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富艺斯拍卖行明年将亚洲区总部迁至西九文化区
富艺斯拍卖行今日(16日)宣布明年秋季,将亚洲区总部搬到西九文化区的西九管理局大楼。新总部将占用大楼6层空间,面积达4.8万平方呎,设有零售空间、展厅和拍卖场等。 富艺斯表示,疫情以来,亚洲区客户在多个收藏门类的购买力大幅上升,增长超过3成,拓展亚洲业务对公司全球发展战略至关重要。西九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表示,西九文化区和富艺斯将共同推广艺术文化发展,相信富艺斯的新总部,将成为香港、亚洲和其他地区收藏家的目的地。 read more

香港驻迪拜经贸办投入运作 为中东首个
香港驻迪拜经济贸易办事处昨日(28日)开始投入运作,是香港特区政府在中东地区开设的第一个经贸办,将有助加强香港与区内贸易伙伴,特别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六个成员国的经贸关係。 驻迪拜经贸办今日在办公室举行开幕仪式,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透过视像录影致辞。她表示,驻迪拜经贸办的成立充分显示香港十分重视与阿联酋和其他五个海合会成员国的伙伴关係,亦将有助区内的企业和投资者把握香港独有的机遇,当中包括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支持下,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提升其在金融服务、贸易和航运的固有优势,以及在文化、法律和解决争议服务和知识产权贸易等领域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是次开幕仪式由香港驻迪拜经贸办处长李国雄主持,主礼嘉宾包括阿联酋经济部外贸国务部长Thani bin Ahmed Al Zeyoudi博士、中国驻阿联酋特命全权大使倪坚、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李旭航、阿联酋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驻迪拜办公室副主任Rashid Abdulla Al Qaseer及迪拜经济发展局助理局长Khalid Ibrahim Al Kassim。 海合会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成员国人口超过5000万。2020年,香港与海合会之间的商品贸易总额达1000亿元。在海合会国家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经济的同时,香港能为海合会公司和企业家提供庞大机遇,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香港可协助它们扩大业务组合和扩展至内地和亚太地区市场。不论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还是在智慧城市、交通、物流、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和珠宝首饰等领域上,均能互惠互利。 驻迪拜经贸办的服务地域范围覆盖海合会的六个成员国,即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 read more

香港无线280职员打疫苗 汪明荃:我70几岁打完都无问题
香港政府外展疫苗接种服务队昨日(29日)到将军澳电视广播城,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约280名职员接种复必泰疫苗。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在社交平台发文指,外展队下午来到电视城,为台前幕后约280名员工接种,他与疫苗顾问专家委员会成员曾浩辉、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许涛了解接种情况。无线副总经理曾志伟、助理总经理乐易玲及「阿姐」汪明荃也到场支持。他引述「阿姐」呼吁长者接种,指「其实老人家唔洗惊,我都70几岁,打完咩问题都无!」 聂德权表示,无论是台前的演艺人员或幕后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接种新冠疫苗是防控疫情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措施,亦是克服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他呼吁尚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别是长者,尽快接种疫苗,护己护人。 自公务员事务局推出外展疫苗接种计划以来,各界反应踊跃,局方已为香港体育学院、国际专业服务企业、地产发展商、金融机构、建造业界、公共事业机构、物管企业、大学、主题公园、保险企业和地区团体提供外展疫苗接种服务。 read more

