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昨今日逾1.6万人接种疫苗 逾6.4万人已打第三针
昨日(18日)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计划正式展开第266日,政府表示,截至昨晚7时,过去24小时内本港有16584人接种疫苗,其中5381人打第一针,4669人打第二针,6534人打第三针。
截至昨日,本港累计有约468.8万人接种首剂疫苗,占合资格接种人口69.6%,当中170.8万人接种科兴疫苗、298万人接种复必泰;另累计448.8万人已打第二针,占整体66.7%;已打第三针市民则有64104人。
昨日(18日)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计划正式展开第266日,政府表示,截至昨晚7时,过去24小时内本港有16584人接种疫苗,其中5381人打第一针,4669人打第二针,6534人打第三针。
截至昨日,本港累计有约468.8万人接种首剂疫苗,占合资格接种人口69.6%,当中170.8万人接种科兴疫苗、298万人接种复必泰;另累计448.8万人已打第二针,占整体66.7%;已打第三针市民则有64104人。
澳门特区政府今日(20日)举行澳门回归祖国23周年招待酒会。行政长官贺一诚在致辞时表示,随着逐步放开人员流动限制,博彩经营批给重新竞投签约完成,澳门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逐步落实,澳门将进入疫后新的发展阶段。 贺一诚表示,中央支持澳门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陆续落地实施,必将为澳门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的团结奋斗,澳门一定会摆脱困境,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贺一诚指出,回顾过去3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覆,对澳门经济、民生、就业都造成严重打击。在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特区政府始终坚持与国家防疫政策保持一致,把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展望2023年,贺一诚表示,澳门特区政府会因应疫情发展的新形势,优化防疫措施,落实国务院公布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针对性措施,工作重心由防控感染的重心转到医疗救治,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尽最大努力减低重症和死亡率等。 贺一诚亦将于明日(21日)至24日前往北京述职,向国家领导人汇报澳门特区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明年的施政重点。行政长官不在澳门期间,由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临时代理行政长官的职务。 read more
已于今年8月宣布解散的民间人权阵线(民阵),在去年申请于7月1日举办游行。警方虽发出反对通知书,惟当日港岛区仍有未经批准游行。事后民主党前主席胡志伟、「长毛」梁国雄、陈皓桓、曾健成、朱凯迪等共8人就当日的游行被控。除了前区议员陈荣泰拟不认罪外,其余7人在案件提讯阶段已表明打算认罪,今天(7日)区域法院开庭听取这7名被告的答辩。他们分别承认煽惑他人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组织及举行、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等罪。法官游德康听罢辩方求情后,押后至明天(8日)下午判刑。期间除了曾健成及邓世礼续准保释外,其余被告均因另案继续还押或服刑。 陈皓桓、曾健成、徐子见、胡志伟今天承认,于2020年6月30日在终审法院外,非法煽惑他人明知而参与属未经批准集结的公众游行。陈皓桓、徐子见、胡志伟,连同朱凯迪、梁国雄及邓世礼,承认于22020年7月1日在湾仔一带举行或组织未经批准公众游行。陈皓桓及梁国雄另承认明知而参与该公众游行。原本针对徐子见、胡志伟、朱凯迪及邓世礼的明知而参与该游行控罪,今天则被搁置于法庭档案不予起诉。案件其中一名被告、前区议员陈荣泰,早前已表示拟否认煽惑他人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案件排期在2022年6月27日开审。 案情指,去年3月,民阵向警方申请在7月1日,由铜锣湾游行至金钟,预计参与人数10万人。警方在同年6月与民阵代表商讨后,以新冠肺炎疫情及公众秩序为由,发出反对通知书。民阵向游行上诉委员会提上诉,结果被驳回。陈皓桓及胡志伟等在6月30日,于终审法院外举行记者会,他们举起「反对国安法七一齐上街」标语,叫喊「七一街头见」等口号,又表明即使上诉被拒,仍会坚持游行,并呼吁公众出席。记者会后众被告分别在社交平台贴文,称「一息尚存抗争到底」、「继续做一直做的事,继续嗌一直嗌的口号」、「无惧禁令坚守街头」。 至7月1日下午1时开始,大批市民在铜锣湾东角道一带聚集,他们无视警方警告拒绝离开。约一小时后,陈皓桓、朱凯迪等人拉起写着「反对国安恶法坚持五大诉求」的横额,带领群众叫口号及指挥游行路线。当示威者行至杜老志道时,警方水炮车驶至试图驱散,众被告于是散开,待水炮车驶离,他们又重新聚集,但因警方展开扫荡,队形已无法重整。至下午3时许,陈皓桓及梁国雄在铜锣湾运盛街召开记招,希望香港人不要放弃,坚持表达诉求。控方指,当日有人在现场用杂物堵路及纵火,也有人洒溪钱落地,令交通受阻,部分商户需关闭。警方在同年12月8日拘捕案中8名被告。 代表各个被告的律师在求情时,均提到被告并无鼓励使用暴力,及指此案与其他同类案件相比,暴力程度相对低,参与集结的人数亦较少。其中代表梁国雄的大律师提到,梁因组织和参与前年8月18日和10月1日等4次未经批准集结,较早前共被判监22个月;考虑到量刑整体性,冀法庭考虑本案刑期与其他案件的刑期同时执行。此外,曾健成、邓世礼及胡志伟的大律师均希望法庭以缓刑方式处理。而没有代表律师的陈皓桓亲自求情时指,他当日是希望以和平、理性及非暴力方式表达反对《港区国安法》的诉求。 今天各被告认罪后,控方向法官申请撤销曾健成及邓世礼的保释。不过法官听罢双方陈词后,最终决定拒绝控方申请,准曾邓2人继续保释至明天判刑。 read more
