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供港鲜活食品进一步增加蔬菜价格继续回落

香港政府发言人今日(18日)表示,昨日由内地进口本港的鲜活食品供应进一步增加。
根据最新资料,昨日截至午夜,经由渔护署及蔬菜统营处各批发市场推出市面的内地供港蔬菜供应量较日前有所上升,为13010多担(即约788000公斤),约为平日供应量的9成,而整体蔬菜批发价亦继续回落。昨日内地进口本港的冰鲜家禽和肉类整体货量亦有上升,货量为平日7成左右。

香港政府发言人今日(18日)表示,昨日由内地进口本港的鲜活食品供应进一步增加。
根据最新资料,昨日截至午夜,经由渔护署及蔬菜统营处各批发市场推出市面的内地供港蔬菜供应量较日前有所上升,为13010多担(即约788000公斤),约为平日供应量的9成,而整体蔬菜批发价亦继续回落。昨日内地进口本港的冰鲜家禽和肉类整体货量亦有上升,货量为平日7成左右。
葵涌村逸葵楼爆发「超级传播」,大厦接连出现确诊个案,至少20人染疫,全幢约2700名居民昨日起居家隔离,禁足5日强检。今日(22日)早上,逸葵楼有4男2女居民被视为密切接触者,被安排到竹篙湾检疫中心隔离;及后,再有2男1女被安排到指定隔离中心隔离。 邻近逸葵楼的映葵楼亦有1宗阳性及2宗初确,今日4时围封强检,属政府首次在半夜突击封区。强检期间,1名男住客被安排用救护车送院。 有映葵楼居民对半夜封区感突然,指居家隔离是好事,能保障家人和村民;有居民指,本来不担心疫情,但村内2座楼先后有确诊个案,开始感到担心;亦有居民表示,无收到检测通知,看电视新闻才知大厦被围封,批政府应及早通知居民。 read more
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补选今日(18日)举行,由6名候选人竞逐4个议席。政府在湾仔会展中心设票站,1400多名选委到场投票。工作人员已经完成点票工作。 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席陆启康法官公布选举结果,陈永光得票1028票,成为最高得票者:其次是黄锦辉983票,第三名何敬康833票,第四名尚海龙812票。四人于补选中成功当选,黄梓谦及李广宇则以791票及781票双双落败。 得票结果如下: 1号黄锦辉983票 2号民建联陈永光1028票 3号新民党何敬康833票 4号黄梓谦791票 5号尚海龙812票 6号工联会李广宇781票 read more
政府今日(8日)宣布周五起,海外及台湾经机场抵港人士的酒店检疫期,由7日缩短至3日,随后4日须于家居或一般酒店接受医学监察,同时会推出「红黄码」。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为配合「红黄码」使用,安心出行将推出更新版本,使用者及处所负责人需更新至最新版本,但「红黄码」措施只适用于确诊者及从海外或台湾经机场抵港人士,其他市民可继续使用原有安心出行及疫苗通行证,新实施的「红黄码」不会影响日常出行。 孙东说,被区分为「红黄码」的人士,需按要求用更新版的安心出行,程式会自动检查并更新疫苗通行证的二维码为「红码」或「黄码」,当完成隔离或医学监察后,便会自动回复为「蓝码」。至于处所负责人,亦要安装新版本的验证二维码扫瞄器,用于识别「红黄码」。 孙东强调,安心出行程式自从2020年11月应用以来,已录得超过840万次下载,得到全港超过13.8万间处所配合,市民使用程式已十分熟悉,及逐渐养成日常生活中记录出行的习惯。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fb44667b6b5c83bbbeb57fea075c2fe9.mp4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未止。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公布,今日(2日)新增283宗确诊个案,当中120宗经核酸检测确诊,余下163宗为快速抗原测试呈报有效个案。当中有11宗属输入个案,第5波个案累计至1,192,162宗。另外,再多5名确诊患者离世,医院管理局宣布明日(3日)起恢复10间普通科门诊服务,至于23间指定诊所会继续维持服务。此外,明日会有逾1,900间幼稚园及中学复课,当局预料会再有个案出现。 今日的输入病例中,有6宗在机场发现,其中有2宗于上周六(4月30日)乘大韩航空KE607航班由南韩抵港、2宗分别乘新加坡航空SQ882及SQ884航班于昨日(5月1日)由新加坡抵港、1宗乘台湾中华航空CI909航班于昨日由台湾抵港、1宗乘马来西亚航空MH072航班于昨日由马来西亚抵港。 另有4宗输入个案在检疫酒店内确诊,包括1宗在抵港检疫第5天经核酸检测确诊、1宗分别在第3天经快测确诊、2宗于第4天经快测确诊,分别由印度、英国、加拿大及意大利输入;余下1名输入个案患者则在检疫第12天,即昨日于社区检测中心证实确诊,早前由泰国来港,暂列输入病例。欧家荣称,由于熔断机制已有放宽安排,暂未有航班要禁飞。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公布,今日(2日)再多5名新冠患者离世,当中有3宗医管局死亡个案,涉2男1女,介乎74岁至98岁,所有人均不是来自院舍,均是65岁以上长者,当中2人没打针资料,1人打两针。另由于数据滞后,4月30日有2名病人离世,包括1男1女,年龄为78及92岁。第5波截至目前共有9,105名死者,病死率为0.76%。 李表示,现时共有1,294名染疫病人分别于各公立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新冠治疗设施留医。昨晚新增2名病人情况危殆,无新增情况严重,当中1人没打针,另1人打两针;另没人情况严重,但有6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病房留医。 此外,过去一日有92人康复,当中有55人出院;第5波疫情至今有48,198名病人康复。医管局累计共22,504名员工染疫,当中22,101人已康复返回工作岗位。 read more