李家超政纲简介会实录
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将于5月8日举行,行政长官候选人李家超今早(29日)举行政纲简介会,并且邀请地区及基层代表出席。他公布,政纲有四个纲领,第一是强化政府治理能力;第二是土地和房屋供应方面提速、提效、提量;第三是提升香港竞争力;第四是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以下为李家超政纲简介会实录全文: 4月29日上午11时,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李家超在湾仔会展中心举行「同为香港开新篇」政纲简介会,邀请地区及基层代表出席,黄芷渊主持。 一、李家超简介政纲 各位市民、出席今天会议的朋友,感谢大家今天收看和出席我的政纲简介会。我邀请了许多地区和基层代表,因为我是关心地区和基层,所以很感谢今天出席会议的人士。过去三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宝贵意见,探访了基层家庭,拜访了不同组织,他们给我机会解释施政理念,同时给了许多意见,特别感谢许多选委和不同界别人士,他们很关心我的选举。我感谢每一位给意见的人士,及竞选办同事马不停蹄、不辞劳苦同我一起做选举工程,见大家收集意见,共同与我写成今天的政纲。 但我必须强调,政纲毕竟篇幅有限,纵然有些范围未能全部涵盖,不表示我不关注,我会用其他机会向大家解释在其他方面我的想法和工作。当然,我若成功当选,在日后的施政报告里会详细一一交代。 我的政纲已经印好了(展示),欢迎大家拿来慢慢看,也会用网上版本,希望大家花点时间看我的施政理念。 我希望用今天的时间同大家扼要讲政纲的四个纲领: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土地和房屋供应提速、提效、提量,提升香港竞争力、强调持续发展,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 纲领一,强调强化政府治理能力。我要提升管治能力,增强政府的执行能力,团结各界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奠定稳固的基石,让我们向前发展时无后顾之忧。 提升管治能力方面,我第一是强调行政和立法关系,我们要有良性互动,多些沟通协作,确保在立法会解释清楚施政理念和措施,得到立法会支持,共同为香港做事。我会经过政府架构重组、完善政治委任官员设置,让政府工作更加有效。架构重组方面,我对衔接政府的方案是倾向性态度,但有些环节我还要同特区政府商量下,包括特首办的一些岗位等。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同现届政府充分沟通,也感谢他们表示予以配合。无论沟通后的方案如何,必会公布细节,按所需程序去推进。当然,必然会在立法会充分讨论。 我会强化政策研究和统筹能力,因为任何政府的措施都必须有充分的政策研究基础,执行时要通过不同部门,统筹能力必须强化。 我会增强政府的执行能力,加强团队精神,以结果为目标共同解决问题。我会要求做领导的官员在问题初期酝酿时主动介入,作适当指导和指挥。我会就指定工作制定目标,让各部门和同事知道某一领域的进度和结果如何。 我会加添一个新的「应急动员机制」,在现有动员机制基础上,希望若须对付新的危机,新的动员机制会确保有一个肯定的动员公务员人数数目及时间性要做到「零差别」。简单说,新的动员机制在风险评估方面若要求某个级别,我将要求不同部门提供一个指定数目的公务员、集中指挥,让我们可即时应对危机,在数目和时间上都做到最肯定、最好。 我会团结各界一同解决问题,特别是社区,我会加强在地区基层的组织和团体的联系。我会在18区成立地区服务和关爱队伍,建立系统性的义工网络,确保我们要动员时在数目、人员能力和背景等有充分认知,可发挥最大力度。 我会广泛吸纳人才进政府不同岗位和组织,包括咨询架构等。同时,我会奠定一个安稳的基石,让大家可无后顾之忧向前迈进,包括在不同领域做全面风险评估,确保有有效预案,提高安全系数。 当然我也会履行基本法下23条立法的宪制责任,适时推动有关工作。 大家可看到,我会通过提升管治能力、增强政府执行能力、团结各界特别是社区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建立一个非常良好的「保护网」,无后顾之忧全力向前。 纲领二,土地房屋提供方面,全面提速、提效、提量。