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黄锦星:欧美亦设陷阱猎野猪市民应正面看待渔护署行动
近来香港的野猪越发猖獗,渔护署宣布会定期捕捉在市区出没的野猪进行人道毁灭,并于前晚(17日)于香港仔深湾道首次采取行动。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19日)再就事件回应,认为市民须理解野猪问题困扰着全球各大城市,不同地方的负责任政府,都会用不同方法处理,以保障市区环境和市民大众安全健康,呼吁市民正面看待有关事宜。 黄锦星举例指,很多西欧以至北美大城市,主流做法是狩猎,甚至是设陷阱捕捉野猪。他表示,渔护署过往已经尽量考虑很多方法,例如是捕捉绝育等,以切合香港环境需要,相信渔护署亦会在是次捕捉行动后总结经验。 read more

张志华:港青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为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国青联近日出台8条针对性举措,涵盖青年关心的学业、就业、创业、实习等各个方面。中联办青年工作部部长张志华今日(16日)在中央惠港青年措施宣讲会致辞时表示,中央部委专门面向香港青年群体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关爱和帮助青年成长发展,如同送来的「大礼包」,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青年的关心和厚爱。 张志华表示,香港青年应胸怀中国梦,认清把握大局、大势。香港社会实现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他形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香港青年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国家发展的要求,找到自己发展的机遇所在,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底气和骨气,与祖国同成长,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张志华指出,香港青年要践行中国梦,主动深度融入国家发展。事实证明,全球发展最大的机遇在中国,香港发展最大的机遇在内地,香港青年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新一代青年发展的黄金区,与国家战略机遇区高度重合、紧密结合。张志华赞扬香港青年熟悉两文三语,拥有广阔国际视野,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敢于吃苦,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高,有明显比较优势。他说,2019年有100多万青年人进入内地学习和发展,占全港青年的46%,相信随着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加快,香港青年只要把个人发展汇入香港梦、中国梦,就一定能展现新作为,开辟新天地。 张志华希望,香港青年能唱响好声音,用好、用足中央惠港措施。此次中央惠港青年一系列措施,就是针对青年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痛点,覆盖了青年的学业、就业、创业和实习等方方面面。接下来,就是要把中央的好声音传播好,把硬措施利用好,让更多香港青年得到实惠。他又提到,希望特区政府给予更多配套措施,拿出更多资源,支持中央政策落地、见效。 read more

入境处︰疫下接获3428宗免遣返声请增设支援主任聘退休人员
有报道指,入境处以免遣返声请个案上升为由,增设10个「遣送审理支援主任」职位,负责处理声请人索取个人资料的申请,以为期12个月的非合约形式重聘10名主任级人员,该职月薪逾5.6万元,有部门中人批评该职位涉及的工序简单,毋须重聘高级人员处理,有获聘者亦无递解组经验。 入境处表示,去年1月至今年9月共接获3,428宗免遣返声请,主要由非法入境者及逾期逗留人士提出,为加快处理因疫情积压个案,公费法律支援名额增加,确认增设该职并重聘10名退休人员,均已于今年9月底前履任,所涉及的薪金开支由部门现有运作经费调配。 有报道指,入境处以新接获声请上升为由,今年中开设10个「遣送审理支援主任」新职,透过「退休后服务合约计划」,重聘10名「两粒花」或以上的退休入境事务主任,专责处理声请人查阅及索取个人资料的工作,该职位月薪逾5.6万元,合约期一年,获聘者已于今年7月及9月分两批履任,当中4人为退休「三粒花」总入境事务主任,有部门中人批评该职位涉及的工序简单,并不需要重聘高级人员处理,有获聘者亦无递解组经验。 入境处表示,自2020年1月起至2021年9月,共接获3,428宗免遣返声请,主要由非法入境者及逾期逗留人士提出。为应付因疫情积压的个案,公费法律支援处理名额于去年10月下旬开始,分阶段由每日5个增加至8个,2021年4月起增加至每日13个,并将于本年11月中进一步增加至每日16个。 支援声请人的当值律师在处理个案时,超过九成会按私隐条例,向入境处索取处方所持有的声请人个人资料,如申请签证资料,入境处自2014年已成立专责小组负责处理有关申请,负责职级为入境事务主任。 入境处︰今年4月以退休后服务合约计划招聘 为加快处理积压个案,入境处按实际需要临时增聘遣送审理支援主任职位,提供额外具相关经验的人手,于今年4月以退休后服务合约计划招聘,按非公务员合约形式,合约期为12个月。该职位需确保所有查阅或索取资料的申请符合条例要求,并需要检视下级人员,包括高级入境事务助理员所处理及拟备的文件,确保向申请人发出的资料准确无误。处方认为由主任级人员出任相关职位为合适安排。 入境处表示,已就有关职位通知合资格的355名人员,共收到31份合资格的申请并面试,经遴选委员会审议决定,最终有10名人员获聘,均已于今年9月底前履任,有关职位的月薪为入境事务主任月薪的中位数,所涉及的薪金开支均由部门现有的运作经费调配。处方重申,「部门会因应人手需要、申请人能力及面试表现、是否具备有关职位所需的知识及技能等,透过甄选面试,公平公正审核各申请。」 read more