新冠肺炎疫情的确诊数重回高位,新变种个案亦呈上升趋势,虽然比例较低,但根据外国经验,Omicron BA.4及5变种病毒的传染性高,加上会有再次感染的风险,故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市民要保持警觉,做足防疫措施。 多国先后报告发现Omicron变异病毒株BA.2.75病例,为全球防疫形势再添变数。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6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BA.2.75病毒株暂未去到令人忧虑的程度,本港无必要收紧防疫措施。 何柏良表示,本港疫苗接种率持续上升,若疫情保持平稳受控,可考虑进一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 对于海外各国先后报告发现新变种病毒株Omicron BA.2.75的病例,何柏良提到,该病毒株属BA.2的分支,相关病例大多集中在印度,数量亦不足100宗,情况未去令人担忧的地步。凛建议政府防控工作,应放在重点指标,包括重症和患者死亡趋势,而不应只留意确诊数字。 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烈文早前曾表示,BA.2.75同属Omicron BA.2变异株,相信本港第五波疫情中曾确诊的患者,对BA.2.75会有一定免疫作用,可减少重症。 read more
2022年适逢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五周年及《基本法》实施二十五周年,律政司于今日(27日)举行《基本法》法律论坛- 本固枝荣,并发布律政司出版的首套《基本法》资料读本:《基本法起草材料及案例精选》。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表示,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生效,标志着香港和平地脱离英国殖民地统治,回归祖国管治体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特别行政区。国家通过《基本法》确立对香港的政策方针,一个中国,两种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她认为,这是人类文明智慧的表现,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郑若骅续说,有鉴于社会上一直存在对香港的宪制秩序一些不正确的理解,她在2019年修例风波之后,与律政司同事商量后筹备出版《基本法起草材料及案例精选》,目的是追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段重要历史,通关梳理《基本法》的起草过程、条文的演变等等,去呈现宪制性法律的背景、目的,以及起草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意思。此外,书籍亦将回归以来在香港法院曾经处理过与《基本法》有关的案例汇集起来。郑若骅希望书籍可让社会就宪法及《基本法》,及其确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秩序有一个更准确及全面的理解,亦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学习《基本法》的基础读本,引发香港市民对宪法及《基本法》有更深入的学习及探索。 郑若骅又提到,《基本法起草材料及案例精选》一书两册的繁体中文版已正式出版,并将在政府刊物销售处及其他平台上架,英文及简体中文版稍后亦都会陆续出版及发行。 郑若骅续说,部分港人,包括法律界人士,认为国家宪法不适于特区是错误,指相关问题在《基本法》起草过程中已有激烈讨论,当年已有人建议列出宪法适用和不适用于香港的条文,但有意见就指宪法是母法,《基本法》是子法,如果规定有什么宪法条文不适用于香港,将有违法律伦理和程序,国际宪法史上亦无先例,技术上也有困难;最终委员认为宪法对特区有效。郑若骅又指,亦有人错误认为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在香港无约束力,但她指只要紧记特区的诞生,正是基于人大1990年根据宪法作出的决定,就会明白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决定的适用性。 此外,郑若骅亦指,国际社会很多人指称香港国安法破坏「一国两制」,令香港失去高度自治,她强调是完全错误,指国家安全从来是中央事权,不属特区的自治范围,全国人大亦有权监督宪法实施,有权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制订国安法。 read more
即将任期届满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2日)在电台节目表示,7月1日之后将卸下重任,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觉,是其他人难以想像,她对自己的公务生涯感到安慰、自豪和无悔,加入政府工作是很好的历程,能服务市民、建设香港,带来很大满足感。 林郑月娥表示,很多人仍聚焦在她任内发生的修例风波和新冠疫情,形容为前所未见和「凄凉」,但她就觉得有如坐过山车般「大上大落」。另外,她指出,在任期间完成了相当充实和成功的工作,包括开通多项大型基建,参与筹备了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 read more