现时在进入政府场所时,均需使用「安心出行」手机应用程式。然而,有人近日在Facebook专页「公务员secrets」发文指,一名访客到民政事务总署辖下位于太古城中心的牌照事务处柜台递交文件时,被要求扫瞄「安心出行」,否则不能接收。该名访客随即在场发烂渣,并「撼头埋墙」,墙身留下血印。民政事务总署回覆传媒查询时表示,不会评论个别个案。 有人近日在Facebook专页「公务员secrets」发文,指一名访客于周一(11月29日)到太古城中心的牌照事务处柜台递交文件,被在场职员要求扫瞄「安心出行」,否则不能接收文件。该名访客闻言后随即在场发难,并「激动到系咁撼头埋墙撼到爆晒江(缸),连墙身都有血印」,办公室的职员随即安抚对方。 read more
第七届立法会今日(12日)上午11时在立法会综合大楼会议厅举行首次会议,首次会议亦是行政长官答问会,特首林郑月娥发言30分钟后,议员有1小时向特首提出质询。 今届立法会增至90席,但首次会议有21议员缺席。事缘有20名议员日前曾出席「百人宴」,当中4人仍在隔离营,其余16人在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劝喻下,绝大部分已表态不到现场,改留家中看直播。此外,选委会界别议员苏长荣亦请假,故今日会议只有69名议员正式出席。 read more
圣公会教省秘书长管浩鸣参选立法会选举选委会界别,近日他与同界别另一名候选人梁美芬对谈时提及反修例事件,并指大部分因而入狱的青年已感后悔。 管浩鸣表示,青年有朋辈压力,若不做某些事,担心会被人“unfriend”,又指青年或从传媒报道及片面资讯中接收不全面,对祖国的认识片面。 管浩鸣指,从教会角度而言,每个人会犯错,让犯错的人走回正路是开心事。被判囚青年入狱后有很多时间反省,当中部分人较顽固,但大部分因反修例事件在囚青年感到后悔,又指当年的社会整体气氛亦令人容易犯错。 管浩鸣认为,完善选举制度提供一个机会,在回归前的立法局亦曾有宗教人士获委任。他相信参选过程会有甚大压力,有人或认为他较为“惹火”,但形容宗教人士是社会良心,以往的议会较乱,未能做好事情,希望新一届议会能在理性、和平及尊重态度下讨论政策。他强调,若他能成功进入议会,希望能搞好青年囚犯的更生工作,不希望他们因一时误入歧途而铸成大错。 read more
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9月8日在「香港新坐标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高峰论坛,发表题为《香港应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之都」》的主题致辞。卢新宁表示很高兴出席论坛,谨代表香港中联办,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也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支持香港文化艺术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致辞全文如下: 随着香港开启由治及兴新篇章,我们欣喜地看到,香港文化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一届特区政府在家超特首带领下,积极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新设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为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谋篇布局。社会各界对香港文化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度明显提升,香港的文化工作者获得更大创作动力。上个月,回归以来有香港作家首次获得鲁迅文学奖这一国家级奖项,让我们倍感振奋,对香港文化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今天我想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7月1日在港重要讲话精神,谈四点体会。 第一,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提出「希望全体香港同胞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从不同的历史时期看,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香港,不断将中西文化共冶一炉,兼容并蓄、去芜存菁,逐步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造就了众多国际知名的交流平台。