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江泽民追悼大会明直播本港悼念安排请市民关注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11月30日逝世,享年96岁。江泽民追悼大会将于明日(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香港特区政府早前表示,为表达对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深切哀悼,特区政府和市民将与内地同胞一同进行悼念。本港对明日的悼念及收看追悼会直播作出安排。 香港电台电视直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追悼大会,供市民收看。政府总部直播追悼大会,在追悼大会默哀时,员工将同时默哀三分钟,所有政府政策局及部门亦会作出类似安排。行政会议明日上午收看追悼大会现场直播及进行默哀。18区民政事务处在指定地点直播追悼大会,方便市民收看并参与默哀。所有政府船只在追悼大会默哀时鸣笛三分钟。政府资助机构和相关业界机构及组织安排员工收看追悼大会及参与默哀。全港所有政府机构(包括香港境外办事处)的国旗及区旗下半旗志哀。政府官员不出席任何公共娱乐活动。所有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娱乐及庆祝活动应按情况安排延期或取消。 read more

港区政协委员批《立场》借新闻自由危害国安撑警严正执法
警方国安处昨日(29日)以「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拘捕7人,包括《立场新闻》6名高层或前高层,以及正在还柙的前《苹果日报》副社长陈沛敏;保安局依法冻结《立场新闻》公司约6100万元资产。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今日(30日)发表声明指,坚决支持贯彻落实香港国安法,坚决支持特区政府和警方依法办事,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就香港内部事务指手画脚。 声明指,《立场新闻》自问世以来,一直标榜所谓「只看立场,不问是非」方针,经常发布、传播抹黑、攻击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文章,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甚至公然煽动对立、鼓吹暴力。《立场新闻》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实则奉行破坏新闻自由、污染新闻自由的伎俩,所作所为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必须依法惩处。 声明强调,香港是法治社会,有法必依,违法必究。香港国安法全面实施后,香港社会重回正轨,新闻自由在法治环境下得到充分保障,「新闻自由」与「违法犯罪」之间的界限已经非常清晰,任何人利用新闻工作挑战法律权威、破坏社会秩序,都是对「新闻自由」的玷污。声明又指,国安法的权威不容挑战,警方依法调查无可指责。 read more

林素蔚快测中招吁市民中秋节注意防疫
立法会议员林素蔚昨日(9日)快测呈阳性,出现喉咙痛、头痛等征状,现需居家隔离。 林素蔚今早(10日)在社交专页表示,昨天用了三个不同牌子快测棒进行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据了解,林素蔚每天进行两次快测,一个星期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她并呼吁市民在中秋佳节注意防范疫情。 read more

香港金紫荆广场手语舞快闪童声唱响爱国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今日(11日)清晨,稚嫩的童声响彻维港两岸,一众香港青少年及儿童在金紫荆广场参加升国旗仪式,并以独特的方式——手语舞《国家》庆祝中秋及国庆节的到来。 小朋友们在国旗和区旗下唱响《国家》,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手语舞及合唱抒发内心情感。有参加此次活动的小朋友家长表示,今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孩子们也非常开心,进一步深化了家国情怀,增强了文化认同。 本次活动由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协进会主办,并得到香港警务处及康文署的大力支持。湾区文发协表示,近日亦到香港故宫、西九龙文化艺术公园、M+等地标性建筑,快闪表演手语舞,向祖国表白。 read more

出席生日宴两名政治助理施俊辉及萧嘉怡向公众致歉
教育局局长政治助理施俊辉及政务司司长政治助理萧嘉怡1月3日参加洪为民生日晚宴,鉴于有出席者涉及变异病毒株的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或初步阳性检测个案,二人已按卫生防护中心安排,入住竹篙湾检疫中心接受隔离,今日(8日)分别向公众致歉。 施俊辉表示,香港现时疫情严峻,本人就事件为抗疫工作带来额外负担向社会致歉,并已汲取教训,往后加倍警惕;萧嘉怡表示,对于事件为全港抗疫工作带来额外负担向社会致歉,并已汲取教训,日后加倍警惕。 read more

香港职工会登记修订 孙玉菡:政府有责任监督指导社会团体
政府昨日(16日)刊宪修订职工会登记要求,由下周一(9月19日)开始,登记职工会须签署声明,确认职工会的所有目的及宗旨均为合法,并不会进行或从事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或不利于国家安全,及违反香港法例的行为或活动。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今日(17日)表示,在香港国安法下,政府部门就国家安全事宜对社会组织团体有监督、指导、宣传等责任,所以在这大方向下,政府检视了「职工会登记申请书」是否有地方可以更清晰说明,可让大家更明白这方面的需要。今次修订其中一点是写得更清楚,告诉大家职工会登记申请的所有发起人要申明须符合法例,包括不可危害国家安全。 他指出,职工会发起人须提交过去约半年内的受雇纪录;如安排代理人协助处理申请,代理人须呈交(由最少两名)发起人签署的授权书证明其为代理人。如果该职工会在今年9月19日当日尚未完成登记手续,也须填这张表,因为尚未完成;以后递交的新申请当然用新的表格。旧申请若已完成登记,则不牵涉新申请。 read more