香港政府表示,若学校教职员及全校学生完成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的人数分别达7成,则可恢复全日面授课程。教育局局长杨润雄预料,9月开学时未必有学校达到要求,但不会订下时间表,又指目前未收到学校申请全面复课。 杨润雄今日(7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截至上月底,12岁以上学生已接种及有计画接种疫苗的比率为4成,而教职员已接种至少一针的比率为4成7,亦有两成教职员表明短期内会打针,相信9月开学时,教职员的接种率可达7成。 杨润雄指,局方将向学校提供全日复课的指引,包括午膳时每名学生要有充足距离,或设置隔板等,亦会要求学生午膳完毕后清洁座位,以及减少脱下口罩的时间等。他又提到,已有约11次安排外展队到校打针,涉及约40间学校,另外有接近300间学校安排旅游巴,接送学生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打针;若需要延长计画,会再与公务员事务局商讨。 被问到幼童未能接种疫苗,小学及幼稚园难以恢复全日课堂,杨润雄表示,当整体市民的接种率进一步提升,本地疫情缓和时,当局会咨询专家意见,审视是否有条件放宽小学及幼稚园的上课安排。 read more
2022年5月26日,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刘光源应邀出席由特区政府律政司主办的“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并发表题为“治国重器,善治良方”的英文致辞。刘特派员表示,香港回归25年来,“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展开,法治是“一国两制”的“香港号”破浪前行的重要“稳定锚”和“动力源”。未来,“一国两制”航船行稳致远、香港保持繁荣稳定仍需法治的有力护持。刘特派员指出,确保香港长治久安,需筑牢法治之基。过去两年,中央坚持依法治港,推动香港实现由乱到治,有力彰显宪法和基本法对“一国两制”实践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维护香港的法治,首先要捍卫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建立的宪制秩序。提升香港治理水平,需遵循法治之道。法治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只有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捍卫法治秩序,践行“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强化法律实施,健全与法律实施相关制度和机制,特区依法治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特区繁荣稳定才能得以长期保持。巩固香港竞争优势,需发挥法治之力。法治是香港优化营商环境、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支撑,也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纽带。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法律领域惠港利港举措。在国家政策大势驱动下,香港法治优势必将进一步彰显,有力推动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程中实现更好发展。刘特派员表示法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并分享对法治的几点看法:一是法治丰富人类文明。各国开拓各具特色的法治发展道路,创造了丰富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类法治文明。法治没有最优模式,也没有“标准版本”,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各国应该坚持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法治有益成果,加强法治交流互鉴,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法治华章”。二是法治保障“中国之治”。“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重要标志。中国坚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沿着法治轨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民族复兴构筑法律保障,为“中国之治”奠定法治基石。三是法治维护国际正义。国家间和平相处离不开规则框架。当今世界,国际法治仍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厉行国际法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 刘特派员强调,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国家发展始终是香港发展的最大依托。习近平主席说,“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我们无比坚信,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有香港各界人士戮力同心、团结奋进,栉风沐雨后的香港,必将在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本次论坛是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系列法律论坛活动之一。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以及国际法院法官薛捍勤、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等嘉宾出席论坛并致辞,特区、内地及外国知名法律专家学者围绕法治内涵、法治国别实践、维护国际法治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read more