高永文料疫情会反弹倡保留方舱医院
香港第五波疫情缓和,每日新增确诊数字回落至三位数,政府放宽社交距离措施。食物及卫生局前局长高永文今日(5月1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目前本港仍未算达致「动态清零」,放宽防疫措施及若出现传播力更强的变异病毒株,认为疫情一定会反弹。 高永文指,本港疫情已经稳定,单日确诊数字由高峰时的五位数降至三位数。但他认为,现时本港不应学习西方的做法,强调须维持口罩令等个人防护措施,已经落成的方舱医院仍有需要保留。 read more

等候入院支援热线日接逾200通电话 香港医管局拟加派人手
Omicron变种病毒杀入社区,爆发多条传播链,社区更出现Delta传播链,确诊患者几何式上升。医管局指,新开设支援等候入院患者的热线运作大致畅顺,暂时有10条热线共10位职员接听电话,首两日每日接平均接到200至300个查询。 医管局总护理行政经理潘恩荣表示,来电者不少都是没明显病征的确诊者,查询有关在家隔离要注意的事项,亦有确诊儿童的家长致电担心子女病情变化。他指,未来会与私家医生合作,如果有等候隔离热线的确诊人士致电希望了解更多医学资讯,会将他们转介予私家医疗人员,相关安排正在筹备中。 热线共有10条线,接听的都会是有医疗背景的人士,例如护士等。对于首两日等候时间可能会较长,他解释因为听电话人员要花较多时间回答病人的问题,局方未来会陆续增加人手。 等候入院患者的支援热线已经开通,患者可拨打1836115,热线每日上午八时至晚上十时运作,解答医疗及感染控制等问题。 read more

香港严防爆发第五波疫情 林哲玄与九医护组织联署吁市民尽快打针
变种病毒Omicron流入社区,又一城望月楼累计6名食客染疫。医疗卫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与香港医务委员会执照医生协会会长张汉明等9个医护组织今日(4日)发表联署声明,紧急呼吁市民接种疫苗,指因为Omicron已经进入本港社区,刻下是阻⽌第五波疫情爆发的关键期。 声明:刻下是阻⽌第五波疫情爆发关键期 声明中提到,Omicron已经进入本港社区,现在是阻止第五波疫情爆发的关键期,又指Omicron传播力强大,较Delta以及所有已知品种多数倍;而疫苗能大减受感染者病情,及大幅降低深切治疗需求和死亡率,惟本港整体接种率仍然落后于不少发达地区,长者的接种率更非常低。 紧急呼吁所有香港市⺠ 包括长者及免疫⼒较弱⼈⼠接种疫苗 声明又指,Omicron死亡率表面看来较低,是因为不少患者已接种疫苗,忧未有接种的人士,尤其长者的风险更高,紧急呼吁所有市民,包括长者、长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较弱人士,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声明又指,因应Omicron传播之快令医学追踪难上加难,吁市民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大型活动。 医委会执照医⽣协会、⻄医⼯会及医护诚信同⾏等组织参与联署 参与联署包括执照医生协会会长张汉明、私人执业专科医生协会会长郭宝贤、医学组织联会会长张文勇、中华医学会会长陈真光、牙医学会会长王志伟、西医工会会长梁汉辉、女医生协会会长余诗思、医护诚信同行副主席王予婷,及专业人士协会主席庞朝辉。 read more

