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陈恒镔:启德竹篙湾亦可纳入「逆向隔离」计划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宣布,与广东及深圳官员线上会面时,提出「逆向隔离」建议,获粤深两地官员支持,双方将设专班跟进细节。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今日(2日)在一电台节目表示,欢迎有关做法。他理解落实「逆向隔离」困难不少,认为特区政府亦可考虑在启德、竹篙湾等设施进行隔离。 政府表示,隔离地点初步考虑设于落马洲河套区。陈恒镔认为,河套区可以方便内地人员协助,是合适地点。他建议,特区政府亦可考虑在启德、竹篙湾等设施进行隔离,另外亦有元朗潭尾隔离设施未启用,青衣隔离设施也有大量房间。 陈恒镔指出,两地核酸检测标准不一,在内地CT值40便算确诊,香港则要CT值35才算确诊,建议香港采用内地标准进行检测。他续指,现时本港很多工作人手短缺,若有内地人员支援,运作会更顺畅,特别是关乎检测及闭环要求,如有内地卫健委人员在场也可确保隔离情况符合内地标准。 read more

火眼实验室下周二运作 胡定旭冀国家增援提升检测量
新冠病毒检测承办商华升诊断中心董事长胡定旭今日(11日)表示,现时本港的检测量已达极限,若想大幅提升检测量,则需要国家派员支援。 胡定旭在节目中表示,现时本港病毒检测负荷已到极限,他期望内地可以调派1000多人来港,当中包括采样人员、实验室人员,协助提高本港检测量,再配合「十混一」检测,本港每日检测量可以由约30万,提高到每日300万,有助找出病毒源头。他表示内地方面绝对无问题,如果只靠香港自己,医疗资源是不够,相信特区政府明天与内地多个政府部门的会议,将讨论有关议题。 此外,胡定旭提到位于马鞍山体育馆的火眼实验室已搭建,下周二起运作,而华升诊断中心近日亦已陆续由内地增援两、三百人,协助加大检测量,亦有2套气膜实验室正由深圳运往本港。 被问到需否封城及检测量能否做到,胡定旭认为未需要封城,只要大家合作些,在家工作及逐区大规模检测,可能1至2星期可以平稳疫情。另外,对于有人炒卖检测筹,他说感到惊讶,相信政府会思考如何应对,警方亦可以协助。 read more

香港政府周三起认可贝宁及约旦疫苗接种记录已打针港人可回港
香港政府今日(7日)公布,于本周三(9日)凌晨零时起,认可贝宁和约旦发出的疫苗接种记录,持有由该等地区相关主管当局发出并符合指定格式疫苗接种记录的香港居民,可从A组指明地区登机来港。 非洲国家贝宁和中东国家约旦目前属A组指明地区。政府接受欧盟新冠数码通行证机制下认可的疫苗接种记录,因应欧盟宣布认可由贝宁和约旦发出的疫苗接种记录等同欧盟成员国发出的疫苗接种记录,政府亦将认可该两国发出的疫苗接种记录。 政府对海外抵港人士入境实施严格防控措施,要求曾逗留A组指明地区的人士,必须为已完成疫苗接种并持认可疫苗接种记录的香港居民方可登机来港。 read more

郑若骅:追求和谐属中国传统文化调解是解决冲突最佳做法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今日(2日)为2022年调解周的校园调解研讨会暨第五届香港中学朋辈调解比赛总决赛致辞。郑若骅表示,日常生活中无可避免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纠纷,追求和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调解以互相尊重和寻求共识的态度去解决冲突,是最理想的做法。 郑若骅说,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处理校园朋辈纠纷,调解是一个更高效、可行性更高的选项。校园朋辈纠纷与一般商事纠纷不同,大多数的朋辈纠纷并不涉及金钱或合约上的争议,反而是来自于同学之间言语上的冲突或者相处上的小矛盾,而朋辈调解非常适合解决这些纠纷。朋辈调解提供中立和保密的平台,由朋辈调解员带领,让学生坦诚交流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灵活的调解程序容许更大的讨论空间,有助制定双方同意的方案。在处理这些朋辈纠纷时,调解是不可或缺的选项。 郑若骅强调,从小培养调解文化除了有助减少冲突,更可促进构建一个友爱和包容的社会。调解不单止是一门专业服务,更是化解冲突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文化。 read more