第一,要精简程序;第二,加强统筹;第三,用多元多方法寻求发展;第四,基建先行。 精简程序方面,我现在会提倡一个新的「公屋提前上楼」计划,这是创新思维,我们会针对某些公屋项目,若其建造期间如有一栋或两栋建好,但因其他配套未到位通常不会开始入伙,但我会批准入伙让轮候市民有选择。若TA希望优先解决居住环境和面积、不介意未有充分提供配套(如交通、购物不便),我会让其提早上楼。目标是希望缩短(轮候)时间,约1年左右。 另外,我会全面运用市场力量加快做基层。我会精简行政或法律程序,确保与时并进。我知道现届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正在想修例方案,但我希望在不同环节和程序可精简,别重叠,与时并进,在需要时提出修例改善环境和政纲。 我会运用创新科技加快建筑,如用MIC(集装箱组装)、BMI(电子化申请、文件、审批过程等)。 加强统筹方面,我会成立由司长级官员领导的两个组——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前者以工作为目标,包括审视和研究创新思维的「公屋提早上楼」计划,看哪个项目可执行此计划,我也会要求该工作组在新一届政府上任后第100天提交初步报告看在哪些方面可进行的工作方案,达到提速、提效、提量建公营房屋。后者要审视整个造地(由生地变熟地、由熟地变到建造房屋)整个过程涉及的部门、流程,看如何整合和统筹,确保每个环节提速提效提量,政府部门除了是监管者还是促成者,所以我对该工作组有很高期望。 我会多元、多方面发展,「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都是我们很大的计划,不但提供大量土地,也是很大的载体,让我们规划好建成香港作为宜居和发展的优质城市。这两大计划我们会出全面审视和部署,我也会留意其他领域可做啥,包括绿化地带等。我们强调同土地持有者共同开发土地的重要性,当然若有适当情况需要运用《收回土地条例》也会考虑。但我强调社会共同解决问题,我也看到很多持份者很积极提供解决方案。 我会主张基建先行,因其带动不同活动产生最大效益。在基建项目上确保达到最高的协同效应,特别是与深圳、大湾区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谋划好同深圳的基建对接,我也会审视各个铁路的建筑建议,尽量推动它们发展。 在土地房屋供应方面,要做到提速提效提量,将要通过精简程序、加强统筹、多元多方法发展、以基建先行为原则,来整体谋划。 纲领三,提升香港竞争力、持续发展,包括: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其优势,发展香港成为创科中心、带动经济转型。 我会以「北部都会区」成为新的发展引擎,成立部门专责就其规划和发展作全盘考虑,让大家知道短、中、长期如何让北部都会区成为宜居、宜业、有保育、高质素的生活区;也会利用该都会区同大湾区特别是深圳产生协同效应。 我会塑造香港成为文化之都,推动多元创意经济发展。我也会利用好法治优势去强化不同的法律服务,特别是区域法律争端解决中心。我也会做好一向香港多元发展的优势,让香港在多方面自由发展。 在政纲里,这六大主轴我是详细交代了不同的政策目标,如在金融中心方面有9个政策目标,大家可细心查阅。 但我想解释,在提升竞争力方面的三个考虑。首先,固有优势如何巩固、强化、提升,如我们是离岸人民币中心,如何做大做强、帮助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等,都需利用固有优势去强化和提升。 当然,更重要的是利用好新的机遇激活发展,将经济提升到新台阶。我们会建造国际创科中心,无创科就无未来,毕竟全世界都以创科为目标、不进则退,香港不会等也不能等。我们会在创科上全面发展,通过创科在不同领域创造新经济,工业可再工业化,不同领域可提升价值。例如塑造文化之都,这既是国际的也是大湾区的文化之都,香港已定位发展成为中外文艺交流中心,我们两文三语、同世界充分接轨等优势,把艺术和其他活动带来香港,「文化之都」目标是大湾区和国内有任何展览、文艺表演首选香港,这也是我们利用新机遇创造另一个新高峰。 第三点更重要,我们的优势是香港的独特性,别无他地。香港面向国际,同国际连接、包容,紧密的沟通,我们会继续加强香港国际城市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内地作为我们的「腹地」,我们有内地的机遇,因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将来世界经济活动最大引擎,这得天独厚的优势需永远记住和发挥好,在国家和外国都没其他地方同时有连接世界、进入内地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桥梁的优势,我们会用好。在增强竞争力上,我强调各方参与,有信心在此优势下会有市场、资金和人才。 