户,当中132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香港今新增10426确诊 输入占204宗 卫署料疫情未见顶

[video src="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9/79db884bd5d2544a700d579d6350a836.mp4" /] 新冠肺炎疫情复燃,单日确诊数再破万宗大关。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本港今日(9月3日)新增10,426宗确诊,包括204宗输入个案。院舍方面,再多10间院舍出现个案,涉9间安老院及1间残疾人士院舍。学校方面,再多3间有个别班级须停课一周。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表示,污水检测亦显示污水带病毒量上升,认为疫情仍处于上升轨道,暂未有见顶迹象。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指,基督教联合医院急症室1名护士昨日(2日)经快测确诊,该护士曾经出席同部门员工的婚宴,同台6名急症室护士被列密切接触者。至于早前3名危殆儿童的情况,留医联合医院的15个月大女童病情已转为严重,经检查后脑部正常,暂无发烧;而入住玛嘉烈医院的17个月大男童亦从危殆转严重,现已可自行呼吸,维生指数稳定;另1名5岁9月大女童早前于屯门医院留医,目前情况仍然危殆。 另外卫生防护中心发现,带L452R的比例上升,怀疑涉及BA.4或5个案升至63.1%,BA.5占55.5%,BA.4占7.57%,BA2.12.1占5.6%,BA2.2占31.3%。欧表示BA.4或5个案将持续上升,而个案中有9成为BA.5,预期BA.5已经成为Omicron主流病毒,并会慢慢逐步取缔其他Omicron变种病毒株,而BA.5传染力比较强,也有免疫逃逸,料社区传播会因而继续增加,也会让个案数字增多。新冠口服药方面,目前本港已有数万人曾经服用,未有人出现问题,而文献又指出服用口服药可协助病人降低8成风险,故建议市民有机会可以服用时请勿浪费。 继本周二(8月30日)欧家荣传出染疫消息后,自上周四(8月25日)起缺席每日下午4时30分的防疫记者会。截至今日卫生署公布,欧将重返岗位主持今午4时30分防疫记者会,与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一同公布本地疫情最新情况。欧久未列席防疫记者会,一度引起网民热议,有消息指,他早前确诊新冠肺炎须隔离,家人亦中招。惟欧今日在记者会上回应称,由于场合问题,故不适合公布个人情况。 再多9间老人院舍及1间残疾院舍出现新冠确诊个案,总共有13人染疫,其中元朗基督教神爱护理院,共69名院友被列为密切接触者需要检疫。中心指,过去7天有52间院舍出现个案,涉及89宗个案。 新呈报病例的院舍包括,元朗基督教神爱护理院,有1名院友确诊,共69名院友被列为密切接触者;观塘瑞臻护老中心(油塘),有1名院友确诊;东华三院宝钟全英安老院,有1名院友确诊;元朗救世军锦田长者之家,有2名院友确诊;崇德安老院远东分院,有1名院友确诊;康达护老中心(土瓜湾),有1名院友确诊;顺恩护老中心,有1名院友确诊;沙田嘉颐荟,有1名院友及2名员工确诊;安居护老之家,有1名院友确诊;展亮技能发展中心(屯门)宿舍部,有1名院友确诊。 刘家献公布,昨日(2日)再多6名患者离世,分别为3男3女,年龄介乎77至94岁,当中3人已完成接种3针新冠疫苗,余下3人中有2人未曾打针。另外,卫生署表示另有1宗由法医呈报个案,故昨日共新增7宗死亡个案,第5波疫情至今共有9,503人染疫离世。 刘家献表示,其中1名77岁男死者,本身有糖尿病,确诊后有向局方呈报,当局亦曾打电话询问情况,并建议使用远距诊症,但其家人认为毋须就医故未有为其领取新冠口服药,惟其后病人开始胃口转差,直至前日(1日)病情恶化,一度昏迷,并送至急症室抢救但告无效,于当日离世,其本身有打2针疫苗。另外,有2宗死亡个案与确诊无关,其中1名89岁男死者亡于脑内出血;另1名88岁女死者则已打2针,本身有冠心病。而其他与新冠肺炎有关的个案包括,90岁女病人、83岁男病人、94岁女病人,全部有长期病患,包括糖尿病、曾中风等。 至于该宗法医呈报个案涉及1名69岁男士,其于本周日(8月28日)被发现在家中昏迷及死亡,是独居人士,无打过针,亦无已知的长期病。根据家属资料,死者于上周日(8月21日)出现气促,其后有感到疲倦、肚屙、喉痛,未曾求医,无做测试,家属其后于本周日到其家中探望,惟发现他昏迷,救护员到埸证实死亡,之后快测及核酸检测结果均为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