最高检副书记冀香港司法机构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
在北京,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昨日会见到访的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 童建明对张举能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对张举能履新表示祝贺。他说,期望香港特区司法机关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为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新贡献。 童建明说,近年来,检察机关积极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权力运行的监督、推动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更高水平的需求。他希望,两地执法司法机构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作出新贡献。 张举能表示感谢童建明的会见,愿意为维护基本法、加强香港法院与内地检察机关的交流合作作出努力,更好地保障两地民众合法权益,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read more

香港政府本周五列类鼻疽为法定呈报传染病 欧家荣:助研判疫情走势
本港今年共录得34宗类鼻疽个案,其中20人为深水埗区居民。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今日(8日)出席深水埗区议会时表示,政府会在本周五刊宪,把类鼻疽列为法定需要呈报的传染病,相信会有助当局研判疫情走势。 卫生防护中心表示,类鼻疽病菌一般不会人传人或经动物传人,但可以透过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类鼻疽病菌可存活于本地环境,本港每年亦有录得人类感染类鼻疽个案。根据文献,感染个案于台风或暴雨后较常出现。台风或暴雨后,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伯克氏菌有机会曝露于地面,并随着强风或暴雨令类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类鼻疽个案有机会增加。 read more

香港今新增8457确诊 张竹君料个案续升 未知何时达顶峰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WeChat_20220827221951.mp4 新冠疫情毒链难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本港今日(27日)新增8,457宗确诊,包括232宗输入个案。至于Omicron变种新冠病毒株亚系怀疑个案占比再有上升,本周三(24日)的样本比例中,疑似BA.4或BA.5升至48.6%,而BA.2.12.1则维持7.6%,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预料新增确诊个案会再上升,但未知何时到顶峰。 对于当局昨日(26日)公布的赴宴快测安排,张解释是希望减少大型聚会的病毒传播,因一般宴会上大家通常相识,可能会在不戴口罩情况下交流。至于70岁以上、未接种2针疫苗的确诊者方面,昨日已录得10至20人,均在照顾者陪同下送至指定隔离设施。 过去一天有4间安老院及1间残疾院舍出现确诊个案,各自的院友及职员需检疫;另有2间学校有班别疑出现传播,须停课一周。医管局病床扩张进入第3阶段,料增2,500至5,000张床位,部分将收新冠病人,通波仔等预约或受影响。截至昨日黄昏有220名病人已转介至私家医院疗养。 另外,输入个案方面,有108宗在机场找到,47宗于检疫设施中发现,另有58宗检疫后、入境第4至7日发现,另有19宗是检疫7日后发现;个案来自43个国家及地区,其中有7个地方多过10宗,包括英国31宗、菲律宾30宗、泰国24宗、美国22宗、加拿大及印度17宗、新加坡11宗。 张竹君公布,过去一日4间安老院及1间残疾院舍出现新确诊个案,各院舍均有1宗新病例,同住的院友均须检疫。在学校方面,多间学校的班别疑出现传播,中心已建议停课一周。 涉疫院舍包括,明爱李嘉诚护理安老院、康璟护老院(大埔)有限公司、沙头角护理院、庆楠护老院(荃湾富丽)有限公司,以及新生精神康复会竹园宿舍。 学校方面,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灵工幼儿学校,N1班有27名学生,有2名学生及一名老师确诊。比华利中英文幼稚园,PGSA AM班有13名学生,有两名学生陆逐确诊。另开学日将至,惟疫情持续升温,学校会不会有停课或进一步措施,当局表示视乎疫情情况,要平衡学生上学的需要。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公布,本港过去一日新增4名患者离世,分别为2男2女,年龄介乎69至91岁,当中两人已完成疫苗接种。 第一位是69岁男性,已打3针疫苗,有不同长期病患,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血脂高、睡眠窒息、遗传性肌肉萎缩症,本周四(25日)有咳嗽及轻微呼吸困难,曾做快测没有确诊,惟其太太昨日(26日)凌晨发现他在床上昏迷不醒,立即叫救护车,救护员发现他没有心跳,立即送至东区医院急症室,快测后确诊,当日离世,已送到公众殓房由法医调查死因。另一位73岁女性,已打2针,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高、心衰竭及慢期子宫癌,上周二(16日)去屯门医院内科覆诊,因有心衰竭而发现脚肿、胸口痛及肚脤,怀疑引致身体太多水分,快测结果显示确诊,其女儿亦快测确诊,有服用抗新冠病毒药,一直状况良好,惟至昨日凌晨突然心脏停顿过身,暂时未知死因。 第3位77岁男性为老人院院友,有高血压、曾经小脑出血、B12缺乏,本身不良于行及沟通,本月11日核酸测试确诊,安排去北大屿山医院急症室,即时服用瑞德西韦,之后因肠塞到玛嘉烈医院外科治疗,再到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昨日去世。最后1位死者是91岁女性,同样为老人院院友,有高血压、血脂高、中风、认知障碍,本周日(21日)因呼吸困难及身体差而到急症室求医,随后转至内科病房,起初两日核酸测试没有确诊,至入院第3日始确诊,曾处方口服抗病毒药,惟至昨日离世。 read more