陈茂波:香港特区政府重视文物保育逾1500项历史建筑已评级
大湾区文物建筑高峰论坛今日(9日)举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致辞时表示,香港共有132项法定古迹、逾1500项已评级的历史建筑及208处具考古研究价值的地点。他指出,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育,会透过历史建筑评级机制,以客观科学标准厘定香港历史建筑物的文物价值及保护的需要。 陈茂波表示,为善用历史建筑,政府推行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邀请非牟利机构以社企模式来活化及营运一些由政府选定及拥有的历史建筑物。计划由2008年至今,有22幢历史建筑受惠,不少已成为香港文物旅游热点,当中5项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read more

林郑:黑暴行为伤内地同胞感情中央举措助加强两地关系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团到四川成都,今日(23日)出席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二次会议。林郑月娥在致辞时提到,修例风波期间,社会动乱的「黑暴」行为,伤害了内地同胞的感情,也让他们对香港有些负面看法。现时她带领特区政府重新出发,重振经济的过程当中,很重视重建内地同胞对香港的观感。 林郑月娥指出,过去两年多,暴乱和新冠疫情令香港社会经济饱受打击,有幸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香港由乱及治。而全国人大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为本港政治体制正本清源,重回「一国两制」初心,选举制度完善后的首场选委会选举亦在刚过去的星期日顺利举行。中央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往后香港更有条件加强与内地的合作关系,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林郑月娥说,四川人民因香港参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重建工作而对港人有深厚的感情,而多头来自四川卧龙的大熊猫也是川港人民的重要连系。所以,她希望特区政府日后在内地的宣传推广工作,能特别得到四川省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她亦邀请四川的书记、省长在明年合适时间访问香港,标志川港两地逐步重启人员往来,到时候欢迎更多的四川同胞到访香港,共同见证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重大时刻。 林郑月娥又指,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四川和香港之间的人员往来可以有序恢复,让两地政府和机构组织能更顺利地推展合作计划,落实今天会议上同意的合作项目。她寄望香港继续发挥所长,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共谋合作,让川港两地的发展百花齐放。 read more

陈国基:打击卫生黑点计划不会原地踏步政府将力求完善
立法会第二次前厅交流会今日(17日)举行,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及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率领辖下9名政策局局长出席,讨论「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会后陈国基向记者表示,交流会让他更容易了解议员在不同议题上的意见,是很好的安排,政府将持续举办交流会。 陈国基表示,交流会第一节主要讨论「打击卫生黑点计划」,由副司长卓永兴领导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已推出第一阶段计划,为期三个月,内容包括打撃卫生黑点、强化日常卫生工作、加强宣传及教育及加大执法力度。他指出,环境卫生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议员提出不少务实及建设性的意见。他强调「打击卫生黑点计划」并非一次性的行动,计划具持续性,政府将建议一套标准运作模式,建构社区监察网,督导政策局进行工作,并对计划成效作评估,计划亦不会原地踏步,政府将力求完善,工作组会继续听取各界及社区的意见,以合乎市民要求。 陈国基续指,会议第二部分的自由时间,议员提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防疫措施、青年发声、地区工作、不同阶层的教育以至深化大湾区交流合作等议题,各司局长就自己所属的范畴向议员解释及交流,有助政府制订政策时,能够顾及不同人士需要。 read more

陈恒镔:香港经验显示「放开」可行倡提高接种率
香港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委员陈恒镔今日(16日)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表示,从香港累积的经验来看,是可以放心开放的,最主要的是要着重保护老年人和儿童。 陈恒镔介绍,目前香港社会面疫情整体比较稳定,并且已取消扫描「安心出行」进入室内公共场所的限制措施。截至12月15日,香港有3700多人因染疫需要住院,较严重患者为32例,数据显示,Omicron病毒虽然传染性高,但毒性很低。从香港累积的经验来看,是可以放心开放的,最主要的是要着重保护老年人和儿童。另外最重要的一环是提高疫苗接种率,尤其是老年人。 此外,陈恒镔提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发展,香港和内地在医疗方面可以有很多合作。医疗服务是社会服务中一项基本服务,在一些调查中,香港市民如果要到内地发展,他们最关注的是医疗方面的问题,因此,合作的根本要素就是「流通」,支付系统流通、医护执照流通、药物流通、医疗器械流通等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陈恒镔认为,香港的医疗基本都是面向世界的,在高质量医疗发展方面可以提供一些经验,在医疗产业方面也可以加强两地合作,尤其是医疗服务、生物科技、药物研制、医疗器械和设备等。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香港和内地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支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