纲领四,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包括:优化医疗护理,重视安老助弱,提高教育元素,重视青年发展。 医疗护理方面,目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强化医管局应急机制,确保应付另一危机时该机制可在时间上「零交接」,动员人手方面有肯定性和可靠性。我也支持医管局扩展和增加人手,尽量利用新的应用科技提供服务,包括遥距医疗。我也认为中医发展对香港整体医疗系统有积极作用,如应对疫情时知道中医可防范轻症变重症、重症变死亡,中西医一起治理也有许多新空间可考虑;事实上注册和表列中医约有1万人,西医1.5万人,加起来的人力相当重要。 当然,确保市民健康发展,基层医疗系统建设很重要,因除了治疗,最重要的是管好身体健康,免于不必要病痛。基层医疗的好处是可在基层层面市民得到许多有效信息、知道自己身体状况,大家一起管理好身体,特别是防范高血压、糖尿病等,加上家庭医生制度,许多人在身体管理和整个社会健康管理上帮助很大。 我重视安老和助弱,提出一个解决跨代贫穷的试验计划,其理念是在我探访基层家庭时,单亲妈妈和读中学的大儿子同我交流时,感到他的学习环境、条件、机会均不理想。我提出一个试验计划、千人计划,帮助1000个住在劏房的初中生,让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共同设计一些方案和计划帮助他们,包括设计一些活动、培训的可能性、增强他们自信心和实行规划,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资助;更重要的是企业参与,希望成功的青年企业家或管理人才可做这1000人的导师。该计划为期两三年,每年都作检讨,也会定目标去衡量计划成果并改善。 我会落实合「并长者生活津贴」,让其只需符合基础的生活津贴审查即可拿到高的生活津贴份额。我会优化「长者社区照顾服务计划」的服务券,更好提供在家的安老服务。我会检讨外判制度,确保承办商的员工付出努力后得到应有的薪酬。我会改善劳工待遇和居住环境,提供一些高质量就业机会,通过刚说的提高竞争力方案创造一些更有质量的岗位,也在刚提及的在土地房屋供应工作之后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教育方面,我重视将教育的内涵提升,特别是教师专业操守和培训,因教师是许多学生学习榜样,为人师表如何做到更专业,我会很重视。 我会提高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推动「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计划,这也是配合我刚说的提高竞争力,让学生完成课程后,除了学术方面知识也有一些应用技能即时符合市场、企业工作需求,直接让企业有人才,没有配对方面问题。 我更会推动「终身学习」的文化,因科技对于香港、世界的冲击,会让不同岗位有不同需要,所以终身学习是每个人确保生活质素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文化。 我会向青年发展方面做多工作,首先制定青年政策和发展蓝图,提供更多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培育爱国爱港新一代,增加他们在国际或内地的实习机会。 通过医疗护理、重视安老助弱、提升教育元素、重视青年发展,我希望建立一个「关爱社会」,青年可实现梦想。 我宣布参选时提出的三大施政理念:以结果为目标解决不同目标、全面提升香港竞争力、奠定香港发展的稳固基石。这都贯彻在我刚介绍的政纲里。 各位市民,我参选行政长官最大的推动力是我对香港的信心。我深信香港经过过去三年的困难和磨练,会变得更有活力,我们奋发自强、重新出发。香港会是一个安定、稳定的社会,会多元、包容、充满希望;我会带给大家一个会做事、做成事的政府,我会以诚恳态度多聆听沟通;我会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大家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问题,同为香港开新篇。多谢大家! 二、观众提问环节(谭耀宗主持) 谭:有朋友问「是否会为社区管理建立一套官民合作的长久机制?在地区管理方面加入更多熟悉区情的地区人士参与,更有效地将民间社团力量配合政府政策的实施? 李:多谢谭sir和这个提问。这个建议绝对正确。我很重视社区和政府共同努力为社会服务,当然政府有领导作用,我们会带头鼓动社会力量,但最终解决问题和落实政府措施,地区发挥很大作用。首先地区可解释政府政策,第二可协助政府推行政策,而更重要好的是地区可让市民得益最大。抗疫行动已充分表明地区网络在推动整个抗疫工作时发挥的效力,如我派物资包时感受到地区包装和派发的团结力量。 我的概念是不仅要将这些力量团结起来,还要将其系统化。