李家超《文汇报》撰文:四策管治香港提升效率质素
“香港是一个创造梦想的地方。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为香港文汇报“我们的25年”论坛专栏撰写文章,今日刊发。他在文章中回顾自己多年工作领会到的管治四要点可以提高管治效率和质素︰必须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找出解决困难方法、要重视执行的结果、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必须具备风险管理的忧患意识。他认为,香港回归祖国25年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一国两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是香港特区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保障。他说,过去3年,香港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建立了“爱国者治港”的管治力量。未来5年是新选举制度获得实践的5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5年,是香港市民一起再创高峰的重要时刻。 李家超参选时落区,获市民支持打气。(资料图片)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李家超,在文章中指出自己一步步实现梦想,跟着香港发展的进程,不断提升自己,为香港市民服务,回报社会。 逐步圆梦 回报社会 “小时候一次遇劫经历,熔铸了我保护市民,为社会服务的人生历程。那时我是个学生,在山坡被童党打劫,身无分文,捱了几拳,又怕又怒,我意识到保赤安良及良好治安的重要性。”李家超说,中学毕业后,他投身社会。1977年,在警务处出任见习督察,从前线警务人员一直向着管理层的阶梯迈进。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在香港回归祖国这历史性的一年,投身警队20年的李家超获擢升为总警司,其后十多年出任不同岗位及逐步晋升至警务处副处长。 在警队工作35年间,他深深领会到管治的四个要点。第一、必须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不畏艰辛,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第二、要重视执行的结果,在每一次行动中,必须思虑缜密,策划周详,以求达到行动的目标。第三、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整体利益为依归,不计较个人得失,各司其职,各展所长,互相配合,互补不足。第四、必须具备风险管理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四点可广泛应用于不同范畴的管治,以提高管治效率、质素和水平。”李家超说。 在警队工作35年间,李家超深深领会到管治的四个要点。(中通社) 只有稳定 才可发展 至2012年李家超加入问责团队,在保安局的9年间,他看着香港社会出现反国民教育、违法“占中”、旺角暴动、反“一地两检”及修例风波,而破坏社会的程度及规模亦不断升级,加上外部势力推波助澜,令香港陷入崩溃,幸得中央施展组合拳,在2020年6月30日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再于2021年初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令香港社会回复安定,由乱到治,重回“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 李家超强调︰“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繁荣稳定。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国民责任。只有在社会安定平稳的环境下,才可以推动经济的长足发展,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2021年6月,李家超获任命为政务司司长,负责辅助行政长官施政,统筹跨部门工作,确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司长的角色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视野也更广阔。我不断思考,如何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促进良政善治,更好为市民服务。” 今年4月,李家超宣布参选行政长官选举,并在5月8日当选。5月20日,他获中央任命为第六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将于7月1日就任。他深感责任在肩︰“我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对香港的热爱,对市民负责的信念,肩负这项历史重任。我将全力以赴,忠诚地、坚毅地带领第六届特区政府严格按照基本法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不负国家所托,不负市民期望。” 今年4月,李家超宣布参选行政长官选举,并在5月8日当选。(资料图片) 带领市民 共建香港 李家超认为,在一代又一代市民的努力下,香港已建立了很好的发展基础。他强调,必须持续巩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以及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中心的地位,同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及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把握好国家发展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要继续联通全球,确保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地位。 他表示,未来5年,香港将不断提升竞争优势,特区政府会带领市民再创高峰,共建香港,让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市民安居乐业,儿童健康成长,少年愉快学习,青年实现梦想,事业成功,长者颐养天年。香港成为全球一个更开放、多元、包容、富希望的城市。“我会团结社会各界,凝聚力量,各展所长,互补长短,同为香港开新篇,让东方之珠再放异彩。” 