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ge Image Sidebar Left

Check out our Latest News!

噪音扰民环保署引声学相机「拍摄」噪音即时执法

本港噪音问题严重,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将于明日(23日)开会,讨论改善公众地方及住用处所的噪音问题。环保署近日善用创新科技协助调查,引入便携式「声学相机」,透过拍照「看见」噪音的问题所在,提升噪音监理及执法的效率。 环保署表示,过去在处理噪音投诉时,会因环境复杂难以确定噪音的来源位置,加大调查难度。引入便携式「声学相机」后,调查人员只要将「声学相机」对向怀疑是声源的位置,该仪器可量度镜头范围内不同噪音源的噪音水平,即时以不同颜色呈现屏幕上,让调查人员可「看见」噪音的问题所在,提升寻找噪音来源的效率及掌握执法时机。 此外,环保署最近研发人工智能噪音监控辨识系统,初步应用于监察建筑工程使用机动设备的噪音情况,冀将来可适用于一般环境噪音的辨识和监察工作。

聂德权:接种剂次突破700万首剂接种率下周料达六成

接种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在Facebook表示,相信第一剂接种率下周会达到六成。他说,接种疫苗仍然是最有效的防护方法,尤其对长者来说,既希望可以减低感染机会,同时也大大降低感染后引发重症或死亡的风险。 根据政府数据,第一剂接种量为3,906,900剂,第二剂则有3,096,900剂。今日全日共有5,9500人接种疫苗,另有约10,300人预约接种。

陈茂波:「十四五」为港发展提供清晰路径将巩固金融中心地位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2日)在网志中表示,金融服务业是香港经济的最强环节,政府会按「总体筹划、稳步推进」的策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他指,要发展金融业不应单单关注股票及资产管理等环节,而是需要检视全链条、全产业的发展蓝图,作总体筹划,并按步就班,稳步推进。 陈茂波表示,发展金融业的大方向之一是扩大在港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及相关投资产品,让持有离岸人民币资金的企业和机构可「一站式」的在港存放、管理、调拨和投资。港交所刚获批准推出的A股指数期货合约,是首只获内地当局正式授权的离岸A股股指期货。它为离岸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有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亦丰富了本港金融产品的选项。市场热切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和「债券通」南向通,亦已准备就绪,有助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陈茂波指出,《十四五规划纲要》勾划了国家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对香港未来如何部署创新科技、金融、法律及其他专业服务等发展,提供清晰的路径。中央安排了宣讲团今周到港,通过多场会议向各界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特区政府未来亦会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向社会多讲解规划纲要对香港发展的重要性。 政府上周公布最新的失业率回落到5%,相较于今年初的7.2%,已累计回落了2.2个百分点。陈茂波认为,即使各行业的就业情况逐步好转,但仍未完全恢复至去年初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他举例指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业的失业率,仍较疫情前5.2%水平高超过2个百分点,但预期随着消费券的效应在8月开始呈现,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情况进一步改善。

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助劏房户改善居住环境

亚洲区家庭研究联盟(CIFA)在今年6月举办以「家庭为先」(family first)为主题的网上大型研讨会,冀在包容性成长中支持亚洲的家庭。CIFA主席朱杨珀瑜今日(22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研讨会有来自11个国家地区、约730人报名。今年亚洲杰出家庭工作计划,经甄选后有8队参与,其中社会服务联会、香港仔坊会都获奖。 得奖的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项目总监何俊杰表示,「社会房屋共享计划」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可负担房屋,透过每月聚会等方式,由社工提供互动服务及支援。他指,以往很多劏房户都比较孤立无援,但搬到共享房屋后,租金较便宜,家庭财政压力减轻,居住环境改善,亦令家庭争拗减少。 「社会房屋共享计划」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营运,承租、翻新私人单位,再分租给认可营运机构营运及提供支援服务,减低营运机构的风险及成本,计划在三年内成功提供逾500个过渡性社会房屋单位。

罗致光:公屋减贫效果最大惟需年月才彰显效果

劳工及福利局长罗致光今日(22日)发表网志,讲解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与扶贫。他表示,在多项福利政策中,公屋减贫效果最大,2019年就足以令26.1万人脱贫,减低整体贫穷率3.7个百分点。 罗致光表示,现届政府在《长远房屋策略》中,将公营房屋所占比例由六成增加至七成,便是以公营房屋加强经济及财富分享的策略;但由于发展土地与兴建房屋,不是立竿见影,需要以年计的时日才能彰显效果。他又提到,除公屋之外,其次减贫效果较大的是综援及长者生活津贴,2019年足以分别令15.5万与15.4万人脱贫,两者均可以各自减低贫穷率2.2个百分点。而由于人口高龄化,可以预期长者生活津贴的减贫效果有望超越综援。 此外,以恒常现金福利计算,减贫效果第三大的政策是在职家庭津贴。于推行职津前身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初期的2016年,只能减低贫穷率0.3个百分点;在落实一系列改善措施后,其于2019年已可减低贫穷率0.6个百分点,并有望继续提升。 罗致光又分析反映收入不均情况的坚尼系数,指上届政府推出的福利政策,对坚尼系数的变化,较之前三届政府明显。至于今届政府的政策对坚尼系数的影响,就有待统计处明年年中公布最新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董建华:关键时刻中央总在身边

央视旗下的「大湾区之声」,近日推出9集「微纪录片」《我的家我的国》,并称这是「香港年轻学子追寻先辈爱国爱港的历史足迹,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在「笑迎大时代到来」这一集中,来自香港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硕士生黄尔诺,就在世界范围内都史无前例的新制度「一国两制」,如何在香港平稳运行逾二十年,访问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 影片介绍,1996年12月11日,香港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400名委员,选举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中央政府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因此,董建华亦经历了「一国两制」由构想到实践的过程。1997年7月1日,董建华在香港回归仪式上表示,「我坚信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前途一定更加辉煌。」 香港回归后先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急和SARS疫情等难关,关键时刻,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维护了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位。董建华说,「我们真是运气非常好,有这样的一个中央。香港需要支持的时候,中央总是在身边。」 对于「一国两制」的最主要的生命力是什么?董建华表示,「一国两制」必须以「一国」为前提,「港人治港」必须是以爱国者为主体,「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持『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我相信香港一定能够有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董建华说,有机会参与这个大时代是一种福气,见证了国家从「一穷二白」到全民小康的整个过程,「这个是中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非常非常骄傲的。」董建华还呼吁,香港的年轻人要积极、勇敢,投身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为香港、国家发展发挥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