前不久举办的第32届香港书展,「从香港阅读世界」这一主题,就集中反映出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在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有文化自信这一重要精神源泉,利用香港贯通中西的交流平台优势,构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有利于弘扬爱国爱港主流价值观,也将为推动香港未来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感染力。习近平主席指出,「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6月份我出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式时,就曾想,为什么我们已经有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要再建一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我与来港的文旅部李群副部长、故宫博物院王旭东院长深入交流后一致认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仅集中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内涵,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在同一平台对话,故宫文物因而展现出新的风格与价值。「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香港作为链接内地和国际的重要桥梁,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方面,「超级联系人」的角色非常关键,未来更要在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对话中起特殊作用,毕竟人类共同的未来需要的是对话而不是对抗,这也是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应有之义。 第三,做好顶层设计,拓展香港综合竞争力。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往往对标纽约和伦敦。然而,香港与这两个国际城市的差距,不只在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成熟度上,更在金融之外。纽约和伦敦都可以称为世界级文化艺术之都,它们的博物馆、艺术展、歌剧音乐、出版、体育,无不是国际顶级水准,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纷至沓来。纽约7年前就制定了综合性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伦敦连续10年位居全球城市文化实力指数排行榜首。一流的文化艺术体育设施和文化「软实力」,是衡量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个角度看,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不仅不会分散其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的重要性,更会促进香港金融、科创等总体竞争力的提升。 第四,增强发展动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香港经济发展新引擎。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并希望香港「增强发展动能」「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研究香港发展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香港经济结构单一,金融业一柱擎天,贸易零售旅游等传统行业增长乏力,经济持续增长动能不足。而文化产业内容广阔,容量巨大,外溢性强,短期可见成效,长期潜力无穷,应当能促进香港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听说许多朋友最近在讨论香港未来发展布局时,有「南金融,北科创」的说法。我个人意见,还应加半句,「南金融,北科创,中间必须有文化。」香港不仅应当成为金融之都、科创之都,还应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之都」,让文化助力香港创新发展。今年8月,中央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对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更详细的部署,相信香港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用好中央政府支持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用好内地和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香港经济发展新引擎。 未来五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发展关键期,也是香港文化实现繁荣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个舞台,已经在狮子山下拉开序幕,但要真正上演精彩大戏,还需大家共同努力。相信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界一定能起而行之,让文化成为香港未来发展关键词,让「东方之珠」焕发更为璀璨的光彩。 read more