【我们的25年】万众一心 同开新篇 文|李家超 候任行政长官 香港是一个创造梦想的地方。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我在香港出生、成长,一步步实现梦想,跟着香港发展的进程,不断提升自己,为香港市民服务,回报社会。 不断努力 实现梦想 小时候一次遇劫经历,熔铸了我保护市民,为社会服务的人生历程。那时我是个学生,在山坡被童党打劫,身无分文,捱了几拳,又怕又怒,我意识到保赤安良及良好治安的重要性。 中学毕业后,我投身社会。1977年,在警务处出任见习督察,从前线警务人员一直向着管理层的阶梯迈进。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在基本法的保障下,香港特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及生活方式保持不变。 在香港回归祖国这具历史性的一年,我获擢升为总警司,其后十多年出任不同岗位及逐步晋升至警务处副处长,涉猎多个范畴,包括刑事情报、刑事侦缉、缉毒、打击三合会及保安管理等。 在警队工作三十五年间,我深深领会到“管治”的四个要点。第一、必须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不畏艰辛,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第二、要重视执行的结果,在每一次行动中,必须思虑缜密,策划周详,以求达到行动的目标。第三、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整体利益为依归,不计较个人得失,各司其职,各展所长,互相配合,互补不足。第四、必须具备风险管理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四点可广泛应用于不同范畴的管治,以提高管治效率、质素和水平。 2012年,我的公职生涯出现转折点。我获邀加入问责团队,出任保安局副局长,成为政治任命官员,协助局长制定保安政策。五年后,我获任命为保安局局长。 由乱到治 重回正轨 在保安局的九年间,香港社会出现了一连串抗拒“一国”的行动,包括反国民教育、“占领中环”违法行动、旺角暴动、反对西九龙高铁站“一地两检”,以及2019年的修例风波。这些行动借抗争或示威之名,阻挠特区政府施政,排斥内地,以“两制”抗拒“一国”,其间破坏社会的程度及规模不断升级,加上外部势力推波助澜,令香港陷入崩溃,大量无辜市民受袭击,汽油弹处处,社会设施被大肆破坏,市民人心惶惶,社会被“揽炒”。 为对付香港当时的乱象,中央政府施展组合拳,在2020年6月30日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再于2021年初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令香港社会回复安定,由乱到治,重回“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 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繁荣稳定。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国民责任。只有在社会安定平稳的环境下,才可以推动经济的长足发展,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由治及兴 开新篇章 2021年6月,我获任命为政务司司长。司长负责辅助行政长官施政,统筹跨部门工作,确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司长的角色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视野也更广阔。我不断思考,如何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促进良政善治,更好为市民服务。 今年4月,我宣布参选行政长官选举,并在5月8日当选。5月20日,我获中央任命为第六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于7月1日就任。我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对香港的热爱,对市民负责的信念,肩负这项历史重任。我将全力以赴,忠诚地、坚毅地带领第六届特区政府严格按照基本法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不负国家所托,不负市民期望。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里程碑,别具意义。25年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一国两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是香港特区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保障。 过去三年,香港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建立了“爱国者治港”的管治力量。未来五年是新选举制度获得实践的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五年,是香港市民一起再创高峰的重要时刻。 在一代又一代市民的努力下,香港已建立了很好的发展基础。我们必须持续巩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以及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中心的地位,同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及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把握好国家发展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要继续联通全球,确保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地位。 未来五年,香港将不断提升竞争优势,特区政府会带领市民再创高峰,共建香港,让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市民安居乐业,儿童健康成长,少年愉快学习,青年实现梦想,事业成功,长者颐养天年。香港成为全球一个更开放、多元、包容、富希望的城市。 作为特首,我会团结社会各界,凝聚力量,各展所长,互补长短,同为香港开新篇,让东方之珠再放异彩。 (来源:香港文汇报记者:郑治祖) read more