所以刚讲的政纲提及,除了增强同地区联系外,还要建立18区社区服务和关爱队伍,我会系统化及恒常化该网络,以确保遇到抗疫或一些不幸灾难事件时,动员时有多少人、他们长处和技能是啥,可以做的事变得更有把握;平时则可做些关爱服务,如照顾长者、推动慈善活动等。 更重要的是,建立这个网络后,联系和沟通更有效,政府也知道社区需求、更加贴地。其实建立这18个服务关爱队与我刚说的理念一致,共同解决问题、同为香港开新篇。 (现场鼓掌) 谭:一位朋友关心房屋,问「房屋仍是香港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新一届政府如何着手?」 李:房屋问题的确是社会极度关注的问题,我探访不同人士或组织,收集的意见房屋占绝大多数。这也是解决不同问题的钥匙,如扶贫方面公屋供应起关键作用;房屋也会让家庭和谐、变得有希望,青年发展因有安居之所可更加全面。 但房屋问题蹉跎了20多年,我们有很多大辩论,讨论了很多方案,但我觉得政府必须坐言起行,我的理念是提高政府执行能力,提速提效提量,精简程序、有效统筹,创新思维提出「提早上楼计划」。方案可继续讨论,但必须行动,这也是我建立两个组去跟进工作的理念和目的。 我深信会带给大家有执行力的政府,其将在精简程序和统筹工作上做到成绩,在提速提效提量上让大家见到实际成果。 谭:有人问「在围绕提升香港竞争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李:我在政纲里提及的「六个主轴」,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很多融入大湾区、加强香港竞争力,方向已经很清晰了。当然,融入大湾区不同领域,刚介绍了创科很重要,我们有许多优势。包括基础研究,将其转化成产业和商品已有很好成绩,但更重要是产业化及有完成产业链,所以大湾区正是香港与深圳等其他城市共同发展的强大机遇。另外我刚说的将香港发展成「文化之都」,正是大湾区带来的机遇,利用好大湾区接轨国际,香港前途无限。 在帮助不同人士进入大湾区、特别是青年,首先要提升青年「装备」自己,让其有竞争力、有理想、更明白如何设置个人生涯规划;再者,提供许多资讯予有希望进入大湾区的企业和人士,让其更了解发展机遇在哪、若有疑虑怎寻求资讯,在大湾区利用现有港人或企业提供有效资讯,这方面都要努力,已有许多人在做,也有许多很贴地的方法。这正是「同为香港开新篇」,大家共同帮助不同领域的人发展大湾区机遇。 谭:有人问,你三大理念中提及「以结果为目标」,怎样平衡「程式主义」和「以结果为导向」间的关系?对于当前部门与部门间衔接不畅的问题有何解决思路? 李:刚提的就业,必须强调要增加本地就业的机会和优势。刚说的「香港发展成为创科中心」正是要加强本地就业,将本地青年培训成为STEAM人才正是将其能力配对到香港一些企业需求的学生及人力资源。我说的「终身学习」也是加强人们竞争力,让香港就业更成功,每一个新的职位有更多含金量、发展量等元素。所以在就业方面,当然要用好大湾区发展空间,但本地就业要做好,教育、整体培训方面都要做好。 至于结果为目标与程序不违背,程序的目的是确保达致一个较肯定的结果,但多年来,我们的做事方法、市民期望均已改变,如何与时并进、优化程序?简单说,十多年前没人讲手机,做事方式已改变,这种过时的程序难道不检讨吗?相信大家很认同,要符合程序,但更要经常记住,要有结果才能真正让社会和市民受惠。 另外,我刚提出的很重要一点,政府部门有监管,确保所有行业依规矩做事,也有责任做促成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在程序和发展、改善市民生活并不违背,只是需要与时并进检讨一些过时和重叠的程序。我很有信心当选后,政府部门会认同我们在程序上作检讨,因为每个公务员参与政府工作都希望做出成果,让市民感受到他们的工作的确是为了市民福祉。所以在理念一致下,我对于精简和改善程序而又达到结果,我是很乐观且很有信心。 (现场鼓掌) 谭:本来有些问题要问,但因时间关系问到这里,以后还有机会,多谢! 李:我们合个影吧,这么难得。 (李家超持政纲与谭耀宗合影)(完) read more

卢文端指李家超适合参选特首 张志刚支持参选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6日)收到政务司司长李家超的请辞,并已根据《基本法》第四十八条第五款呈交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侨联副主席接受电台访问时表示,李家超是适合参选特首的人选,指李家超表现很好,有亲和力,够硬净。卢文端指出,中美博奕的格局中,香港需要有一个硬净的特首。他说,李家超在处理本港经济方面可能较弱,但特区政府并非只由特首单打独斗,管治团队是一个整体,相信有司局长协助,李家超能胜任。 卢文端指出,香港疫情仍然严峻,距离下月8日的选举时间不多,认为特首选举只有1人参选会较合适。被问到会否欠缺竞争性,卢文端回应指,选举竞争亦要有社会环境配合,本港每日有3000多宗确诊个案,候选人也较难宣传。 