港人6月1日起赴韩须提交财政证明免检疫需登记针卡
据韩国观光公社香港支社公布,港澳地区的旅客,持有港澳特区护照或者英国国民(海外)(BNO)护照可以重新前往韩国旅行。不过根据韩国驻港总领事馆文件,由于韩国仍然未恢复免签证入境待遇,港澳旅客仍然需要申请实体签证。 由6月1日起,旅客可以申请短期个人旅游签证(C-3-9)入境韩国。旅客接种了2针世卫认可的新冠疫苗后第14至180日,或者打3针疫苗,并于检疫情报预先登记系统Q-CODE (https://cov19ent.kdca.go.kr)上登记接种记录及上载证明,就可以免隔离检疫。 签证申请方法如下: 首先于韩国签证网站(visa.go.kr)填写电子表格并列印; 然后亲身到韩国驻香港总领事馆递交其余所需文件,并支付港币$320签证申请费用(适用于单次入境,最多停留90天); 等候签证审核,审核最少需7个工作天(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不包括在内); 之后领取签证日期将于申请手续完成后或透过手机短讯通知,申请者可于星期一至五13:30至16:30期间,亲身前往韩国驻香港总领事馆领取入境签证。 旅客要注意,韩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接受签证申请时间为星期一至四(工作日)09:00 - 11:30,申请人数每日限额为30人。根据韩国方面的具体要求,一般持有特区护照的申请人,需递交申请表格必须由申请人本人亲自填写/签字,贴好照片,照片规格: 白色背景彩照, 35 x 45 mm;护照的有效期必须逾6个月(正本及载有个人资料页复印本);身份证复印件、以及最近三个月相当于逾港币20,000的财政状态证明材料。而申请文件并不包括疫苗接种记录。 read more

中学幼稚园今起分阶段复课小学全面恢复半日面授
第五波疫情持续缓和,继小学4月19日起陆续恢复面授课后,全港中学及幼稚园今日(3日)起分阶段恢复面授课,恢复面授课堂的学校总数增至2100多间。所有学生早上回校前,都必须在家先进行快速病毒测试,阴性才准回校。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早前表示,1500间幼稚园及幼儿中心以及逾400间中学今天起分阶段恢复面授,预计今天学校会呈报10至20宗阳性个案,染疫学生不要上学,以减低校园传播风险。 复课具体安排: 小学今日起全面恢复半日面授课堂; 幼稚园目前只可上半日面授课,今日起分三阶段恢复面授,三分之一的学生先于今日回校面授,余下学生将于5月10日后恢复面授,5月16日始全校恢复面授; 中学以半日课为主,学校可自行决定如何划分阶段。若整体或部份级别达9成疫苗接种率,校方可安排全日面授课堂,最迟5月10日恢复全校半日学校面授课堂。 read more