香港今增7596确诊 快测呈报占4432宗多149患者离世
香港新冠疫情回稳,已连续4日录得4位数的确诊个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香港今日(29日)新增3,164宗经核酸检测确诊个案,其中2宗为输入病例,其余全属本地感染;另录得4,432宗经呈报平台登记及成功确认。因此,今日共新增7,596宗个案,第5波个案累计1,131,157宗。另外,再多149人染疫亡。 核酸个案中,495宗个案由医管局确诊,2,137宗由私家化验所及或社区检测中心直接确诊,余下532宗则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确诊;没有人怀疑感染Delta变种,另有970宗疑染Omicron,余下的38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昨日(28日)没有新增院舍出现新冠爆发。 死亡个案中,有长期病的89岁男死者于3月5日快测确诊,16日转到中大医学院,27日已没有确诊,死于细菌性的肺炎,当局判断其死因非跟新冠肺炎直接有关;另一人是106岁的女死者,都有长期病,3月15日经核酸确诊,21日转到中大医学院,28日过身,跟从WHO的分类,其死亡跟新冠有关。 张表示,昨日去世的129人,包括78男51女,年龄介乎50岁至106岁,当中有59人来自院舍,有83人无打针、有28人已打1针、18人已打2针;当中有123人为65岁以上长者。其中2名较年轻死者,分别是50岁男士,有长期病患,家族遗传小脑退化症,需长期卧床;另一位为57岁男士,有长期病患,有红斑狼疮症,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本身有心脏病,血管闭塞。 此外,由于数据滞后,3月26日至3月27日期间,再有20名病人离世,包括13男7女,年龄介乎43至94岁。过去一日再1,253多人出院,另有逾20名病人入院后揭染疫,其同房逾20人列紧密接触者;至今有共20,961名医护确诊新冠肺炎,其中17,974名员工已康复及返回工作岗位。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表示,现时共有10,905名染疫病人分别于各公立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留医。她指,过去24小时新增26名病人情况危殆,目前有50人情况严重,97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病房留医。 read more

张国钧回应「错版区旗」事件如有需要执法人员会寻求法律意见
11月13日亚洲七人榄球系列赛韩国站决赛中,主办机构把一首2019年黑暴期间制作的「港独」歌当作中国国歌播放,引起各界不满;其后又有媒体报道指港队疑展出「错版区旗」。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今日(17日)回应,表示未掌握具体情况,不适宜就有关个案评论。他表示,一般而言需要交由执法机关调查搜证是否有人违法,如果认为有需要,执法部门会向律政司索取法律意见。 香港榄球总会今日就「错版区旗」事件发表声明,指当港队被韩国榄球总会通知在决赛后和颁奖礼期间播放中国国歌时,一位前往韩国支持港队的球迷将该面区旗从观众席上交给球队。榄总相信,球迷将区旗交给港队的行为并没有恶意或任何不妥的企图,并感谢前往韩国支持港队的球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