卢文端提到,下届政府的主要挑战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市民对新的特首有很大期望,如果深层次矛盾不立即解决,将会出现社会问题,新特首要思考如何改善市民生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刚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支持李家超出任特首。张志刚指出,过去特首都很尽力履行职责,但香港的问题错综复杂,认为特首难有完美的人选。他寄望新特首能够兼听,集思广益,集结不同力量解决当前问题,并要有良好的判断力。 被问到今次选举会否只有1人参选,张志刚指出,他欢迎有竞争的选举,但也要看实际情况,亦毋须强行「凑够一对」展开选举。他又指,李家超已经是政务司司长,升任特首也是顺理成章,如果能集中力量支持有能力的人参选,也有助尽快产生新一届政府,解决问题。 read more

破浪出击!驻香港部队舰艇编队开展海上实战化训练
近日,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宿迁舰、荆门舰组成编队赴香港某海域开展海上多科目实战化训练,全面锤炼复杂战场环境下部队遂行使命任务能力。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aqG60lgSlx07WHP4Sc0E01041200A5de0E010.mp4 初夏时节,天气复杂多变,海上风急雨骤。宿迁舰、荆门舰向目标海域快速机动。“上级通报,前方海区有‘敌舰’活动!”官兵迅速按部署就位,编队进入战斗状态。 “射击准备好,请示射击!”“同意射击!”宿迁舰、荆门舰几乎同时发现并锁定目标,占领有利阵位后,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一发发炮弹带着火舌冲膛而出,目标在密集的火力打击中被“击沉”。 海上敌情刚刚解除,空中威胁接踵而至,宿迁舰侦察设备捕获一批目标,情电班长文腾飞第一时间判别为来袭反舰导弹,并将“敌情”传递给荆门舰。“右舷发射!”只听舷侧一阵轰鸣,数枚干扰弹带着尾焰飞速升空,在空中形成多道屏障,成功干扰来袭导弹。 舰艇编队刚刚脱险,舱面观察人员又发现海上“浮雷”。 “开始射击!”浮雷随着涌浪忽隐忽现、起伏不定,副炮兵刘博成瞄准后果断开火,炮弹如闪电般飞出,远处瞬间激起一团火光。经过几轮射击,多枚“浮雷”被顺利清除。 驻香港部队宿迁舰 舰长 谷景涛说:“此次海上训练,我们紧盯实战需求专攻精练,构设复杂战场环境,突出临机导调处置,推动战训深度耦合,全面提升遂行使命任务能力。” 海上航行一路,“敌情”如影随形。连续5个昼夜的海上训练,舰艇编队紧盯实战需求、坚持从严标准,构设多维域、多方向、多要素敌情威胁,连续开展对海作战、防空反导、对岸火力支援、反恐反海盗等10余个实战科目专攻精练,全面检验应对复杂战场环境指挥处置和编队协同能力。 (来源:驻港部队微信公众号“香江砺剑”) read more

香港今增6646确诊 快测呈报占3787宗 再多119名确诊者离世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54cff47dd88f65bc1e525b256b7d0a3e.mp4 香港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未平,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今日(3月31日)在疫情记者会公布,过去一天新增6,646确诊个案,其中有2,859宗为核酸检测呈报,其余的3,787宗属快测呈报个案;另有7宗输入个案。第5波疫情累计逾1,144,784人受感染,其中722,514宗为经核酸检测确诊,另外的422,270宗为快测呈报个案。而在过去一日,全港再多119名患者离世,其中102人昨日于公立医院离世,年龄最大105岁,当中1人已打3针;有53人来自院舍。 张竹君表示,针对7宗输入个案,其中2宗涉机组人员,在昨日(30日)由德国抵港,另外5宗是旅客,涉及泰国、印尼等地。昨日无新增院舍出现爆发,而在现有爆疫院舍中,就增加约120宗院友确诊个案。此外,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分析的1,128宗确诊个案中,没人感染Delta变种,另有1,105宗染Omicron,有13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 在新冠口服药方面,截至昨日,公立医院已为超过2.1万名患者处方两种口服药。医管局已尽可能为合适病人处方口服药。而暂托中心近日亦已开始直接接受院舍转介、有轻微病征的长者。长者入住后将获医生评估,合适者可获处方口服药。公立医院收到通知后会安排运送药物,如早上收到指示,最快下午可以提供药方予长者。