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卫:「十四五」规划为香港提供发展方向须把握时机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昨日(7日)在立法会上表示,「十四五」规划是国家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香港须抓紧机遇,把握时机,巩固及提升自身优势,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曾国卫指,「十四五」规划为香港提供三个主要发展方向。第一方向,香港须坚守「一国两制」原则,维护国家安全,以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他说,过去两年,香港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香港国安法的通过及完善选举制度的落实,政府的施政工作更畅顺,社会越趋稳定。此外,政府会通过提供教师培训和推广公民教育等方式,加强港青认识内地的发展和机遇,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第二方向,是巩固提升香港的竞争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及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及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第三方向,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十四五」规划首次将深港河套纳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支持香港与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 曾国卫强调,未来政府将推出更多切合港人港企需要、具突破意义的政策,希望香港的企业及市民会好好把握这些机会。
香港立会通过法定假期增至17日 林郑月娥:乐见缠扰劳工界多年问题解决
立法会大会昨日(7日)下午三读通过《2021雇佣(修订)条例草案》,法定假期将由12天逐步增加至17天。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晚上在社交网站发文表示,很高兴法案获得通过,令缠扰劳工界多年的议题获得解决,亦让超过100万基层雇员受惠。 林郑表示,因为深知劳资双方往往很难在劳工权益方面达成共识,因此当初在竞选政纲中不敢轻易作出承诺。如今有薪法定产假增至14周,法定假期亦可以与公众假期划一,实在令人欣慰,她感谢立法会不同背景的议员再次发挥求同存异的精神,亦赞商劳工界及商界互谅互让。 林郑又说,必须感谢劳工及福利局和劳工处同事们的努力,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尽快完成取消强积金对冲的法案。
港大深圳医院半年为内地港人覆诊近两万次特别计划延至11月
身处广东省的香港病人,因疫情关系难以回港到医管局各医疗机构覆诊。政府去年推出计划,委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他们覆诊,现时覆诊人次已逾19000次,政府亦将计划延期至今年11月9日。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今日(7日)书面答覆立法会议员时表示,政府于2020年11月10日推出特别支援计划,委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港大深圳医院)为已预约医管局指定专科门诊或普通科门诊覆诊的患者,提供受资助的跟进诊症服务。截至2021年6月下旬,港大深圳医院已收到并处理约16100宗申请,并已为符合资格人士安排约22800个诊症预约,当中约19100人次已接受诊症服务。其中,涉及全科(慢病门诊)的预约为约14860人次,而涉及其他专科门诊的预约则为约7960人次。 陈肇始又指,鉴于现时香港与内地的强制检疫措施仍未完全解除,为使有关病人的健康状况能继续得到持续、妥善及协调的监察及照顾,政府已将特别支援计划延续至今年11月9日。合资格人士可于今年11月9日或香港与内地的检疫安排失效之前(以较早者为准),于港大深圳医院接受诊症服务。特别支援计划的服务及资助范围维持不变。如若情况许可下,病人也可回港到医管局诊所跟进病情。
香港申诉专员公署接3万宗投诉创新高 较多涉疫情处理
据今日(7日)发表的2020/21年度申诉专员年报,申诉专员公署于年度内接到近3万宗投诉,较上年度增加50.8%,打破历年记录,其中有25155宗为同类主题投诉的从属个案,亦创历来新高。 年度内,引致较多投诉的课题包括:政府被指没有就某个位于政府土地的坟墓采取行动、政府对新冠疫情的处理,以及在疫情中公共服务所受影响。若豁除同类主题投诉,则公署在年度内接到的「一般投诉」数目跟近年的相若。 本年度内,公署接到涉及公开资料的投诉共有110宗,数目亦是历来最高,反映市民对政府开明问责的期望与日俱增。在已终结的136宗涉及公开资料的个案中,公署发现当中58宗有不足之处。 另外,在接到的投诉中,有167宗是以全面调查方式终结,以调解方式终结的个案增至179宗,以查讯方式终结的个案则有2480宗。此外,公署在年度内完成了9项主动调查,提出合共194项建议。截至6月底,有共172项建议已获所涉部门及机构接纳并同意落实,其余22项则尚在考虑中。 申诉专员赵慧贤表示,疫情对社会各方面造成的深远影响,政府能清晰及时地发布有关公共服务变更的资讯,对管理公众期望及提升公众的信心极之重要。公共服务提供者须留意不断转变的客观环境,参考一路汲取的经验教训,因时制宜,灵活变通,调整服务。
台湾「学者」称袭警案非恐袭 梁振英:无知
铜锣湾本月1日晚上发生警察遇袭案,保安局局长定性为恐怖袭击,然而网上及社会上有人对凶徒如恐怖分子般自戕袭击的暴行歌功颂德,甚至称为「英雄」,此类言论受到各界广泛批评。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7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批评有本地传媒无聊,访问无知的台湾「学者」。 梁振英提到,「《众新闻》千里迢迢找来所谓『专门研究全球反恐的台湾学者侍建宇』,侍建宇『则认为指控无依据』,『恐怖主义有两个基础概念,一是有没有造成社会惊恐』」。 对于侍建宇说「不见老百姓惊慌」,梁振英反问,「侍建宇有千里读心术吗?人在台湾,竟然可以判断香港老百姓没有惊慌。」 梁振英又指,「当年伦敦金融中心区被爱尔兰共和军用炸弹袭击后,金领族和白领族不是如常上班吗?有没有惊慌?那用炸弹炸金融中心的办公大楼,也不是恐怖袭击了。」
梁振英:未来5年是香港黄金机遇期亦可能是最后机遇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7日)在一个论坛致辞时表示,香港过去两年因为「黑暴」和疫情,与内地交往几乎隔断,强调内地是香港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伙伴,目前状态不知将维持多久,对香港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他指出,香港需要大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认为目前是非常好的时机,「融合」这个词语已不再是政治禁区,重申未来5年是香港黄金机遇期,亦可能是香港最后的机遇,必须要把握好。 梁振英还表示,自己往返内地和香港可以豁免检疫,两年来去过很多大湾区城市,亦有带香港的专家到内地省市寻求合作,效果相当不错。但他认为香港的弱项在于调查研究,希望各界多做相关工作,深入认识大湾区机遇,将问题转化为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