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办:马湾芳园书室等10场地暂停开放至下月3日
古物古迹办事处今日(20日)宣布,因应新冠疫情最新情况,继续暂停开放辖下10个场地至2月3日,包括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馆、元朗屏山邓族文物馆暨文物径访客中心、新田大夫第、沙田王屋村古屋、黄竹坑新围十号、下白泥碉堡、马湾芳园书室、大埔上碗窑村碗窑展览、大屿山东涌炮台展览中心及西贡东龙洲炮台展览中心。
古迹办指,场地关闭期间,除网上讲座外,所有教育活动、公众导赏服务及公众节目暂停。
古物古迹办事处今日(20日)宣布,因应新冠疫情最新情况,继续暂停开放辖下10个场地至2月3日,包括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馆、元朗屏山邓族文物馆暨文物径访客中心、新田大夫第、沙田王屋村古屋、黄竹坑新围十号、下白泥碉堡、马湾芳园书室、大埔上碗窑村碗窑展览、大屿山东涌炮台展览中心及西贡东龙洲炮台展览中心。
古迹办指,场地关闭期间,除网上讲座外,所有教育活动、公众导赏服务及公众节目暂停。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今日(15日)出席由企业法律顾问协会香港分会举办的讲座,向来自跨国公司、法定机构、金融服务和其他专业界别的公司律师,阐释香港法律及争议解决业界在国家发展下的机遇。 郑若骅首先强调,司法独立是香港法律制度的基石,至为重要。她说香港的司法独立建基于基本法订明的稳固体制之上,包括法官享有任期和不受法律追究的保障,重要的是,基本法第八十五条明文保障司法独立,法院不受任何干涉。香港的判词不时在海外被引用,正好说明香港司法制度具高水平并受各界信任。 郑若骅阐述香港在仲裁方面优越之处时,指出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均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并表示李克强总理在上月举行的第59届亚非法协年会上宣布成立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充分反映中央人民政府对巩固香港作为仲裁及争议解决服务,包括网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支持。 郑若骅继而槪述香港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与内地达成多份重要安排,包括保全措施和跨境公司清盘,成为内地以外唯一达成这些安排的司法管辖区。她并说,香港透过与著名国际机构例如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合作推动能力建设,致力推广以国际投资争端调解解决国际投资争议。 律政司就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法律、促成交易及争议解决服务枢纽的其他措施,包括第三者资助仲裁和厘清知识产权争议的可仲裁性。郑若骅又介绍法律改革委员会刚发表的《与仲裁结果有关的收费架构》报告书,建议撤销禁止仲裁采用「与结果有关的收费架构」的相关规定,以提高香港作为主要仲裁中心的竞争力。 就金融界的最新发展,郑若骅提及为促进经济增长而通过的本地法例,例如制定《有限合伙基金条例》以建立新制度,让私人投资基金可在香港以有限责任合伙的形式注册;通过《证券及期货(修订)条例草案》及《有限合伙基金及商业登记法例(修订)条例草案》则提供了在商业上可行而在法律和税务上又清晰明确的基金迁册机制。她补充说,香港的金融基建设施仍然稳固,确保在香港的投资能够稳步增长。香港在过去12年中有七年登上全球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排名榜首,今年首六个月集资总额达210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28亿元上升127%。 谈到内地商机,郑若骅指出律政司正探讨在深圳实施「港资港法港仲裁」的可行性,容许港资企业选用香港法律和选用香港作为仲裁地。她又表示,将于明年六月再度举行的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以及明年实施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均有助法律界把握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机遇。 最后,郑若骅鼓励法律及争议解决业界抓紧国家发展带来的庞大机遇。 read more
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今日(20日)发表网志,指特区政府已进入全面作战状态应对第五波疫情,衷心感谢中央高度重视香港特区的协助请求,支持香港抗疫,又言只要港人团结一致,不分化,不内耗,有国家作后盾,抗疫战必胜。 衷心感谢中央重视特区请求 李家超引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指示,表示香港当前以稳控疫情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香港社会大局稳定,做到三个“一切”和两个“确保”的要求。 他衷心感谢中央高度重视香港特区的协助请求,自从2月12日在深圳举行疫情专题交流会后,支援香港的人员和力量不断在短时间内到达或开展,包括在会后的第五天,内地的流行病学专家到临香港提供协助,首批两部流动检测车亦同时到港,昨天4名治疗重症的专家及百多名协助检测的采样员亦已到港。援助香港建设隔离及治疗设施的工程亦于昨天动土,将于竹篙湾及启德兴建约10,000个单位。中国建筑国际集团被委托承建,行政长官和中联办副主任出席动土礼。 李家超又指,广东省及深圳市政府在保障香港的鲜活食物、蔬菜及日常必需品作出多方面的协调,与特区政府保持紧密联系,尤其是鲜活食物及蔬菜供应,并已展开了水路由番禺直接运送鲜活食物到油麻地公众货物装卸区,及由深圳盐田港运送蔬菜到葵涌货柜码头,以补足陆路货运。