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今日(7日)举行会议,新民党议员叶刘淑仪建议政府重新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以提振目前较低迷的经济。 政府于2003年经济低迷时首次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政策最初目的是让有意把不少于650万元资金投资于香港,但又不会在香港参与经营任何业务的人士来港居留。投资者可从不同的获许投资资产类别中选择自己的投资项目,而无须开办或合办业务。 叶刘淑仪表示,有关措施最终在2015年暂停,原因是当时本港经济已经复苏,有市民投诉相关措施助长楼价上升。她认为,政府如果考虑重推「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可以设定一定限制,例如投资指定项目等,避免楼市炒风重现。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回应指,有关计划值得研究。他强调,如果政府重推计划,必须检视过去经验,因为措施针对不同资产设立的额度都可能对资产价格带来影响。 read more
东京奥运会国家奥运健儿代表团于昨日(3日)起一连三日访问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昨晚在湾仔会展中心举行欢迎晚宴,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在致辞时说,自2000年以来,每届奥运会结束后,内地奥运健儿都会访问香港,已经成为与香港市民的“特殊约定”。受疫情影响,此次访港十分不易。作为“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奥运健儿能如期而至,为疫情中的香港带来正能量,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关怀和厚爱。 卢新宁表示,每一次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到港,都受到香港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这一次代表团访港消息公布之后,相关活动门票更是3小时就几近售罄。她说,这既是奥运健儿、竞技体育本身的魅力,也与奥运背后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感密不可分。 卢新宁在分享感受时说,奥运佳绩是国家强盛的生动写照。习近平主席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中国的“奥运记忆”,可以说是一段凝聚民族情感的“复兴记忆”。而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勇夺38枚金牌,再创境外参赛最好成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东京赛场飘扬;中国香港代表团也以1金2银3铜共6枚奖牌,创造了历史最佳战绩。两地奥运健儿用精彩表现,向世界展示了自信自强的中国风采,再次证明了“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这个道理。 卢新宁指出,奥运赛场是“一国两制”的亮眼舞台。香港体育运动历史悠久,“亚洲球王”李惠堂、“风之后”李丽珊,都已载入我们民族的体育史册。1979年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等中国体育大事件,也都离不开香港体育人的付出。今天,香港体育已经汇入国家发展洪流,并从中华大地上汲取强大能量。多年来国家一直重视和支持香港体育发展,向香港输送了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这次东京奥运会上,前乒乓国手李静以教练身份锻造的香港女子乒乓球队,与国家队在颁奖典礼上胜利会师。国歌声中,紫荆花区旗伴随五星红旗一同升起的场面,令人泪下。这些难忘的奥运瞬间,映照着香港与祖国的血脉相融、同气连枝,正是“一国两制”实践写下的动人篇章。 卢新宁强调,奥运精神是激励人心的宝贵财富。多年来,为增进国际体育交流而创办的奥运会,不仅成为抒发民族自豪感的擂台,也成为展现人类精神尺度的平台,成为实现个人光荣与梦想的舞台。由乱及治的香港经历过一段艰难时光,现在也依然面临抗击疫情、破解深层次矛盾等各种挑战,亟需重拾信心、顽强拼搏、攻坚克难。这次来港的奥运健儿,马龙、苏炳添、许昕、孙一文、吕小军、巩立姣等等……个个都有自己的拼搏历程。明天他们还将走进市民中,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希望更多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由此更加喜欢体育,也相信体育健儿传播的奥运精神能更好激荡狮子山精神,激励新起点上的香港实现发展的“更高、更快、更强”。 read more
谷歌公司日前拒绝了特区政府关于修改国歌搜索结果展示次序、将正确的国歌置顶的要求,特区政府表示会继续与谷歌公司交涉。谷歌昨日(15日)回应传媒查询时表示,公司每日处理数以十亿计的搜寻查询,因此建立排名系统,自动显示相关、高质素及有用的资讯,公司不会人为操控排名,以决定特定网页的排名。 谷歌称,公司正与特区政府接触,解释公司的平台及移除政策如何运作,扬言「除非基于公司全球政策列出的特定原因,否则不会删除网络搜寻结果」。 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国歌属庄重事情,代表法律地位、国家民族尊严及感情,属大是大非及道德问题,政府会严肃跟进,将会再次去信谷歌提出交涉,并已要求部门跟进;保安局局长邓炳强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只有一首,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其他错误东西,无论说多少次都是错误的。 此外,外交部强调,国歌是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尊严,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坚定维护国歌尊严。 read more