元旦起扩大接种第三针 香港九接种中心延长时间
政府今日布,由明年元旦起进一步扩大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包括全港10间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其中九间会延长开放时间,方便市民接种第三针。 政府发言人表示,在来势汹汹的变异病毒株的威胁下,尚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应尽快接种以保护自己,并减低一旦感染后患重症及死亡的风险。合资格的市民应尽快接种第三剂疫苗,加强保护力,为社区筑起保护屏障。 由1月1日起,九间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将每天开放,并延长开放时间至每日上午8时至晚上8时;香港大学驻港怡医院社区疫苗接种中心的开放时间则维持不变。 提供科兴疫苗的三间接种中心位于:北角渣华道体育馆、佐敦官涌体育馆和沙田源禾路体育馆;提供复必泰疫苗的七间接种中心位于:西湾河体育馆、观塘晓光街体育馆、荔枝角公园体育馆、元朗体育馆、黄竹坑港怡医院、沙田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和葵涌林士德体育馆。 市民可由1月1日上午八时起,透过疫苗接种计划专题网站的预约系统,预约新增时段名额。合资格人士亦可领取「即日筹」即场接种(设于私家医院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除外),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现时,市民可以透过多种途径选择接种疫苗。除了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市民也可选择到公立医院内的新冠疫苗接种站、医院管理局选定诊所、提供科兴疫苗的私家诊所、参与复必泰疫苗接种先导计划的私营医护机构,或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站,接种疫苗。 大埔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和荃湾仁济医院将由12月30日起增设新冠疫苗接种站,提供即时接种复必泰服务。届时,公立医院内的新冠疫苗接种站将增至13间。 以接种车方式运作的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站将继续服务市民;另一个以货柜箱形式运作的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站,将会在1月7日起启用,方便更多市民,特别是长者,接种新冠疫苗。 市民可透过疫苗接种计划的专题网站,获取接种地点、预约和查询热线等最新资讯。流动接种站的服务时间表已上载至有关网站,并会不时更新。 read more

黄贵权捐逾千静观楼藏品 林郑称将会设专厅展出
林郑月娥(右)致送感谢状予静观楼主人黄贵权医生(左)。(政府新闻处) 静观楼藏品捐赠仪式今日(24日)在礼宾府举行,接受黄贵权医生捐赠的1108项静观楼藏品,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仪式并致辞。 林郑月娥说,香港地方虽小,但却一直以国际级的本地私人收藏闻名于世。香港有不少热爱中华文化并以保存及推广传统文化艺术为己任的藏家,以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独特的收藏。她举例指,黄贵权医生今天捐赠的1108项藏品当中,有二十世纪海派名家书画,也有从清代至近现代的扇面和成扇、书法对联、册页、宜兴紫砂壶、拓本,还有黄医生自己的摄影作品,可谓洋洋大观。黄医生与上海著名画家相交多年,收藏海派作品尤其完备,为研究海派书画提供极为珍贵的资料。这些画作见证着收藏家与画家之间的缘分和情谊,成就了当代画坛不少佳话,实在是意义不凡,弥足珍贵。 图示林郑月娥(中)、静观楼主人黄贵权医生(左三)、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右二)等在捐赠仪式合照。(政府新闻处) 林郑月娥说,黄医生自1990年起担任香港艺术馆的专家顾问,对本地艺术文化发展贡献良多。这次他把半生的珍藏转赠特区政府,与大众分享金石乐、书画缘,体现了收藏家化私为公的高尚情操,也传递出医者造福世人的伟大精神。香港艺术馆会从捐赠的珍品当中选出大约60组,举办「静观自得——静观楼藏珍品捐赠展」,明年初再举办另一个大型专题展。未来数年,这批逾千项的珍品亦会在特设的专厅「静观楼藏品厅」展出,让观众有机会了解黄医生的审美与品味。 图示林郑月娥(左三)与静观楼主人黄贵权医生(左二)等人欣赏藏品。(政府新闻处) 林郑月娥又指,本届政府对文化艺术工作尤其重视,随着翻新后的香港艺术馆、剧曲中心、自由空间、M+博物馆相继启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明年开幕,香港文化艺术的新格局已逐渐发展成形,以全新气象迎接香港特区回归祖国25周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