“两地政府正商讨其他紧急应变方案,包括开放莲塘/香园围陆路口岸作为额外临时紧急鲜活食品口岸,增加鲜活食品提货途径等。” 细分内地“专班”与港“工作小组”称呼 李家超交代5个与内地交接工作小组的工作进度,指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和他于2月18日举行了第二次视像会议,出席的包括内地的专班负责人和香港的5个工作小组的负责局长。会上双方深入讨论各支援方案和细节,包括建设更多设施,增加香港的检测能力和治疗能力等,“双方的跟进工作马不停蹄,密锣紧鼓,斗志高昂。” 须注意的是,网志今次明确区分两地对接小组的称呼,以“专班”称呼内地的小组,以“工作小组”称呼本港的小组,清楚区分两地的用语。 李家超指,特区政府已在多方面全力增加隔离设施,包括推行社区隔离设施酒店计划、征用新落成的公共屋村楼宇、将竹篙湾检疫中心改为社区隔离设施、改装一些室内体育中心等,一共将可提供约两万多个单位。 李家超表示,感谢大家一呼百应,社会各界、企业、同乡社团和地区力量都纷纷加入抗疫工作,作出贡献,包括组织义工队支援基层、捐赠物资、提供酒店隔离设施、筹备专属的士专队、借出地方作疫苗接种等。“值得肯定的是,社会上有不少抗疫的无名英雄挺身而出,我感受到团结作战的同心同向和巨大力量。” 他最后总结,有了中央的强力支援,香港在检测、隔离和治疗方面的能力肯定大大提升,足以让特区政府执行更有力和更全面的管控疫情方案,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能力打赢Omicron的传播速度,扭转个案的上升形势,把趋势逆转向下,最后达致清零。“香港现时唯一的敌人是病毒,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不分化,不内耗,有国家作后盾,我们定必能打赢疫战。” read more
警方联同入境事务处及劳工处,昨日(25日)展开代号「权能者」的反非法劳工联合行动。执法人员突击搜查分别位于九龙城、红磡、油麻地、尖沙咀、旺角、长沙湾及深水埗的多个地点,包括餐厅及杂货店等。 行动中,共拘捕8男13女,年龄介乎26至51岁,涉嫌违反逗留条件、逾期居留、雇用非法劳工及非法入境等。另外,警方又拘捕2名涉嫌管有危险药物的男子,检获少量海洛英及可卡因,黑巿价约值5800元。 read more
香港法律周2022将于今日(7日)起一连五日举行,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刘光源在亚太国际私法峰会致辞时指出,法治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基础,让「一国两制」得以成功实践,巩固「一国两制」的宪法基础。 刘光源指,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阶段,证明法治有助特区管治,亦是最可靠的管治方法,确保香港长治久安。他认为,法治亦强化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独特优势,连接不同国家及司法管辖区,发挥作为不同国家及司法管辖区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有更多国际法律机构在香港成立。他相信在国家支持下,香港各方面优势会更明显。 刘光源表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会与国际合作,并坚守联合国约章和国际法,捍卫公平公义,推动多边关系发展。 read more
香港入境处成立60年,执法与服务并重。执法部除不遗余力打击黑工,亦要处理等候遣返的被羁留人士。入境处助理处长(执法)陈伟烈指出,屯门青山湾入境事务中心不时有被羁留人士挑起事端,甚至采取暴力对抗,影响中心日常运作。因此,中心去年成立紧急应变队,并特别引入俗称「蛙皮」的战术套装、防刺战术背心、臂盾等装备,处理肢体冲突事件及大型事故。 陈伟烈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心于2005年5月开始运作,初时由惩教署代管,约5年后才由入境处全面接管,交由执法部管理,现时可容纳约500名根据《入境条例》被羁留及等候遣返人士,以及等待最终裁定的免遣返声请人。中心过去曾发生被羁留人士集体对抗管方的事件,需急调大批人手处理,对日常运作造成影响。 经检讨后,中心去年6月成立紧急应变队,负责应对和处理中心内被羁留人士的冲突事故,并会定期接受战术技巧、体能及枪械(胡椒球发射器及防暴枪)等训练。队伍亦会负责中心的高风险押解工作,定期进行搜查、夜间巡逻及巡视外围等职务,以确保中心秩序良好。 过往中心突击搜查时,曾发现有被羁留人士自制削尖牙刷等违禁品意图伤人,为保障职员及被羁留人士安全,紧急应变队配备「蛙皮」、防刺战术背心、战术头盔、行动靴、随身摄录机及低杀伤力武器,大幅增强执行职务的机动性,配合战术需要。除原有长、短及圆盾外,新引入的臂盾易携带兼伸展方便,充分保护手部之余,亦能作出敏捷应变。 今年5月中心内约30名被羁留人士拒绝返回寝室及服从中心命令,企图对抗管方,应变队迅速支援,使中心可于短时间内恢复秩序。此外,用作羁留免遣返声请人士的大潭峡惩教所,于今年5月完成改建,应变队亦负责押解声请人士到惩教所,腾出中心设施供部门处理更多羁留个案。 随着《武器条例》及《火器及弹药条例》的修订获得通过及在本月1日生效,入境处获授权为其中一个可管有被归类作「违禁武器」、「枪械」及「弹药」物品的部门,中心专责小组会不时检视中心的防暴装备及武器,确保同事在处理紧急事故时有足够的保护。 read more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政府今日(24日)上午完成黄大仙琼轩苑的强制检测行动,有860人接受检测,当中发现14宗阳性检测个案和1宗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会安排跟进。 另外,政府亦派员到访约340户,当中40户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read more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1日)在网志中表示,有效管控疫情是稳住经济大局的最根本。