澳门爆发新一轮新冠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今日(3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新增90宗核酸阳性个案,自6月18日起累计共784宗;新增个案中60宗属社区发现,30宗属管控中发现。 截至今日早上8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共跟进11385人,其中核心密切接触者1898人,非核心密切接触者(即共同轨迹人士)7077人,次密切接触者603人,一般接触者333人,陪同人员690人。当局表示,稍后会在抗疫专页上载有关阳性个案的行程供参考。 read more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今日(26日)在社交媒体撰文指,特区政府于去年2月26日开展新冠疫苗接种计划,而今日是疫苗接种一周年,他预计还有数天便能达到第一针9成接种的重要指标。 全文如下: 去年的2月26日,我们开展新冠疫苗接种计划,让所有合资格的市民按个人意愿选择接种科兴或复必泰疫苗,费用全免。转眼一年过去,预计还有数天,我们便能达到第一针9成接种的重要指标。 这个指标绝对得来不易,几经起伏。去年8月5日我们第一针达50%接种率;去年8月27日达60%;但用了3个月,到11月23日才达到70%;然后再用两个多月,至今年2月6日才到达80%。 经过一年的推动,和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的经验,相信大部份市民都明白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及重要性,而近日公布感染后多宗重症及死亡数字都冷酷地反映了过去一直强调的实情。 昨晚,联合科学委员会发出的更新疫苗接种建议报告更指出,截至2022年2月24日,包括儿童在内的死亡病例至少有200宗,而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未完成接种疫苗人士的死亡率是完成接种疫苗人士的7倍,因此强烈建议未接种疫苗市民尽快接种疫苗。 现时疫情严峻之极,疫苗接种更是分秒必争,我们正竭尽所能,与不同伙伴合作,招募医护人手,尝试不同途径,全力物色接种场地,即使是只可作短期使用,只要用得上的我们都考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最短时间内继续加大接种量,尽快为市民接种。现时已有数个地点准备中,一待落实便会公布。 我们设定目标,在3月初把每日的接种量再提升两成至10万剂;在3月初第一针的接种率达至90%;在4月中学校开课之前,3至11岁儿童的接种率达到90%;在3月中安老院舍长者接种率达65%,在4月中达90%。 事实上,我们在1月开始已经全力把接种力量由每日的3万剂急速提升,早一阵子更调整接种策略,把重点放在儿童、长者、第三针的接种安排。我们不断与专家团队研究,配合他们降低接种年龄需要、甚至短期内缩短长者第二针与第三针之间时限的配套安排;不断推动及调整安老院舍和残疾院舍的接种要求,先后引入“主动评估、接种”、“不反对通知”等安排; 多途径方便学童接种疫苗;同时要求在抗疫前线的人员必须做好保护,接种疫苗等。作为服务市民的公务员团队,我们率先推行“疫苗通行证”,担起以身作则、牵头带领的责任,护己护人。 学童接种方面,现时公务员事务局已总动员,与教育局及其他政策局、部门,全力加快接种安排,派外展队到学校、安排学童到疫苗接种中心打针或推动地区团体举办疫苗接种活动。本周初,我与杨润雄局长及衞生当局代表和十多个办学团体或校长会代表,举行视像会议,一齐落实加快学童打针的方法,希望各部门都多走一步,主动简化程序。 刻下院舍爆发严重,长者接种已到了刻不容缓,不能容许任何的拖拉,我们已主动介入,与多个相关部门合力调动医护界团体和人士,协助他们成立新的接种疫苗队伍,以及配对他们加入指定疫苗队伍,简化健康评估及接种流程,务必要在最短时间内提高院友的接种率。在各方通力合作下,安老院舍的接种率由2月初的22%,到本周提升至34%,但这绝对不足够,还要加倍努力。 严峻疫情下,只有全港市民同心一致抗疫,才能尽快稳住疫情,疫苗接种这环节我们会全力以赴。在此,让我感谢各位身体力行的市民,感谢在过去一年所有有份协助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及前綫工作人员,感谢公务员同事,多谢你们坚守岗位、辛劳付出,齐为筑起疫苗屏障出力,也让我们在这难艰的日子打好这场疫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