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表示,再多119宗医管局呈报死亡个案,加上早前录得49宗非医管局死亡个案,第5波截至目前共有7,612名死者,个案涉3,079女4,533男,年龄介乎11个月至112岁,年龄中位数为86岁,病死率0.66%。 何表示,现时有10,466名染疫病人留医,昨日(30日)呈报13名染疫病人危殆,33人严重,另有84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部留医。截至零时零分,过去24小时有102名染疫病人离世,涉及58男44女,年龄介乎56至105岁。53人来自院舍;67人无打针;25人打一针、9人打两针,1人已打三针。另外,由于数据滞后,3月23日至3月29日期间有17人离世,涉及13男4女,年龄介乎62至98岁。 她又交代3名较年轻死者的详情,包括一名56岁男子,本身患癌,另56岁女及59岁男则同样有有长期病患。 另外,她提到现时已打3针的死亡率0.03%,打2针的死亡率为0.13%,打1针为0.9%,没打针为3.08%。数字上明显反映对防死亡而言,有打针比无打针好。就算80岁或以上,有打针死亡率为9.59%,但无打针就变成16.3%,而打1针已跌至6.6%,两针是3.36%,3针是0.91%。 read more

香港13间公院住用率昨爆满 联合医院达115%
本港公立医院服务需求持续,床位供不应求。根据医院管理局最新数字显示,昨日(12日)急症室首次求诊录4,821人次,其中伊利沙伯医院继续成为求诊人数最爆满的医院,录得达419人次,其次为屯门医院的398人次和威尔斯亲王医院的392人次求诊。 至于内科病床整体占用率持续爆满,医疗系统压力极大,在16间有提供内科病床的公立医院中,有13间不敷应用,录得超过100%的使用率。当中更以基督教联合医院再度位列“榜首”,录得高达115%的使用率;其次为录得113%使用率的伊利沙伯医院,第3为录得112%使用率的明爱医院。 医疗服务需求高企,整体公立医院的内科住院病床于午夜时的住用率为105%;而儿科住院病房的占用率则为68%。 read more

叶刘淑仪出书高官变身粉丝
行会成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本届书推出3本书,包括《走向光明》、《临界点》、《Regina's English Works for You 5》,叶刘淑仪日前亲往书展同读者见面,就获多名高官撑场,至少包括3名司长、9名局长到场搵叶太拎签名,十分畀面。 叶太喺facebook话多谢各位司局长捧场,相片所见,政务司司长李家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劳福局局长罗致光等官员,都拉队去书展支持叶太,都买齐叶太3本著作去签名。 叶刘淑仪称,官员不单止买书支持,还会认真阅读内容,例如运房局长陈帆关注书中有关劏房同埋港铁的建议;教育局长杨润雄对其英文新书内一篇剖析教育的文章印象深刻,叶刘淑仪对此「颇为欣慰」,期望她的见解可以启发特区政府改善施政。 聂德权喺facebook话自己是叶太的「小粉丝」,预先买了3本书并邀请对方签名,又不忘「谷针」,话书展人头涌涌,好彩渠同叶太一早接种疫苗,感染风险大大降低,可以安心逛书展。 read more

港府发信斥欧洲议员对香港说三道四
针对部分欧洲议会议员上月24日就香港当局拘捕壹传媒及《苹果日报》多名高层及《苹果日报》停刊等事宜,向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公开联署信对香港事务说三道四。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办公室日前回覆时重申,任何国家都有权利及义务去捍卫主权及保障国家安全,中国也不例外。 该封由香港特首助理私人秘书郑朗峰署名、在上周五(2日)发出的信件提到,上述案件涉及勾结外国势力等,危害国家安全及违反《香港国安法》,重申港府严肃应对涉及利用新闻工作为工具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对香港及中国实施制裁或从事敌对活动。 信中反驳,有关行动并非对方所指针对传媒或新闻工作者,强调香港可自由合法地进行正常新闻工作,无法想像任何专业新闻工作者会串谋作出任何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对于冻结3间与《苹果日报》相关公司资产一事,信中指行动是根据《香港国安法》第四十三条(三)执行。信中最后提到,《香港国安法》第四条订明,香港政府依法保护香港居民享有包括言论、新闻及出版自由等权利和自由,重申香港高度自治不会改变,也不会损害香港人根据《基本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及自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