他指,如何能做到防控疫情,同时便利往还和保住经济,极具挑战且不易平衡,但现届政府一直朝着这方向稳慎推进。只有进一步扩大疫苗接种,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最大程度恢复与境外的往还、稳住经济、重启发展动力。 陈茂波表示,外国不少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已债台高筑,环球息率持续向上将增加它们的还债压力;而面对能源价格高企及通胀加剧,一些政府选择向民众提供补贴,或以其他方式控制物价,以缓减当地社会面对的压力;但与此同时,经济疲弱却将令税收减少,这些经济体的公共财政将陷入两面受压的困境。事实上,外围经济及金融市场所承受的风险已进一步增加。 他指出,外围息率趋升对本地息口的影响已进一步浮现,银行陆续调高按揭贷款锁息上限,难免增加供楼人士负担。而近日楼市稍有调整、港股市况偏弱,遏抑市民消费意欲及经济气氛,期望10月1日发放的第二期消费券,能带来阶段性的经济提振作用。 另外,政府日前公布了新一批银色债券的认购结果及分配情况,认购20手或以下的合资格申请人将获全额分配,所有合资格申请人当中约六成八将获足额配发。陈茂波提到,银债的保证息率上调至4厘不会影响债券基金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强调债券基金本身并不是财政储备的一部分,亦与政府的其他帐目分开处理,故发债所得和利息成本与政府财政两者「拉不上关系」。 read more
香港海关今日(17日)公布,将于下周二(22日)推出新的社交媒体渠道,透过Facebook专页及Instagram帐户加强各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 海关表示,其社交媒体官方帐户将适时与公众分享部门最新动态,发布部门资讯,加强讯息传递,提高透明度和推广部门专业形象。 read more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2日)在网志中表示,金融服务业是香港经济的最强环节,政府会按「总体筹划、稳步推进」的策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他指,要发展金融业不应单单关注股票及资产管理等环节,而是需要检视全链条、全产业的发展蓝图,作总体筹划,并按步就班,稳步推进。 陈茂波表示,发展金融业的大方向之一是扩大在港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及相关投资产品,让持有离岸人民币资金的企业和机构可「一站式」的在港存放、管理、调拨和投资。港交所刚获批准推出的A股指数期货合约,是首只获内地当局正式授权的离岸A股股指期货。它为离岸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有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亦丰富了本港金融产品的选项。市场热切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和「债券通」南向通,亦已准备就绪,有助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陈茂波指出,《十四五规划纲要》勾划了国家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对香港未来如何部署创新科技、金融、法律及其他专业服务等发展,提供清晰的路径。中央安排了宣讲团今周到港,通过多场会议向各界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特区政府未来亦会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向社会多讲解规划纲要对香港发展的重要性。 政府上周公布最新的失业率回落到5%,相较于今年初的7.2%,已累计回落了2.2个百分点。陈茂波认为,即使各行业的就业情况逐步好转,但仍未完全恢复至去年初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他举例指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业的失业率,仍较疫情前5.2%水平高超过2个百分点,但预期随着消费券的效应在8月开始呈现,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情况进一步改善。 read more
香港长者疫苗接种率偏低,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今日(3日)出席长者「谷针」活动时重申,推高接种率是通关其中一个条件,港府需要令内地有信心当爆发疫情,如何做好追踪工作,否则会令内地对港信心大打折扣。他又指本港70岁以上接种率仅3成,未来会重点推广,包括设增公院注射站及研究推出流动接种车。 聂德权表示,本港清零两个月,但要回复正常生活及通关,接种疫苗是其中一个条件。他指,港府已与内地专家商讨通关条件,必须令内地对香港就整体抗疫,及日后一旦爆发疫情,港府如何追踪上有信心,若疫苗接种率不高,会构成爆发风险,及信心打折扣。 聂续称,全港已接种450万首剂疫苗,占合资格接种人士67%,接种两剂亦有421万,是来之不易成绩,但70岁以下接种率达七成,70岁以上仅却三成,未来会重点推动长者接种率,除现时的「即日筹」,及三间公立医院设注射站,将会安排在更多公院开设注射站,及研究流动接种车。 被问到疫苗顾问专家委员会成员曾浩辉曾形容,对比西方国家,本港长者接种率「羞家」。聂德权未有正面回应,并指不少长者想打针,只是担心长期病或慢性病不适合,不少长者在咨询医生意见后,相信九成以上适合接种,他又指长者属高危群组是无容置疑,本港院舍长者中招死亡率28%,数字令人担心,强调院舍外展接种与流感针一样有既定程序,如长者家人同意或不反对,会按医生意见及长者意愿提供疫苗接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